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走狗"的那些小人,命运如何?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历来被此话应验的人数不胜数,"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私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心理驱除下,君王们都心想自己辛辛苦苦创的业,流传至千秋万代,故此,为了防范政权被他人夺取,对功臣卸磨杀驴,古今往来,比比皆是并非稀奇之事。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功臣

如春秋末期人文种,向越王勾践献出七个计,仅用此中三计就灭掉吴国,然而领教过文种厉害的勾践生怕他反叛而赐死;"兵仙"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吕后斩杀于长乐宫;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功高震主,汉景帝削其爵位,定罪下狱,终绝食而死;更绝,心狠手辣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几乎杀光开国功臣等等…… 例子多如牛毛不一一举了。

所谓谋臣是指军事上或者治理上或者在其他方面上具有非凡能力者,谋臣被杀最大原因为功高震主,也可谓君王的自卫。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人帮",何况身为君王身边不只有谋臣,还有很多帮手,君王是怎么对待他们呢?

帮手有很多种类,其中有被世人称之为"走狗"的人,其特点为擅长谄媚主人,取悦主人,"阿谀奉承"为其看家本领,未必有真本事,也俗称为卑鄙"小人"。所谓君王也非神仙而是人,通常也喜欢被人吹捧,故此,一直以来都有这些"小人"滋生的空间。三国时期也未能避免,曹魏的郗虑、东吴的吕壹、蜀汉的黄皓,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他们的命运是怎么样?飞黄腾达?惨遭杀害?还是…… 今天一起扒一扒他们底细。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君王

郗虑

兖州山阳人郗虑,建安初年,拜侍中,逐渐升迁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安初年为曹操迎奉献帝,迁都于许县,开始掌控朝政时期,此时能拜为要职侍中,足以说明其与曹操关系不一般,应为心腹之人。

先具体了解一下相关职位,《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侍中为"比二千石。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正常为皇帝身边的心腹之臣,但此时汉献帝已经沦为傀儡,实权掌权者为曹操,尤其说是皇帝近臣,不如说是曹操安排在皇帝身边的耳目。

之后升迁的九卿之一光禄勋为"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按理为皇宫安全的保障者,但是,名义上为保护皇帝,实则软禁"唯有名号,无尺土一民。"的献帝。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 《后汉书·皇后纪》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曹操

还有另一职位,御史大夫为辅助丞相处理天下政务,主要职责为监察、执法,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者,可谓朝廷"二把手",真正幕后老板-丞相曹操的左膀右臂。

顺便看一下,马仔郗虑为其老大曹操摆平了那些事情。

成都人司徒赵温,在三公职位上十五年,建安十三年(208)正月,征辟曹丕为掾属,但热脸贴冷屁股,发生让他措手不及的怪事,竟然曹操上表"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不仅揭发,还让小弟郗虑持节奉策免其官,当年去世。当初,京兆丞之时大叹"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弃官而去,散家粮救援灾民万余人的赵温,应为有良知、有气节之人,估计被曹操的奸诈行为气死。

当时,三公除司空曹操之外,仅有司徒赵温,无太尉。建安元年(196),迁许都之后,九月,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十月任命袁绍为太尉,但是袁绍耻于官位低曹操而辞让,曹操恐惧而把大将军职位让给于袁绍,自任为司空,之后一直无人任太尉一职。

早已算计好的曹操,朝廷罢黜三公,设置丞相、御史大夫之后,同年(208)六月,自任丞相。显而易见,反常的曹操举动-以芝麻小事罢免赵温,其目的为清除独揽大权(任丞相)之路上的障碍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久八月,爪牙郗虑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毕竟今后小弟郗虑还要为其充当"打手",曹操让小弟升个官,以表犒劳不在话下。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伏皇后

之后,果真郗虑为了感恩图报,特别卖命,为其老大曹操篡位之路剪除异己。其一,诬陷屡屡侵犯老大曹操的头号汉室拥戴者孔融,最终以"欲图不轨"、"谤讪朝廷"等无须有的罪名,斩杀孔融以除后患。

其二,建安十九年(214)十一月,伏皇后十四年前向其父伏完写信,密谋斩杀曹操的事情败露。于是,曹操以此为借口,又遣派小弟郗虑和另外一个打手尚书令华歆,在汉献帝眼皮底下,抓走伏皇后,下于掖庭暴室(宫中隔离、囚禁宫女或后妃的地方)。之后伏皇后幽禁中去世,为了斩草除根,连所生的两个皇子也鸩杀,其宗族百余人也被诛杀。

不知何故,囚禁伏皇后之后,再无郗虑无史料记载,反而,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封为魏王之时,任命刘艾为御史大夫。其实,郗虑就是曹操棋盘上的棋子而已,有用则用,无用则丢弃,从而可以断定当时的郗虑对于曹操已无利用价值,被另外有用之人替换,也是早已料到的事情,从此郗虑再无风光,只是曹操抛弃的棋子而已。

吕壹

史书上无专门写吕壹生平的记载,只能从侧面了解其人。黄武年间(222-229)被任命为中书典校郎,它起初只负责审理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并监察群臣过失,竟后来权力激增,可以刑讯及处理重臣案件,与曹魏设置的校事相似。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孙权

曹操于建安中期设置校事,以身边地位较低的亲信充任,负责监察百官及吏民,直接隶属于曹操,权力甚大。与明朝赫赫有名的特务机关-东厂相似,东厂也是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中书典校郎也相同,直接向孙权汇报,说白就是孙权监视百官及百姓的耳目、探子,其设置目的在于便于控制臣民,加强皇权。

吴主权置校官,典校诸府及州郡文书,专任以为耳目。>>> 《资治通鉴》

校事官,始太祖(曹操),欲广耳目,使卢洪、赵达二人主刺举。>>>《太平御览》

看一下,孙权的耳目吕壹做了哪些雷人的事情。这家伙有点阴险,通常帮老板打探有用的情报,按规矩办事即可,却经常公报私仇,为非作歹。

如其门客犯法而被建安太守郑胄所杀,因此怀恨在心,中伤并监禁郑胄,后潘濬、陈表上言才释放;还诬告江夏太守刁嘉毁谤讥讽国政,孙权大怒,百官不敢违逆吕壹而不敢发言,只有是仪坚持没有此事而刁嘉得以无事;陷害宰相顾雍;陷害驸马朱拒私吞军饷,但之后发现其实就是吕壹处心积虑的诬陷而已,于是为了平息臣民的公愤,孙权只能"深明大义"铲除祸害天下的奸佞之徒吕壹。

其实,孙权、曹操,还有明朝皇帝们设置特务机关目的,无非就是便于控制臣民,巩固皇权。东吴政权本身为孙氏家族和世家大族联合体,自然而然存在权力角逐,即皇权与君权之间的博弈,相互制衡,相互依附不可避免。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陆逊

身为君王为了维护其尊严,不能明目张胆地与大臣们大打出手,之所以需要吕壹一样的"打手",在前挥舞着棒,其后自己坐镇,若有必要则让打手们狠狠地猛揍大臣,以便于控制大臣。故此,若无孙权的睁一只眼闭一只,不可能小小校事,胆大包天,敢陷害宰相、驸马等重臣贵戚,小人物的猖狂背后总有大人物的影子,就如没有后台老板灵帝的支持,"十常侍"能飞扬跋扈吗?

有人已爬到头上撒尿,大祸临头,大臣们不可能坐以待毙,太常潘濬、骠骑将军步骘、大都督陆逊等大臣们不时上书指责吕壹,潘濬甚至计划设宴刺杀吕壹,大臣们的反击相当厉害。吕壹诬蔑朱拒的事情败落之后,孙权若还袒护吕壹,则彻底与大臣们闹掰。故此,权衡之后孙权决定抛弃棋子,无情地斩杀吕壹,缓和与大臣之间的矛盾。

嘉禾中,始铸大钱,一当五百。后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典校吕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死於杖下,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权数责问据,据无以自明,藉草待罪。数月,典军吏刘助觉,言王遂所取,权大感寤,曰:"朱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壹罪,赏助百万。>>> 《三国志·朱拒传》

黄皓

诸葛亮去世之后,后继者蒋琬、费祎、董允主持政务,当时的黄皓还蛮乖巧。特别惧怕董允,敢作敢为的性情中人董允,屡屡义正言辞地劝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当时黄皓一直为黄门丞,董允去世之后,才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刘禅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黄门令为"秩六百石。主省中诸宦者。"黄门令丞为其辅助官,算是低级宦官。

还有,中常侍为"初秩千石,后增至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名义上隶于少府,实则直属皇帝,其心腹之臣,权力极大。东汉末年,臭名昭著的"十常侍"均为中常侍。

奉车都尉为"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舆车。"它入侍左右,多由皇帝亲信充任,秩比二千石,名义上隶光禄勋。

董允死后,黄皓与侍中陈祗狼狈为奸,开始参与朝政,逐渐掌握实权。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火箭般迁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并排挤大将军姜维,为非作歹,终导致蜀汉政权灭亡。攻占成都之后,邓艾本想要处决黄皓,但贿赂邓艾身边的人而得以免死。

刘禅的无能而未能控制其"走狗"黄皓,只能让他更加为所欲为,祸国殃民,终究惨遭灭顶之灾。失去滋生土壤的"小人"黄皓,再无历史记载,只能推测,或许跟着刘禅到洛阳苟且偷生,反正绝不能胆敢留在蜀汉地区,留则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必死无疑。

结语

郗虑、吕壹、黄皓为典型的卑鄙"小人",一面绝对鄙视他们,同时另一面觉得这些人挺可怜。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真本事但野心都不小,故此,能力不足只能以像条围着主人团团转的哈巴狗,讨好权势者,丝毫没有身为人的尊严可言。

人才辈出的三国,所谓称之为大佬

小人

小人们点头哈腰,迎合权势者弄点权力,或许能辉煌一时,但那只不过是随风飘的云而已,昙花一现,终究灰飞烟灭,为何呢?因为那不是以自己真正实力争取过来的东西,难听一点,就是主子施舍的东西,永远都不能真正属于你。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觉得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多大的容器就装多大的东西,反之被打碎得支离破碎,更甚者消散得无影无踪,故此,人至少要有起码的尊严,活出人样,才对得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