招聘时985和211的优势差距会很大吗?

听-花开的声音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985与211的院校背景更重要

由于这该死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广大毕业生只能在网上投简历在网上面试了。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几乎没有与人力资源经理或专员当面接触的机会,更不用说通过当面接触发挥个人优势展现个人特长了。

在不能当面的展现个人能力特长的情况下,毕业生精心制作的个人求职简历,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毕业生通过个人求职简历,向用人单位传递的信息,主要包括院校院校和专业、获得的证书与奖励、个人的重要实习或参与活动及项目的经历。

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将成为简历上面权重很大的一个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毕业院校是否为985和211工程大学,似乎比往年更加重要。因为没有当面接触,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依据,直观印象将减少,简历信息作用将更大。

985与211的院校背景,本来就很重要

即使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参加招聘时,985和211的院校背景,对毕业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对比双非院校,在师资力量、学风校风、学生学习能力、毕业生质量等方面,整体上要比双非院校更高一筹。这个我们不需要详细讨论了,很多文章都详细讨论对比这个问题,985和211院校肯定在整体方面更好。

我们再来换位思考一下,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在人力资源经理的眼里是什么?985和211,其实就是一个人才分类的标签。如果通过一个快捷简便的方式,把前来应聘的人才分个类,985和211的院校背景,就是最省钱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不是完全准确,但却是非常有效。特别是在应聘人数远远大于招聘人数的情况下,通过院校背景来把多出的应聘人员筛选掉,将大大节省招聘工作的成本。

比如,需要招聘100人,应聘的却有1000人,这1000人全部进行笔试面试?这样的成本太高了。如果通过院校背景筛选到200人甚至更少,应该也可以满足招聘需要,但是招聘工作的成本却大大降低了。

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这么看重985与211,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就在于此了。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985和211为你带来加成。

最后,举一个现实的例子,说明985和211的重要性。

2020年,上海市招录选调生,本科生只定向30所大学,名单如下。

北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中南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

另有3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的研究生,集中在北京、江苏、安徽、湖北、广东、上海,有些比较著名的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竟然榜上无名。

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对外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外交学院(政治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江苏: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徽: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湖北: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广东:暨南大学(药学)、华南理工大学(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

上海: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通过上面院校名单,看出来985和211的重要性了吧?有些985大学是不限专业,也可以是本科生;有些211甚至985,只要一流建设学科的研究生;而那些非985非211非双一流的院校,根本没有机会。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招聘效率,节省招聘成本。

那种只招985和211的都是有一定要知名度的公司,这些公司不缺找不到人才。而那些小公司只有捡剩下的。

小公司就那几个人,可以面试到ceo,但是大公司很多都是批量招,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每个人了解。

对于人人都想去的,比如投行、咨询、BAT、FLAG还有大国企等竞争激烈的企业,HR做不到每份简历仔细看一遍看看这个人是否有亮点。

特别是投行咨询的,不光是985的问题,还还必须是全国前10的大学,他们可以形成特定的阶层。

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设一些硬门槛:硕士毕业、GPA X.X、英语四六级等等,都是和985/211类似的“自动过滤”的方法,只考虑过了门槛的前N%的候选人。

这显然不是最妥当的方法,因为门槛以下也一定有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所以这些硬门槛基本上都是针对缺少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设置的,企业的核心招聘目标只有一个:综合效率和成本,招到TA能招到最好的人才。

但进入职场之后,每个人的价值会不断通过年复一年的升职加薪来证明,所以企业都会不断的从竞争对手公司挖来积累了多年经验和专长的人。

总之,校招进不去的企业,日后还有机会,但前提是在某一项专长进行了深度积累,并且这一项专长对于想要去的公司拥有巨大价值。


理工男子祐


985是世界级的部级大学,211是国家级的厅级大学,档次差了很大的一级,本身的基数也不一样,985只有39所,211有100多所。


真诚的爱国


只要都是一本,非双和985、211一样基本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在于个人发挥!


用户87804304388


差距很大的,985甩普通211几条街,除非其他方面有明显差距


跟李锐学Excel


你出身什么的就是个起步,步入正轨后靠的还是实力,不过一定要注意到这个不过啊,没有这个起步压根儿没进去正轨的机会,哈哈,你说气人不?



小岳烦烦烦


招聘时985和211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生层面和企业层面,对于同一企业的同一个岗位,985相对来说是比211更具有优势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e61c0b93e564157afdfab1d1d42616b\

安琦的生活日记


有硬核关系就是野鸡大学的也竞争得过北大清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