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的三兩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愛人們

有幸被抽調參與到防疫相關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人,見識了很多事情,內心著實被疫情面前的人情冷暖衝擊到,有些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卻分外感人,想著這些無名英雄的故事不該被悄無聲息的遺忘,於是決定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


戰“疫”一線的三兩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愛人們

圖1


“膽大”的醫生

面對全莆田第一例確診病例,區醫院可以說遇到的是一場猝不及防的遭遇戰,類似經驗沒有,治療方案沒有,隔離病房也沒有,N95口罩和專用防護服儲備嚴重不足……雖然大家嘴上沒說什麼,但是任誰都能感覺得到一股憂慮緊張的氛圍在悄悄的瀰漫著。

“當時就想要是我們這些院領導都不敢上,光指望下面的醫生護士去拼,人心就散了,疫病沒開始我們就輸了,這個時候要給他們信心和底氣,哪怕是裝的。”區醫院的林院長開著玩笑說道,“最開始是戴著簡單的醫用口罩去巡房,回辦公室關上門馬上洗手噴酒精,後面物資儲備上來了,隔離病房建好了,各項治療方案流程理順了,才鬆一口氣,這之前是心裡再怕都不敢跟人說”。

令人感動的是,醫院雖然沒有明確醫護人員在崗要求但就是彷彿約定好沒有一人請假離開,包括一些家比較近的醫護人員從接觸過發熱患者開始便再沒回過家。悄悄也有問過幾位“膽大”深入一線的醫生護士,答案都是“會怕”。


戰“疫”一線的三兩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愛人們

圖二


“脆弱”的護士

徐姐是區醫院一名普通護士,在疫情面前,她主動放棄了與家人團聚安逸的時光,自願報名到區醫院隔離病房一線參加防疫救治工作,主要負責患者護理、病房佈置、組織崗前培訓及預防交叉感染等。

在領導和同事面前她是一名幹練的女護士,區醫院接收了一名80多歲且聽力障礙的發熱患者,家屬都不能陪同的情況下,老人內心緊張又不能自理,時常不配合醫護人員安排,徐姐都能耐心安撫到位,包括老人的便盆、尿桶也都是她一人清理的,可以說病房裡的很多突發情況都能應對自如。

但是某天不經意間發現,徐姐哪怕看起來再堅強,她也只是一位“弱小”的女性。原來徐姐還是一名二胎媽媽,孩子才兩歲左右,牙牙學語間吐露的卻是對好長時間不見的母親的思念。

那天,徐姐一個人在走廊看著2歲多孩子的視頻中的哭喊默默流淚……


戰“疫”一線的三兩事——致敬那些默默付出的可愛人們

圖三


“兇惡”的村幹部

“去哪?”

“出去轉轉”

“回去!”

……

“哪裡的?”

“來這邊看朋友的”

“回去!”

……

這樣的呵斥場面相信大家也一定遇到過,但是村幹部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和辛苦是毋庸置疑的,管住一道道卡口,村裡面才能更加安全。

“沒辦法,不兇不行,不兇有的人以為可以商量,但是肺炎不會跟你商量”。

許多村的執勤的村幹部和志願者時間安排都是早7點到晚7點,沒有補貼,沒有獎金,有的可能僅僅是冬日微寒風中的幾口泡麵。

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擊疫情作出努力,也許有時候你覺得自由被限制,或是感覺一些服務可能不太滿意,都請多一些理解,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原本舒適的生活終將回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