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什麼有那麼多老人辛苦勞動,省吃儉用,為了什麼?

6711095903096


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到來,現在老年人是一年比一年多。面對老年人口高峰的到來,我們每個家庭面對的是老年人養老問題和老年人就醫等問題。

大家都明白,對於有工作的老人他們退休都有退休工資,而我們農村老人就不能跟他們相比。因此,在農村就可以經常看到有五六十歲老人幹活現象!甚至有更高年齡的老人幹活。

很多人都認為,這麼大歲數還幹活?為啥不在家好好享受晚年的生活?難道子女們不管你們嗎?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明白:老人並不是不會好好享受晚年的生活,而是老人們知道自己的實力和條件不允許;也並非我們做子女的不管、不孝順,而是有很多心有餘地而不足。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做子女的家庭條件個個都好的話,那老人會去幹活嗎?何況這麼大歲數!因此,老人幹活在很大程度上跟子女的家庭條件有很大的關係。

老人幹活的目的是什麼?那無非是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帶來的收入,改善生活。這是老人的主要目的,也是勞動的本質!即:勞動創造財富。雖然老人由於年齡大,但天天積累勞動創造的小財富也不要小看,如果身體沒有什麼意外的話,也還算可以。更何況他們省吃儉用!


我們都知道,不管年輕人也好,還是老年人也好,都要為五斗米而折腰、都要為柴、米、油、鹽、措而煩惱。其中我們年輕人還要為房貸、車貸以及小孩讀書而有諸多生活方面的壓力,因此,年輕一代基本上‘’月光族‘’。一旦在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的話,都會伸手彎腰去向別人借錢。而老年人就目光長遠,如果有什麼意外的話,他們平時積累的錢能夠勉強應對。這也是老年人愛勞作的一個原因!在這一點上,小編家鄉的老人勞作全都是為自己後事開支做準備。畢竟自己有比什麼都好,以免在百年之後,由於一些經濟問題引起子女們鬧矛盾!除了以上兩點原因之外,還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全靠子女給的費用不夠,讓子女們全給會增加子女們的負擔~由於農村老人常操勞、年齡大的原因,身體難免有各種疾病;疾病一多就意味著要更多的開支付出。各種醫療費用和自己的日常生活開支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如果全靠子女們給的話,那勢必會增加子女們的負擔;更何況現在的兒女們生活壓力相當大!與其要增加子女們的負擔、與其全伸手向子女們要,還不如利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微薄的力量來獲得勞動收入。這是全天下所有農村老人的想法。即:自己勞動豐衣足食、幫助子女減輕生活壓力。

第二:勤勞是農村老人的特寫~大家也知道,農村老人一生忙忙碌碌都習慣了,如果要讓他們一點事都不做的話,那很難做的到。因此,他們一般都不會閒置在家享清福!也就是說,愛勞動就是他們的生活習慣。除非老人們不能動,那就無奈了!所以,他們不管有沒有事,都要拿著農具在田間地頭走一番!即:勞動是他們的習慣。

說到這幾個原因,或許很多人都會說:給父母的錢,父母又不花。他們寧願去田間地頭去做做,不知道父母是什麼想法?其實他們想法很簡單,只要自己能動,兒女們給的錢一般他們都捨不得花,這是他們對兒女們的愛,也體現父輩們時刻在幫助子女們減壓;更何況節儉是他們老一輩的優良傳統!所以,就算子女們給錢不讓父母做事,他們都不會願意的。這就是天下父母對兒女們無私的愛!老了都不想增加兒女們的壓力。

還有很多人認為,兒女們現在都在外,難道不能把年邁的父母接到身邊,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嗎?這就要問我們父母了!由於父母節儉、由於所處的時代不一樣、由於生活習慣不一樣等諸多原因,很多父母都是不太願意跟兒女們住在一起的。就算你把他們接來,也只是小住幾天,而不會長久跟你住在一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好多父母在兒女身邊住幾天,走都走不贏的現象,他們往往都會說不習慣,寧願回家做點事的話語!

友情提示:父母們都老了,我們在外的兒女應常回家看看他們!他們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心。這種關心並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了得。


線上木子哥


給你們講個前天發生的事情吧!

前幾天家裡煮粥,我洗了大米和紅棗。當我準備下鍋的時候老爹進屋了,劈頭蓋臉罵我一頓!知道為啥不?因為我拿了八個紅棗,老爸說五個紅棗就行了,太多了浪費!然而因為疫情,我們家六口人吃飯!

我們家雖然在農村,但是也並沒有窮到無米下鍋的地步。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我爸年輕時候是經歷過什麼樣的艱苦生活。

我覺得人應該向前看,沒辦法!沒有去經歷過那段日子,不敢隨意去評判對錯,去解釋太多!

只能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吧!


樂壹先生


我是錦荃媽媽

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榮美德,父輩們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思想,父母們經歷了新中國的建立,三年自然災害 ,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節儉是為了給兒女補貼。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中年人處於上有老下有老的階段,老人們節儉的錢都給子孫輩們。我姑姑和姑父70多歲的老人,平時捨不得花錢,還養豬,孫子結婚時還給拿了不少錢。

2、節儉是為了減輕兒女負擔。農村老人為了不給兒女舔負擔,本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了,卻還在辛苦勞作,為的就是給子女減輕負擔,讓兒女們沒有後顧之憂。

3、節儉是一直的習慣和傳承。像我公公婆婆,節儉了一輩子,但這種節儉不是他們沒錢,不是兒女不孝順,是他們一輩子的習慣。

4、節儉是為了養老。辛苦勞作是為了老有所依,當有一天無法勞動沒有收入時,已不至於伸手向子女要養老錢。

這種節儉的美德年輕一輩也應該學習,一輩一輩傳承下去。


錦荃媽媽


你好,我是農村小欒,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現在農村,有很多老年人六七十了還在辛苦勞動,有一次我遇見了一個老大爺,我問他多大年紀了,他讓我猜,我看著他的樣子說六十?大爺說六十還得+一輪,我有點驚訝,於是就問他,大爺你都七十多了咋還幹這麼累的活呀(乾的是在工地上推磚的活)大爺說,在家閒著也沒事,出來打一份工就能多一份收入,給孩子減輕負擔,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錢也不值錢,能多抓點就多抓點。聽過大爺說的話,我很是敬佩[贊]現在農村的老人六七十了跟著建築隊幹活的真不少,他們以前吃過苦,知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省吃儉用,都是為了孩子們啊!




農村小欒


老一輩的每個人都是省吃儉用的,我們現在人真的應該跟老一輩學習!因為他們那個年代真的是窮怕了,苦怕了!爺爺給我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說天天吃紅薯,但是一輩子也沒吃夠。逢年過節回去給他們點錢從來不捨得用,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用。所以我們做晚輩回去儘量給老人買的吃的,因為給錢他們根本不花,想方設法的再還給你!


銳晗媽媽


他們幹農活幹了一輩子,雖然年齡大了,但是還是保持著那種習慣,就像疫情期,好多上班族歇的差不多了突然不讓上班,他們就會特別的不習慣,感到特別的無聊,但是年輕人有知識,會玩玩手機看個抖音什麼的,但是農村的好多老年人因為以前家裡窮,幾乎沒上過學,不會玩智能機,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專項打發時間,其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活著,就要活的有意義,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價值,再次就是他們覺得勞動著權當運動了,身體健康,能夠長壽,我的父親和公公就說,孩子大了,都覺得他們辛苦不讓他們幹活,他們歇一段時間就覺得身體不行,不是這疼就是那疼的,繼續幹活,不用去醫院,慢慢就好了😁


威哥的蓮花妹


首先要了解農村老人的願望是什麼?農村老人辛辛苦苦的一輩子有為了什麼?為什麼對自已會這麼摳,而對兒孫就變成土豪了?我就用事實來說吧。

我就是農村的 什麼都有了,既不愁吃也不愁穿, 最好能平平安安健康的成長。我有車有房有保險, 以後還有社保,雖說我不是很富裕,可也還存了三四十萬,家人都勸我不要太累找點輕鬆的活幹幹。可我思想還行還能幹上幾年,雖說很累很苦但我卻一直堅持,說實話農村老人靠力氣一個月掙5千也不算少,看在錢的份上我一直在做。


小黃鴨生活vlot


老人就是這樣,省吃儉用,多累都不怕,他們以前過得日子很苦,連飯都吃不上,這麼多年的辛苦勞作,已經養成了習慣。

就比如我爺爺,八十多歲了,腰都彎了,還要每天去勞作,你不准他去山上,他就去田裡,他說這麼多年,習慣了,坐著玩反而渾身不舒服,他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什麼好吃都會留給我們,還記得我結婚那會兒,他偷偷拿給我幾千塊錢,當然這些錢我沒有要,只是交代他買點肉吃。我知道這些錢都是他大半輩子的積蓄,他這個年紀了,根本賺不到多少錢。

他們這代人真的很困,經歷過大饑荒,年輕時連飯都吃不上,只能吃穀糠,芭蕉樹頭。


鄉野小寶168


此時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是農村中大部分老人還是很節儉,還要參加勞動。在他們的潛意思裡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熱愛這片土地,我要把這輩子奉獻給這片土地。我要愛我的家人,要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不給他們添負擔,我要自立更生。再有就是他們被過去的那些辛苦歲月烙上烙印了,感覺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幸福了,很滿足了,比過去強多了。


歪人小馬哥


這大多原因和上一輩人,所經歷的事情有著直接的關係,所經歷的年代不一樣,所以造就了上一輩人的品質。

我的爺爺今年75,每天都閒不住,天天下地、放羊,生活更是很節儉,一件衣服都穿好幾年,破了縫縫補補在穿,家裡人每當給他買衣服時,都會被他訓斥一番。

其實這就是他們上一輩人獨有的品質,也是一個時代造就他們這種,吃苦耐勞和節儉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