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著名戰役之邲之戰 上部

城濮大戰之後,晉國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權力鬥爭,幾大家族為了爭奪六卿的席位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內部鬥爭強了,對於外部爭霸就弱了。而楚國在楚莊王,就是那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成語貢獻者,領導下,國勢日益強盛,楚莊王平定內部的叛亂,隨產生北上圖霸之志。


此時晉國還是趙盾執政的時候,面對楚國咄咄逼人的態勢,基本採取了避讓的形式,更助長了楚國的氣焰,楚莊王甚至一度滅掉了陳國,在陳國故地設置縣。後接受申叔時的勸說,大王你姚稱霸,首先就要仁義當道,如今因為陳國內亂而率諸侯討伐,本來是義舉如今卻佔據其地,以後何以稱霸天下?於是楚莊王恢復了陳國。


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開春,楚莊王親統楚國三軍精銳部隊悉數北伐鄭國。這是楚國這些年來所發動的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攻勢最猛的一次進軍。莊王決定乘此北進,最好能逼出晉國主力,一決勝負!


楚軍在一月開始進攻鄭國,一路秋毫無犯,直接包圍了滎陽。但是,楚國人並不攻城坐等鄭國向晉國求援。


荀林父這時候熬資歷總算熬出頭了,當上了中軍帥,如今鄭國來求援,情理上作為霸主應該立即出兵。可是現在國內趙、先,郤三家加盟,對中軍帥的寶座虎視眈眈啊,一旦打敗了說不定位置就沒了,再說,連趙盾和郤缺都不去碰楚國人,憑什麼自己要當這個冤大頭?但是,拒絕出兵又會給政敵留下口實。


想來想去,荀林父想到一個辦法:忽悠,請鄭國無論如何頂住,我們很快就來。心裡面荀林父希望鄭國趕緊投降。鄭國人顯然沒理解荀林父的意思,按照大國的指示,死死抵抗楚國人的進攻,等待那遙不可及的支援。


眼看都城被包圍了好多天,但是晉國人的影子都沒有看到,上卿子良就是鄭襄公的哥哥,建議咱們投降吧,晉楚無信,我安得有信(《左傳》)。意思就是:晉國和楚國都沒什麼信用可言,我們講什麼信用?誰來我們就投降誰好了。


鄭襄公還比較傻,覺得晉國人應該會遵守諾言,接著收,轉眼三個月過去了,滎陽城外,楚軍的給養已經發生了困難,古代運輸糧食很不容易,一般能支持1個月已經奇蹟了,能堅持3個月,這也說明楚國內部實力強,不過這也是楚國後勤的極限了,莊王已經打算撤軍回國。


正在他打算放棄的時候,鄭襄公決定投降了,TMD實在受不了了。鄭襄公學許僖公的肉袒,裸露上身,手牽一隻羊,向莊王投降。莊王也沒為難鄭國,他說鄭國國君謙恭有禮,必然能夠得到百姓的信任,這樣的國君,我們為什麼不能放過他呢?出就這樣,楚莊王輕易就放過了鄭國。


鄭襄公有些愕然,楚王比晉國人夠意思多了。當天,楚國與鄭國結盟,楚國派潘尪進城遞交盟書,而鄭國派子良前往楚國做人質。但是儘管鄭國歸順了,但楚莊王並不是太高興,這次大規模的出兵主要目的其實是想北上和晉國爭霸,但是圍了鄭國3個月,晉國居然一點反應都沒有,莊王有點鬱悶,這時孫叔敖給出了個主意:大王,咱們不妨再向北走走,到黃河邊上,也算向對面的晉國人示個威,這趟也算沒白跑。


於是,楚軍休整三天之後,班師向北。還沒動身呢,探子來報了:晉國軍隊出動了。楚莊王暗喜,哦呦不錯哦,總算可以正面較量協一下了,再探再報,一面按照既定計劃繼續向北移動。等楚軍來到郔這個地方的時候,探馬回報:晉軍已經渡過黃河,進入鄭國境內。


我去,這麼快?楚莊王這下慌了,他想不到晉國人竟然這樣神速,到這個時候,莊王有些猶豫了,畢竟城濮大戰給楚國人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對於與晉國一戰他似乎又有些拿不定了。


我們來看看晉國人,荀林父不是不想打嗎?怎麼突然之間出兵了?內部壓力大啊,先郤趙三家整天在旁邊,吵吵嚷嚷的要去救鄭國,再不出兵,就準備推翻荀林父了,沒辦法,荀林父只得命令三軍出動。


三軍帥佐分別是:中軍荀林父和先縠,上軍士會和郤克,下軍趙朔和欒書。三軍大夫分別是:中軍趙括和趙嬰齊,上軍鞏朔和韓穿,下軍荀首和趙同。行軍司馬依然是韓厥。


看出奧妙沒有,先、趙、郤三家佔了半數以上,呵呵。晉國一路南下,來到黃河邊,對面就是鄭國。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獲得消息,楚軍已經攻破滎陽,楚鄭兩國簽署了和平協議,荀林父的意思,回家去吧,他一直不想打。


話沒說完,內部就吵成一鍋粥了。先縠說“晉所以霸,師武、臣力也。今失諸侯,不可謂力;有敵不從,不可謂武。由我失霸,不如死。意思就是晉國之所以能稱霸天下,就是因為我們能打,誰也打不過我們。如果眼看鄭國被征服卻不去救援他們,敵人就在對岸卻不去擊敗他們,我們作為統帥的,如果這樣畏敵如虎,還不如一頭撞死算了。


先縠說的也有道理,現在春秋的盟主還是晉國,如果放任楚國橫行霸道,那還怎麼服眾?怎麼當盟主?


這時候士會說話了,他還是看的很清楚,楚國在楚莊王的英明領導下,在以孫叔敖為首的大臣們的全力治理下,如今已經國強民富、文明發達了,不再是從前那個不知禮節的蠻子國家了。所以,對這樣的國家,能不和他們開戰就不開戰吧。


士會在晉國以聰明博識善斷所為人稱道,他這麼說了,其他人也不好反對,就這樣大部分人算達成了撤軍的共識。正當荀林父要宣佈撤軍,沒想到中軍佐先縠竟然率領自己那部分兵力渡河了。違抗軍令,擅自行動,是什麼罪?死罪。如果是以前先軫或者趙盾當中軍帥,早把他腦袋砍了,可是,這時候的荀林父根本沒有這種魄力,眼看著先縠的部隊渡過了黃河,荀林父垂頭喪氣,一句話也沒說。


但有人看不下去了,荀首是荀林父的親弟弟,看到哥哥的樣子,憤怒了,主帥,先縠違抗軍令,擅自行動,他這樣必然被楚國人擊敗,就算他僥倖逃回來,也是死罪。我們還是按計劃撤軍吧。


趙括立馬怒罵荀首,說你還是不是晉國人,其他人也開始幫腔,總算老好人司馬韓厥出面了,主帥,先縠的隊伍要是被擊敗了,您難道沒有責任?軍隊不聽號令,您難道沒有責任?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看不如三軍渡河算了,就算戰敗,也是大家來分擔責任啊。與其您一個人承擔責任,不如六卿一塊分擔,不是更好?韓厥果然會搞平衡,這樣既挽救了孤軍深入的先縠,也讓荀林父免去主要責任,漂亮!


就這樣,晉國三軍渡河了。


而此時楚國人其實也分成了戰與不戰的兩派,在場的分成了兩派,孫叔敖和虞邱文官等是鴿派,主張撤軍,子重、子反等將軍是鷹派,叫囂和晉軍決戰。最終,莊王思考良久,一錘定音,向北進軍。


眼看晉楚大戰一觸即發,鄭國又慌了,狗日的晉國人我們抵抗的時候你不來,現在和楚國人結盟了,你到來了。但是晉國強大,鄭國不能不表示啊,萬一像城濮大戰,又搞掉楚國人,怎麼辦,所以鄭襄公派了皇戌去晉軍探探底,瞭解情況,要是分析得不準,站錯了隊,到時候再玩肉袒可就不靈了。


皇戌到了晉軍大營,先服軟,說荀元帥,鄭國投降楚國實在是迫不得已啊,我們在內心還是向著晉國的。有什麼要求你說。皇戌先套了一把近乎,順便把鄭國投降的責任推掉。


荀林父也懶得聽他解釋,他最關心的是楚國那邊的情況怎麼樣?鄭國人忽悠能力確實強,以前有宣告,現在又來了皇戌,她說楚國人很驕傲,得意忘形了;出兵三個多月,楚國士兵都想回家了,所以呢,士氣很低落。這樣的軍隊,那簡直就是豆腐渣軍隊啊,只要晉國軍隊進攻,楚軍一潰敗,我們鄭國軍隊從後截擊,一定可以全殲楚軍。


先縠興奮啊,似乎楚國人已經束手就擒。恨不能立即就出發。欒書瞪了他一眼,心說這個蠢貨,楚國人的戰鬥力誰都清楚,鄭國人顯然是來忽悠我們的,儘管他也不願意得罪先郤趙三家聯盟,此時此刻,還是忍不住要說句明白話,希望大家慎重。


先縠還沒呵斥欒書,趙括先說話了,老欒,你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嗎? 這邊荀首現在越來先、趙、郤三家聯盟,他毫不客氣的反駁趙括。說大話誰不會說?,你上行嗎?


好了,瞬間,晉軍大營吵成一鍋粥了,大家也不管實際情況,完全按照自己的站隊來決定幫誰說話,皇戌心想晉國的權力鬥爭他聽說過,但是看到之後才發現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厲害。他心裡有了判斷,回到鄭國,勸說襄公堅定地站在楚國一邊了。


目前的情況是晉楚兩軍在滎陽以北形成對峙,晉軍駐紮在敖、鄗兩山之間(今滎陽北)。

春秋著名戰役之邲之戰 上部


聽到鄭國傳來的消息,楚莊王心裡更有底氣了,但是為了摸清情況,他覺得還是讓自己的人去探探虛實,晉國人的實力到底怎麼樣,他才能真正下決心幹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