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對嗎?

高飛碟


我想,這個沒有對錯,只是一個時代發展的潮流而已,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是一把雙刃劍,就要看我們如何利用這把雙刃劍了,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840年前後)

條件:(1)前提: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為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奠定了前提。

(2)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3)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

(4)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

(5)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過程:

時間\t人物\t重要發明\t影響

1765\t哈格里夫斯\t珍妮紡紗機\t標誌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1785\t瓦特\t改良蒸汽機(圖)\t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推廣

1807\t富爾頓(美)\t蒸汽輪船\t交通運輸進入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14\t史蒂芬孫\t蒸汽機車

完成:1840年前後,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取代手工工場,英國最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19世紀中期,法、美等國也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

影響:(1)大幅度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資本主義制度最終戰勝封建制度,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

(3)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改變了世界面貌。

(4)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變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突出。。

(5)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繫,19世紀中後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條件: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

資本: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殖民掠奪提供了大量資本。

市場:19世紀中後期,世界市場形成。

技術:1870年以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科學技術突飛猛進。

成就:(1)電的廣泛使用(2)內燃機和交通工具的創制

(3)新通訊手段發明 (4)化學工業的建立

(5)鋼鐵等傳統工業的發展

特點:(1)科學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2)重點發展重工業;

(3)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資本主義國家; (4)個別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影響:(1)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2)經濟結構:使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重工業取代輕工業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成部分。

(3)社會結構:促進了壟斷組織的產生,並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壟斷組織產生的原因:根本:社會生產力的推動;直接:資本和生產的高度集中

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

積極意義:適應了資本主義大生產的要求,對擴大生產規模、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都有一定積極作用。

消極影響:壟斷資本家掌握了經濟權力之後,開始涉足國家的政治生活,且不斷擴大對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4)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5)經濟格局:歐美其他工業國崛起,衝擊了英國經濟霸主地位。

3、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工業革命為世界市場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先進技術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歐美資產階級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19世紀中後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促進了世界經濟互動的整體化趨勢,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資本主義市場為框架,以國際貿易和殖民主義為手段,以物資和物種交流、人口的遷徙與種族融合、各種文化的交流與撞擊、各種社會形態的衝突與選擇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進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心中的日月521


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六世紀或更早些,十八世紀後半期,在英國的進展已經很顯著了。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

(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鉅額的貨幣資本;

(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準備了技術條件。

一般認為,蒸汽機、焦炭、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工業革命使人類跨入了機器時代,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廠。

2、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汙染等弊端。

5、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工業革命及其隨同的變化增高了世界多數人們的生活標準。較之過去,有更多的貨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較低廉。但是,增加對貨物的需求,就意味著原料的消耗和環境的沾汙。由於大量生產技術更加強的採用,世界若干地區的文化特徵在食物,衣著,住房,娛樂,及生活方式上,就趨於標準化。

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進程的必然,對於現在的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所以工業革命是正確的,也是必然的。


叉虎


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在政治上保障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英國的圈地運動不斷加大力度,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所需的自由勞動力,英國不斷拓展的殖民地也為其提供了資金、市場。這使得英國需要加大經濟生產,這促使了科技上的改革,來提高生產效率。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1.生產力領域: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改變了工業生產組織形式:工廠代替工場,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工廠制度出現. 3.引起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工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超過了農業. 4.加快了城市化進程?:隨著工廠的集中,工業城市紛紛出現,大量人口進入城市. 5.導致社會關係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兩大對立階級. 6.推動資產階級內外政策的調整:工業資產階級奉行自由主義,對內改革,對外快殖民擴展. 7.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

工業革命的作用,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係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通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但同時,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大量工廠的出現,帶來了工業汙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命安全。

沒有工業革命的汙染,也不會有今天人類文明點進步





妖呀妖歷史


其實說到工業革命,有利也有弊,也沒有對和錯的說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內容來看一下具體的原因。

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著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到了北美。通常來看,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並且,工業革命的發生也給社會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但同時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所以,英國在這場革命中也受了不少的益,英國因為工業革命更加強大,並且法國也因為工業革命在歐洲保持了地位,普魯士則是更加強盛,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則日益衰落。

但是我們能只看到有益的一面,因為弊也有,工業革命時期,工業的發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這大大的給人們生活的環境增添了不少的負擔,與此同時,因為工業革命需要大量的生產用地,由此一來,這樣造成了大量動物的瀕臨或者是滅絕,生物鏈也慘遭破壞。工業革命的工業化和帶來的城市化也產生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汙染等弊端。

所以啊,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的去判斷工業革命到底是對還是錯,因為說是對的但是也並不全對,但是說是錯的它卻也有好處。

如果有不同意見的可以交流交流喲。



尼古拉咕嚕


工業革命的影響: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汙染等弊端。

4、工業革命使人感覺“人定勝天”,各種物質對人思想的衝擊很大。

5、工業革命的大工業物質化,社會矛盾對立,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

6、物質的大量富餘和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矛盾加劇,革命思潮洶湧,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使近代國家體制真正產生。

7、工業化國家的民眾日益分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

8、英國因為工業革命更加強大,法國因為工業革命也在歐洲保持地位,普魯士更加強盛,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則日益衰落。

9、工業發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

10、增加生產用地,使大量動物瀕臨或已經滅絕,生物鏈遭到破壞。


TD徐徐


小編認為工業革命對嗎?這個問題。 其實是有兩面性的。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工業革命使人類文化文明跟科技發展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工業文明確實破壞了地球上的生態環境。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快了一些物種的滅絕。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以機器代替人力。以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廠手工業一場生產與科技的結合。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其發源地為英格蘭中部地區。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入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鋼是促進工業革命快速發展的四種主要因素。

英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工業革命和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

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改變了生產關係。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交通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發展。

工業革命最早是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

是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飛躍。工業革命早期,人類是被迫接受新的生活環境。移居新的生活地點。大多數人從農村搬到城市。大多數人在城市的工廠中打工。

大部分的動物被迫遷徙。人類對土地的佔有越來越多。動物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少

地球上的環境不斷被破壞。大量樹木被砍伐。冰塊融化,溫室效應。水平面上升。空氣質量變得越來越差。

南極圈上的臭氧層也在不斷受到破壞。最近澳大利亞的山火又造成了大量動物的死亡。

所以總而言之,工業革命有害有利。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我們不能只看到他的優點,沒有看到他的缺點。是的,我們人類,生活是改善了,但動物們的生活受到了影響。

希望我們能好好保護地球上的環境。共創美好家園。

謝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多多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謝謝大家!


最強大的我們


有積極的有消極的:

1.生產力

工業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產水平,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倫敦成為世界金融和貿易中心。1851年,英國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2.城市化

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工廠逐漸集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城市在國家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時影響社會習俗的變化。

從人類生產方式看工業革命後,工業文明逐漸取代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出現,又引發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出現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比較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不同特點,城市化帶來的效益和問題,進而理解人類社會進步中的代價與陣痛,滲透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3.社會關係

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兩大變革,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隨著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增長,他們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

4.生產組織形式

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工業革命開始後,工人相對集中、分工明確、紀律嚴格、使用機器大生產的工廠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5.思想文化

工業革命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工業革命開始後,需要許多新式人才,如工程設計、機器製造、機器修理、工廠管理等,而這些新人才都需具備科學知識,以及專門的技術訓練等。

歐美各國逐漸加強科技的研究和教育。法國在1747年設立了一個專門研究建築橋樑的工程專科學校,後來各國紛紛仿效,設立各種工程學校,或在大學裡添設專門的工程課程,進而發展為工學院,科技教育發達起來。

6.世界格局

加快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世界工業化的進程和世界市場的形成。

對外推行“炮艦政策”,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其他民族國家緊閉的大門,強制推行自由貿易,迫使全世界為英國商品打開門戶。工業革命結束了民族地域性歷史,實現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

7.經濟思想

要求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的自由放任政策取代“重商主義”。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系統地闡述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主張減少政府在經濟事物中的操控,讓市場機制發揮調節資源的作用。

1852年,英國議會發表聲明,宣稱自由貿易是英國的國策。進行法制化建設,廢除阻礙經濟發展的一系列舊法令,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維護資本主義自由貿易、自由競爭和自由生產的原則。

8.經濟結構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減少,工業逐漸取代農業成為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產業部門,工業資本取代商業資本開始占主導地位。大部分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擺脫出來,轉入工業生產。然後相當多的勞動力又因機器的使用而直接從生產中被排擠出來,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準備了條件。

消極的:環境汙染、資源枯竭、工人遭受剝削日益嚴重。


Meto藍胖子


題主好

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起源於英國的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我認為工業革命沒有對錯,它的產生的必然的。

在工業革命之前。必須要經過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比如,英國的殖民統治等等,每當大地主集團擁有了很多資本之後,就必然會尋求更過的權利,獲得更多的利益,人性本貪

在17,18時期的英國,當各地方的大資產家通過大航海的路線獲得了更多利益之後就會索取更多的利益,在英國就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同樣,在工業革命之前,英國政府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只等一場如資產階級革命般的革命,工業革命的產生是必然的,因為這是歷史規律,當一個國家的生產力達到了一定水準,就產生新的革命,來推動這個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好,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講講,當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進步,那就必然會有犧牲,必然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東西。不然這不符合辯證法啊,

如果老是用對錯來評論歷史規律,這本來就不符合規律。


小歷史課堂


工業革命,對嗎?其實每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就目前來看工業革命的利大於弊。工業革命一般人為開始於1750年到1830年期間,在英格蘭開始爆發。推動工業革命的開始是瓦特發明的蒸汽機,而後來1764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標誌著機器代替手工的全面開始。隨後大量的工廠出現工業革命正式形成。 說到工業革命對與否,就要看他對人類社會,對地球生態的發展的利與弊來判斷了。工業革命的利有,一、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變化。二,加快了生產效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而同時產生了一些弊端,一 加大貧富懸殊從而生成 資產階級。二 對資源的無限竊取,產生大量廢氣汙染環境。地球生態平衡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 三 城市人口巨增,住房緊張。 從這幾點來看工業革命短期對人類是利大於弊。但是如果人類將來對地球生態環境不去維護。那人類將會遭受滅頂之災,前些天南北極冰川開始融化,氣溫高達20度,這也許就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所以,工業革命的對與錯,取決於將來人類對環境生態的維護。如果生態環境經過人類維護得到平衡,那時可以說工業革命是對的。反之,工業革命是巨大的錯誤。





90年代播放機


對於工業革命的反駁性主要在於自然主義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汙染確實不可小覷,同時

我們也也必須意識到,工業革命世紀的到來對於整個人類族群都有些明顯的異化效果。一些過去不存在的問題,疾病開始不斷出現。但同時一些過去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得以解決。當我們今天去討論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過錯時,也必須回望工業革命之前的時代以及獨屬於那個時代的問題。所以辯證的來說,我們無法判斷工業革命的正確與否但那卻是是彼時代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