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近年,华语电影似乎越来越喜欢小人物题材的电影。

较为熟知的2016年《火锅英雄》,阐述小人物的英雄事迹,2018年《无名之辈》大放异彩,再到2019年《铤而走险》、《两只老虎》、《受益人》...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就连周年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中亦有叙写小人物的章节。

「小人物」题材,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感,更易俘获观众的心,这种独天独厚的优势也使得这类影片认同感强烈。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寄生虫》(기생충)

2020年,洛杉矶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由唯一出线的亚洲电影《寄生虫》(기생충)带走。

没有一丝悬念,亦说明一切。


去年,当第一次听到「寄生虫」之时,第一反应这是一部与《铁线虫入侵》之类的灾难电影。

然而并不是这样,「寄生虫」与我们口述一样,作为一种比喻,而电影中的主角也正是如寄生虫般生存着的人们。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看过《寄生虫》,俨然了解这不仅是一部“小人物”电影,更是一部彻头彻尾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映实之作。

电影反映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人内心的矛盾激化

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却依然能够牵动人心,这正是电影《寄生虫》的高明之处。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金基泽儿子与女儿

电影中,将现实社会映照得尤为深刻。同样是两家人,作为底层的金基泽一家蜷缩在昏暗的地下室,还得担心酒鬼在自家窗口撒尿,而朴社长有着宽敞高档的别墅,惬意享受生活。

强烈的条件对比反差,富人的优越感、穷人的自卑感跃然于电影之中。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记得,金基泽应聘朴社长司机面试之时,在公司的手足无措,与朴社长自然的手势示意,无疑体现出环境的差别所带来的差别,更深次地是金基泽内心深处暗藏的自卑之感,让他在高档场所的举足无措。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到电影最后,金基泽莫名地杀死朴社长,可以说是将矛盾描写到极致。

纵观这部影片,朴社长虽然有着自己的“界限”原则,但为人也算和蔼,对金基泽从未有过苛刻之举。金基泽对朴社长一家也是有着质朴的感激之情的,表面看是全然没有理由杀害朴社长的。

唯一的理由只有阶级差异化给予弱势一方脆弱内心的触碰

电影之有一细节,朴社长的小儿子无意道出金基泽一家人身上有着相同的味道,而这种味道不是朴社长一家这种阶层所具有的“地下室霉味”。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金基泽夫妇

更为直白的说,这就是「穷」,一旦抱起「穷」的石头,廉价的气味是难以散去的,金钱永远不是摆脱贫穷的有效方法。

内心矛盾的爆发,成为了杀人的利器。

《寄生虫》通过写意的剧情,深层次的意图表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实至名归。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朴社长夫妇

电影中,所谓的有钱人:朴社长一家,其实他们也并没有做错什么,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近乎完美。

家庭和睦,没有冷暴力,夫妻恩爱、互相体贴,关心儿女,开除保姆、司机委婉而为,对佣人大方,不折不扣的一个善良美好家庭。

但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会有一种不喜欢他们的感受。这种直观的感受叫做「羡慕」,「羡慕」演变为「妒忌」,「妒忌」生成「恨意」。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一个拥有价值观的人,会自然而然所生成的扭曲心理,

金基泽的行为也正是这一过程的极端化真实写照

就如同每当遭遇天灾之时,总会认为有钱人就应该多捐钱,谁谁明星才捐那么点,并且煽动他人一起对人口诛笔伐。

而《寄生虫》中金基泽一家为了工作不择手段,面临「穷」的无原则。对于大多数人,虽然知道如此不可为,却又为之,舍弃了内心的道义。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忙碌为生存而奔波的人,是没有太多大道理可言的,这无疑是反映现代社会的常态

而朴社长夫妇有对开除司机、佣人的后路担忧,也不过是他们有着富足的生活条件,才会有空余之嫌思考甚多。


《寄生虫》以小人物、小家庭、小事迹来进行刻画,社会底层金基泽一家通过手段“寄生”于上流之家。

“寄生虫”由此得名。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作为一部商业片的《寄生虫》,却入木三分地探讨社会问题,不一样的切入点也使得这部电影尤为的抢眼。

电影中,朴社长家原保姆的丈夫藏身于地下室躲债,相比金基泽一家付出劳动,他更像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寄生虫”。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保姆丈夫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微弱灯光暗室里的寄生虫,当他第一次踏入庭院沐浴阳光,刺眼的光线令他睁不开眼,难道他本就该属于昏暗的地下室吗?

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任何人生来就注定了身份。

他主动放弃了成人的机会,选择做一只“寄生虫”。而走出“巢穴”的也不是追求正常人的生活,而是面对老婆的死亡崩溃报复。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社长夫人

对于没有感受过温暖阳光的人,对他说沐浴阳光之下的惬意、美好如同空谈。

正如,对疲于奔波生计的人,对他谈远大构想,亦是不切实际。


小人物电影,所展现的就是:真实!


小人物电影容易出佳作吗?奥斯卡:它能拿走金像奖说明了一切

《寄生虫》也正是如此,无论是对于富人、 穷人的描绘,都与实际常态的印象大抵相同。而观众更能融入在自己的角度看出电影的不凡。

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婉转的剧情,小人物主题它偏能触动人心,偏易出佳作。

《上车,走吧!》如此,《hello!树先生》如此,《寄生虫》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