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盤點史書中的疫病記載(一)


多難興邦:盤點史書中的疫病記載(一)


我們常聽一句話叫“多難興邦”,說一個國家只有經歷的磨難多了才會更加興盛,正如人一樣只有歷經磨難才能終成大器。我泱泱華夏幾千年,文明傳承從未中斷,然而疫病始終不曾遠離,我們始終相信這一次新冠疫情終究會如浩瀚煙雲中的記載一樣,成為過去,但我們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許多犧牲不能遺忘。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中的那些疫病記載吧!

《公羊傳》:惠王三年(公元前674年),丁未,齊國大疫。

《史記》: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丙寅,趙國大疫。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壬子,秦國大疫。嬴政四年(公元前243年)戊午,天下疫。漢後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己亥,十月,衡山國、河東郡、雲東郡民疫。

《漢書》:漢高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庚申,南粵暑溼大疫。漢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丁巳,因疫病大災,宣帝敕令免租賦。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壬戌,大疫,設醫署治濟疫民。

《後漢書》:王莽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辛未,大疾疫,死者過半。王莽天奉三年(公元16年)丙子,二月大疫,馮茂在句町,士卒死於疾疫者十有六七。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壬午,大疫疾,死者且半。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乙酉,疾疫大行。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丁酉,揚、徐部大疾疫,會稽江左甚。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戊戌,會稽因大疫而死者數萬。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甲辰,馬援在交趾,軍吏經瘴疫死者十之四五。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己酉,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庚戌,郡國七,大疫。永元四年(公元89年)壬辰,時有疫疾。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庚戌,六州大蝗,疫氣流行。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己未,四月,會稽大疫。延光三年(公元124年)甲子,九月,京師大疫。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乙丑,冬,京師大疫。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己巳,六州大蝗,疫氣流行。元嘉元年(公元151年)辛卯,京師大疫二月,九江、廬江大疫。延熹四年(公元161年)辛丑,正月,大疫。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壬寅,皇甫規在隴右,軍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規親入菴廬巡視。建寧四年(公元171年)辛亥,三月,大疫。熹平二年(公元173年)癸丑,春正月,大疫。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壬戌,二月,大疫。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乙丑,春正月,大疫。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丁巳,大疫,曹植作《疫氣》以描繪當時的慘景。

後漢書對疫情記載之多,多指向疫病發生在初春和二月。

《備急千金要方》: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己酉,疫氣流行,死者極眾。

《傷寒雜病論》: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丙子,南陽自此連年疫病,不到十年間,張仲景宗族兩百餘口,死者竟達三分之二。

《三國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戊子,大疫,魏軍吏士多死。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乙未,吳疾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己亥,吳大疫,盡除荊州民賦稅。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壬寅,大疫,詔敕尚引諸軍還。黃初四年(公元223年)癸卯,三月,宛許大疫,死者萬數。青龍二年(公元234年)甲寅,夏四月,大疫。青龍三年(公元235年)乙卯,春正月,京都大疫。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壬戌,吳大疫。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壬申,夏四月,圍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正元二年(公元255年)乙亥,吳大疫。

(未完)

點擊關注,分享更多古籍舊書中記載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