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现在还愿意看纸质书的是什么样的人?

易宗禅


现在看纸质书的的人肯定是一个一茶一书一世界的人。

我就很喜欢看纸质书,因为儿时因家庭贫困的原因,购买一本书都是望眼欲穿,与现在是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互联网 电子书……

现在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有空谁便拿起看一下,慢慢,细细品味每一页阅读下去更好的享受书香气息。

董卿每天都会在书上花一两个小时,喜欢看书的人每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纸质书的感觉是因为习惯而产生的,就跟故乡一样,因为你习惯了,有回忆。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日积月累必定腹有诗书气自华。




咫尺天雥


读纸质书是一种情怀。我喜欢读书,最开始读纸质书,后来读电子书。而我的老婆只读纸质书。她说读电子书没有感觉。我目前买了几万册书籍给她读,自己也读,我赶不上她的阅读速度,世界名著买了,小说买了,诗歌散文买了,继续买,受益匪浅!


松花江之声


现在还爱看纸质书的人,应该就是被大浪淘沙淘出来的真正的读书人了吧?

我出生于60年代,我喜欢看纸质书,而且是百看不厌,(红楼梦)想起来看一遍,(苔丝)(红与黑)(飘)(战争与和平)这些世界名著我都有纸质的,实在无聊的时候,就拿起书,重温一遍。而且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关于优美语句的,关于风土人情的,关于人性美丑的,关于历史背景的,总能在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写作能力强,就是得益于我爱看书,而且是边读,边想,边记笔记那种。

儿子生于80年代,他也爱看书,爱听书,都是从网上下载的,那些“快餐书”。听过了也就忘记了,纯粹是消磨时光。我建议他找点纸质书看,他笑我老古董,说我不嫌麻烦。

其实,我觉得还是阅读纸质书有营养,用眼睛看文字,用脑子想情景,记得牢,写作时也用得上。

真正的读书人,还是喜欢读纸质书。





静水深流691


现在还愿意读纸质书的人必是有“情怀”人。

1,阅读习惯的情怀。

他们对纸质书情有独钟,喜欢纸质书的油墨书香味道,他们拿起纸质书都会产生身心的愉悦,对纸质书更有一种敬畏之情。

因为我就是这种人,虽然电子书我也看,那有时候是为了方便和打发时间而已。真正有空的时候,我会毕恭毕敬地端坐于书桌前,摊开一本名家名作,逐字逐句阅读,旁边放好了笔和本子,遇到美句,便摘抄下来;这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并不追求读书的速度,这算是我主动娱乐的方式。,特别是好的作品,一定要买了看纸质版,那和看电子书的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我看电子书的时候也做笔记,都是复制后粘贴到了电子笔记中,虽然方便,但是总没有读纸质书和记纸质笔记本的感觉。

2,文化使命感的情怀。

有一句话说的好,生活在进步,今天比过去好,人不一定。那文化就更不一定了!快餐文化时代,碎片化的泛娱乐化文字也许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有态度的电子媒体平台更是凤毛麟角,而还愿意看纸质书的人,也许就是这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了,他们大多是有文化使命感的,也有文化不高的,但他们一样的坚守,证明了他们是有着向上追求精神的文化使者。

当然,纸质书的内容也有好有坏,一些不会用电子产品的人也许是被逼无奈读的“快餐式”的纸质书,但是我觉得,纸质书的藏污纳垢能力还是有限的,因为它只有想象化的视觉体验,而视频音频的冲击力会大得多,所以纸质书这种媒介大概只适合留存伟大的作品,边边角角的“伪文化”一定会被这种媒介淘汰。

也许有一天,纸质书将很少见到,那时候,纸质书一定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因为还能藏于纸张中的文化作品必是精品,而且每一本都是珍藏版印刷,只适合作为礼品相送了。那时还能坚持读纸质书的人真的难能可贵,而读纸质书就变成了一种奢侈了。

趁着现在纸质书还能买得起,我们还是多看看纸质书吧!


嫩冬瓜


我就是坚持看纸质书,看到你的问题,很心动,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喜欢看纸质书的人多半不喜欢看电子书。我也看过电子书,但看着很累眼,眼睛不舒服。

其次,电子书不方便做读书笔记整理。每个人的看书习惯不同。我喜欢边看书边做记号,看到喜欢的句段,字词,会划横线或者圆圈做标注。这样便于过后做摘抄笔记。电子书不太适合这种看书习惯。

最后,看纸质书会让内心更安静。我喜欢边看书边饮茶,喜欢这种看书的氛围。喜欢手捧一本书,纸张通过指尖一页页翻过,在字里行间中找寻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句子,那种感觉很美妙!

上述三点,是我看纸质书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现在还愿意看纸质书的人,都是内心沉稳,有情怀,懂浪漫的人。

他(她)们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捧读一本书在看的样子很浪漫。与书本约会,内心才能安静祥和。看纸质书的过程也是修心的过程。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手机不离手,用手机阅读电子书也很方便。但还是对阅读纸质书情有独钟。喜欢纸质书中散发的淡淡油墨香味。

也许现在还愿意看纸质书的人多半都是喜欢慢生活的人吧。





雪凝时间


在内容呈现上

视距一旦被拉近,自然就容易引起眼疲劳,如果说纸质书可以一口气看完,同样的几个小时换成手机屏幕,蓝光和纸张对我们人眼的区别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这里只默认为你一次性拿起手机,只是单纯地、专注地看电子书。

面对纸质书,封面、封底、序、前言、目录、附录等内容都一目了然,且随时可以无障碍进行概览、速读、精读或回看。

纸张的质感及文字朴实的排版都会将我们带入学习的氛围中,一盏茶、一本书,可以将我们的专注力聚焦在整个午后的时光里,而非与手机共度。

用手拿起书本的动作就会自然地向我们强化读书这件小事。而阅读电子书只是我们打开手机里的一款读书软件的一个操作。同样是读书,最大的区别就是读书与读手机上的软件的差别。

你可曾想过老师和学生都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来上课的场景?

在阅读感受上

从心理感受上来说,看电子书与看一些文章和信息的感受有所雷同,对文字的整体大意及作者的用意很难产生敬畏心。

为什么要谈感受呢?手机玩久了,看里面的任何内容,都很容易产生一种假象:就是文章、视频、电子书、或是既有电子书又有纸质书的内容,他们背后的创作其实并没有那么严肃。

因为不论对方的创作及发表形式是怎样的,对于读者来说,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浏览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这一点在阅读纸质书时,则完全不同,很多人阅读电子书只是打开一款软件,很随意地就会看起来,或是采用听书的方式,自己还可以同时做些其他事情;

相对地,更多阅读纸质书的人会为自己提供一个有利的阅读环境,目的是为了能够好好享受阅读的过程,若是能够沉浸其中,那对专注力的养成是极好的训练。

曾有人问我,我为自己创作的阅读环境是怎样的,我回答:一壶雀舌、一张干净无尘的桌子、一本即将要看的书。

你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简单的仪式,也是一个每天都在重复的习惯。每当我需要沉下心来阅读,就必然会把茶泡好。

阅读电子书却不需要仪式感,因为看书之前的动作是拿起手机,这也是一个必然条件,拿起手机是一天当中最为普遍的一个动作,它并不需要提前为阅读环境做什么准备。

因此对于拿起手机和拿起书籍所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习惯性的行为都会有所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无法在阅读电子书时,投入到不被任何事物所干扰。

但是阅读纸质书时却有可能专注到让人暂时不去理会其他事物。

喜欢读纸质书的人,一定会对生活充满仪式感,专注且有定力的人。





米粉娱乐甄选


问题:您觉得还愿意看纸质书的是什么样的人?

“今日头条”《鹿径路标》系列原创编者(作者)苏櫶邑以诗作答:

《纸书》

*苏櫶邑

感情难寄托,一纸花雨夜。

三页夹欢歌,五页夹失落。

六格放不舍,九格存蹉跎。

余书无处搁,心房还有格。

常有不眠夜,铅字是星月。

不惧兄猝死,还有弟一个!

【注释】

喜欢读纸书的人:

都是些热爱生活的人、尊重感情的人、珍爱生命的人、讲究礼节的人、艺术人生的人、品味思想的人、情操高尚的人!

所以,请心神烦乱的急行者们放慢焦躁不安的脚步,腋窝挟一本大书:或者是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或者是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或者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或者是泰戈尔的《新月集》、或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者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或者是杨沫的《红红的山丹花》……都行!

在你的不远处,就有一片寂静的园林,小花小草,山溪游鱼、大树落鸟,石凳是空的,空气是新的,在此洗涮心灵,无人打搅。

(作于2020·2·19 雨水)



苏櫶邑


电子书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有几点电子书替代不了纸质书:

一、纸质书方便任意风格的标记和笔记。可以画个圈,或者在某段落旁边写一段话,贴某个贴纸等。电子书虽然也有标注的功能,但功能还是比较受限。

二、有些专业书籍包含尺寸较大的图表。纸质书可以根据其内容选适合它的本子大小,换做电子书,你可能需要换一个平板或换一个显示器。

三、更重要的是,纸质书比较不伤眼。你可能说有kindle之类的设备,但是墨水屏也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够流畅、翻页时刷新稍微迟钝,跳着翻更不方便了。

纸质书缺点也很多,比较贵也比较重,不方便携带。因此,根据自己需要,决定看什么样的书。与其说看纸质书的是什么样的人,不如说什么样的人有看纸质书的必要。





清无色


现在的生活里,有太多的时间被电子设备侵蚀,即使是用kindle看书,仍会觉得自己沉浸在网络社交中,难以抽身。

不是kindle本身存在缺陷,不可否认kindle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舒适体验。但是,它无法替代纸质书。

喜欢书的人,会很享受购书拆箱的快感,会动心思想想这本书摆在书架哪个位置合适。书卷泛黄,示意着它陪伴了我们度过多少时光。正如《查令十字街84号》所写的一样。

手指翻阅书卷的感觉与触碰屏幕截然不同,一页页翻过,似乎更容易让人沉静下来。

纸质书并没有凋零的势头,你会发现近些年颇有新意的图书馆、书店越来越多,西西弗、当当阅界,风格不一但都引来不少读者。

可能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想要从纸质书里提取到一些澄净的文字和思维吧。


撩一撩浮世炊烟


我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是一个静得下心的人,是一个精致生活的人,是一个有深度的人。理由如下:

首先,开卷有益。前几天宅家,我也看了好几本书,虽然不是一字一码,但现在感觉,过程挺精彩。刚开始,觉得无法阅读,但慢慢的,渐入佳境,实践起来,“开卷有益”,确实真理。

其次,魅力独特。办公室翻翻纸质报刊,或宅家角落手捧薄书,徜徉知识海洋,写写划划,摘摘抄抄,折折叠叠,偶尔还激励自己“此页回头还得细嚼”,这些,就是纸媒独有的魅力。

最后,与己对话。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其实,拿着任何一本墨香书,安下心,静下身,深读时,就是与高人对话。当然,另一角度看,读的不是书,读的是自己。与己对话,读懂自己,本就是任何人,一生的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