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40了,工作上不愿做动脑的事,只想按部就班,心态对不对?

时间留给了我们什么


温水煮青蛙的心态。其实你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知道这个心态不对了。可是已经慢慢对于工作没有激情_(:з」∠)_了。但是同样的,心态决定命运,还是好好调整自己的积极心态吧😄


静小静儿啊


说实话,我也接近40了,但是我的心态恰恰跟你相反。我总是不认老、不服输的心态,天天老想着去更干更多的事情,特别是动脑筋的事情。

既然我看到了这个问题,刚好与我现在所处的思想状态相反,所以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心态!

首先,我拥有我人生最大的目标,也就是梦想,还在实现的路上!

  • 回想青少年时代,我在学校上学期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就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至今仍为变动过。

  • 我从学校就开始,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功读书,扎实学好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每一个科目,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比身边的同学都好。

  • 当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不可能永远第一,但是我有永远争第一的心态,永不服输的心态。

  • 至今,我仍保持着这样的昂扬斗志。

  • 学校很公平,很单纯,只要够努力,付出了基本上都会有好成绩的!

  • 但是在社会上混,变数是在太多,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功,努力奋斗是基础,但是也要运气这个风口,两者偶遇交叉,你成功的机会就在交叉点那一刻了。

  • 一旦只有一个因素存在,都会很难取得成功的。无数的大咖已经验证过,包括造锤子的老罗等牛人,他们都有实力,就是欠缺机会。

  • 所以,就算我是一个接近40的中年人,但是我仍保持着“永争第一”的战斗心态,我是不会放弃我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一直在等待机会,我一直储备,一直在谋划,等待属于自己的风口出现。

其次,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服输!

  • 人是要不断进步的。况且作为一个中年人,房贷、车贷、小孩读书学杂费、父母生活费、妻子保养费等等,一大堆生活开支,在等着我这个中年人供给,我不努力,谁可以替代我去挣钱养家糊口呢?

  • 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不能被职场淘汰,不能被老板辞退。否则,我就是一个人生失败者。

  •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在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可以让自己不断进步。

  • 如果我们身边还有大咖存在,可以找他们做自己的人生导师,向这些牛人学习。

  • 如果没有,可以找自己的领导、老板,可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当然,我们都清楚,这些学习,都是间接的,有些东西不用我说得那么明白!

  • 我们还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学习,向技能培训机构学习,向网络去寻找学习资源等等。如果公司还提供培训资源,我们当然也可以积极参与公司的培训活动。

第三、年纪愈大,体力越跟不上,这时“吃脑”才能体现中老年人的价值。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为何叫“老不读三国”?不就是因为年纪大了,深谙世故,洞悉职场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吗?

这就是年纪大的人的价值所在,靠脑力,靠智谋吃饭。不可能一把岁数了,还去跟小年轻抢体力活吧?这时候,还有资本去抢体力活吗?

所以,40岁就开始不想动脑,这是开始断自己的后路啊!

我们熟知的很多职场牛人大咖,都是在40岁以后,才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的!

例如:柳传志40岁,宗庆后42岁,任正非43岁,这些人都是在40后才开始自己的人生辉煌时刻。

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一直坚持和努力,我们也会有实现我们梦想的那一天的!


以上是我个人心得分享,希望对各位朋友有参考价值,谢谢!


读梳人


我现在也是这种心态,可是我接纳自己的这种状态,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静下心来回想起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刚毕业时激情慢慢,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想干,干了两年就觉得没劲,每天都不想上班,后来就自我调节,如果我满足这种状态,过得开心那就可以。如果自己不开心,想换工作,那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能否换个好工作?换个好工作我需要积累什么经验?有了想法,理好了思路反倒有干劲了。但是这种状态每隔两年就会来一次。现在我对这种状态一点也不焦虑了,人生有波峰就有波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只要自己过得舒适就可以,如果你觉得这种状态让你痛苦,你自然会做出改变,生活靠你自己平衡的。


2020樱桃红


这种心态肯定是不对的

大部分优秀的人,那些企业大佬,40岁以后,也才开始发展起步啊!

  1. 马云,35岁才在当时成立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

  2. 柳传志,40岁这年他辞职下海,在北京中关村中科院计算所不到20平米的小平房内创办了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

  3. 宗庆后,在42岁之前只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一个经理,收入微薄,十五年才拿了将近5000元的工资。直到42岁才东拼西凑借了14万开始创业,后来都知道了,娃哈哈集团。

  4. 任正非,据说任正非当年创立华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当时他已经是43岁了。

心态决定一切

现在大家上网方便了,经常会看到那些网络里,断章取义的评论。

例如:如果40岁之前你还没有如何如何,那就一切都来不及了;35岁之前要做好的某些准备,要不就没有希望了。


这类毒鸡汤就像一个大坑,深深的大坑,掉进去,就很难出来。其实,越是成功的人士,越是无暇去看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无聊的评论,没有任何借鉴意义。管他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奋斗就是了。

结尾

希望更多的年近40的朋友,不要按部就班,人生真正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职场慢学堂


首先,这个前提就是有问题的。“马上40了”是工作上不愿做动脑的事,只想按部就班的原因吗?

肯定不是,有这种心态的人,哪怕20刚出头,估计干起活来也会眼高手低,避重就轻。

而踏实肯干的人,哪怕50,对待工作仍会兢兢业业。

人到40,生活上、工作上难免都会经历一些事情,有不公、有委屈,可能几次与机会擦肩而过,但这都不应该成为消极的理由。因为这些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在你看来那个比你成功的人,他肯定遭遇过比你更大的不公,承受过比你更大的委屈,也有过比你更多的尝试。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又是最公平的。很多事情,短期看来很不公,但放到时间的长河中,就很公平。急功近利的心态最要不得。我们20多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40岁,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才刚刚不到一半,就灰心丧气了,也未免太早了点。

所以不要悲观了,40岁还太年轻。

柳传志40岁才辞职下海,创办联想集团。

宗庆后42岁才东拼西凑借了14万开始创业,最终打造娃哈哈集团。

任正非43岁才创立华为。

齐白石老先生,到了66岁高龄,因徐悲鸿力挺,画作才被世人认可,终成一代大师。

所以才40岁而已,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着啥急,何至于就灰心丧气了!

泉城小妮的生活随笔


这世上,有天赋的局限,有命运的束缚,这世上,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可是,我们可以试试不用能力问题做缘由、逃避的借口。你若不去 push,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远呢。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层层压力;一边是技术爆炸,迭代飞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而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层,都有人在选择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达利欧在《原则》中所写:

没有什么比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应对它更重要的事。而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态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的潜力来自于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态度。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十分重要。

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可分为“差事、职业和事业”三种。如果你将工作只看做一份赚钱的差事,那你对于工作的态度可能会比较消极。但如果你将工作看作一份实现自我的事业,工作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一个正常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活得好?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爱与工作。

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用心进取。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必须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工作态度。

在企业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持有自我的工作态度。有的人勤勉进取,工作忙碌、热情,精神抖擞,用心乐观,永争第一,总是用心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在受到挫折的状况下也是如此。

有的悠闲自在,得过且过,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按部就班,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的事情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的牢骚满腹,永远悲观失望,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我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环境造成的,常常自我设限,使自我的无限潜能无法发挥,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

一位伟人曾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态度如何,在必须程度上已决定你是失败还是成功。要改变现状、克服困难,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态度,没有正确的态度,这一切就无从谈起。

“博家军学习在行动“之周一晨读一文:《80%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今天,对于#态度#这个话题,在博志成内部展开了火爆讨论。对个人及企业有哪些启发?大家各抒己见,观点精彩纷呈。下面是小博君【精心】挑选出来的呦~

@刘向媛

态度会改变你的行为。经常会听见别人说端正态度,端正的是什么,是对选择的慎重,对一件事情的用心程度,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细节。我们做一件事情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做完的基础上,还应该想方设法把它做好,深究其中的意义以及方法。前一阵很流行“匠人”文化,从顶尖品牌的设计师,到故宫文物的修复师,对于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无不让人叹服,所以凭借着钻研的态度他们能够创造出来的已经不是成品而是造诣。

@牛亮

谣言止于智者,懒惰羞于勤者。生活、工作都一样,就像一碗炒饭。能做好一碗炒饭,任何人都能轻松做到,网上很多资料、人生很多积累、所见处处皆是,但能真正有特色、不世出,可能要集个人毕生所学、所悟,还要在每一次炒饭过程中更精进的态度与努力。大抵世事皆是如此,真正牵引你钻研下去的,是因为你有了专业的知识、眼光和感受力,你知道那些细微的差别,你洞察得到自己的问题,你要想方设法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说白了,干一件事情的核心动力,不是你喜欢,而是你对现状不满。

我们这一行,有一个词,叫“神圣的不满”。这才是所有我们这些手艺人往前不断精进的根本原因。

@陈景森

态度,能决定自己的方向,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也正如达利欧在一篇文中所写:“没有什么比「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应对它」更重要的事了。而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李建成

态度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的潜力来自于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态度。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十分重要。

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用心进取。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必须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工作态度。

在企业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持有自我的工作态度。有的人勤勉进取,工作忙碌、热情,精神抖擞,用心乐观,永争第一,总是用心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在受到挫折的状况下也是如此。

有的悠闲自在,得过且过,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按部就班,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的事情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的牢骚满腹,永远悲观失望,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我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环境造成的,常常自我设限,使自我的无限潜能无法发挥,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

一位伟人曾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态度如何,在必须程度上已决定你是失败还是成功。要改变现状、克服困难,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态度,没有正确的态度,这一切就无从谈起。

@彭楠

心之所向,步履所往,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态度使然。

@马朔

平凡人做平凡事,平凡事里也有大智慧。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有时候就差最后努力那么一下,但往往很多人就在这个时候放弃了,这也是为什么聪明人很多,成功的人却很少。工作里看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没有对待工作严谨的态度,不会有太高的成就,不求做匠人,但求具匠心。

@侯翠

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要去敷衍,不要遇事就牢骚抱怨,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缺点。态度决定一切,要以人为师,以事为师,永远是成长最快、最坚实的一种方式。

@邢晨蒙

决定我们工作是否出色的内在驱动因素,往往不是工作能力,而是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要对工作有敬畏之心,工匠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件艺术品去细心的雕琢。

@吴鑫秀

要想解决好工作中的问题,态度很重要,时刻保有空杯心态,把接到的每个新任务都尽职尽责完成,尽自己的全力,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完美解决,并且要时刻不忘初心,以匠人精神去要求自己,始终如一。

除了匠人精神,有大局观也很重要。最近项目调研,看到客户建造的别墅精益求精,并请了千万设计师打造样板房,整个项目一见即被深深的惊艳,为项目的匠心感慨,但站在公司整体的角度却发现,整个项目并不需要打造品牌,投入巨大并不利于整个公司的收益。

好的态度是要的,但一味沿着匠人精神的指引埋头赶路未必就能最好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大局观,明白做到几分的“完美”及时收手,也是正确态度的一种体现。

@韩忠玉

虽然能力各有不同,但是80%的能力决定于态度。没有一个严谨细实、端正进取、善于总结、勇于攀登、不惧困难的工作态度,在任何岗位上将少有所获,也不会给个人、单位或公司创造价值和荣誉。态度决定一切。每位成功人士各有不同的成功轨迹,但是每位好像都有一种不服输、永克万难、坚韧的工作态度和秉性。我们仰望的同时,贵在低头埋头实干,才能成就个人和集体、共创佳绩。

@伊慧

时间是公平的,心在哪,时间在哪,行动在哪,收获就在哪

@刘爽

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都能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参加工作工作是我们很舒适我们是否就应该放松?同样生活很安逸是否我们就没有危机感?能力能看出一个人的强与弱,然而态度却能决定一个人。文章中有说道:任何自我精进都是一点一滴达成的,而不是一步到位达成的,能力都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想要积累那就要一个好的态度,碰到任何的问题和困难都不忘初心,坚定方向这样才能走的更远。也许生活不会告诉我们能得到什么,但是好的态度却能给生活一个好的结果

@王翠云

态度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有态度的人,细水长流,有态度的人,保持正念。你在做每一件事的这个过程中的态度,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贾文婷

马云曾说,他坚信一个信念:态度比能力重要。你过去的态度,决定了你现在的能力。你现在的态度,决定了你未来的能力。有态度的人他的雷达始终是开着的,他会非常关注前沿趋势、琢磨前车之鉴和前人经验,会GET到更优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工作,工作就怎样对待我们。“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我们应该拿出对同事的信任态度,拿出对工作的积极态度,拿出对客户的耐心态度,拿出对老板的承诺态度,事情就成功了大半。

@梁钰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好某些事,只是不愿意去做,调整我们的心态,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霍小会

稻盛和夫曾说过: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若没有那种上来就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好运气,那便试着让自己先去喜欢上手头的工作。

能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好,才是一种高级的修行,这一路能赐予你的,何止是更好的机会,更是过好任何一种人生的能力。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

@郑雯

为何你会对你感兴趣的事情如此上心,并愿意为此花费你的时间和精力,那是因为你愿意。所以你会收获果实。如果我们在对待工作上也能拿出这样的干劲和态度来,肯定不仅仅是现有的成绩。一样的都是付出时间,为何不做的漂亮一点,调整好心态,做一个有心的人。

@薛皓元

态度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向,每天坚持不懈是一种,碌碌无为是一种,我们对待事物都有不同是态度。工作是我们一天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对待工作是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什么样的回报,付出和回报是成比的。能力不分先天后天,只取决于我们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邹小娟

态度是心灵的衣服,得体的个人包装可以让你自信心倍增,得体的态度是从根本上开启信心的金钥匙。

态度是你表达能力的无形利剑。没有人希望持续生活在“战斗或逃亡”的焦虑中,但消极的态度恰恰会给你带来恐惧、短见和焦虑

拥有真正积极的态度让你觉得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让你觉得呈现自己和学习新的技能是自然的事了

@于颍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美国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了做事情的认真程度,当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先从自己找原因,看到表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在针对性解决,而不是把问题归结到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上。

@余升慧

面对生活,有人积极热情,有人消极冷淡;面对失败,有人一笑视之,有人愁容满面;面对人生,有人信心百倍,有人垂头丧气。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不同的态度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可见,不同的态度可以决定出你事情不同的结果,让我们写下不同的人生。

@梁丹

看过这篇文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有心。

有心是什么?是在做事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优化,不断去结合工作的经验去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用行动去将弯弯曲曲的路去给“掰”直了。

人多赞同“努力”会让自己成长,但是忽略了,“有心”的努力才会让自己成长,机械化不动脑的努力只是瞎努力而已。我们曾经听过很多次的抱怨: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还是没有成果,仿佛听起来很可怜的样子,但是我想说,没用心的努力,不配称之为努力,只是原地旋转;而加入了用心的努力,才可称之为真正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真正实现螺旋式上升。如同文中举的例子中得到的启示一样:这些看起来非常勤奋的员工实际上非常懒惰,他们宁可每天打电话到嗓子冒烟,也不愿意停下来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

企业中,身为企业创立者或是经营者都清楚,现代企业最重要的事,就是靠全体员工一起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打拼,没有一家企业的领导人敢说,“靠我一人足矣”。

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可以称之为“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性”。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心”的方向认定了、不再埋怨自己在小或差的企业工作,改变了心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有所成就。


远源流畅


当然不对,任何人都知道不对,可大多数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也包括我在内。

以我为例,年近40岁,生活工作趋于稳定,在工作中明显缺少了“不待扬鞭奋自蹄”的开拓进取精神,总觉得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足矣!其实自己内心很明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样混沌度日真的没有意义,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这种看似释然的状态,只是为了给实则懒散的行为找一个自我解嘲的心理安慰罢了;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各个工作岗位已经逐渐形成以能力论英雄的模式,不论年龄大小,不更加努力最终只能沦为寄生虫,扪心自问尊严何在?自以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实际上只是在快速消耗年轻时自己打拼下来的资本,随着时间推移,定会被逐渐边缘化,到那时在想努力恐怕真的力不从心、时不待我了。

四十岁,正是人生上行的黄金年龄,也是事业最后一搏的起点,在不给自己压力、在不拼搏进取,真的就把遗憾留到退休时慢慢回味了。人生最长不过百年,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时段该尽的责任和该做的事,释然、淡然、安享是65岁以后该有的状态,用实际行动拼一下吧,给自己的家人做个榜样、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待、给自己的晚年留下美好回忆。

改变从现在开始!发文共勉!


韧道容


古语讲四十而不惑,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年近40的人来说不应该问的。工作上不喜欢动脑筋反应出一种生活状态和思维状态,消极怠惰,心态悲观。

这种状态源于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里,害怕挫败,抵触新鲜事物。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个状态,只是有的严重,有的不明显罢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平庸庸的度过一生。按网络上流行的二八定律,80%的人都是这种状态,你也不必过份愧疚。但是总有少数人是不同的,他们成了各个领域的精英和领导人物。

大自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学说也是极有道理的,只要不是过份的随遇而安,不思进取就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


蛋炒饭申


显然,按部就班,不愿意动脑子的思维是不对的。

无论你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与不好,生活安逸不安逸,按部就班,不动脑子都是不可取的。

1、你如何应对以后的危机

人工智能越来越成熟,按部就班的工作势必很快会被取代;

全球经济下行,公司倒闭潮,裁员潮的到来,你如何保证自己不会遇到!

2、你可能会更容易得老年痴呆

众所周知,多用脑会在很大程度降低老年痴呆的概率。

3、作为父母你如何积极影响孩子

我不认为父母经济状况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但是我确定的是父母良好的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莫大的影响。即使你自己不想有发展,那你希望你的孩子有发展吗?

40岁也来的急,良好的人生状态不应该是按部就班和不动脑子。


职场小中年


如果问心态对不对!这当然是不对的!按部就班本来就是一种消极!没有动力!如同行尸走肉版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突破一下自己!因为随着人的平均年龄的提高!40岁是我们最好的时期!之前总是讲三十而立!那么现在三十岁有多少没有结婚生子的!有多少有车有房的!而40岁正好就是我们而立之年!人都是有欲望的!有时间可以给自己一星期时间!去次没有去过的高档场所或者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之来一次任性的高消费!去提升一下自己的境界!那么你就会有了一种上进心了!也许还会有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