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對於記錄真實的照片,還是拍攝漂亮到不真實的照片,不知道您是怎麼看的。我認識有一些朋友就不太喜歡後期修圖,拍人不修,拍風景也是。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在之前也是比較模糊,感覺心裡會有一些想法,但要總結出來個所以然的話,又似乎沒有頭緒。

我跟一些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朋友問出了這個問題:攝影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要講述一段故事,還是要還原一下事實本身,還是要做好各種準備,做一系列前後期工作之後,拍出和真實相差很大的照片。如果是這樣,那照片還是真實的嗎?攝影豈不是變成了畫畫?老實說,我當時真的被這個問題給問住了,但現在我想我應該能給出自己的一個看法。

記錄真實或者記錄美,這其實已經給自己的拍攝劃分了類別

不管是記錄真實還是記錄美,這其實就是給攝影劃分了類別,並且定了一個標準。因為每一個類別的創作都有一個基礎標準,我個人認為創作的基礎標準就是:直觀的,能讓觀眾看到的內容。其中就包含了構圖、顏色、主體等的把控。同樣,因為每個人喜歡拍攝的照片不同,個人的攝影類別不同,因此他的基礎標準也就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歡紀實攝影,有的人喜歡拍人像,有的喜歡拍攝靜物,有的人愛好拍攝風光。正因為有不同的題材,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標準有所區別。

如果是新聞攝影,那自然是拍到真實的照片比拍到漂亮的照片要重要很多了。如果是拍攝風景,那是不是拍的很美很漂亮更重要。如果是拍攝女孩兒人像,那必須是是記錄美最重要了。

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拍人像,自然是要拍漂亮才行,否則對方這輩子都不會再找你拍照了

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風景如果不美,那照片不耐看也就沒人看

相信每個拍照的人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我拍的照片就是好看,就是沒問題,你不喜歡那是因為你不懂。”

先不要著急反駁,仔細想想之後,再決定是不是要反駁。我承認一些帶有強烈個人主觀的照片,確實會好看。正如同奶茶一樣,有的人就是覺得超市袋裝的優樂美好喝,有的人就是覺得幾十塊奈雪の茶更加好喝。但不管是優樂美還是奈雪の茶,他都有一個標準,就是滿足一個基本的、人們都可以接受的口味。這就是能拿出來售賣的奶茶的標準。正如同照片一樣,不論是你自己拍的、個人覺得真實的紀實照片,還是別人拍的特別美的風光照片,他們也都有一個基礎標準。這也是為什麼攝影比賽會分類評比,因為不同的照片類別都得有一個看起來讓人信服的標準支持。

下面談談照片的基礎標準

現在很多人喜歡上拍照,手裡的器材大多都是從智能手機開始的。然後會在互聯網上看到許多手機攝影小技巧,慢慢的就喜歡上用手機拍出漂亮的照片。但如果你在這期間有多看一點兒教材的話,或許會讓你在心裡有一把標尺——

好照片的標準。在《紐約攝影學院》這本教材中,開頭就提出了一張好的照片的標準。我知道會有一些人會認為《紐約攝影學院》這本教材已經過時了,老實說我也會覺得裡頭有些內容確實已經不太適用於數碼時代。但這本書中所描述的好照片的三個特點,我覺得現在依舊不過時。

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一張好的照片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一張好的照片要有一個能吸引注意力的主體;

一張好的照片必須畫面簡潔。

如果單純看著三句話,我們好像會有一點感受。但總體來說還是會有點兒不清晰,比較模糊。最開始我看著三句話也是這種感覺,後來慢慢的摸索之後理清楚一個自己的思路。我整理為兩部分:一是視覺部分,二是內涵部分

一、視覺部分

還記得文章開頭所說的嗎?我個人認為照片的基礎標準是:很直觀的,能讓觀眾看到的內容。包括了構圖、顏色、主體等。這其實說的很明白了,就是照片給人第一眼的感覺。不論你是拍新聞照片,為了真實。還是拍風光,為了漂亮。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注重第一眼視覺體驗的,你不會買包裝簡陋的商品;不會看拍攝粗糙的廣告;不會喜歡樣式醜陋的衣服……這就是我們的視覺體驗在作怪。

這個用在照片上也是一樣的,我們都不會認真去看一張畫面雜亂的照片;不會去看顏色讓人不舒服的照片;不會在意角度平平的照片……相反,如果一張照片可以讓你停留幾秒鐘,那就說明這張照片中起碼有個點吸引到你了(搞笑動圖不算哈)。下面我大體拆分開來說一下:

  • 構圖方面:構圖方面在許多書本上都有寫過,尤其是許多網紅攝影師出的書都會寫上一些構圖法則。這是為什麼呢?構圖是畫面的骨骼,一定程度決定著你想法的實現,構圖就是為了表現你的主題。將畫面中的各個元素作出恰當安排,利用後期手段強化或者削弱某些部分,最終達到主體突出、佈局合理的效果。這樣即使照片沒有更多內涵,至少還能以單純的美感給觀看者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比如下方圖片,其實沒什麼內涵,就是一張普通的照片。但畫面中,將房屋和山峰安排到了比較合適的位置,兩相呼應就保證了這張照片的下限——做到了基本的耐看。
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 顏色方面:我們拍的照片哪怕是黑白的,也有不同程度的黑灰白,更別說彩色照片了。你應該見過很多種色彩搭配,比如說之前挺火的那個賽博朋克,還有青橙色調等等。為什麼這種照片會吸引人群的目光,這都是大眾的視覺心理。不論是哪位攝影師,色彩基礎理論都是應該知道點兒的。而合適的色彩搭配,也是決定這張照片是否吸引你的標準。舉個簡單的例子,下圖中就是個挺好說明的案例,本來原圖那個樣子不會讓人覺得有啥好看的。但我們經過後期粗略修飾一下,觀看者第一眼會被顏色所吸引,緊接著會多看兩眼人物、雲彩、日出的太陽等等。這也是視覺的一部分。
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 主體方面:剛才我說過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但如果其他人get不到他的點,就不會覺得照片有意思。如果有人get到他照片中的點,也有一定幾率會覺得這張照片好像還挺有意思。這就是主體方面的把控,這也是挺多人認為“我覺得照片好看,那就是好照片”的理論由來。那麼為什麼這類照片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這其實就是因為他照片中的趣味點“隱藏的太深了”,導致觀眾一眼看過去什麼都看不到。說到這個點我想你應該發現了吧,這跟《紐約攝影學員》教材中對“一張好照片”的標準中的兩點吻合了。一張好的照片需要有一個吸引觀看者注意力的主體,而畫面的簡潔,則更容易讓觀眾把注意力快速轉到主體上。

二、內涵部分

說到一張照片的內涵,在之前我自己有想過怎麼用文字來表達清楚。因為如果你拍的照片已經能滿足視覺部分的要求,那麼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這已經是比較好的照片了。更厲害一些,那就是照片能表達更多的深意。照片背後有什麼故事;照片能體現什麼想法;照片能傳遞什麼情感等等。、

我曾經想過一個取巧的辦法,那就是採用寫文章中的擬人或者比喻手法去拍攝風景照。事實證明,這個方法有點兒作用。因為這樣做之後,能給照片起個挺好聽的名字。文字加照片,可以讓觀看照片的人有一定的情感共鳴。

但在這篇文章中我不想舉我寫文章的例子,我想用下面這張圖來舉例。下面這張照片,乍一看你不會覺得這個照片有什麼好看的,這只是拍了一雙手,而且這雙手還長的不好看,我們甚至能看到手指有些關節都變形了,你甚至可以說這雙手有點兒“醜”。

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是科比的手呢?喜歡打籃球的人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籃球而受傷,除了腳,還有手指。20年的NBA生涯,科比的手指嚴重變形。如果你知道了這個照片背後的故事,是不是會產生比較強的情感共鳴。因為你也喜歡籃球、喜歡NBA、喜歡科比。

視覺部分可以讓我們的照片抓住觀看者的眼球,視覺之外的故事,所表達的情感等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情感共鳴。其實許多大師拍的照片常常“違反”教材上的構圖法則,他們拍的照片表面來看其實並不漂亮,就是很真實的一張照片,並不會做更多漂亮的修飾,但作品卻常常能讓觀看者產生情感共鳴。視覺部分美的照片集可以很好看,記錄真實的照片也可以很感人。這就是我想說的內涵部分了。

下面我想做個簡單的總結

通以上視覺部分和內涵部分的解釋,我想大家也應該有所瞭解,為什麼我會說攝影在不通類別的評判標準下是不同的。而不同類別,也會有一個“好照片”的基礎標準。不能說隨手拍的照片就是好照片,照片本身也應該滿足基本的可觀賞性。而美的照片則是在某一領域下,在基礎標準之上做了更多修飾,讓照片更加具有觀賞性。高真實度的照片之所以會讓人覺得好看,也是因為照片的本身意義讓觀看者產生了更多情感,引起了人們的情感共鳴。雖然全民攝影時代已經到來,但真不是每個人都是大師級的攝影師,絕大多數看似“打破規則”的照片都不是好照片。不要總覺得自己拍的照片好看,它99%可能是張廢片。

另外,在沒有劃定類別的時候,將拍攝真實和拍攝美放在一起討論是有失偏頗的,不同類別有不同的標準,即便是攝影比賽也沒將紀實類和風光類放在一起比較。

還是紐攝中提到的好照片的標準:一張好的照片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一張好的照片要有一個能吸引注意力的主體;一張好的照片必須畫面簡潔。這三個原則,放在各個類別中都比較適用。不論是記錄真實,還是記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