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勤能补拙,智力一般的学生拼尽全力能考上清华北大吗?

生命灯塔


首先不知道题主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什么,是想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我以我自己和我身边人为例,按照我正常的思维,我一般会说正常智商的普通人,自律刻苦,拼命读书有考上清北的可能。然后就是一通心灵鸡汤,并且给出以下几条听上去比较可信,激励人的理由:

1、除了少数高智商者天才,大多数人都是正常智商的普通人。

2、任何事情,只要盯准目标持续发力都有实现的可能。考清华北大也不例外,就像我们常说的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3、主观上刻苦努力能弥补客观上智力因素的不足,就像题主说的的“勤能补拙”。

但是,我们换个思考方式,实事求是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以河南为例,河南19年高考考生超百万,清华大学在河南已录取193人,北京大学在河南共录取200余人,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这才是真正的万里挑一!敢问,你真相信这些孩子没有出众的天赋吗?

其次、你怎么定义智力一般?你又怎么确定自己缺乏天赋的呢?

第三、你一路学来,一直处在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和什么样的名次?依这个名次你校历史上有没有过考上清北的先例?这是从纵向来看;再从横向来看,你的学校在学区、全市乃至全省是个什么水平?找清楚自己的方位就不难判断出自己身处何地,要去目的地还差多少距离。

第四、你所谓的自律努力和拼命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努力了拼命了,还是自认为努力了拼命了。

最后、方法很重要,方法不对再努力效果不大。

那么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后,我想答案几乎可以呼之欲出了。从我自己身边的实例来看,我高中同桌就是北大生,全校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我们学校在全县排名第一,一所市重点高中。也才一个考上清华北大,能说这个县城的学生都天资不好吗?不够努力吗?为什么中考时与他们程度相当的学生去了市一中就有问鼎清北的可能了呢?显而易见,学校和师资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啊!

而据我所知,我的同桌之所以考上北大,他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全力配合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总而言之,不夸张地说,考清北,真的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的综合发力。




文弱书生


“勤能补拙”的道理,我不怀疑!

但我们绝不可以过分夸大“勤”的作用。

勤,不可能改变一切的“拙”。

常言说:一分勤劳,一分收获。对于学习而言,学生多一分勤奋,就会多学会、记住或掌握一点知识,这点我不怀疑,而且日常教学情况也确实如此。

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也是一直这么鼓励孩子的。

但是,若想考清华、北大,仅凭没日没夜的勤奋学习,这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现在的高考,考察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关键是几乎每科都有一些试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维迁移上的能力。如果智力不高、思维欠敏捷的学生,是难以完成的。

这类试题的设计,就是用于选拔高智商、高素质人才的。

现实中,一个老师最容易对他所教的学生,做出一个综合判断:

某某学生,潜力足,只需稍加勤奋,就是清华、北大的料;

某某学生,潜力不足,江郎才尽,既使再怎么努力,也难突破智商瓶颈,能上一本就谢天谢地了。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智商都在100左右。

高智商和低智商都是少数。

考上北大清华的人,不见得都是高智商,人群中没有那么多的高智商。清华北大的多数学生智商一般,只是相比其他高校,高智商的人,相对多一些罢了。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这句话,我绝对相信。

高智商的人,如果缺乏刻苦勤奋,其高智商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友德


古人说勤能补拙,智力一般的学生拼尽全力不一定能上北大,清华,要想考上清华北大,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清华北大录取的残酷性

清华北大是我国做的清北每年各招录本科生3500人左右,而每年报名参加高考人数都是900多万,2019年更是达到历史上第二高,1031万人,仅次于2008年的1050万。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平均每10000人当中有六七人能考上清北,1500人当中只有一人才能考上,真正的千里挑一!每个人都想上清华北大,上清华北大的都是学霸

二:人的智商情商不同差异

作为本人来说,自认为智商平平!可以说大多数高中生都是智商平平称之为正常人,智商都是非常接近没得拼,唯有拼努力、毅力、和坚持等情商,情商主要是指人们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的普通人来说,谁的情商越好,自制能力(自律性)越强,他的学习成绩肯定就会越好,也就越能接近成功;因为高情商能够非常好的弥补智商的不足,正所谓“勤能补拙”!

三:好的学习经验

要学会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保持着稳定性,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目标,让自己知道到什么地步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学会自律,学的开心,玩的尽兴;把错题清晰的整理出来,关键要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下次做题,举一反三,明白原理后就不会再出错了;多读书,广泛的阅读扩大个人的素养;受得住寂寞,对待学习持之以恒。


神仙俗人


我的观点是不能。

首先说一下清华北大录取率到底有多低,除了北京上海,其他普通省份,全省几十万考生,也就一两百的录取人次。

我认为,高考的最终结果,是一个人的努力,学习习惯,天赋,家庭出身,学校教育,机遇等各种因素加权后的最终呈现,这些因素就像组成一个水桶的木板一样,任何一项是短板都会导致水流出,只有各项都很强,才能装下更多的水。

就像我们在采访中见到过的高考状元,他们不一定是最努力的,甚至很多从没有熬过夜,上过辅导班,但是他们学习习惯很好,家庭教育很好,上的学校很好,他们几乎没有短板,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他们是高考中胜出的那一个。

我们能控制的是加倍努力,优化学习习惯,但是却无法左右我们的天赋,我们的机遇。

甚至不能忽略家庭出身的影响,我们知道寒门难出贵子,查一下历年的清华北大录取分布地区就知道,一些大城市一些名校占了绝大部分的录取名额,一些小县城甚至从来没有出过清华北大的学生。如果你恰好出生在这样的小县城,又恰好你的父母无法给你提供更好的读书环境,拼尽全力也只能让你在小县城的高中就读。那么你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逆天改命,改变这个小县城几十年没出过清华北大的历史纪录?

努力很重要,但却不是唯一重要的,有些因素已经决定了你的上限,不管怎么努力,只能无限接近这个上限,而无法突破上限。

所以抛开其他因素,拼尽全力能让你考到一个更好的大学,却不能让你考上清华北大这种顶尖学府。


宝妈育儿攻略


有些差距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努力只会让你在你已经有的基础上,做到更好。而不可能超越本身的限制。普通人就是再怎么练习跑步,配上最好的教练,最后发现跑进10秒都很奢侈。努力到了极限,就说明这个差距不是因为不努力造成的。清华学子都是本省学霸中的学霸,然后来到清华,更多的人会慢慢意识到自己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以前觉得自己智力强,来到这里发现更牛的人。


西安升学政策咨询


诚然古话有云,勤能补拙,但是勤和拙是相对而言,并不是绝对的勤,能补来一定的拙。


每个人生下来智商大家也许都相似,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还有一点不要忽视就是悟性。对于某种知识,某种东西的兴趣是每个人不同的。有些人天生对音乐有兴趣,那么你在音乐方面,用勤更加努力一定会比常人会更好,达到更高的高度。但是如果你对音乐方面有兴趣,而家长却让你去学体育,无论你多么的勤,因为兴趣和自身身体因素的原因也不能补到你这方面的拙。勤和拙是相对而言,所以不要一味的用勤去补拙,要用在相同的领域正确的方向上勤才能补拙,否则会南辕北辙。

同样对于学习也是如此。学生的智商也许都差距不大,但是这里面也有一方面因素,就是对于某科的悟性,我们也叫做开窍。有些孩子天生对学习这方面就有悟性有兴趣,所以他无论选哪一科都会学的比较主动积极热爱学习,兴趣高了主动学习,效率自然就高,成绩也就好了。但是有另外一些孩子对于某一学科也许有一定兴趣,但是对于另一些学科兴趣不大,无论你怎么去花时间去学习,但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一味的靠堆积时间去学习,没有真正理解这门学科的意义和找到正确的方法,那么你只会浪费时间或没有过高的效率。



所以说要想靠勤能补拙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且对于你要补的那科你一定要产生兴趣或是要开窍,找到正确的方法之后,再去靠所谓的时间去把这块短板补上。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要去效仿别人,应该在人生的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学习阶段我们诚然要把所有的知识学好,但是也要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你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效率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替你读书郎


智力大多都差不多,身边的人中智力超群的很少。勤能补拙,但更加强调的是学习方法。高中的学习单纯的勤奋能让你位于中等水平,很难让你拔尖卓越。高中因为学习任务重,学习难度大,学习科目多,所以单纯的勤奋一天学习16小时所带来的效果不一定比有方法科学安排学习8小时来的高。

勤能补拙,勤奋学习能让你有一定提高,掌握科学高效学习方法,能让你轻松而且更优秀。考上清华北大是很多的高中生得梦想,但我要说的是哪怕你智力一般,但你勤奋刻苦享受学习,你也在一直超着优秀的自己出发,那么即使没有考上清华北大,去其他的学校你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因为你的自律和坚持。

对于高中学生,把清北作为目标可以,但我更希望你们能把超越昨日的自己为目标,这样你们会一步步靠近它,最终哪怕本科没有考上研究生博士生也可以去那里学习


闲聊教育


古人的时候说的勤能补拙,这4个字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当然有一个硬性的前提,那就是智商应当占到一半或者一半以上,最起码不应当制成缺陷。

当然一个人的成绩以及最后的成就和个人的努力,个人的实际都有关系,所以能不能考入清华北大真的不好说,只不过我们承认勤能补拙的时候,只是在表述能够弥补我们知识上的缺陷而已。

还有一点,我们所有人都应当明白,中国最高的学府不一定是清华北大,还有其他更专业的一些学校,所以说即使学习好,即使坚守勤能补拙的教育信念,最终非常优秀,也不一定非得考入清华北大。

很多人之所以到最后没有取得成绩,没有改变自己那种笨拙的状态,其实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坚持到最后,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情况可能比比,而是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实践的次品废品半成品。

勤能补拙,另外一个对应的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情形,遇到喜欢的事情或者突发神经,拼命学习也能取得一些知识和成就,但是到了一些情况,比如说难度提升,有的人就选择了知难而退。

勤能补拙,肯定能提升自己的,学习成就,可惜的是半途而废的人更多。


义诚老师


范进五十岁可以中举

明朝才子徐文长名声在外,一辈子也没中进士。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拿诗人来说,李白醉酒就可以诗百篇,同时代的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写个诗歌真难。但是也有很多佳作流传,所以,一不要怀疑别人的智商,王阳明五岁才开口说话,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圣人,开创心学。二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明英宗时期,皇帝御驾亲征鞑靼失败,三十万精锐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蒙古人打到北京城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北京保不住的时候,于谦站了出来,用一己之力创造了奇迹,大败蒙古骑兵,保住了北京。所以,勇敢去做,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了,任何结果都可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