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焦虑,其实是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职业焦虑,其实是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30岁,这是许多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门槛。他们已经没有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未来如何保障。

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选择创业,在很多职业人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他们选择创业,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高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要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主张。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职业焦虑,其实是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中国这个社会福利保障有待完备的社会,你的人生要过得好,就需要你今日所做的投资是能为你的人生带来长久收益的。可惜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职业生涯通常是高度不确定的。企业的平均寿命较短,带给职业人更多的不确定性。

其实,无论是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都是一个“生意”。因此很多人会按照“生意”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考量。

因此,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却不见得就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三十而立”的古训更推动了这种焦虑的现实转化。

这个出路不是职业的出路,而是人生的出路。大多数有能力和胆识的人做出的投资选择便是创业。

然而,一个纯粹职业人也未必不值得肯定。职业人生的肯定来自于对未来的保障,它需要社会福利保障的完善,也需要企业的成熟和长期稳健经营,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

职业焦虑,其实是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无论怎样,都需要在必要的阶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