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在家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有无必要?

難得糊塗2012nj


疫情防疫期间,学校要去学生在家穿校服参加网络升旗仪式,这类活动更似形式主义,不该提倡。

从中小学出台的这类政策,我感觉应该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小学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有关问题的错误理解。其中,教育部的有关负责人在强调“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事说“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社会主义思想情感”,是学校将教育部的政策给念歪了,对爱国教育的理解过于简单,形式过于粗陋。

可想而知,学生在家面对手机观看升旗仪式的感觉,虽不至于滑稽,但至少缺乏升国旗应有的庄严、庄重,很多学生很难从中体会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难以深入人心,更似例行公事。

其实,教育部的发言已经很明确的指出: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毕竟在这次疫情中,涌现出的人物事迹多得多,如果自己不方便整理,哪怕是转播新闻媒体的报道,也总比穿着校服站在阳台冲着手机看升旗好的多,毕竟为这次抗疫行动,各地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者很多。

当然,既然学校下达通知要求如此,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能多说什么,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反对学校的做法,只是希望学校在执行某些教育政策时,能更多的过过脑子,真心的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位,不要“为爱国而爱国”,要用心体会。

总之,不赞同学校的这类做法。


迷途远望


朋友你好

看到此情此景,我想到的是内容重于形式

我的学校生活记忆里,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统一穿校服,这是钢铁纪律。那时候的晚自习只有班主任不值班,才敢偷偷放肆换个私服表示抗议。

校规纪律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只是我现在才理解老班严防死守不让穿裙子带首饰化妆等等的良苦用心...

真心说一句,敬爱的老师们,您们辛苦咯,让您们费心了

升国旗奏国歌行注目礼,饱含每个人对国的爱和情怀,统一穿校服的深意大概是庄严和敬畏的意思。缺少了心悦诚服,拘泥于形式,那做或不做区别不大,穿着校服不代表任何意思。


心灵的果实


我们这里在今天星期一,也举行了升旗仪式,跟以往不同的是,学生是在家里参加学校举行的网上升旗仪式。

在疫情防控这样的特殊时期,学校不能集中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在网上举行,也许有人认为多此一举,还有人认为是形式主义。对于这两种观点,我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我坚定地认为,学校要求学生在家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非常有必要!

这并不是什么形式主义,更不是多此一举。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仪式感的。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10岁邀请亲朋好友为孩子庆生,在18岁为孩子举行成人礼。这些,都是仪式感。

孩子的10岁生日跟其他年头的生日有不同吗?没有,但,让孩子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庆生,举行一个仪式,那是不一样的。会给孩子心理上以隆重、郑重的冲击。

学校在疫情期间举行升旗仪式,让孩子在庄重的升旗仪式中,感受到现在虽然没有上学,但是,已经开学了。这个意识会深入孩子的心中。在升旗仪式过程中,接受到具有仪式感的教育。

我们且不说爱国主义教育,就说让孩子知道,虽然人在家中,但是,通过升旗仪式宣告,已经开学了,这对学生是绝对有好处的,这有什么不好呢?

人的一生,人在成长中,是需要仪式感的,家长朋友们,请记住!


当代师说


本人感觉没什么必要,实际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

在网上升一百次旗,也不如给孩子看一部爱国电影教育意义更深远。

我们现在很多对学生的教育都太注重形式了,也就是很多人所讲的仪式感。

比如,扫墓,不去烈士陵园,让孩子在网上扫墓。

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简单讲讲日本侵华战争呢?


或者让孩子们在网上查查,自己了解一下,不更深刻?

生活需要仪式感,但不是有了仪式感就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穿校服学生感觉会更正式,但和学生是否会更爱国没什么联系?

就像现在的穿婚纱结婚和过去的穿礼服结婚一样,不能说穿个婚纱就能保证婚姻会更幸福。

爱国教育是要深入骨髓的,一件衣服没那么大力量。

想教育好学生,体现在平时的教育中,而不是靠一次升旗。

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很多,升旗只是其中之一。

实际孩子在家,更有机会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让孩子们看看武汉疫情宣传片,感受一下祖国的伟大;

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比如比较近的建党伟业等;

可以让孩子在家帮父母做做家务,体会一下父母的辛苦,爱父母的孩子都不会太差;

可以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书看,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近代史。

这些不都很好吗?

目前的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不就是现成的爱国主义教材吗?为什么不用?

很多学校网上升旗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孩子,就是为了举行一个仪式,看学校的工作做的多好!

真正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此时此刻,关注的不是孩子们是否穿校服,而是注视国旗的时候是否庄重肃穆,是否眼含泪花?

我爱我的祖国,任何时候,不分场合!

升旗仪式本身没错,但学校的目的太流于形式了!


人生如梦LLH


我曾看过一个视频,一架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飞越当地比赛场地上空。全场数万美国观众停止观看比赛大声欢呼,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同观众的激动的呼叫声交织在一起,场面非常震撼。相信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爱国情怀,那种归属感和向心力让人心潮澎湃。

昨天是全国各地网课开课第一天,又逢周一,很多省市都举行了网上升国旗仪式。

停课不停学,停课也不能停爱国。为增强仪式感,还特地提出了学生一定要穿校服的要求。

学校时刻不忘孩子的思想成长,尽心尽力组织活动,应该给他们点个赞!<strong>

但是,我们在不忘初心的同时,还需要把事情想得更周全。不只想到活动布置到位,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场合是否合适,效果是否如我所愿。

首先,升旗活动应该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举行,参加升旗仪式也应该在严肃正规的场合,譬如广场、校园、集会场所,这种场合更易于激发人们的使命感自豪感,而在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譬如家里,很难有这种心灵体验。

其次,升旗是一种集体活动仪式,众多参与者相互之间无声激励,产生情感共鸣。缺少集体互勉的活动至少是没有灵魂的,很难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大家通常就有这样的感受,一群人在一起听国歌时觉得震撼灵魂,而一个人听时的感觉要弱多了,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升旗仪式时,孩子们的参与过程学校和老师其实是无法看到的。孩子们能否按升旗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举止也不得而知。坦率的说,这其实就是一次例行打卡活动,效果恐怕并不如组织者想象的那么完美。

时刻不忘爱国教育,特别是在这个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时候,显得尤为可贵。但是,爱国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对祖国真诚的爱,相对于规范化、程式化的活动,心灵的感悟,情感的熏陶带来爱国情怀的成长要更快、更强大、更持久!

学校不妨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度时艰为主题,挖掘抗击疫情、平凡英雄等素材,设计出若干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案,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我家孩子语文老师设计了一道作业题:为抗击疫情中的某个感动你的人物写一篇颁奖辞。孩子为了写这个,查找了不少资料,了解了很多动人的事迹,最后选择了为李文亮和钟南山颁奖。颁奖辞写好了,心里自然多了一种感动和敬佩!

也许我们要的正是这种效果。


语文阿里之门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很是愧疚,愧疚自己没有这大胆创新的想法,真的很有必要,没有弊端只有好处的措施。

为什么说有必要呢?

第一、 最重要的一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磨练学生的意志,以及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因为一般我们是碰不到这样的机会。每个星期都会在学校升旗。

第二、 可以培养学生安排、部署、动手能力。升旗不仅是升旗,还有列队、唱国歌、升旗、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学生第一次在家自主升旗,他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安排部署,同时还可以激发创造力,学生自己写讲话稿,自己安排形式,这都会锻炼孩子,孩子必定有所收获,家长要积极配合。

第三、 在学校每周星期一的形式,就像是每星期开学上课的钟声,学生潜意识就知道上课时间到了,自主进入状态。这几天在线上课,在家自主升旗,也会给学生一种暗示,一种进入上课状态的警钟。

所以我佩服这位校长的谋略。

最近有的学生和家长出现厌烦在线上课的情况,这很正常,新事物永远都一个适应的过程。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是时代的步伐,任何人改变不了。学生也在适应,这就像网上购物一样,有的人喜欢网上购物,但是有的东西还需要去实体店买,在线上课也是一样,有的人说线上教育会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我觉得只是比去年快了一点。

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用。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起来回答吧。


承诺是小孩子说的谎


给外国人笑话做的事,打卡,回报上传图片,专门穿校服照一下脱下来,难道不校服就不爱国?,穿一件生活衣服会不爱国了?


心睛港


反对形式主义和实事求是,是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知道为什么了吗?原因就这么简单!


中国老冯


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认为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上升到众志成城,全抗“疫”的高度,医生冲上了前线,各地人民全力支援,全国人民一条心,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以此为契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2.升旗仪式行国旗礼,也是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们学校在雨雪天气,不能在室外举行升旗仪式,也通过视频,广播等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

3.学生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有助于加强仪式感,仪式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时也很有帮助。

从行为层面看,不同类型的仪式对人的身体表现的要求是不同的。安静严肃的仪式如纪念、悼念仪式活动与开幕式、与欢庆的仪式,在参与者装束、姿态、言语、形体、活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仪式对身体表现的要求反过来又可以增进身体的行为品质,包括:秩序、规则、纪律、谦让等。

仪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严谨程序,并包含切合的情境、语言、行为和活动。尤其是学生会按照仪式活动的要求,依次做出相应的举动,当这种仪式活动反复进行的时候,学生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由内到外的秩序性。

从情感层面而言,仪式对获得情感体验十分重要。仪式作为一种经历,其承载和蕴含的情感丰富多样。

从精神层面来说,思想、精神与信仰不是自发可以形成的,它受到环境、教育、经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非常大。精神、信仰的“教育”,不是教人(给人)精神与信仰,而是创造机会帮助人找寻属于他自己的信仰,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适当的仪式恰恰可以满足儿童这种成长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的行为是当下社会正能量的杰出代表。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就应该朝气蓬勃,满怀爱国热情。

我认为延迟开学期间不仅仅可以通过升旗仪式,还可以通过学习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英勇事迹,增强爱国励志教育。

正如有句话说的心中有信仰,做事不迷惘。在这重要时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非常必要且紧要的。

最后,孩子们向国旗敬礼的样子真的很帅!





云帆の 风


据我所知,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严格防控疫情,教育行业也也发布不允许任何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学,你在哪升旗呢?带着孩子在家里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