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直面病毒,泸州3名采样女护士的战“疫”之路

人物|直面病毒,泸州3名采样女护士的战“疫”之路

四川在线消息(赖谦 路霞 记者 魏冯)“啊,嘴巴张大!”护士将压舌板探进病人的口腔,往下一摁,用无菌试纸在病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然后留取咽拭子标本。

这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群采样护士的“战疫”日常,她们战斗在院内最危险的“疫”线战场,常常面对一个个高危患者。每采样一个人,她们就可能与病毒面对面一次。

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郑思琳介绍,自发热门诊启动24小时值班以来,患者数量剧增,为了减轻值班医生的工作量,全院的大部分咽拭子采集工作便集中交给护士来做。截至目前,医院已先后投入63名护士,24小时轮流进行咽拭子样本采集。

“采样护士面对的都是发热、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虽然采样时也进行全副武装,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套、穿防护服等,但仍面临着各种未知的风险,病人一个张嘴的动作,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有的病人还会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如果她们的口罩戴得松了,病人的分泌物直接喷在她们脸上,喷在防护屏上面,她们都可能被感染……”

这样一项特殊的高危工作,采样人是如何工作的?三名采样人道出了她们的日常。

人物|直面病毒,泸州3名采样女护士的战“疫”之路

采样人刘昭华

她是3岁女儿的母亲,她说对患者负责,累一点也值得

因院内抗疫工作需要,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护师刘昭华被院感科抽调到一线,进行咽拭子采样。

刘昭华和其他两名院感护士一起负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和康健中心院区住院部(感染科除外)以及急诊医学部患者的咽拭子采样。忠山院区和康健中心院区分别位于市中心和城西,两者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为了采集样本,刘昭华经常需要坐着120救护车来回奔波数趟,哪里有患者需要采集咽拭子,她就提着箱子奔到哪里。

据刘昭华介绍,采样的过程一般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从准备、穿脱防护服,到完成后的消毒过程却需要花1小时左右,采样工作的辛苦可见一斑。“每天上班最多时一次要采集10个左右的样本,需要不停地重复这种繁琐的工作流程。”

“我在病区内遇到一名女患者,刚刚生了小孩,大人和孩子都在发烧,而且她的丈夫也有外地接触史,但她没戴口罩,我提醒她但她却极不配合。”刘昭华说,采样时她遇到过各种令人头疼的患者,有的患者还对着她咳嗽。每一次采样,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风险。

刘昭华得知要来支援一线采集工作以后,就把女儿和老人送到泸县老家去了,现在已和他们分开半个多月。

刘昭华的女儿还不满3岁,平时都很黏她,母女俩第一次长时间分离,彼此都很想念,每次打电话聊到最后,女儿都哭着喊:“妈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她忍着泪告诉女儿:妈妈在救病人,把他们救好了我就回来!

除夕夜里,刘昭华许了一个愿,希望2020年所有的人都平安。

人物|直面病毒,泸州3名采样女护士的战“疫”之路

采样人李韦

她是医院同批最年轻的采样护士,她说一开始也会心里一紧,如今却很淡定

从1月23日起,门诊预检分诊的护士李韦就被安排到忠山院区发热门诊,和其他3名护士一起成为医院的首批发热门诊夜间门诊“采样护士”。

李韦和姐妹们一直战斗在医院发热门诊,询问病史、咽拭子采样、陪检……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八,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

“每天采集咽拭子标本的数量基本都有10余人。”李韦说,刚开始做这个工作时,看到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呕吐等反应时,李韦会心里一紧。现在,她已经很淡定了。

“采集样本会遇到各种危险的情况,但为了确诊每一例患者是否安全,身为医务人员,我们不能后退,即使病人的飞沫溅到你的身上!”李韦坚定地说。

这个出生于1993年的姑娘,头天才参加了科里组织的穿脱防护设备、采集咽拭子等相关培训,第二天了解到医院发热门诊要安排24小时值班,需要护士前去支援,便与同事结伴前去报了名,并被顺利入选,成为同批最年轻的采样护士。

“一起战斗的同事中,有很多经验比我丰富的,我在不断地向她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李韦说,她在采样的10天左右,从未检测出一例阳性患者,为这些患者排除了嫌疑,她从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李韦与母亲常年分居两地,每年只有过年期间能短暂地一聚。当她在除夕前一天接到采样任务时,临上岗前她才通过视频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工作,不能回来过年了!”视频里,母亲说着支持的话,却在悄悄擦泪。

人物|直面病毒,泸州3名采样女护士的战“疫”之路

采样人卓成果

她专门给娃儿采样,她靠减少走动,坚持一次性干完8小时

来自于门诊办公室的护师卓成果,和发热门诊其它姑娘们一起,主要负责康健中心院区儿科发热门诊的咽拭子标本采集。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她们每次上班都要连续上足8小时。卓成果说,为了避免上班时想上厕所,她们从上班前一两小时就会减少饮食和饮水,女生生理期时会穿上纸尿裤,上班8小时期间基本不吃不喝,有时到了五六个小时后特别想上厕所,也只能减少走动,拼命憋着撑下去,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

在卓成果看来,为儿童采集咽拭子样本时,哭闹及不配合是常有的事,无疑增加了采样工作的难度。

“看着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走过来,很多孩子都吓得大哭,要想让他们配合非常困难,他们会紧闭嘴巴,或者死死咬住压舌板,先要去哄半天,好不容易把试纸放进他们嘴里,试纸对咽部的刺激加上孩子的哭闹,可能导致他们呕吐、呛咳等,飞沫喷在采样人员的身上,增加感染风险。”卓成果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她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卓成果自从从事了采集工作以后,就一直住在医院安排的“隔离”寝室中,近半月没回家了。每天辛苦的采样工作结束后,通过视频看看女儿,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女儿今年7岁,很懂事,总是给她加油打气:妈妈加油,你最棒!

受访者提供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