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投降了敌方却在日后贡献超群的人物?该如何评价?

西安历史圈圈主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就是这样的人,当时,他跟齐国的另一位谋士鲍叔牙是好朋友。

后来,鲍叔牙投效齐国公子小白,管仲则担任齐国另外一个公子纠的手下。

齐王死后,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管仲为老板出头,一箭射向小白,小白倒地不起。管仲和公子纠都以为小白死了,便松了戒心,没想到小白是装死的。随后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当了齐王,就是大各鼎鼎的齐桓公。

齐桓公非常痛很管仲,将他逮捕关了起来,但好朋友鲍叔牙尽力为他说情,并大力推荐他。

齐桓公不念旧恶,后来起用管仲为宰相。日后齐桓公能称霸天下,为周朝王室维持中原各国的秩序,都是管仲的功劳。

不管齐国国祚长短,单单谈治国,管仲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宰相。不只后人这样赞美他,甚至在当时也博得了人们的好评。

古今对诸葛亮的评价,也着重在治国的能力。当年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这也充分说明管仲在治国方面的功力了。


千形万象


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北府军击败前秦三十万大军,避免了亡国的危机。这场战役东晋大胜有不少偶然,但其中有一位东晋降将朱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序,字次伦,义阳郡人(今河南省信阳市),东晋中期著名将领。

朱序原为东晋名臣桓温的部将,曾剿平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因功官至兖州刺史、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公元378年,前秦天王苻坚派长子苻丕为主帅,领兵七万攻打襄阳,同时还有多路大军配合苻丕行动。东晋荆州刺史桓冲畏敌,不敢援救。朱序发动襄阳军民困守孤城,坚守将近一年时间,最后襄阳城内出了叛徒,打开襄阳城门,襄阳陷落,朱序被俘。

前秦天王苻坚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仁义明主,他没有杀掉朱序,反而授予他尚书的官职。朱序趁机逃出长安,想逃回东晋。他逃到洛阳,躲在宜阳县自己的一个朋友家里。苻坚派人抓了朱序的那个朋友,朱序无奈,只能出来自首。苻坚赞许朱序讲义气不连累朋友,没有追究,继续让他当尚书。

公元383年,苻坚倾全国之兵,兵力达百万!南征东晋。先头部队由苻坚弟弟苻融率领,为前秦主力正规军三十万,率先攻占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东晋则以谢安弟弟谢石为主帅,谢安儿子谢琰、侄子谢玄、大将桓伊统帅晋军精锐八万人迎战。朱序也跟随苻坚南下。

原本苻坚帅后军才走到项城,听报苻融轻松拿下寿春,认为东晋不堪一击,扔下零时召集起来的六十五万大部队,只带了八千禁卫军,连夜秘密赶到寿春。刚到寿春,就听说晋军夜袭前秦军前出洛涧的先锋梁成,梁成等十将战死,所部五万人被击溃。这又让苻坚担心起来,决定先派人到东晋军中劝降。派谁去呢?苻坚偏偏选了朱序!

朱序一到东晋军中,就把苻坚亲临寿春的事说了出来。谢石一听害怕了,主张坚守不战,耗走前秦大军。

朱序说:“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随后朱序与谢玄等人商量好对策,决战当天晋军正面进攻,朱序在前秦大军的后方制造混乱。虽然史籍中没这样写,但从决战当天的事来看,应该是朱序事先就和谢玄商量好的。

随后朱序回报苻坚,说东晋将领不愿投降。于是双方约定时间开干!

决战当天,秦、晋两军夹淝水列阵。谢玄派人对苻坚说,请秦军稍稍后撤,在淝水西岸空出地方,晋军好渡河决战。苻坚打算趁晋军渡河时用骑兵半渡而击,同意了谢玄的要求,随后下令秦军后撤。

原本秦军已经列好阵势,突然得令后撤,结果造成阵容的混乱。谢玄则派出八千铁骑,趁乱快速杀过淝水,冲进秦军阵中。混战之中前秦主帅苻融落马,被冲杀而来的晋军杀死。

就在这关键时刻,朱序在前秦大军后方扯嗓子喊起来,“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一喊,秦军由“小却”演变成“大奔”!秦军失去完整的阵形,四散奔逃。晋军随后掩杀,秦军大败!溃军一路退出三十里,被杀无数!晋军缴获的布匹物资堆得跟小山一样,牛马骆驼就缴获了十万匹!

淝水之战是代表中华正朔的东晋击败少数民族政权前秦的决定形一战,东晋获胜避免了亡国的命运,国祚又延续了37年。前秦则迅速陷入混乱,两年后苻坚被部下羌族首领姚苌所杀。

混战之中朱序逃回东晋。可以说他的那一嗓子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势!贡献超群!

战后,朱序官拜豫州、兖州、青州三州刺史,先后加龙骧将军、征虏将军,晚年因年老辞官,死后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caniforget999


唐朝期间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很多人都认识,魏征,其实他就是投降了敌方,但在日后却为大唐天下的治理做出了超群的贡献。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官居太子洗马,礼遇甚厚,而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权力斗争中,魏征也经常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建议太子找个机会把李世民排挤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去。

后来,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世民杀掉了太子李建成,成为新太子,这时候李世民找到了魏征,假模假样的质问魏征为何总是离间他们两兄弟?

魏征说,如果当时太子听从了自己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觉得他非常坦荡靠谱,没有治他的罪,反而重用于他。

随后,在李世民当皇帝的前十几年,魏征屡屡犯颜直谏,对于国家治理、政策法令、如何治国为人等等方面都有精彩论述,很多都记载在了《贞观政要》里。

而李世民也对魏征可谓是又爱又恨,视为股肱之臣,贞观十七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可谓人臣之际了。

可以说贞观之治的一部分功劳,要属于魏征。魏征死后,李世民也逐渐失去了明君的风范,沉迷于丹药,最终50岁就死了。


历史有趣儿


题主提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明末清初的吴三桂。

投降前的吴三桂功绩平平

吴三桂最早是跟随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一起来到的辽东,并在袁崇焕被杀、舅舅祖大寿投降满清之后担任总兵。后来上司洪承畴也被迫降清,整个辽东就剩吴三桂苦苦支撑。在投降前的吴三桂,虽也有战功,但是面对劲敌满清,打出的战绩只能算作一般。

投降后的吴三桂横扫天下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兵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原本吴三桂打算投降李自成,可是后来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随即投降满清,并打开山海关迎接满清入关。

投降满清以后得吴三桂,带着强悍的关宁铁骑一直从北京打到云南,又肃清西北,横扫大半个中国,可以说满清的江山大半都是吴三桂打下来的。因此,最后吴三桂因功受封平西王,此时的吴三桂武力值可是相当的牛。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程小满的文史日记


沿着历史脉络,历史上有这几个人做到了这一点。春秋的管仲,三国的姜维,唐朝的尉迟恭和魏征。

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国君中被俘,后鲍叔牙举贤,公子小白(齐恒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后管仲强齐图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辅佐恒公成为春秋霸主。

尉迟恭原在刘武周军阀麾下,后与李世民军队作战中被围困,接受劝降。自归附李世民后,不仅为李世民四处征战,而且多次凭借高超的武艺救李世民于危机之中,史传玄武门事变中其不仅杀死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而且请高祖李渊下令,令诸军归李世民指挥,稳定了局面。

魏征原任李建成的太子洗马(辅助太子的官员)。玄武门事变后,魏征也被捕。后李世民赦免了魏征,魏征后来也不负期望,终成史上最富盛名的谏臣。

姜维原是天水郡中郎将,在蜀汉北伐被诸葛亮设计擒下,姜维无奈归降。后受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死后主持北伐,为蜀汉鞠躬尽瘁。

管仲,姜维,尉迟恭,魏征是难得的人才,同时也是十分幸运的,能遇到开明,惜才爱才的上司。他们都投降了敌方,但是他们并不是用自己的才能去对付曾经自己所在的组织,而是旧的组织已崩坏,此时顺势而为做出明智选择,不负新主的知遇之恩。






涂鸦小精灵


那就说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吧,就是三国时期的姜维,不可思议吧?但姜维此人早期确实是从事于魏国但是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投降蜀国,最终名垂千古。

早年经历

姜维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在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姜冏镇守边关,不幸遇到羌族叛乱,最终不幸战死在战场上,所以早年的姜维都是跟着母亲生活,青年之后因为父亲的功绩,姜维也顺势当上了天水郡的参军,相当于一个郡的参谋,生活也还算不错,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投敌叛国

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需要经过天水郡,当地的百姓在得知蜀军要进行北伐的时候纷纷响应,马遵是天水郡的太守,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因为害怕诸葛亮的威名连夜离开了天水郡,并且因为怀疑姜维有异心,就没有告诉姜维,于是最终就留下姜维一人,并且因为当时他们是在外地县城巡查,晚上回县城的时候发现所有县城都不给姜维开门,姜维因为念及家中老母,无奈投降诸葛亮,或许姜维自己都不会知道,正是因为这一次的选择,从而让自己可以名垂千古。

主持北伐

十年后,蜀国丞相费祎遇刺身亡,姜维掌权北伐军,开始北伐,同年夏天,姜维率领人马进攻魏国的南安,魏国的雍州刺史及时赶来支援,谁知姜维早已因为粮草断绝而退军离开。

次年,姜维继续率军出征,陇西守将李简率将投降,姜维势如破竹,一举攻下魏国的河间、河关等地。

包括这两次,姜维总计北伐十一次,其中胜利三次,失败三次,其他则是打平。

以身殉国

后期由于刘禅重用宦官黄皓,而姜维跟黄皓之间素有瓜葛,姜维最终因畏惧黄皓而不回成都,造成邓艾偷渡阴平直攻成都,而此时的蜀国内部已经没有多少将领,刘禅只好投降,并且给姜维写信,让姜维也投降,身在前线的军士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大怒但却又无可奈何。

因时局所致,姜维只能投降,在投降之后姜维并没有死心,在得知魏将钟会有造反之心后就联合钟会,试图造反,但是最终事情败露,姜维和钟会都被杀害。

结语:历史上跟姜维一样属于降将的将领数不胜数,在投降之后做出功绩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实在难有几人能如姜维这般,能做出这般历史成就的。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文青,文青每天都给您分享历史新知识。


文青聊史


施琅,前明郑集团将领,曾两次降清,后成为康熙时期重要的将领之一,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太子少保、封靖海候。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功臣。

施琅出生于明末清初的福建晋江,早年曾在郑成功之父郑芝龙部下任职。顺治年间,清平定福建,施琅随郑芝归顺清政府,并任总兵一职,出征两广。后因郑成功拒降清朝,且屡破清军,便于清顺治十八年,将郑芝龙及其一家十几口人斩于菜市口。施琅受此牵连,遭上司迫害,只能仓皇出逃。

正在福建沿海和台湾抗击清军的郑成功得知此事后,通过其父旧部联系施琅,多次以礼相邀,施琅便加入了郑成功的抗清队伍。二人前期相处十分融洽,都视对方为知己。施琅的军事才华也在这时候体现了出来,屡立战功,多次击败清军,占领了厦门,壮大了郑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带的势力。

然而,施琅“持才自傲”不知进退,另一方面郑成功也刚腹自用,滥用权威,两人性格上的不合,导致日久嫌隙自生,最后演变成了冲破底线的流血冲突。先是施琅找借口斩杀了郑成功的亲信,到郑成功设计擒拿了施琅的弟弟,还有施琅的所有家属,施琅则单独逃出了台湾。积怨已久的郑成功在得知施琅逃走的消息后,便下令将其家属全部诛杀。心存悲愤的施琅又再次转投清政府。

由于施琅的军事能力突出,又熟悉福建沿海情况和台湾的情况,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让其解决台湾问题。最终,施琅在康熙二十二年,取的澎湖之战的胜利后,全面的收复了台湾。

长期以来,人们对施琅的评价一直异议,有人认为他气节有亏,多次叛郑降清。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否认了他在统一台湾时做出的贡献。





硬核故事


三国时期有个张辽,原本是吕布部将,吕布在徐州兵败被杀后,张辽跟了曹操,成为当世名将!

张辽一生最出彩的地方在镇守合肥期间,合肥之战先是亲率800军事冲击孙权十万大军,表现出过人的胆识;接着又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江东,吓得江东小儿不敢夜啼,为曹操集团做出了杰出贡献!

很多人看不起投降的,对于那些没有骨气的走狗我们自然要唾弃,但还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张辽虽然背叛了吕布,然而老吕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相较于吕布,曹操才是明主,跟了曹操才有了以后威震天下的张辽!






石说大史话


东晋将领朱序在镇守襄阳时被前秦符坚俘虏,符坚倾佩他的气节并封他为度支尚书,淝水之战符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大战之际符坚派朱序前往东晋阵营,劝说谢玄,谢石,显示前秦军威。朱序私下将符坚阵营情况,驻军情况等都详细告诉谢玄他们,并告诉他们秦军大部队尚未到达,如果汇合后将有百万之众,到时不好对付,必须抓紧攻破。于是谢玄与符坚对话,要求付坚摔部众后退一点,自负的符坚和弟弟符荣商议认为可行,就在符坚宣布大军后退时,冲在前方的战士后退,后面前进的大部队往前冲,这时在符坚营中的朱序摔自己的心腹高喊:秦军失败了!东晋打过来了!一时军心涣散,各自逃命,踩踏无数,秦军惨败落荒而逃。朱序也因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而载入史册。


喜欢中国历史的砖jia


张辽,文聘,三国时,就像战国时一样,都是中华儿女,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的团队。统一中国,所以都想找一个雄才大略的主公,投降,不如说再择团队!张辽,使东吴小儿不敢夜哭,留有成语,张辽止啼!文聘,数次击败蜀国大将,包括关羽!青史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