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90後化身“心理醫生”解決村民心理問題

揚子晚報網 2月19日訊(記者 姜婧儀 通訊員 祿軒)待在家裡可以做做美食、陪陪家人、看看電視、刷刷手機,做個名正言順的“宅男”、“宅女”。而南京江寧祿口的返鄉教師、大學生卻坐不住了,他們走出家門,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疫情防控做貢獻。

南京江宁90后化身“心理医生”解决村民心理问题

石埝社區的李友聖是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在讀本科大學生,自2月初,他主動報名提供志願服務,作為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的副會長,他主動發揮專業特長,向村民宣傳健康知識,進行心理疏導,深得村民們的信賴。

其中,村民郭偉對居家醫學觀察不理解,有牴觸心理。李友聖知道後,通過電話、微信與他反覆溝通交流,對他的抑鬱狀態進行心理干預。“在家呆一段時間不出門確實很難受,這時候需要多溝通多交流,分散注意力,比如在家多運動,打電話和朋友聊聊天。”14天后,郭偉獲得瞭解除醫學觀察報告,他發了一條信息給李友聖:“謝謝,非常感謝!”

南京江宁90后化身“心理医生”解决村民心理问题

除了直接參與村裡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還多次以個人和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雙創學院孵化項目公司名義向重點疫區捐款,累計一千餘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90後志願者的責任和擔當。

從事幼教工作的吳思英,年前回到村裡陪父母過春節,後主動要求去一線幫忙。看到本村姑娘來發公開信、測體溫,大媽、大叔們頓生親切感,也格外配合。拿出公開信,吳思英並不急著給大家,而是先發揮自己的教育優勢,耐心地講解。一邊測體溫,她就一邊囑咐:“要服從村裡安排,一旦出現發熱等症狀就及時報告,確保自己和家人健康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