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三两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爱人们

有幸被抽调参与到防疫相关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情,内心着实被疫情面前的人情冷暖冲击到,有些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分外感人,想着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不该被悄无声息的遗忘,于是决定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战“疫”一线的三两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爱人们

图1


“胆大”的医生

面对全莆田第一例确诊病例,区医院可以说遇到的是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类似经验没有,治疗方案没有,隔离病房也没有,N95口罩和专用防护服储备严重不足……虽然大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任谁都能感觉得到一股忧虑紧张的氛围在悄悄的弥漫着。

“当时就想要是我们这些院领导都不敢上,光指望下面的医生护士去拼,人心就散了,疫病没开始我们就输了,这个时候要给他们信心和底气,哪怕是装的。”区医院的林院长开着玩笑说道,“最开始是戴着简单的医用口罩去巡房,回办公室关上门马上洗手喷酒精,后面物资储备上来了,隔离病房建好了,各项治疗方案流程理顺了,才松一口气,这之前是心里再怕都不敢跟人说”。

令人感动的是,医院虽然没有明确医护人员在岗要求但就是仿佛约定好没有一人请假离开,包括一些家比较近的医护人员从接触过发热患者开始便再没回过家。悄悄也有问过几位“胆大”深入一线的医生护士,答案都是“会怕”。


战“疫”一线的三两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爱人们

图二


“脆弱”的护士

徐姐是区医院一名普通护士,在疫情面前,她主动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安逸的时光,自愿报名到区医院隔离病房一线参加防疫救治工作,主要负责患者护理、病房布置、组织岗前培训及预防交叉感染等。

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她是一名干练的女护士,区医院接收了一名80多岁且听力障碍的发热患者,家属都不能陪同的情况下,老人内心紧张又不能自理,时常不配合医护人员安排,徐姐都能耐心安抚到位,包括老人的便盆、尿桶也都是她一人清理的,可以说病房里的很多突发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但是某天不经意间发现,徐姐哪怕看起来再坚强,她也只是一位“弱小”的女性。原来徐姐还是一名二胎妈妈,孩子才两岁左右,牙牙学语间吐露的却是对好长时间不见的母亲的思念。

那天,徐姐一个人在走廊看着2岁多孩子的视频中的哭喊默默流泪……


战“疫”一线的三两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爱人们

图三


“凶恶”的村干部

“去哪?”

“出去转转”

“回去!”

……

“哪里的?”

“来这边看朋友的”

“回去!”

……

这样的呵斥场面相信大家也一定遇到过,但是村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和辛苦是毋庸置疑的,管住一道道卡口,村里面才能更加安全。

“没办法,不凶不行,不凶有的人以为可以商量,但是肺炎不会跟你商量”。

许多村的执勤的村干部和志愿者时间安排都是早7点到晚7点,没有补贴,没有奖金,有的可能仅仅是冬日微寒风中的几口泡面。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作出努力,也许有时候你觉得自由被限制,或是感觉一些服务可能不太满意,都请多一些理解,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原本舒适的生活终将回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