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復工首周:主機廠供員工吃住,經銷商復工率僅一成

來源 | 中國經營報


“開工。”2月10日上午10時許,小鵬汽車的員工張弛發了一條“文案”頗為簡潔的朋友圈,配圖中他的同事們戴著口罩在排隊等待檢測體溫,前方是兩個拿著體溫槍穿著防護衣的工作人員,遠處清晰可見有“小鵬”字樣和小鵬汽車logo的辦公大樓。


口罩、體溫檢測、消毒……某種程度上,這構成了當下人們談起“復工”的第一印象,但對於擁有複雜供應鏈的汽車行業,囊括進市場情況,汽車4S店,一、二、三供應商等等之後,車企復工往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也成為國家龐雜且關係緊密的實體經濟在疫情背景之下嘗試“轉動”的縮影。


01

車企“復工”

“明天去上班了,緊張。”談到工作,位於小鵬汽車廣州總部的員工林曦在溝通中既有“做好分內事”、“沒有過分焦慮”的職場人的理性,亦有疫情之下個體角度的謹慎。


2月10日,小鵬汽車復工,林曦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公司的所有園區、辦公區的出入口處,均設置檢測消毒位,行政人員對前往辦公的員工每人每天發2只口罩,快遞、外賣等的接收也被統一管控流程。“以安全為上,不鼓勵大家去擠,有必要工作的話會回公司復工,其他的話會線上辦公。”得益於公司應急小組的迅速響應和春節以來發動全公司的資源,在眾多海內外夥伴的幫助下,林曦稱公司的口罩等防疫物資暫時不會出現短缺。

車企復工首周:主機廠供員工吃住,經銷商復工率僅一成

小鵬汽車廣州總部門口,前往復工的員工們正在排隊檢測體溫

談及復工,車企往往分為“生產線”和“非生產線”,後者涵蓋行政人員、銷售人員等,在林曦眼裡,公司的研發人員屬於非生產線,“雲辦公”的難度要相比生產線低一些。2019年11月,小鵬汽車首席人才官廖清紅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及,公司有近5000人,60%屬於研發人員。而在近期的溝通中,小鵬汽車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按照地方政府的規定,延期到2月10日復工,延期週期為10天,對既定節奏確實會有一些影響,但目前影響不大,仍在可控範圍內。


同樣於2月10日復工的東風日產,開啟的是“雲辦公”模式,其2019年全年終端銷量為117.03萬輛,擁有百萬級的產銷體量。對於復工,東風日產方面稱,“各地工廠復工時間,根據供應鏈和當地政府要求有序展開”,“保障人員的安全和儘快恢復正常的經營秩序之間,要取得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是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在做的”。

車企復工首周:主機廠供員工吃住,經銷商復工率僅一成

東風日產機關職能部門2月10日遠程辦公,2月17日逐步反司到崗,公司午餐晚餐自選餐改為套餐,增設餐桌隔板

“不容易。”一名東風日產內部員工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疫情之下復工,由於外地返回廣州的要面臨隔離,房東“不願意”,很多員工從外地回到廣州無法進入出租房,“我們公司協調了170多間宿舍,提供被褥餐食,還消毒”,“跟社區協調”。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則能看到車企對於復工的準備。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東南汽車方面獲悉,在復工之前的2月6日,東南汽車董事長陳鋒等前往閩侯縣青口管委會,與閩侯縣副縣長、青口管委會主任程心東就東南汽車復工前的疫情防控準備工作進行交流。東南汽車儲備了近2萬個醫用口罩,準備了大量消毒液和測溫儀;在確保必要的生產經營工作的前提下,靈活安排員工上班,對非必要到公司上班的員工安排在家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完成相應工作。當天,陳鋒等前往東南汽車員工宿舍、食堂、生產車間等區域,對現場情況進行詳細瞭解。


東南汽車公關總監陳百慧則在與中國經營報記者溝通中稱,自2月10日公司已小部分復工,實行輪崗復工制,2月12日是她輪值上班的時間,公司設置了多個體溫檢測點,早上體溫檢測合格才可乘坐班車,員工進公司大門均需要體溫檢測,午餐實行分批就餐,一人一桌,避免聚餐,且中午每位員工需再次體溫測量,除定時消毒,下班後整個辦公區域及公共區域再次徹底消毒,另外全天會有安全巡查員不定時對公司內安全防範情況進行檢察。


但仍有較多員工仍未回到務工地,亦有企業面臨防疫物資缺乏的問題。就職於一家華南車企研發部門的文森在溝通中透露,其公司截至目前仍未通知明確復工時間,他目前仍在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研結果則顯示,40.6%的經銷商稱防疫物資短缺不支持復工,34.4%的經銷商稱員工返崗交通有困難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身為勞動力輸出大省的河南省,部分縣城採取封村舉措下,目前若要離開需要縣裡審批辦理“通行證”,申請表格中填寫車牌號和行車證號,“通行證”有效期為4個小時,且離開後在疫情結束前不能返回,部分著急且非自駕出行的復工者截至2月12日正嘗試“拼車”離開,部分村子亦剛剛申請到第一張“通行證”。


02

關係“緊密”的供應鏈

“不開工,上下游吃啥?”2月11日,一名車企內部人員在溝通中稱,車企開工,又與供應商的復工緊密相連。


而在復工之際,市場上傳出消息,稱北京奔馳為零部件供應商向天津市政府及天津市武清區政府發出復工函,在市場上流出的一份蓋有公章的相關文件中,顯示北京奔馳只有一天安全庫存,一旦停限產一天,都將導致北京奔馳停產,若北京奔馳不能在2月10日復工,經濟損失每天將超4億元人民幣,為京津冀發展帶來損失。據公開報道,天津市武清區汽車產業園相關值守負責人向媒體確認了北京奔馳致函要求復工事宜。


在車企從事研發工作的文森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據其瞭解所在的公司正常情況會準備3天的庫存,通用件會準備得相對較多,開發新車型時要進行很多輪次的修正和驗證,這個過程中是主機廠和所有供應商一起來做,有需要修改的部分需要主機廠的項目工程師和供應商一起探討改善,然後供應商生產單位試樣件來給主機廠檢驗,檢驗中也需要很多第三方的檢驗機構、設備、場地協調配合,而這還僅僅是主機廠和一級供應商的層面,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三級供應商亦要協調配合。由於相關產品需要長週期的驗證,供應商亦不能輕易更換,而缺乏零部件,研發出來的車型沒辦法組裝生產。


一名華南車企的產品經理則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汽車行業製造端的整個供應鏈受到了影響。”湖北的零部件供應商很多是供應全球的,對於主機廠而言,供應商遍佈全國,而沒有零部件,對車企肯定會有影響,“多軌供應可能影響小一點”。

另一家華南車企的內部員工在溝通中稱,公司是否復工取決於供應商的復工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供應鏈中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並不強。2019年10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榮譽理事長付於武在中國汽車藍皮書發佈會上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曾稱:“我們統計的10萬家零部件企業,其中約有8萬家是低水平重複建設,這些很大部分是要被淘汰的。”


2月11日,文森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很多(供應商)公司都是在前幾年汽車行業大發展的時候出來的,那時候需求量大,東西做出來就有人要,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而且對於供應商而言,如果由於疫情的限制,供應商產能部分開放時,有限的產能裡肯定會優先投入大的公司訂單,而不理會小主機廠的零星訂單。


“最後一根稻草。”近期在與多名汽車分析師以及車企內部人士溝通時,談及經歷連續兩年車市下行後,對方就此次疫情對於部分弱勢品牌和本身經營狀況就堪憂的中小企業的影響表達出類似觀點。


在車企此輪集中復工前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撰文稱,其認為不僅是經銷商,整個汽車產業鏈和製造業都面臨巨大的衝擊,各方應該想辦法讓企業活下去,不能把疫情當成優勝劣汰的機會,要讓每一個企業都在疫情中有更多的選擇機會,“真正實現企業優勝劣汰的是充分的市場競爭”。


03

綜合復工效率低下的經銷商

“壓力大,頂不住。”2月12日,一名湖南的汽車經銷商談及疫情對於公司現金流的影響時稱。他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線辦公和招攬顧客,“只能這樣做,網上直播賣車”。一名浙江溫州的汽車4S店負責人則表示,相關部門仍未同意其復工, “看疫情狀況等通知”。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2月12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一步擴大了經銷商復工調研的範圍和樣本,截至17時,協會對會員單位及相關企業進行了經銷商節後復工第三日情況調研,涵蓋約20個省區市的60家汽車經銷商集團,涉及4S店共計3997家。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汽車經銷商員工復工率為20.2%,銷售效率4.7%,售後效率6.2%,綜合復工效率8.40%。其中,員工復工率指已開工店數佔調研總店數的比重(開工店需在崗員工超過半數);銷售效率指當期整車銷量能夠達到往年同期的程度;售後效率指當期售後產值能夠達到往年同期的程度;綜合復工效率則是上述三項指標的加權平均數。


具體來看,對於汽車經銷商未能復工的原因,上述數據顯示,有71.9%的經銷商在調研中稱地方政府規定了復工時間,40.6%的經銷商稱復工申請未得到批准,40.6%的經銷商稱防疫物資短缺不支持復工,34.4%的經銷商稱員工返崗交通有困難,另有21.9%的經銷商稱復工業務少不能支持各項開銷。


此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多地742家二手車交易市場在疫情發生後開始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共有27家復工或部分復工,佔調研總數的3.64%,未開工原因中,上級通知、當地政府有嚴格審批要求並規定開市時間的市場佔95%,已復工的市場商戶到崗率不足20%,客源稀少,對於暫未復工企業,大多數將於2月17日陸續復工。


此外,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獲悉,該協會於2月11日已向國家發改委正式提交了《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流通行業影響及政策建議的報告》,報告顯示,從產業鏈和影響趨勢看,汽車流通企業當前面臨“極大資金流動性風險”,經營受阻導致經營回款斷流,為此,報告向政府主管部門提出包括放開限購限行政策、完善表裡二手車交易的政策環境、開拓廣大農村市場等措施。


2月10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獲悉,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深圳市汽車經銷商商會、廣州市汽車服務業協會等10家汽車商(協)會發出倡議,呼籲汽車廠家減輕經銷商壓力共度時艱。倡議文件顯示,雖然經銷商企業陸續開業,但實體店門可羅雀,銷售幾乎停滯,員工工資、場地租金仍需照常支出。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13日,東風日產、廣汽傳祺、東南汽車、東風啟辰、東風風光等大量車企已出臺相關政策減輕經銷商壓力,內容包括調整考核目標,給予一些金融方面的政策等等。


一名車企內部人員在溝通中稱,車企跟經銷商“在一條船上”,不會坐視不管。他同時表示,對於經營情況本身比較良好的車企,或許可以提供很多援助,但對於自身經營情況就不樂觀的車企以及相關經銷商,可能很難堅持下去。


“我們在真正見證歷史。”林曦在溝通中說道。汽車分析師任萬付則在溝通中稱,相信熬過這一次疫情的車企,未來在市場上會有“一席之地”。

(本文中林曦、文森均為化名)

——————————————

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和立場。如文章涉及文字、圖片版權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