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将来农村谁种地?

新大风歌


这个问题是该重视的问题,按目前情况看,农村年轻人越来越不想呆在农村种地或者在农村发展,不尽尽是某个地方,各个地方的农村人都在城里打工赚钱,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儿童,所以近几年有个新名词叫留守儿童或者是孤寡老人,年轻人观念在变,总觉得呆在农村无法展前途,都一味地往城里拥,现在城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农村来的,政策的开放,是不分农村和城市,农村人可买房可就业,只要有本事不愁没工作,不愁挣不到钱,所以才导致年轻人不愿种地的原因,这种现象前些年就有人想到和担心,不知未来吃饭靠什么解决,这已过去十几年了,不是人人都没饿着,我想国家会考虑周全的,人们的担心也是必要的,必定是民以食为天,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才能国富民强


青山绿水194032854


我来办农场,不种地就交还国家啊,种地提前一年和国家说,再要回来,不荒着,城市人不干活不交保险啥都没有,农村人不交保险还有集体养老,有地种菜,别嫌少,城市人美月交最低保险还一千多呢,农村人有几个交保险的,打工发钱还得问问不交保险多发多少呢,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我是城市人,没工作,啥都没有呢


明天98310566


很高兴能遇到这么优秀的问题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那么为什么不愿意种呢,我是这么理解的:首先种地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他本身的开销了,家有田地不假但是一年下来还不如自己在外打几个月工挣的多,自己回家种地收粮一亩地去掉农药化肥再加上灌溉用的电费播种机和收割机的钱基本上也就净剩八九百块钱。

“80后”不会种地不会种地我的理解是不会遵循老办法去种地,比如说我老家山东菏泽的,基本上就是玉米小麦小麦玉米这样的种植,你如果和邻居种植的不一样别人就会说你不会种地,年轻人嘛总想搞点不一样的,比如施肥传统办法就是一人一个盆端着化肥去抛洒认为这样比较好,但是年轻人就喜欢使用机械去抛洒,会不会种地只是新老观念的一种冲突而已。

“90后”不提种地,90后的世界是走出自己生活了十几二十几年的地方向往大城市生活从而往往忘记了养育他的家乡,我觉得90后向往大城市生活是对的但是他们忘了,是金子总会发光无论你在哪儿。我倒觉得家有良田几亩守着妻儿老小再找个自由点的工作岂不美哉,我是一名95年的小伙子

未来农村田地我觉得会被大力承包,全部承包的好处就是可以使用大型机械播种和收获了,无人机打药。完全的可以实现一人管理几十亩田地


癫疯作者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将来农村谁种地?

这个问题既说出了当今农业农村的现状,也饱含了对今后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忧虑。针对这个提问,我提出如下看法和观点:

出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现状,我分别用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其主要原因

“70后”不愿种地、是70后出生的人现在年龄大了,种地很辛苦、干不动也挣不到钱;“80后”不会种地,是他们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或者从小随进城务工父母生活,从小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种地、没有掌握种地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种地也不挣钱;“90后”不提种地,是如今为新经济时代,挣钱的渠道和方式很多、而且挣钱轻松还比种地当农民挣钱多又高大上。

中国有14亿人口,“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将来农村土地可能出现没有人种的困境,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

近年来,国家已经在推动农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层面上,密集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以推动和引导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比如,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和改革;对蔬菜大棚种植等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种植大户和农业机械购置进行了大量补贴;对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进行了大力培育和经济补贴扶持;对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电力电网、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农村厕所和环境卫生污染进行了有效整治。如今的大部分农村已是绿水青山、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疗条件改善、电力通讯设施齐全。

这些年,国家之所以持续和密集出台这些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有利的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每年投入几万亿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配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扶持补贴农业投资项目,其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今后农村土地有人种,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今后农村土地谁来种呢?我认为将来农村土地会由以下五类主体来种:

第一类:民营资本家和投资机构

近年来,国家实施农村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和改革、对《土地管理法》等涉及到农村土地相关政策法规实施一系列变革措施,以及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引民营资本到农村去从事农业项目投资。这类投资人将是今后成片大面积土地种植(几百上千亩,甚至更多)、休闲观光农业、使用非基本农田和符合环保要求进行大面积、大规模养殖的“种地”主体。也是将来农村土地经营面积占用最多的主体。

第二类:有相应的文化和知识、善于学习、人脉和资金具备、懂经营管理,不愿意继续在城市务工的返乡农民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的数据,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这一类人当中,将有数量不少的一部分人对国家近年来的农业政策有一定了解和研究,思想敏锐、眼光独到、眷恋家乡、喜爱农村,不愿意继续在城市务工。在城市务工上班或者从事个体经营中,积累了不少人脉(人脉主要是便于今后农产品在城市里的推广和销售)、学习掌握了一些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懂经营管理之道,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他们对今后我国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看好,对从事农业创业有信心,乐意回农村从事农业创业。这类人将是未来小规模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和种养殖户的主力军,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

第三类:现有在农村居住,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的从事农业种植或者养殖投资的农民

现有在农村居住生活的年轻人、中年人当中,有部分人因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或者不愿意外出务工而希望留守在农村发展的。这些人大多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和落后、既想挣钱过小康或者富裕生活又怕承担投资风险,公司+农户这种农业种养殖合作模式,既不要投资人掌握过多相关技术,又不要承担投资风险,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在农村居住、没有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或中年人中,有部分人将会选择公司+农户的投资经营模式,而成为将来农村土地的经营者。

第四类:年轻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农业创业的成功者

在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人。面对现有城市工作难找或不如意,或者对农村和农业有想法、有信心,他们少部分人将凭借自己所学知识和学习能力,选择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创业。当然,创业、投资有风险,创业也会有不少失败者。在这群创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成为成功者。这些成功者也是将来农村土地经营者之一(将来种地的)。


第五类:在城市退休、喜爱农村生活的养老一族

因为现在农村环境优美,道路交通、通讯设施、医疗条件也都大大改善了。在城市退休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现在比例约为10~15%,今后更多)不喜欢城市的空气和嘈杂喧嚣的环境,而追求能吃上优质农产品和过上农村悠闲自在的养老生活。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或者城市的郊区,租上几亩地种上一些水果、蔬菜,养上一些鸡、鸭、鹅、鱼什么的,过上田园生活,把农村作为自己今后的养老所在地。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这类人今后比例会越来越多。这个群体也是将来农村土地不可小视的种地人。

我认为以上5类主体就是将来农村土地的经营者或者种地的人。期盼你看后进行评价或发表不同意见。谢谢!


无来无去者


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大多数农村人所担忧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家不必担忧,将来地肯定会有人种,而且还会种得更好。

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组数据。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4亿人口,有六七亿是农民。国家现在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二亩,农民平均耕地不到三亩。在中国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是农民。

美国人口3亿多人,农民有150万左右。美国农民平均耕地每人3000亩左右。200个人中有一个农民。

有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农民的比例是美国的100倍。美国农民耕地的面积是中国农民面积的1000倍。这样的数据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所以说中国农民太多,耕地太少,致使种地不挣钱,所以大多数年轻人不想种地。这是现实情况。

但是现实也需要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不在种地,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减少中国农民的庞大数量。80后,90后不种地,这是形势所趋,现实所迫,也是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中国的农民数量必须大幅减少。只有减少到有少部分人认为种地可以挣钱了。地照样是有人种了。

那么以后种地的模式是农民大幅度减少了。有少数的农民就可以种好多地。种地即将向农庄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也就是说以后农民数量少了,一个农民就可以种好多的地,种地也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了,这才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家看到的现象只是朝那个方向发展的过渡阶段,所以大家不必担忧,以后地没有人会种的问题。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70后不愿种地,认为“种地”“赔本”,力争求稳。新的时代,每个人都努力的拼搏,极力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说白了,就是“消尖了脑袋”想多赚钱,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更有压力。说起个人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虽然在“儿时”得到了父母的言传身教,掌握了大部分的“种地”经验,但传统的老方法耕种起来实在是“只亏不赚”。即使是有在村里大面积“拿地”承包的想法,但因缺启动资金和先进种植方法变得“缩手缩脚”。想一下,万一“赔本”了,一家老小怎么办?


80和90后绝大多数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作为农村的新生代,比起70后的哥哥姐姐和叔叔阿姨,父母更加“宠爱”,接受了更多的学校教育,在脑子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觉得在城市能有更好的发展。


农村人确实买粮比自己种粮更划得来。农村出现了太多荒土地,究其原因不是人们不想种地,而是种地压根不赚钱。

有土地,不耕种,任其荒废吗?答案是否定的。多少年来,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土地又是农业的“命根子”。国家一直重视农业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对农业和耕田的保护,对农民耕种土地补贴力度不断加大,重新整合农村农耕土地资源,鼓励农民积极承包。相信不远的将来,农村土地耕种智能机械化全面取代人工,加上更先进科学的种植方法大大降低种植成本……到那时,种地一定很轻松,很赚钱哦!



明哥畅谈三农


年青人不原种地土地丢荒是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希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国家稳定,粮食满仓人心不慌.


手机用户95372242785


市场经济 不缺粮就没人愿意种地,不缺水就没有南水北调,当缺粮,粮价就会提高就会有大量的人争着强着去种地,种地技术含量低,没文化,不识字都能种地,有几个小时的培训就行,有大量粮食进口做后盾,缺不了粮饿不着,世界产粮国争着抢着卖我们 粮食,只要我们大量进口他们就会大量生产,我们就会更有保障,不称霸 不树敌 不抢功,我大中华没人敢欺负,中国要是缺粮挨饿,全世界都害怕,没人敢断我们的粮。历史经验已告诉了我们,以后不会再有挨饿的事了,勿再制造恐慌,吓呼百姓,要挟政府了。只要市场经,世界就不会大量缺粮,也不会大量过剩。总会有一个周期性变化,保持粮食稳定生产。


用户60708756832


将来农村谁种地?

还是这些不愿、不会、不提种地的70后80后和90后的人以及流转后的专业种植户或其他某种形式的组织来种地。除非你洗脚上岸不是农村户口或者有其他更好的谋生方式,不靠或不在农村生活,否则,只要是你生活在农村,最终总是要落叶归根,回归故里的。有可能人人都会跳出农村吗?不可能。

当你在外闯荡折腾的那些年里没积赚出足够的钱来供你不种地也能衣食无忧,或者长大的子女不能满足你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时,不管你是不愿不会还是不提种地的人,为了生存,你就不得扛起那把三斤多的锄头,义无反顾地走向田间地头,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因为你总要喂饱自己吧。特别是现在的农村,攀比之心如止之强,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当别人家从集市上大鱼大肉往家搬的时候,你却连下餐的米在哪里都不知时,你会不动手种地?真不相信有宁愿饿死也不愿种地的人。

这是现实所逼的。

看看农村的现实吧。除了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外,绝大多数农村的留守人员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以获取较高工资待遇。然而务工是有条件限制的,当你的年龄已无法找到工作时,并且儿女也已长大成人时,如没有好的门路,回归农村就很自然被提上日程。

而此时,你的年纪正是不上不下之时,退休不做工还为之尚早,况且还没这福利呢,即便有当盐吃都嫌淡,而务工又赶不上,你会怎么办?会游手好闲地东游西逛打发时间?这样的人有,但是是少数,更多的是毫不犹豫拿起锄头,参与到修理地球的行列中,高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农村,这样的事例多了去。所以别担心没人种地,只是个人经历还未到这个时刻,船到桥头自然直。人到了那个阶段,不管是不愿不会还是不提的人,很自然就会提入其中的。


经农记


不需要种田了,只要会玩房子,有门面房世代都吃不完,房价高的原因多半与房租高收入有一定的关系,以前有个好门市续租个几年,房东得到门租款就又到别的地方操作,自已出一点,再貨一点款,就又一套门面房拿下来了,有钱的就越有钱,无钱的就只能苦死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