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缩水”,泉州东莞合肥将晋级,别再神化GDP了

摘要:如果比较城市优劣、宜居有什么统一标准,那肯定不是GDP(欢迎关注杠杆地产)

青岛“缩水”,泉州东莞合肥将晋级,别再神化GDP了

最近,几则关于城市GDP的新闻十分引人关注。

比如2月17日晚,青岛终于公布了修订后的GDP数据。由于修订后数据“缩水”,青岛已经被宁波、无锡接连超过。

比如在佛山成为GDP万亿俱乐部第17名成员后。有记者梳理有6城同处GDP9000亿元梯队,泉州、东莞、合肥位列三甲。

但凡涉及城市排名的新闻,总是惹人眼球。今天杠杆地产不深挖具体的区域分析,就谈谈大家关注的排名本身重要吗,对房产投资影响是不是被夸大?

如果排名不重要,那么什么重要?

1

排名不重要,圈层更重要

由于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有几座城市的GDP数据尚未公布,因此2019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尚未尘埃落定。

但杠杆地产还是从已经出炉的数据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比如重庆继续稳定在城市经济总量第5的位置,距前面的广州相差只有二三十亿元了。继被深圳超车后,广州俨然连第4都守不住了。

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昔日牢坐前四的北上广深,恰恰对应的是4座一线城市。

如果假以时日重庆挤下广州,荣登第4,是否意味着重庆成为一线城市?

当然不是。

一线城市,最早是一个房地产概念。坊间认可一线城市,其实不光是比GDP,更是认可他们在国内的带动作用。

说白了,北上广深是中国的样板间,要代表国家去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

抛开功能不全,但强项特别突出的深圳,其他三座分别是中国的北大门、东大门、南大门。北京和上海更是可以视为国家门户。

而北上广深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源源不断吸引了全国有志青年前去逐梦。这样的磁力,不是其他城市可比的。

说得更残酷一些,哪怕有其他城市GDP总量到了全国第4,也暂时进不了一线城市的圈层。

青岛“缩水”,泉州东莞合肥将晋级,别再神化GDP了

一线城市向外,杠杆地产认为,大概就是南京、杭州、武汉、郑州、成都、重庆、西安、天津。

他们大多是直辖市、国中、大区中心或兼而有之,其GDP排名大多在5-12名这样的位次(仅西安略低)。

再向外,就是其他政治层级不高,但经济表现优异的二线,GDP排名大多在13-20名。

由于一线和强二线已经占了很多好位置和好资源,守排名相对容易。倒是13-20名这个圈层,竞争相当激烈,堪称神仙打架。

其实,13-20名,才是我国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最大变量。

美国拿得出手的城市,也就20个左右,剩下都是广大乡村。但就是这20座城市,成了撬动世界第一大国的经济支点。

国内一线和强二线虽然抢占先机,但发展空间有限,房价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反倒是13-20名这个圈层,想象力更足。

房产投资也是一样,不能就盯着北上广深,有实力投资这些地方的人,其实少得可怜。

而投资其他城市,除了争GDP,杠杆地产觉得也应该考虑一些别的。

2

GDP不重要,宜居、宜商更重要

中国城市之间的排名,人们大多习惯了用GDP为标尺。

但杠杆地产上面说了,只要进了那个圈层,具体第几其实不那么重要。

现在城市流行抢人大战,可是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这年头的人才,难道是按照GDP排名来找工作、安家落户的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日益开阔,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被GDP排名所忽悠。那个高高在上的排名,其实跟个人生活、企业经营关系没那么大。

首先,城市要不断让自己宜居,才能承载更多人口。另一方面,也只有不断改善城市宜居水平,才能确保在城市竞争中C位出道。

当然,人们对宜居的概念,可能存在误区。一谈到宜居,大家往往都能想到长期笑傲世界宜居城市排行榜的北欧城市,它们山清水秀。

而以哥本哈根为代表的宜居名城,确实山清水秀。但国人往往忽略了,人家北欧城市除了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也能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如果城市蓝天白云,但去超市买菜都困难,显然是称不上宜居的。如果城市硬件繁华,但教育和医疗设施不足,也不算宜居。

青岛“缩水”,泉州东莞合肥将晋级,别再神化GDP了

最近大家最关注的新闻,应该对医疗资源重要性深刻体会。杠杆地产就不展开了。

此外,城市不光是养老的,更是负责经济运转的,所以除了宜居,宜商也很重要。

最近有个明显例子,某座城市有雪山、大湖、阳光、美食,一度吸引无数文艺青年放弃北京,远道而来。结果最近人家公开耍流氓,抢口罩这么重要的医用资源。

这样的地方,企业敢来投资,年轻人敢来创业?纵然你有举世无双的风景,但在经济发展上还是要受影响。

杭州也有世界著名的风景区,但营商环境也是杠杠的。

当地企业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在大企业周围,又涌现出很多创业机会。于是吸引了很多一线城市年轻人投奔杭州。作为二线城市,反向从一线城市抢到人,实在难得。

平心而论,杭州GDP排名并不十分靠前,但影响力和高级感,却碾压好几座排名高于它的城市。

需要特别指出,企业和城市是相互成就的。并不是说杭州的那些企业,成就了杭州的位置。而是杭州的营商环境和文化氛围,整个浙江的民企活跃大环境,必然出现优秀的企业。

同样优秀的还有深圳。

这几年,因为较高的房价,深圳着实吓跑了很多企业。不过后来很多企业又回来了,因为政府的效率和透明,暂时不是内地很多强二线能比的。

我恰好在很多内地强二线和深圳都生活过。深圳的城市治理水平,确实甩了很多内地强二线几条街。

这些东西最终确实会反映到房价上。杠杆地产没有收杭州、深圳的钱,也不是说鼓励大家去上述城市投资房子,只是举个例子。

反例同样比比皆是,这几年国家利好基本雨露均沾。

比深圳更南边的某岛,这么多年砸了多少政策,结果不如期待,之前长期盛行炒房子,经济存在隐患。

比北京更北的三省,振兴那么多年,结果企业投资还是不出XX关,某岛的房价倒是炒起来了,但其中的泡沫也是巨大。

青岛“缩水”,泉州东莞合肥将晋级,别再神化GDP了

3

抢人不重要,规划更重要

过去城市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产业竞争。城市化由工业化主导,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使出深身解数。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产业的升级,城市竞争进入了新阶段。

古人说筑巢引凤,良禽择高枝而栖。放在现在,就是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人才是城市繁荣的关键,尤其对楼市来说。

各地并非不知道,这两年近乎疯狂的抢人大战,就是最好的注脚。

上面的那一部分,杠杆地产已经谈到了抢人问题。而在现实中,不乏城市一举抢来30万人的荒诞脚本。

但抢人是一码事,留人却是另一码事。上一部分谈到的宜居、宜商固然是留人法宝。但根本问题指向了规划。

说白了,过去的城市竞争,是产业之争。现在的城市竞争,是人才之争。未来的城市竞争,是规划之争。

需要特别指出,杠杆地产说的规划,不是狭义上的城市规划,而是广义上的城市定位和制度设计。

青岛“缩水”,泉州东莞合肥将晋级,别再神化GDP了

城市规划大部分时候是失败的,中外皆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城市做了过高的规划,自身没有这个基础和发展上限。

成功的规划是什么?哪些城市能高瞻远瞩,并基于实际进行合理定位,能指定先进、完善的制度,能够规划出高效、安全的生产生活空间,哪些城市就会脱颖而出。

在上一篇文章《五部门发文!上海发起对HK的挑战》(2月17日)中,杠杆地产写过:

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规划和制度的竞争。而规划和制度,会体现为法制、税制、自由度、商业精神、文化等方面。哪座城市理念越开化,规划越合理,司法越廉洁,运作越高效,经济就越繁荣。

有媒体这样问一个规划专家:“如果您是X市一把手,且有充分自主权,您能把X市打造成和深圳一样的一线城市吗?”

X市是中国一座大区中心城市,也是被支持建设国中的城市,拥有者灿烂的历史。

规划专家耿直表示:不能,但我可以让X市更有活力和效率。

其实好城市的标准有很多种,完全可以充分保留各地的历史文脉和记忆。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多样性依然存在。

青岛“缩水”,泉州东莞合肥将晋级,别再神化GDP了

在美国,纽约这样紧凑的城市可以影响世界,硅谷这样分散的形态,同样可以影响世界。

在日本,东京这样的现代都市称得上繁华,京都这样的千年孤独同样堪称繁华。

如果说比较城市优劣有什么统一标准,那肯定不是GDP。而是城市是否契合人类对美好永无止境的追求。

买房也是一样,不要只看GDP,这是我今天最想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