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害怕、没信心?从“心”开始的抗疫关护指南@所有人查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的应对态度也不尽相同。

有些人没有足够重视,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有些人则过度反应,表现出焦虑、烦躁不安,甚至抑郁等症状,这些反应都不利于防范感染。

那么,针对不同人群,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呢?

焦虑、害怕、没信心?从“心”开始的抗疫关护指南@所有人查收

@患者

焦虑、害怕、没信心?从“心”开始的抗疫关护指南@所有人查收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导致该病隐蔽性强、危害大,发展为重症时症状较为严重,所以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由于病毒传播面广,特别是在缺少有效应对方案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灰心和沮丧的情绪,有些人失去信心,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和烦躁的症状。

温馨提示

一是要多鼓励自己,对治疗给予足够的信心,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自身压力,也可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更理智地面对当前的情况,配合医护人员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是被隔离患者要尽量克服恐惧心理,有心理问题及时求助医生。医生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应接受专业性的心理治疗干预。

@医务人员

焦虑、害怕、没信心?从“心”开始的抗疫关护指南@所有人查收

医务人员在疫情的防控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患者诊治和护理工作,一定要保持健康的心态。由于疾病的治疗区域属于隔离区,且在诊疗和救治危重患者的过程中,疾病的传染性又较强,所以一定要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恐惧和痛苦的心理,多给自己做心理减压。

温馨提示

一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强度较大,要做好排班;工作中应互相协助,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生活上互相鼓励,团结友爱;积极处理和缓解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

二是医务人员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保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患者救治过程中。

@普通群众

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心理反应过度

焦虑、害怕、没信心?从“心”开始的抗疫关护指南@所有人查收

面对疾病的威胁,人们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有的紧张,有的害怕,有的担忧,这些都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也就是说,在疫情或其他突发事件出现时,人们通过情绪反应来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起到增强防御的反应。


温馨提示

一是适度的应激可以提供抵抗力和免疫力,可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但是长期超强度的应激则会损害人体健康,使抵抗力下降。

二是人们可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多与同事或心理辅导师谈谈自己的感受,允许适度的悲伤,主动沟通倾诉等方法解决问题和缓和情绪,以改善情绪和躯体反应。

焦虑、害怕、没信心?从“心”开始的抗疫关护指南@所有人查收

焦虑、害怕、没信心?从“心”开始的抗疫关护指南@所有人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