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列新冠患者遗体解剖完毕,能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线索吗?

电影也不好看


吴医生觉得,中医跟西医方向不同就是因为一个选择了走解剖、另外一个选择了走辩证,在这里我就不争论谁好谁坏了,因为“白猫黑猫,会抓老鼠的都是好猫”,这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

西医是在解剖学上逐渐发展完善的,疾病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很多情况下都要靠解剖才能得以发现。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病毒,我们至今还对它有很多疑问,比如说:它是从哪来的、它导致人体发病的机制是什么等等。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病毒,并且了解病毒导致人体发病的机制,这时候我们还是得依靠解剖,如果不解剖单单靠猜测是不准确的。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月16日全国第1例、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我们医学界有一句话:病理诊断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解剖获得的病理标本可以用显微镜放大数十倍来观察病变组织发生了什么改变,从而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如何导致人体发病的,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巨大的帮助。只有更好地了解疾病,我们今后治疗疾病的时候才有更多依据,如果你对疾病都没有完全了解,这时候治疗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那么,目前发现了什么线索了没?

不像抽血化验那样仪器会自动帮助分析结果,一般很快就能得结果,病理检查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简单。解剖取得病理标本后,样本并不是能直接观察的,还需要进行处理,比如说要进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染色等一些列处理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单单这个过程都要几天时间。所以说大家不要心急,我们要耐心等待专家团队公布的结果,预计10天内可以得出结论。

最后,吴医生要向捐赠遗体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致敬,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奉献,我们才能有机会对疾病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另外,吴医生也要想参与解剖工作的团队致敬,据说解剖每例耗时将近3个小时,因为需要预防被患者体内的病毒传染,他们还得穿着厚重的隔离服进行操作,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这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才有希望攻克疾病。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医生,医生,听说尸检报告出来了!

你快去看看,我看不懂,太专业了!

然后你告诉我,有什么新冠肺炎新进展!

额,这是我大早收到的一个同学发来的信息!

看到这条消息,说实话,我很惊讶!怎么可能,之前官方已经说了,10以内才出尸体解剖报告,怎么现在就出来了!

结果他直接给我发了这样一张图:

我立马打开电脑去搜索,结果发现,事实上这不是什么真正我们大家都在等的那两例尸体解剖报告,而是一份来至于新冠患者死亡后取下来的微创病理检查,跟完整的尸检差远了!

简单的来给大家说吧,这其实就像我们医生平时怀疑一个人身上长了一个恶性肿瘤,然后通过内窥镜或者其他手段,取出一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验!

而这一份来至于王福生院士团队的病例报告,其实也就是这样类似上面提到的病理检查。当然,这也是全球首份新冠肺炎患者病理报告,在当地时间2月17日发表在《柳叶刀呼吸医学》,肯定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具体有哪些价值呢?我大概给大家讲讲吧!

第一,这份病理报告显示,心脏组织在病人感染新型肺炎后,没有很明显组织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明新冠肺炎可能不会直接对我们的心脏造成损伤;

第二,发现淋巴细胞,外周一些免疫细胞数量下降,但是细胞却是被过度激活的!这其实可能告诉我们,在病人死亡过程中,有严重过度免疫反应,免疫细胞拼死拼活的在杀病毒,可是最后却可能因为太过度了,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患者死亡。

第三,肺部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透明膜形成!这点跟病人在发病过程中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相符合,病人在感染病毒后出现肺部出现严重免疫损伤,出现炎症比较重,大量黏液可能是导致病人呼吸窘迫主要原因之一,这一步我们医生在救治时候,可能要考虑如何更好给病人通气上做一些改变!

第四,淋巴细胞减少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非常息息相关,这都是下一步医生要实时监控的。

当然,这些报告结论,都只是来至于一份局部组织病理报告,这不一定100%准确,哪怕是这2例尸体解剖结果真出来,虽然准确性要高很多,但是也不能否认其中还有可能受到病人个体化差异,曾经接受过的治疗手段等等方面影响。

任何准确数据,都要来至于大量实验数据才能更接近真相,所以大家要正确看待,等官宣是最好的选择!


医学小侦探


刘医生还记得我刚进医学院的时候就想特别想上解剖课,但是大一上学期只学数理化这种通用科目,人体解剖课是大一下学期才开课。那怎么办呢?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们寝室几个爷们决定夜访解剖楼,去看看尸体。去的时候是兴高采烈,结果从窗户看了一眼以后吓得扭头就跑!后来做解剖多了,手术也做多了,再看到尸体也就很淡定从容了。其实这就是一个慢慢熟悉,慢慢解密人体的过程。解剖是医学的基本课程,外科医生尤其需要学好解剖。而病理解剖是法医们、病理医生们发现患者死亡原因的重要手段。



新冠肺炎刚开始就有不少病理学家自告奋勇要求对死亡病例进行病理解剖,但是有些人担心死亡病例会把病毒传染给解剖者,再加上解剖尸体需要有自愿捐献尸体的,所以这个工作一拖再拖。昨天华中科大法医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完成第一例和第二例死亡病例解剖!


目前他们也才是仅仅把尸体进行大体解剖,而大家知道病理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尸检的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可以推断出它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以下一些信息。第一,可以明确死亡原因。比如新冠病毒损害了哪些器官组织,目前治疗效果如何。第二,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但是死亡患者消化道病毒活性如何?活性高的话能否通过粪口传播?第三,还有没有其他目前临床上忽略的问题。

当然,我不是解剖者,不是病理学家,也许他们还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更专业的信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骨科木匠刘医生


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

这两例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十分感谢感谢病人家属的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感谢他们为了医学事业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中国,去世后,十分讲究遗体完整和体面的离开,为了探索新冠肺炎患者的的病理,他们忍痛捐献亲人遗体,为医学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感谢我们最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感谢他们不辞辛劳救人于水火感谢恢复期患者贡献血浆,他们的血浆中有大量保护性抗体,可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患者都能治愈平安回家!





烟花句


可能部分朋友会感到惊讶,新冠肺炎逝者体内可能残存不少病毒,常人避之不及,工作人员却愿冒此风险,值得吗?答案是肯定的,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解剖获益大于风险。那么,通过对第一、二例新冠肺炎患逝者遗体的解剖,发现了有价值的线索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之所以要解剖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是因为我们对新冠病毒各方面的认识均有待深究,包括它会损害人体哪些器官、损害肺组织的机制与程度、会遗留哪些后遗症等,目前我们均没有确切的答案。通过解剖逝者的遗体,可获得病理学资料,从而可获取以上有价值的线索。此前有报道称新型冠状病毒损害的不仅仅是肺,同时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通过对遗体的解剖,我们可以了解患者心脏损伤的程度与致病机制,以指导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其次,新冠病毒损伤的是肺泡还是肺间质,为什么新冠肺炎患者干咳少痰,通过对遗体的解剖,可进一步了解其的致病机制;此前有报道称,新冠肺炎患者可能会遗留下肺纤维化,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即使治愈,依然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遗体的解剖,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是否发生了肺纤维化。


解剖工作在2月16日已经完成,目前正对标本进行深入研究,相关结果的公布尚需时日,不过当前已获得比较有价值的线索。17年前的非典患者遗留下了肺纤维化,因此有专家推测新冠肺炎也会遗留下肺纤维化,就当前的解剖结果来看,新冠肺炎的肺纤维化并不严重,但炎症损害相当严重。新冠肺炎患者干咳少痰,解剖也发现患者痰少但有大量粘液,可能会阻碍通气,影响呼吸机的治疗效果,因此这一发现有利于调整治疗方案,缓解通气困难。当然,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公布,可更好指导新冠肺炎的防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入土为安”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而逝者家属愿意为“新冠肺炎的研究”捐献亲属遗体,我们应心存感激,同时也应感激参与解剖的工作人员,希望此次解剖工作可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综上,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解剖已经完成,当前已获取了部分有价值的线索,比如患者炎症损害严重、呼吸道粘液较多等,有利于指导治疗,但其它各方面研究正在紧密进行,期望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向两名逝者和他们的家属致敬!感谢他们的理解和奉献!没有家属的同意,专业人士是不能强行给死亡患者做尸检的,家属能同意尸检,这是大义!另外我们要向冒着巨大风险,勇于承担解剖任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良致敬!


我们这次面对的新型冠状病毒,真的特别狡猾,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病例的增多,新冠病毒不仅体现出明显的传染力强,导致患者症状多样(发热、干咳、乏力、咳痰、腹泻……)的特点,还逐渐出现了很多特殊的病例,比如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却有传染性,有些人发病后未经治疗自愈了。

如果大家关注新闻的话,会知道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明显的症状反复,有些患者症状缓解了一些但是会突然加重,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心脏、肾脏损害,有些患者最终没有挺住……

而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都是新冠病毒诱发的各种各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什么病毒会损伤心脏、肾脏,患新冠肺炎后肺部ct会出现磨玻璃影的具体机制还都不明确,想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这就需要病理学、组织学、细胞学等更多学科的专家来进一步研究明确。

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应该都听说过肿瘤病人的病理切片,医生知道患者身上有肿瘤,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所以需要手术取一部分肿瘤组织做病理,在显微镜下明确它的分型,这样就可以针对肿瘤的分型做出精准打击,更好的治疗患者!

通过尸检进行病理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我们可以了解到:

到底这个可恶的病毒潜藏在我们身体的哪儿!

只是在我们的肺部吗,到底是什么样的致病机制导致患者在ct出现特殊的肺部表现?
消化道是否存在病毒,

心脏、肾脏受损的原因是什么,

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

面对狡诈的病毒,我们的身体细胞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为什么死亡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没有最终战胜病毒的伤害。

2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团队已经冒着巨大风险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了两例尸体解剖工作,根据报道已经成功取得新冠肺炎病理标本,预计十日后会形成病理报告,我们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明确了这些机制以后,专家、学者们会更好的结合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等信息,制定更好的治疗计划,更好的救治病人,最终战胜这次疫情!

总结

导致这次疫情的冠状病毒是新型的,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目前还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药,相信现在全国、全世界的与这次病毒相关的专家、学者、临床工作人员都在马不停蹄的研究它,争取早日把它“干掉”!

而作为我们普通人,最好的抗疫办法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目前的工作、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个人的防护,要戴口罩,勤洗手,要做到不聚集,注意工作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通风和清洁消毒工作。

最后,再次向逝者和家属以及刘良教授致敬!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一,第一,二例新冠患者遗体解剖。

昨天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的病理学专家刘良教授率领其团队先后完成了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患者的遗体解剖。这标志着新冠肺炎的遗体解剖实现了零的突破,意义重大!事实上遗体解剖是病理学专家、法医们发现患者死因的重要方法。有些离奇的死亡案件就是法医们通过解剖尸体破案的。患者就是最好教材,而通过解剖尸体,专家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病毒!另外,必须告诉大家,解剖尸体是一个体力活!这一次刘教授和他的团队为了防止被病毒感染,他们是穿着防护服进行解剖的,据说解剖过程中刘教授由于出汗出的太厉害,出现了头晕、心慌等症状。这真是太不容易了!感谢刘教授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解密病毒”。


二,能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吗?

肯定可以的!但是,我们还需要再等十天左右。为什么?因为大体解剖很快,两三个小时就做完,但是解剖后这些组织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这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以往的经常,病理解剖可以揭视示病毒在人体的分布状态。比如,哪些器官里病毒最多?受到病毒的侵害最严重。这就指导我们以后要注意保护这些器官。可以知道患者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是病毒直接引起的还是因为病毒引发了其他的致死原因?可以知道每一例死亡病例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体内的病毒和治愈患者或者轻症者又有什么不一样?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总之,病理解剖意义重大,我们期待刘教授团队的结果,希望它能指导临床实践!


肿瘤探索者


今天“新冠肺炎病理送检”登上热搜榜,我国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遗体被用于医学解剖(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在法律和伦理允许下),所得到的病例组织正在进行相关的检验。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解剖,其意义在哪里呢?

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还远远不够,还不能让人们从根本上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些资料,多数都是通过临床观察得到的,比如发热,干咳,乏力,白肺等。但是,这些都是这种疾病的表象,其根本是什么呢?


除了肺部的损伤外,其他组织和器官有没有也收受到损害?这里就体现出了解剖的重要性。在得到患者的病理组织后,可以从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受损的组织、细胞,从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损伤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了解其致病过程是怎样的,也就是研究其发病机制。

对这些过程进行充分了解后,可以为以后的药物研发,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为疾病的攻克提供了可能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遗体解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这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多学科的专家,包括法医,临床医生,病理学专家,传染病专家等等。


而且解剖还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患者是因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去世的,那么他们的体内一定存在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对于解剖操作者和在场的其他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所有的参与者虽然穿着隔离防护服,但这种防护服高度密闭,再加上心理紧张,操作者的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对解剖操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像刘良教授说的解剖过程中满头大汗,心慌,头晕,呼吸困难,有低血糖表现。在此向刘良教授及其团队致敬! 遗体解剖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的病理学研究才是重点,其研究结果会给临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东西。

最后总结:对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肯定会发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对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等有很大的帮助。此次解剖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患者家属的支持,在此也对两位逝世患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医者良言


你好,全国第1粒和第2例新型冠状病毒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分别于2月16日凌晨3点左右、下午18点45分在金银潭医院完成,解剖病理也已经被送检,勿用质疑,解剖病理结果对我们了解患者的死因、疾病的发展经过、在哪些器官病毒量大等等都有帮助。



1、解剖病例肯定能够提供更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有价值的线索。

自从疫情发展以来,我看到了几篇关于医务人员忽然间病情恶化、抢救无效逝世的报道,对此我们表示很痛心,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病情忽然恶化,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其他情况,尚未能明确。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影响呼吸系统,侵袭肺部,但是有些人也会有腹泻、恶心、食欲不佳的消化道症状,那么病毒在消化道的病毒量多少?其他器官上还有没有分布?可能还有什么传播途径?这些通过解剖病理,能帮我我们进一步了解,从而指导我们的临床治疗方案甚至给我们的防护措施提供更好的建议。这是我能了解到的解剖病理的重要作用,病理专家肯定有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去了解这个病毒,为控制疫情提供帮助。



2、感谢家属和医务人员

本来失去亲人是一件悲痛的事情,经过医生的沟通,患者家属愿意签知情同意书,为后继更多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治疗做贡献,他们是深明大义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做解剖病理的工作人员也有被传染的风险,但他们还是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小结:解剖病理对我们了解患者的死因、疾病的发展、病毒容易损害的器官、传播途径等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临床治疗方案甚至防护措施都能做出更好的引导,最后,向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做出贡献的家属和医务人员致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以医院为准!用心码字,认真回答问题,感觉还可以的话,点个赞或关注呗!

有温度的住培医生


肯定是可以的。而且意义重大

之前也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把新型冠状病毒死亡患者进行尸检,现在终于来了。答案应该也很快公布。

那么尸体解剖有什么意义呢?

  1. 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具体在人体存在部位,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在呼吸道及胃肠道肯定是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那么在泌尿道、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这些有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浸润还有待明确,通过尸检我们可以查看全身各部位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浸润。

  2. 查看那个部位病毒滴度最高,此前我们从各种体液来查看病毒滴度,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从各个解剖部位查看病毒滴度。一般病毒滴度越高,说明病毒侵袭越严重。这次终于可以好好看看了。

  3. 明确死因,通过尸检可以明确死因,这比临床判断要准确的多。此前很多临床医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对心脏打击较大,这次也可以明确究竟死于什么原因。

希望尸体解剖给我们带来重大的发现,可以给治疗带来更多的建议。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带来更准确的治疗意见,可以让更多患者治愈。

欢迎关注我,专注医学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