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說到孩子跟男方姓就開始講傳統,說到彩禮就開始講法律?

董其斌


那為什麼女人要彩禮講究的是傳統習俗,孝順公婆開始和老公分分清楚了?要是這麼講究傳統習俗,女人可以不用上班,但是回孃家必須婆家同意的。


長春明基五金


你好!

跟誰姓和要彩禮不是一檔子事。

按過去的傳統,孩子必須跟父姓,但是,現行法律是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則,規定了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並沒有規定必須按傳統跟父姓。法律的這個規定,就打破了舊的傳統。

同樣,彩禮也是過去買賣婚姻留下的舊習俗,目前法律並沒有完全打破這個習俗,只是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規定了在特殊情況下才可以要求退還彩禮。那就是:1、給付了彩禮沒有登記結婚的;那麼,你跟人家要了彩禮又不跟人家結婚,那彩禮還能不退嗎?2、結了婚沒有在一起共同生活就離婚了的,這當然也要退給人家呀!3、婚前給付了彩禮,因此而導致給付一方生活困難的。你這邊把彩禮錢存到銀行,而男方的父母卻因為把養老的錢都給了彩禮,自己有病無錢醫治,這種情況彩禮不退,從情理和道義上都說不過去吧?除此之外,彩禮是不能要求退的。所以,法律對彩禮這種舊習俗也並沒有完全禁止。

不過,現在,索要彩禮之風有些過甚,從而給家庭經濟條件差的男方擇偶造成了一定困難,這個問題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深圳劉芳律師


這個問題,我曾回答過多次,這裡做一下簡要回答。

彩禮風俗,源於中國特有的傳宗接代思想,核心是把以“延續家譜”為標誌的傳宗接代說成是男人的使命,那麼婚姻就意味著“女人幫助男人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按理應有酬勞。而且女人在出嫁後會被禁止出門、以防與丈夫之外的男人接觸。對女人的父母而言,嫁出的女兒就成了潑出的水,於情應有補償。酬勞加上補償,就是彩禮的依據。幾千年來,兩性通過“女人幫助男人完成使命,男人養活女人後半生”的方式實現了平衡。

而現在,傳統的平衡被兩件事打破:一是現代科技的發展縮小了男女掙錢能力的差距,即女人不必再一味依賴男人提供物質保障;二是避孕措施的出現,使女人有了生與不生的選擇權。但社會意識仍然認為婚姻的意義是女人給男人傳宗接代,所以女人必然對男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這種更高的要求,表現為兩方面:

一、無休止地向男人索取物質和精神關懷,包括各種傳統和人為製造的、可以索取禮物的節日和紀念日,婚前索要房車彩禮甚至還要變更房產所有權;

二、既要男女平等,又要保留“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傳統福利,同時還要把貞操觀、三從四德等傳統婦道當做封建糟粕統統拋棄。

本來按照傳統,男人是不拒絕對女人付出的,但是女人的上述要價對他實在太高,令男人認為女人是“以愛情之名、行壓榨男人之實”,所以對女人的行為提出質疑。



用心愛你40


哈哈,又是這個腦殘的問題,聽的長繭子了。既然老是糾結綵禮問題,那古時候是嫁出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你這水是不能隨便回孃家的,孃家的事也是不能管的,孃家父母的養老更不是你該管的,相當於彩禮買斷了姑娘的一生,你願意嗎?一段婚姻裡,若始終糾結於彩禮,註定走不長,或者沒開始就結束了。

至於姓,你先去把自己的姓改了表示誠意吧。現在的社會姓什麼的已經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了,跟媽姓的孩子也不是沒有,人家也沒上門。彩禮嘛,適當的要也正常,就怕碰到那種把收彩禮當斂財的工具,非把男方榨乾淨的女子,誰碰到誰倒黴。


翩翩紅葉飛


不是傳統,太陽系裡面,沒有哪個星球的人是孩子隨母姓的吧?誰提出這種要求的? 越落後越可怕,越要捱打。



伊科伊


看了很多男性的回答覺得很搞笑,是不懂什麼是公平嗎?應該是不想懂什麼是公平吧?假如沒有彩禮,婚房首付貸款共同承擔,婚後男方承受較多的經濟壓力(不是全部),女方承受較多的家務責任(不是全部)。這樣應該是一種較為平衡和公平的婚姻模式,這樣的婚姻時,孩子跟誰姓更為公平?應該是跟女性姓更為公平,畢竟在生育中女性付出更多,誰付出多誰收益多。可現實中即使是上述情況下,絕大多數還是男性擁有姓氏權。在這樣不平等的情況下,加上越來越多的女性有了平等的意識,才有了彩禮的興起(在90年代前彩禮大多隻是象徵性質,少得可憐或者沒有),以傳統對抗傳統,以經濟的形式作為生育上的補償,達到相對的公平!若彩禮和姓氏權由我來選,我個人肯定是選姓氏權的。


娟可3


如果硬要說傳統,那麼彩禮它本就是傳統之一,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東西,彩禮是什麼?相之匹配的嫁妝又是什麼?這些來由不可不說,它不是錢,不是買賣不是交易,古時社會男尊女卑大家都知道,但即便如此社會還是給男方一些硬性要求,《七出三不休》可以自己瞭解一下,這是題外話,回到彩禮一說,上面我說它不是買賣不是交易,那是什麼?它我自己認為是尊重,尊重什麼?女孩娶進門自然是要和她原家庭宣告離別的,這個彩禮交給女方父母意思不言而喻,一是表示尊敬感謝她的父母二是對女方過來之後對她父母的一種擔保,這個時候另一傳統文化“嫁妝”就應運而生了,女孩父母看到“彩禮”知道了男方的決心和態度,那麼女方父母肯定要收的,可一想女兒嫁人他家,從此離家之後去了別人的新家,自然會惋惜不捨,怕過去受欺負得不到尊重,嫁妝就是女孩父母給女兒的信心和支持方式,告訴男家以後多擔待多包涵,如果有刻意欺辱她那女方家庭還存在著呢(一個警示作用),這就是我的理解和看法,至今很多地方嫁妝比彩禮還高就是這個原因,希望男方家庭對自己女兒足夠好。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傳統主要是封建時候沒有相應匹配到細無鉅細法律文書當中,靠的是自我約束自我構建的一個“形式”,保障婚姻的開始,至今很多地方還是把辦酒席比領證看的重要的多得多其實也是這種“形式”的延續,結婚證書始終是外在的,而他們舉行的儀式才是重要有意義的——而彩禮嫁妝就是粘合劑、潤滑劑、助燃劑。

對此我幾個想說的點探討一下:

第一、古有媒婆、證婚人、鄉紳村長、鄉里鄉親親戚朋友在場,對婚姻的見證,對小兩口的祝福,對男方彩禮女方嫁妝會有一個評論,假設男方彩禮出了100女方嫁妝回了200自然大家清楚孰高孰低,裡面尊重程度自然烘托女方以後的地位

第二、嫁妝遠超彩禮的性質大家都清楚了,可為什麼非得強調這一點呢,因為古代男的有三妻四妾這種說法(古代陋習文化),正妻有一個,還有偏妻下妻還會有納妾,還有婢,懂了嗎,正妻的地位靠什麼鞏固,孃家的作用就出來,影響力就是嫁妝,正妻地位低於偏房很多都是孃家的參與,而妾,因為不算妻位,所以男方會給足一定的彩禮而不需要任何嫁妝(你給也是大忌,正房不弄死你才怪)純粹是彌補妾的原家庭的,一種補償,把女兒給別人做妾本來就是貧窮人家無奈的辦法。

強調上面種種是很多人不清楚彩禮嫁妝的由來,不清楚這種傳統存在的意義,看了上面我所說的心裡基本就瞭解七七八八了,那麼看待現在社會彩禮一事自然就輕鬆容易很多,彩禮為什麼這麼引起熱議無非以下幾點:

一、不清楚彩禮嫁妝的故事

二、無腦跟風以為是買賣

三、純粹認為彩禮就是感情的重要標杆

四、把彩禮當做一種斂財手段

五、面子問題

看明白了嘛,現在不是古代了,沒有那種文化陋習捆綁每一個人,女士的地位比起男士只高不低(某些西部地區男尊女卑依然存在),時代在發展,錢的意義無線放大,造就了現在社會唯錢論事,把什麼東西都以錢去衡量,浮躁不安的社會風氣把一部分人拿婚姻當做改變人生的轉折點,這無可厚非,人各有志,喜歡錢的必然會找有錢的,喜歡才華的必然在乎對方的修養智慧,但有的人把感情當做斂財工具,金錢第一而把婚姻當兒戲想如何就如何自然法律會有所針對,這樣的情況不是少數才會有法律出臺,大千社會無所不有,所以,選一個和你三觀一致的最好,最後說一句對方有你需要的前提你同樣要具備對方所需的資本,以錢為目的同樣你要有相應的條件,沒有人是傻子只會付出不求回報。



百折不饒的五韻七律


首先這是很明顯的雙標,你跟他講彩禮,他跟你講法律;你和他談孩子的姓,他和你講傳統。

有雙標傾向的人心理上很自私,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允許別人做,習慣對別人道德綁架。

一旦別人沒有做到的事,就會耿耿於懷,非常介意。如果是朋友或同事還可以遠離,和這樣的家庭或對象結婚,就慘了。

我有個遠房親戚,女方快結婚了,男方媽媽給她一萬塊買新衣服,女孩回去後就被媽媽拿走了,也不給她買衣服。

彩禮開口要18萬,給女方弟弟娶老婆用,新郎不願意,兩家打了起來。

男方媽媽就說,我女兒嫁給你,你給點彩禮不是天經地義的嗎?女兒結婚後,媽媽也沒有給一分錢嫁妝。

等到女方弟弟結婚的時候,弟媳婦也沒有給嫁妝,男方媽媽就很生氣,覺得兒媳婦孃家不懂事,憑什麼不給嫁妝?

兒媳婦也要十幾萬彩禮,扶持弟弟結婚,這時候男方媽媽破口大罵,說對方賣女兒。

天道好輪迴,有的時候自己做不到的是事情,就不能勉強別人。不要輕易對別人道德約束,要求別人之前,必須先要求自己。

雙標的是還有很多,以前總是要求女方上環,卻從不敢要求男方結紮。

其實男方結紮會比女方上環更安全,更方便,可是傳統的思想觀念對女人要求太高。

比如女人出軌一般的結局就是離婚,而男人出軌,親朋好友都會勸女方,要保持身材、要增加吸引力,要留住他的心。

人心叵測,這就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所以努力把自己變成強者,就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你了。

我是牛油果的生活觀,一個暖心的治癒系自媒體人,謝謝你們的閱讀。





牛油果的生活觀


題主能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對傳統一無所知!

傳統裡結婚是沒有彩禮一說的,那叫做聘禮,明媒正娶的正妻,下的是聘禮,而聘禮是由男方準備的各種土產米布牲口等等,最多再有點金銀首飾,絕對沒有錢財,那是對女方家庭的不尊重。相反女方需要準備大量的陪嫁,金銀土地田產之類的,提高女方在男方家庭的地位。

而傳統裡所謂彩禮,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窮苦人家賣女兒的錢,美其名曰彩禮,女兒多是賣人為妾為婢,在男方家庭地位低下。


淡然得像匹脫韁的野馬


不理解女方怎麼想的,三個情況說一下,第一,在古代也有隨母姓,通常是因為父親或者祖父犯下大罪,才會隨母姓。第二,隨母姓不過是就是隨外公姓,中國傳統文化裡按照姓氏來區分,叔叔和舅舅,阿姨和姑姑,堂姐和表弟,爺爺和外公,大家庭裡面要是隨母姓,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叫了,張三叫李四叔叔,喊王五小姨這樣好嗎?最後一點,隨父姓是為了家庭和諧,孩子是女人懷胎十月生下來的,不過他姓什麼和媽媽總是親的,但是父親不一樣,他沒有分娩,也沒哺乳,如果孩子不隨他姓,他對這個孩子一點感覺都沒有,孩子對他也沒有什麼感覺。時間久了稍微受點氣估計都要吵架,嚴重的可能會出軌,影響家庭和睦,而且女人如果說只是想要個孩子覺得沒男人也能過,你結婚幹嘛呢,女人想要孩子很難嗎?不難吧多的是人願意幫忙反正孩子隨你姓管他父親是誰呢,總不能說你結婚只是想為父母收個彩禮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