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別!鄭州民警樊樹鋒倒在防疫崗位上 家人遵照遺願捐贈器官

映象網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王洪巖

“2月份以來,他只發了兩條朋友圈,都是和疫情防控相關,一條是《東風路分局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提醒群眾做好疫情防控,一條是市裡關於疫情防控的通告,原以為是他忙工作沒時間發,沒想到這竟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後信息……”幾名同一批入警的戰友說起好兄弟樊樹鋒,泣不成聲。自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以來,鄭州市公安機關全警上陣、全員在崗,大家各自堅守,只能通過微信相互鼓勵加油,但是這位疫情防控的“勇先鋒”卻突然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再也沒有站起來……

痛别!郑州民警樊树锋倒在防疫岗位上 家人遵照遗愿捐赠器官

2月11日,已經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17天的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社區民警樊樹鋒因過度勞累導致顱內大面積出血,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於2020年2月19日12時36分經搶救無效,離開人世,年僅39歲。這名曾經的特警隊員,如今的抗擊疫情的“勇先鋒”、轄區群眾的“暖心人”,把生命指針永遠定格在了這個沉重的春天裡。

按照樊樹鋒的生前遺願,器官無償捐獻醫院,去幫助更多急需的人。2月19日中午,樊樹鋒家人和單位代表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參加了樊樹鋒器官捐獻儀式。捐獻儀式上,河南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協調員、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OPO辦公室負責人陳超群告訴記者說,樊樹鋒警官的行為非常高尚,生前他守護群眾平安,離開後捐獻器官,繼續救助其他患者生命,他的高尚品格與無私大愛,值得我們敬佩。

1981年出生的樊樹鋒是一名共產黨員,三級警督警銜。2005年參加公安工作,加入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隊,2016年來到東風路分局治安管理服務大隊治安二中隊擔任白廟村社區民警。在今年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樊樹鋒和戰友們主動請纓,投入戰“疫”一線,面對無形的殘酷對手,他們堅定勇敢的身影築起守護群眾安全的牢固屏障。然而就在硝煙未滅、勝利曙光在即的時刻,樊樹鋒卻倒下了,永遠離開了自己熱愛的崗位,留下一個寒意未褪且被淚水打溼的春天……

無懼生死,投身抗擊疫情第一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大年初一,作為社區民警的樊樹鋒接到緊急返崗令,“召必回,戰必勝”!他匆匆把愛人和兩個年幼的女兒簡單安排後,連夜從老家新鄭趕回單位,投身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他說他管的轄區都市村莊多,人員流動性大,防控壓力大,必須第一時間防控,工作一刻也等不得,晚飯都沒吃就走了,”樊樹鋒的愛人張華說,臨走時他們還約定,等疫情結束後,給娘仨補個假期,陪她們好好玩。

樊樹鋒負責的白廟社區包括大鋪村、小鋪村和姜砦村三個都市村莊,有8個網格9個小區900餘戶2800餘人,還有2個在建工地,流動人口多,人員構成複雜。“回到崗位後,樹鋒二話沒說領了任務就去轄區開展工作。”東風路分局治安管理服務大隊二中隊中隊長趙希群說,這是樊樹鋒的一貫作風,特警隊出來的,幹工作從不拖泥帶水,有股子勇猛勁兒。

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為迅速查證落實轄區的疫情管控重點人員並摸清轄區人員情況,確保底數情、情況明,樊樹鋒從大年初二開始帶著輔警,逐人入戶排查,認真核對信息,詳細詢問情況。2月1日,在排查一名疫情管控重點人員時,對方電話一直聯繫不上,這讓樊樹鋒放心不下,在一遍遍撥打電話的同時,他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上門詢問情況。當見到人,瞭解到該群眾在家且身體狀況正常後,他才放心。

隨著抗擊疫情工作的升級,為認真落實上級要求“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目標,除了吃飯,樊樹鋒幾乎全在轄區樓院裡泡著,不折不扣地將白廟村社區900餘戶2800餘名居民和上級機關下發的22批65名疫情重點管控人全部摸排到位。“樊大哥工作特別認真細緻,我們做不到想不到的他都會指出來,每天跟他下社區摸排,一到飯點,他總是讓我們先去吃飯,自己一個人堅守, ”輔警閆志紅說,她知道其實樊樹鋒是怕有遺漏,才錯開吃飯時間,確保萬無一失。

在做好排查工作的基礎上,為阻斷疫情傳播途徑,築牢社區疫情防控“隔離牆”,樊樹鋒積極協助社區工作人員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樹鋒真是好樣的,遇事敢擔當,能負責,有辦法,在他的幫助配合下,我們的工作開展的更加有序順暢,沒想到他竟這麼快離開了我們……”白廟村黨委書記李國民說起樊樹鋒,不停點贊誇獎。李國民說,這一段時間,樊樹鋒和他們一起加強社區封控管理,在各小區設置檢測點、對小區樓院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巡查。

“他每天還把在手機上學來的衛生常識及防護常識教給大家,把各單元門把手和可視對講等易交叉感染地方增加保鮮膜、在大堂增加一次性抽紙,儘量減少身體接觸,這些辦法都是他讓弄的。”轄區群眾王勤說,尤其是這一段時間,大家看到民警的身影,心裡會踏實很多。

青春勇擔當,熱血鑄警魂。樊樹鋒警官為了大家累倒自己的消息傳出後,頓時在轄區各個小區業主微信群裡被“刷屏”, 居民群眾無法走出來,無法去分局打聽、去醫院看他,只好紛紛用質樸而真摯的微信留言來悼念他。“一位勇於擔當的好警察”、“老百姓的保護神,一路走好” ……

義無反顧,為轄區群眾健康而戰

“危難時刻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樹鋒平時話不多,但是工作從來都是義無反顧,在這次防控疫情阻擊戰中,他以實際行動為轄區群眾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防線,是全局民警的優秀代表!”東風路分局局長丁配傑說,自從樊樹鋒2016年5月來到分局後,就踏踏實實紮根基層, 2017年因社區警務工作成績出色受到市局嘉獎,2019年在打擊電信詐騙專項行動中被分局嘉獎。

“他走的太突然了,前幾天我在工作群裡說為群眾健康而戰時,樹鋒竟然回了一句‘收到’,我心裡還說他這麼認真,其實他這一段的表現,是實實在在為群眾而戰, 轄區有情況他第一個衝上,根本沒有考慮自身的安危。”東風路分局治安管理服務大隊大隊長張建華說,疫情爆發後,正處春節假期,有些小區的物業安保人員不足,給社區封控和體溫測量等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樊樹鋒發現情況後,一方面積極向上級反映爭取支持,另一方面到小區協助物業人員進行值守,為業主辦理出入證,加大防疫宣傳力度,引導轄區群眾遵守防疫規定,加強自身防範。

2月4日,轄區開始對返程人員以及武漢返鄭人員進行隔離,部分居民對隔離工作有牴觸情緒。為理順大家情緒,樊樹鋒獨自一人逐門逐戶耐心勸導,講明利害,爭取大家的理解支持。2月6日,明天世紀小區一租戶從武漢返鄭,被社區強制在家隔離14天,該租戶未經同意私自撕開封條下樓取快遞。接到物業的電話,樊樹鋒立即趕到現場,經過耐心勸導,該群眾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向物業工作人員道歉,並承諾配合工作,嚴格遵守隔離制度。“樊警官話不多,也不囉嗦,但他的的確確是為大家的健康和安全著想的,所以,我看大家都很聽他的勸。”白廟社區的明天世紀物業經理周殿肖說。

隔離疫情,隔離不了樊樹鋒對社區居民的大愛。春節後,樊樹鋒負責的社區有很多返鄭人員需要居家隔離,他們的日常生活、身體狀況成了他最牽掛的事。為此,樊樹鋒專門建立了“返鄭人員溝通微信群”,實時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中的困難,還與社區工作人員、物業一起,幫助解決隔離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問題。

在他的努力下,白廟社區的群眾情緒穩定,疫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至今未出現一起確診和疑似病例。在轄區許多群眾的手機上還留著樊樹鋒發來的信息,“身體怎麼樣了?需要什麼儘管給我說,一定給你辦好!”、“藥吃完了沒,快吃完了說一聲,我給你買”……

痛别!郑州民警樊树锋倒在防疫岗位上 家人遵照遗愿捐赠器官

誓言無悔,立志做轄區群眾的“暖心人”

2005年,樊樹鋒從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考入了鄭州市公安局,成為一名特警隊員。入警以來,他支先後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安保等重大任務。2016年5月樊樹鋒由特警支隊調入東風路分局治安管理服務大隊治安二中隊擔任白廟村社區民警。自從幹了社區民警,樊樹鋒就把轄區當成家,從社區安全防範、調解居民糾紛,到為民服務、紓困解憂,很快進入了角色。

熟悉戶情是社區工作的基礎。剛到任,樊樹鋒就著手開展入戶走訪,堅持見到每個人,熟悉每個人的基本情況,給每戶建立檔案。每次入戶走訪,樊樹鋒必帶“老三樣”--工作日誌、警民聯繫卡和反詐騙宣傳小冊子。“他的工作日誌跟天書一樣,密密麻麻,只有他能看明白,但我們知道那上面記的都是群眾關心的事,他怕忘了,大小事都要記下來。”同事劉孝章說。

為了提高群眾的反詐騙意識,樊樹鋒還會在走訪時給居民發放反詐騙宣傳小冊子,讓群眾瞭解掌握詐騙嫌疑人的伎倆,提醒群眾時刻捂好自己的錢袋子。由於宣傳到位,防範及時,幾年來,樊樹鋒負責的社區沒發生一起電信詐騙案件。

科班出身的樊樹鋒,雖是社區民警,但偵查破案也是把好手。社區工作不到三年,他先後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00餘名,參與偵破各類刑事、治安類案件百餘起,抓獲網上逃犯8名,在他參與處置的警情中,沒有接到群眾一起投訴。“咱都是普通人,誰家有個事都著急,將心比心,我能不管嗎!而且一定要管好,否則對不起這身警服!”這是樊樹鋒常說的一句話,說的是大白話,做的確實紮紮實實、持之以恆。

樊樹鋒管轄的小鋪新區和姜砦九組小區是老舊小區,管理比較鬆散,人員複雜,許多居民擔心電動車被盜造成經濟損失。為了消除群眾顧慮,樊樹鋒主動研究借鑑其他小區防範經驗,多次與小區物業部門商討,並徵求群眾的意見建議,在小區出入口安裝了門禁的同時,加強了巡邏防控力量,使該小區沒有發生一起被盜案件,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這次疫情防控,他帶著我們排查,非常認真負責,挨家挨戶都要去,他說我們多走一步,群眾就離病毒遠一些,”輔警閆志紅說,她們幾個還和樊樹鋒開玩笑說,要不要去你家排查一下,順便看看嫂子和孩子。“他當時笑了笑,說了一句等疫情結束再回去看她們吧!沒想到他都沒等到疫情結束,就走了……”

“此生無悔披戰甲,來世還要做警察” 這是樊樹鋒曾在朋友圈發過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直以來的追求,雖已離去,但是他的故事卻在綠城大地上傳頌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