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

為未來準備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寫到:“一個人的生命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活著就該忙碌而充實的度過每一天才是有意義的一生。

活著的每一天去做一點悅己的事情,悅己往往才能悅人,悅人悅己生命才會更加豐滿有趣。沒有愛好就去培養一個,人是群居動物,有個愛好,工作之餘會有寄託也能促使你交到更多圈子以外的朋友,志同道合者一起做志同道合事,做好了能名垂青史、造福一方,如十幾年前馬雲帶著幾個小夥伴一起做了淘寶、阿里巴巴;做不好也沒關係,世上沒有白走的路,過程中興許也會心情愉悅、陶冶情操。在你身康體健、頭腦清晰的歲月裡只要不是閒著,哪怕只是方向不明的奔跑著都是有意義的。

勇敢面對並克服生命中隨時可能出現的痛苦、麻煩、疾病、困苦,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心智成長,學會享受和關愛。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做完整、做極致,你的人生就會變得無比意義重大,因為眼前的事情因你而完美!你的行為改變的不單是自己也許正改變著時代和未來。餘華說“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奔跑、忙碌、忍受、克服,努力進取、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不可承受之輕!如此才不枉此生!


寫文章的小墨墨


一百個人,有一百種人生,或幸福,或悲慘,或順暢,或掙扎,或認命,或抗爭…

今天我要講的故事,是我高中時候的一個同歲小伴,父親早亡,母親改嫁,16歲時候,他就懂得用行動告訴身邊所有人,儘管他的生活已經糟糕透頂,但是他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一直用行動踐行,他晚上給城裡人做家教,白天吃飯兩小時都在學校幫忙做撿洗工,16歲,遠的不說,就拿我說個例子吧,父母噓寒問暖的年紀,生怕在學校缺吃少穿,從沒有體會過真正的生活是什麼?而他,和我同樣的年紀,僅僅是因為家庭的不幸,早早的承受著成年人的苦,而他的成績永遠都名列前茅,我呢,永遠都是千年老二,而且分數差他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儘管如此,我們的關係也挺好的,不懂的問題我經常問他,他有時間也總是不厭其煩的給我講解,就算忙著出去補課掙學費,也總是會給我多滕一份答案遞給我,我雖並非大戶人家,吃穿父母倒也從來沒有虧待過我,而我能回報給他的,也僅僅是偶爾幾天早上的幾個包子或者一份油條豆漿,高中就這麼你追我趕的過去了,畢業的時候,有的同學躲在課桌裡哭,只有他,高聲為我們唱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他說,"今日的離別是為了明日更好的重逢,人活著,就一定要活出該有的價值"…

後來,他考上了重點大學,985,聽說是五年制的生物研究領域,只是後來大家都長大了,後面聯繫的也不是太多,情況不是特別瞭解,再後來聽同學說剛畢業就被國家某某研究所要去了,在後來聽到他的消息,是班長的一次募捐,"某某同學因為白血病急需30萬治療費,請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讓他陪3歲的女兒長大",當我看到他名字的那一刻,眼淚奪眶而出,後來,我們全班同學組織了一次探望,在病房裡,我們又重新拍了一張同學重逢照,我們相信,這一次的分別,也一定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逢…

再後來,我聽他愛人說,他臨走前,決定要捐出了兩個眼角膜和雙腎,後來讓一個瀕臨失明的12歲女孩重見光明,讓一個香港尿毒症患者有了生的希望,這,或許就是他所說的價值…

後來,我發起了倡議,由我們全班49名同學成立幫扶基金會,每年籌備3萬元給他的女兒,讓她無憂無慮的快樂成長,直到她大學畢業…全班49人全體同意,並委託我每年都要記得辦好這件事…

這就是我想講的故事,故事裡,就是一種人生的價值?

你呢,你的價值在哪裡?是否有堅持的方向?




秋語墨白


人活著的意義是每個人都思考的問題。也是哲學的終極問題,我從哪來來,我要到哪裡去,極樂天堂肯定是不存在的,那麼人要怎麼活著才有意義?

第一,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只有深入的思考才能自己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回答,有人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對活著意義的思考越深刻,越能在自己的行動和生活中活明白

第二,活著的意義每個人都不同,但是最終的目標都是實現人生的價值,這世界我來過,我不想空白的離去,我給世界留下一些東西,古人說,君子立德、立功、立言。就是這種道理。

第三,有一個親密愛人,共同經歷一段人生歷程。人是孤單的,所以要有人陪伴,有一個愛的伴侶是人生一個重要意義。兩個人可能一起經歷風風雨雨,也可能只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這種甜蜜的關係才是人生的意義。

第四,閱讀和旅行。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代人說,要麼讓心靈,要麼讓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人的侷限性是很大的,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開闊視野、吸收別人的經驗,豐富自己的世界。旅遊也是如此

第五,生一個孩子,照顧到成人,然後放手讓他出去闖蕩。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人的生理的本質。但這並不是全部意義。想活的有意義,就要在這時候照顧好,教育好孩子,在他小的時候陪伴他,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

第六,無論追尋意義的在哪來,但是不能忘記我們從哪來。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孝敬父母是一個人活著。有意義的活著的必須要求。在父母慢慢變老的時候,我們要陪伴在他們身邊,給他們講我們的故事。





虐神


人活一口氣,當然這句話可以適用所有的人,但是這一口氣肯定不是純粹的活著,因為一口氣經歷了呱呱墜地到化為灰燼,在此之間,咿呀學語開始,就註定了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有的人成為了國家棟梁,有的人成為了社會的蛀蟲,不論哪一類人,在他們自己看來活著總有活著的道理,活著的意義。

寒門不緊出孝子,還能出貴子。老父親母親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扯大,送進了學堂,轉身揹著沉重彎曲的脊背,快步走向自家的田地的方向,孩子望著遠去的背影,流下了熱淚盈眶,背起母親親手縫製的花邊書包,走向課堂。父母面朝黃土日日夜夜,孩子秉燭夜讀發憤圖強,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最樸實的生活,有誰敢說這樣沒有意義。

活著便是有意義的,誰都不是平白無故來到這個世上的,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職責。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律師的任務就是維護正義;醫生的義務就是懸壺濟世。



易碎的蛋花湯


人怎樣活才算有意義呢?我認為,只要自己活得自在,活得瀟灑,自己心甘情願就行;只要自己活得自在,活得和自己的內心一樣自由就行。也就是活在當下,過好眼前。

我們的生活就好比每天都會經過的一條街道,就像我們重複的平凡日常,沒有令人激動不已的喜悅,也沒有太過誇張的悲傷和悔意,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生活猶如慾望的大海,物質永遠無法填滿我們的內心。起初,我們在佔有物質的同時,物質也在拖累著我們,久而久之,連內心和思想都不能倖免。

記得讀過法國作家盧梭的著作——《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是一聲美麗的嗟嘆,就如同作者的一生——飽經磨難,顛沛流離。晚年的盧梭,重溫舊時的時光,終於感到一切的努力掙扎全然無補,徒然自苦而一無所得,於是聽天由命。孤獨漫步中的盧梭不在苟求什麼成就和理解,而是細細品味自然的美景,採集植物標本,用心靈與自然交談,終獲內心的寧靜,最後頓悟:人天生就應該自由自在、默默無間,甚至是與世隔絕的。

盧梭的故事似乎少了些許積極正能量的東西,缺少了電影《阿甘正傳》裡主人公阿甘身上的友善、執著、重情重義、吃苦耐勞、直面生活的精神——阿甘即使被欺負、被拒絕、受到不公的待遇,他也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停地在路上奔跑,他雖平凡儀卻擁有不平凡的人生。但盧梭的故事“看似平凡”,但卻讓我們悟出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因為這才是我們的平凡之路!

總之,原本微小而卑微的我們,就像一粒細小的種子。我們也有敢為自己、為家庭帶來美好生活的勇氣,也想走到新經濟改革的最前沿。但面對喧囂的人世,剎那間,萬簌俱寂。我們除了頑強成活之外,找不到任何理由放棄生命。我們只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真摯一點,輕鬆一點,快樂一點。那就是:活在當下,過好眼前!


師者風雨


也許人生本並沒有意義,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帶任何雜念和煩愁,每個人都如同畫家一樣,在人生這張空白的宣紙上,記錄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描繪出不一樣的人生軌跡。誠然由於每個人出生的環境及父母周圍親人不同,造就了千千萬萬個不同的人,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也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吧。

然而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到老去,一生都在努力賽跑,跟以前的自己賽跑,跟同齡人賽跑,跟生活中的困難和磨難賽跑.....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努力的樣子真的很美,是的每個人都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住上大房子去努力,甚至幹一些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可到頭來掙了很多的錢,房子越換越大,吃的越來越好,車也換的越來越好,可健康卻越來越差,身邊連一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了,剩下的全是奉承迎合。那麼對於他們來說人生的意思又是什麼呢?

有的人在生活中無慾無求,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在別人看來,這種人就是不思進取,不上進努力,沒有追求的人,可他們享受過生活中的愛,也享受過慢生活帶給身體愉悅和健康,也體會過世間冷暖變遷,怎能說這種無慾無求的人的生活態度就不合時宜,或者沒有意義可言呢?

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含著金鑰匙,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奮鬥,豪車大房子美女就是標配,他們欣賞過平凡人終極一生都沒有見過的世事百態,接受過最好的教育,享受過最好的物質,從來沒有體會過想要而得不到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這樣的生活估計會是百姓蒼生羨慕已久的生活狀態吧,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人願意過這樣紙醉金迷,不用付出努力什麼就有的生活,甚至有些富二代感覺自己的人生整個就是一個悲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他們感覺到了自己的無能以及和芸芸眾生的差異,他們也不開心。

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凡當我者死,他們目標明確,行事方式獨特,不論面對的情況多麼糟糕,總能在眾人茫然若失的徘徊時,殺出一條血路,趟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陽光大道,甩出同齡人幾十條街,然後居高臨的嘲笑那些還在起點徘徊的迷失者,是的他們有這樣的資格,因為他們確實目標明確,有著狼子野心,有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氣勢,所以他們成功了。但即就是這樣,還是會有很多人會唾棄他們的不擇手段,會對他們的輝煌成就嗤之以鼻。

有些人按部就班,心底善良,心存善念,不爭不搶,也不願意比較,真正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閒書”的高超境界,這類人也很努力,努力學習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鍛鍊身體為了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努力去幫助別人,為了讓世界變的更美好 ,從不佔便宜,他們的人生信條就是吃虧是福,吃虧就是佔便宜,所以在這一生中這類人真正做到問心無愧,內心坦坦蕩蕩,堂堂正正,難道這類人就沒有人生遺憾嗎,當然不是,大多此類人都少有成就。

總而言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無論怎麼樣的人,他們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缺憾,都有自己的不滿足,在人生長河中每個人如同蒼海之一粟,遇到的風浪不同,得到的機會不一樣,所處的環境有差異,人生觀和價值不同,才造就了不同類型的人,才有了五彩濱紛的人世間,但不論怎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意義,發著不同的光,貢獻了不同的人生百態。



人究竟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我們不能從某一方面某一層次某一角度武斷的去下定義或論述

人,作為社會獨立存在的單一個體,總是千差萬別的,不同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對社會的認知度,對生活的感知感悟度是完全不同的,活著,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正如有句話,有人為活而吃,有人為吃而活,前者表現的是高級的人性,後者表現的是低級的動物性,那麼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呢?

作為個體生存的大環境―社會,總有主流的價值體系作為參照,我想,凡為社會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得到價值的充分自我體現和社會的認可,為人類為社會貢獻了價值創造,這才算叫活得最有意義

人的文化層次,素質高低,決定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人為一己之私不惜損人利己,有人為一已之利不惜破壞主流社會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和制定的行為準則,如違法犯罪等,這種活是沒有意義的,其活著是損害和違背大多數人公共規則的,必然會受到懲處

筆者認為,人活著應該分三個遞進層次,首先是活著,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指導下保證基本生存的必備條件,物質的以及精神的,其次是體面地活著,為社會為人類貢獻自已的價值所在,得到自我價值的充分體現,最後是清醒地活著,分得清假惡醜,辨得明真偽善,斷得了正義非正義,然後在社會規則範圍內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樣,才算活著的真正有意義和達到活著更高的層次


楓葉子的故事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活法。那麼怎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活法,才是有意義的呢?鄧老師認為,按照自己的意志,做有意義的事,為這個社會做貢獻,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1.農民雖然種地不賺錢,但他們活的很有意義!因為他們給我們提供了安全健康的農產品,農民一般比較淳樸,不會偷奸耍滑。不像有些壞人搞工廠化養殖,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來養雞養鴨養豬!至少農民可以給我們提供健康的綠色食品,比如土雞蛋,土雞,土豬等

此外,農民生產了大量廉價的糧食,讓城裡人可以吃得起飯,生活成本不至於太高。

2.這一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默默貢獻,人們不再有偏見。危難關頭,還是得靠醫護人員衝鋒在前,保衛我們的健康。那些病患都依賴醫護人員的救治。他們的人生很有意義。

3.留在農村創業,種地的年輕人,他們的人生很有意義。鄧老師的一個哥,以前出去打工賺不到錢,後來回家創業,他的項目是養小龍蝦,同時種水稻,也就是蝦稻共作。他賣龍蝦能賺錢,此外還生產了6萬多斤蝦稻米,賣蝦稻米也賺了不少錢!他的蝦稻是用我們那的洈水支流的水灌溉的,全程不使用農藥花費,所產的蝦稻米屬於綠色食品,銷路很廣,他的生意做的有聲有色!此外,他還是他們那個小組的隊長,每年可以領一萬元的工資。最近在路口執勤,衝在防疫的第一線。鄧老師覺得他的人生很有意義!

4.鄧老師大學畢業以後一直堅持自己創業,沒有給人打工,鄧老師堅持自己當老闆。一定要自己做,給人打工沒意思。自己創業,樟木菜市自己的,你才能不受人干涉,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否則,就會失去自主性,受人擺佈!雖然剛開始很艱難,但是後來一年比一年好,特別是最近一年多,業務量井噴式增長,收入倍增。不然,哪裡有錢結婚生子,買車買房。

鄧老師從事的是教育行業,長期教高中數學,幫助了很多高中生提高了數學成績,為很多家長排憂解難。鄧老師覺得自己的事,很有意義。

5.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優秀教師,推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人生很有意義。鄧老師這一生都會投身於教育事業。鄧老師不僅教學生高中數學知識,教他們如何提分,還教他們如何為人處世。鄧老師過去總是跟學生強調,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這樣不安全,因為人多的地方隱患多,小偷多,陰謀詭計也多。哦,還有這次疫情告訴我們人多的地方病毒也比較多!









高中數學鄧老師


你這樣的問題,能看出你的內心世界不愉快,對嗎?人是怎麼樣的是要靠自己去把握的,你想做成什麼樣子的就會做成什麼樣子的,沒有人能改變你的人生,只有你,你自己才能把握的人生的方向盤。人人都在做人,但做得如何,不是自己說好就好、說行就行的。其實,怎樣去做一個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說難也難,說易又易,關鍵是自己如何去領悟人生。 你讀讀下面這個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影響。 話說從前有一個尼姑,苦居深山數十載修道。有一天晚上,上天託夢告訴她即將功德圓滿,不久要大功告成,歸天圓寂了。尼姑非常高興,第二天清早起床下山準備買些東西上山慶賀,沒料到由於高興過度,在回山的途中不小心踩死了一隻小螞蟻。尼姑一看,悲痛欲絕,仰天大哭。她的哭聲驚動了路過的一位俠客,這位俠客肩扛大刀跑來問她:“老尼,誰欺負了你?告訴我幫你懲罰他。”尼姑趕忙告訴他:“並不是誰欺負了我,我哭是因為我修了數十年的道行,眼看就要功德圓滿,沒想到今天不小心踩死了一隻螞蟻,犯了殺戒,所以我哭。”俠客一聽哈哈大笑:“你尼姑踩死螞蟻算什麼,你看我俠客這一輩子不知道殺了多少人,從來連眼皮也沒眨過。這值得你如此傷心嗎”?尼姑一聽連說:“罪過、罪過,你殺人無數,還好意思說。你死後一定會下地獄的。升不了天堂。”俠客一聽,不服氣了:“我殺的都是壞人,誰敢說我死後只能下地獄,不能上天堂?”說著,說著兩人便爭吵起來。俠客一看,這樣爭執下去沒結果,便提議以事實來說話,看我死後能否昇天?說畢,舉刀自刎,在俠客倒地的一瞬間,只見一縷青煙從俠客身上脫體而出,直飄南天門。尼姑等了很久,確認俠客已經昇天,她才滿腹狐疑地離開,回到尼姑庵。 第二天,尼姑也死了。當尼姑的靈魂來到南天門時,守門的天兵攔住她說:“你走錯路了,你不該來這裡報到。”尼姑便問:“我不來這裡,那我應該去哪裡報到?”天兵用手一指地獄大門說:“那裡才是你該去的地方”。尼姑不滿,責問天兵:“天上和凡間原來都一樣沒有公平,昨天有一個俠客,他殺人無數,我親眼看見他昇天進了天堂。我尼姑苦苦修道數十載,今天卻不能昇天,反而要我下地獄,這是為何?”天兵聽後哈哈大笑說:“道理很簡單,昨天確有一位俠客昇天進了天堂,此人此生也確實殺了不少人,但他殺的都是壞人,是該殺之人,從未枉殺過一個好人,他殺人都是為了保護好人。他的心是無私的、是奉獻的。而你尼姑呢?的確,你修道幾十年,但你修道的目的分明是為了你自己,為了你今天能昇天,你的心態是自私的。所以俠客他殺了人也能昇天,你尼姑修道就只能下地獄。”尼姑聽畢,目瞪口呆。 所以,修行講的是發心,你出於什麼心態,決定了你成就的果位。尼姑只為自己上天堂而修行,忘記眾生利益,捨棄菩提心,這是修行人的大忌。因此她死後便往生地獄;而俠客口頭上雖然沒有說什麼菩提心,也不懂得菩提心,但他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他人,而從不為自己,所以他才進入天堂。 這僅僅是個比喻,我們修行並不是為了上天堂,因為天堂也在輪迴之中,同樣是得不到解脫。真正修行的目的在於:安祥的面對死亡,往生淨土,獲得究竟涅盤,這才是修行的真義。 進入佛門的第一步,就是要皈依、發心。要發心為利眾生而成佛,為了一切眾生的利益,捨棄自己的一切,甚至為了眾生利益,隨時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隨時可以奉獻自己的身體、四肢、眼睛、及五官。誰發此大菩提心,同時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障礙都能堅持,永不退轉,誰今生定能往生淨土,不再墮入輪迴。



小江哲


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結合本人的幾首詩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上學的時候,不見得非要追求滿分,不見得非要爭第一第二前幾名,只要你盡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就夠了,意義在於你沒有碌碌無為,不求上進。下面是我寫給孩子的一首藏頭詩:《張楠生日快樂》

張帆舉棹覺船輕,

楠樹葉茂笑春風。

生當人傑需努力,

日出早別周公夢。

快刀斬卻麻亂事,

樂看荷角快長成。

吉人天相未可信,

祥瑞無端紫氣升。

參加工作以後,不見得非要創造出驕人的業績,不見得非要成為金字塔尖上的精英,不見得非要當多大的官兒,不見得……,只要你腳踏實地的去努力工作,最大限度的去實現你人生的理想和價值,最大限度的去發揮你自己的才能,不愧對老闆給你發的工資獎金就夠了,自己感到《心滿意足》就夠了。意義在於你不是個好吃懶做,不思進取之人。《心滿意足》:

家鄉好處是油都,

只為考學村裡出。

卅載前後換四地,

廿年上下一凡夫。

機關首腦多相識,

基層同事少不熟。

莫怨職位無進步,

誠知圓滑尚不足。

退休以後,不要給社會,不要給兒女添亂,乾點對身心健康有意義的事兒,做好你為人子為人父該做的事兒,乾點自己喜歡的事兒就夠了。意義在於有個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下面是我剛剛寫的一首《宅家遐想》:

退休作閒翁

心散身也松

老友常相聚

城鄉勤溝通

徒步走陌道

騎車聽鳥聲

攜父遊山水

南國避寒風

閒來學李杜

口渴有香茗

三餐家裡作

飯館待賓朋

鄰里關係和

非親情亦濃

父子常逗樂

曠野放風箏

賢妻相依伴

散步牽手行

春花賞秋月

夏熱盼雪冬

四季按班過

心寬皆美景

老驥伏櫪志

尚可打打工

掙點辛苦錢

廉頗飯還能

我的回答就到這兒吧,你滿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