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恩格斯對唯物史觀的捍衛與發展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是他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觀點。在恩格斯晚年的著作中針對唯物史觀提出了許多經典的理論,集中體現在19世紀90年代所寫的五封書信之中。

一、恩格斯五封書信的基本思想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不斷豐富和完善唯物史觀。馬克思去世之後恩格斯繼續投身於理論研究,為馬克思未竟事業繼續努力。特別是恩格斯在19世紀90年代所寫的五封書信中對唯物史觀的補充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

第一,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研究歷史對認識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在1890年8月5日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這一基本思想展現得非常豐富。恩格斯提出,我們要研究和重視歷史,因為無限廣闊的歷史長河是作為整體過程展開的,社會演進的不同形態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二者之間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相互聯繫不可分離的。每一段歷史時期都有著與之相匹配的生產方式,為社會發展的運行提供物質基礎、推動社會歷史進程。

第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經濟關係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決定性因素。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約瑟夫·布洛赫的書信中,他重點說明了現實的生產關係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特別強調經濟關係不是唯一決定性因素,這是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補充。在1894年1月25日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的書信中,恩格斯說明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是經濟關係,這是決定性因素,但是,不能忽視偶然性因素和其他事件的影響,偶然性為自己的必然性開闢道路,經濟關係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恩格斯在書信中強調偶然性的作用,是為防止資產階級青年著作家們把唯物史觀教條化和庸俗化,說成經濟唯一決定論,從而歪曲唯物史觀。

第三,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在1890年10月27日致康拉德·施米特的書信中,恩格斯指出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因為意識形態具有自身獨立的發展領域和歷史積累的繼承性,有著先驅傳給它的特定思想材料,並不能總是準確反映經濟的發展狀況。在1893年7月14日致弗蘭茨·梅林的書信中,他強調要重點把握經濟關係所引出的意識形態,還要認識意識形態產生的方式和方法。恩格斯概括了意識形態反作用的三種情況:其一,同一方向的作用促進發展;其二,相反方向的作用帶來一定時期的崩潰;其三,阻礙經濟某些方向的作用規定另外方向。

二、恩格斯五封書信在方法論上和基本觀點上對馬克思的堅持與發展

(一)恩格斯五封書信在方法論上科學發展馬克思

在恩格斯五封書信中有兩條重要方法論主線不可忽視。一條是唯物辯證法,另一條是政治經濟學,這為恩格斯在五封書信中豐富和發展唯物史觀提供方法論支撐,展現了他對馬克思思想的科學發展。

唯物辯證法作為馬克思的方法論貫穿其歷史觀的始終。恩格斯把辯證法運用到社會歷史的研究中。他認為,社會歷史發展是一個過程,要把人、社會、自然三者統一起來,彼此之間相互聯繫。恩格斯肯定自然界的發展也是一個歷史過程,自然史發展與社會史發展同樣有規律可循,但是,自然史發展是盲目和無意識的,沒有任何預期和目的;而社會史發展正好相反,是有意識的,經過人的思慮,追求某種目的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恩格斯還駁斥了“資產階級思想家們”把歷史發展過程看作固定不變、僵硬對立的錯誤觀點,證明了唯物辯證法對五封書信的理論闡述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恩格斯運用唯物辯證法,說明了歷史合力論,揭示出支配偶然性的規律,科學發展了馬克思。

政治經濟學為唯物史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石和方法論支撐。恩格斯在五封書信中討論的唯物史觀問題都是以經濟關係為起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生產資料的分配方式、產品的交換方式等作為經濟基礎決定著階級的劃分、統治的關係、國家、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和社會形態的更替,都沿襲了各個發展階段的經濟基礎和經濟條件。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物質基礎和物質條件,一定時期的物質生產力與一定時期的生產關係相適合,構成了社會發展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決定了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不能與之相匹配的時候,生產力就要突破生產關係的束縛,社會的經濟結構就會發生變革,引起社會形態的更迭。恩格斯延續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並在五封書信中加以運用和發展。

(二)恩格斯五封書信在基本觀點上堅定捍衛馬克思

首先,恩格斯五封書信的唯物史觀是對馬克思思想的延續和豐富。恩格斯在五封書信中堅持以歷史為前提,在歷史中總結人、社會、自然的發展規律,重點討論了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這與馬克思的歷史觀相呼應。

其次,恩格斯五封書信的唯物史觀具有馬克思的理論視野。恩格斯在五封書信中展現了馬克思的實踐觀,把人的主體作用充分表達出來。恩格斯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現實基礎結合起來,放到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座標系中,就能夠探尋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最後,恩格斯五封書信的唯物史觀是對馬克思理論的充分肯定。恩格斯晚年的思想飽受爭議和誤讀,但他依然不畏挑戰堅持捍衛馬克思的思想,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恩格斯一再強調是“我們”的理論,他始終與馬克思肩並肩共患難,為馬克思主義發展開闢道路。

三、唯物史觀在新時代中國的創造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注重運用唯物史觀,闡述我國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第一,在重視和學習歷史中準確定位時代進程,展現了習近平對唯物史觀的創造性發展。習近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基於此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推動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進一步豐富了唯物史觀理論。這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歷史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第二,習近平以教育為例闡述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展現了對唯物史觀的創造性發展。在深刻理解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基礎上,習近平指出:“辯證唯物主義雖然強調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但並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我們要深刻總結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重點體現在對國家發展的內在動力上和對國家順利實現發展目標上,因此,我們要堅決防止錯誤的意識形態滲透對國家發展的影響。

第三,習近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展現了對唯物史觀的創造性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充分證明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革離不開人民的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對唯物史觀的重要繼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更好滿足人民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民主體觀的繼承和創造性發展。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題《恩格斯對唯物史觀的捍衛與發展——基於恩格斯晚年五封書信》,《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年第10期,中國社會科學網 王禧玉/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