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下乡知青的工龄是怎么算的?

一支独立


今年是上山下乡50周年。从1969年开始,全国数以千万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来绝大部分陆陆续续回城,又陆陆续续地参加了工作,如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退休了。

上山下乡算个人工龄,早就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山下乡的工龄怎么算?其实很简单。当过兵的人都知道,个人兵龄是从接到《入伍通知书》那一天算起。同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龄也从接到《上山下乡通知书》那一天算起。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或者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有把这份通知书保存下来,有的遗失了,有的扔掉了,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怎么办?其实每个人的档案里都有这样那样的登记表,只要找出档案里最原始的那一份表格,就可以知道你的参加工作(上山下乡)的具体时间了。


一风2008


城市下乡知青的工龄是怎样算的?

问我就对了!因为我就是下乡知青,一个在农村干了三年另十个月截止的返城知青。一个对整个事情了如指掌的亲历者。

“文革”当年,我们这些初、高中毕业生,为了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插队落户在农村修理地球。

闲话少说,当年城镇下放有三种情况,知青集体下放农场;知青回老家插隊。还有一种是当年被批斗的家庭全家举迁回乡务农。

到了改革开放初始的1979年初大批知青开始返城。由于这种特殊情况的产生,就有了城市知青下乡期间的年限视同工龄一说。计算工龄甚至到了以月为单位,即从你下放的那天算起,一直算到返城这一天为止。超过半个月以上的作一个月计算。如果在城市待业期间那是不计算工龄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工龄脱节。比如说我下放农村3年另10个,就看着为视同工龄3年另10个月。在家待业2个月参加工作,在计算工龄时就必须减去2个月。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全家老小一起下放的,由于当时小孩还未年满16岁,那是不计算工龄的。超过16岁开始计算工龄,直至返城为止的年限,被算作视同工龄。

简单说来就是:下乡的视同工龄+参加工作的实际工龄=你的总的工龄。

这样一说,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





渔友王政秋


这个问题,可能各省市执行政策不一样了。有的计算工龄,有的不计算工龄。

我是回乡知青,其实也算下乡知青。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回原籍,这个回原籍就是回老家。父亲的老家在这儿,老家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只是把户口迁回了老家的生产队。我一家以前一直没住这里。

63年,在“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那个运动中,我妈妈响应号召,而我当时与母亲一起生活,户口也在一起。记得应该是63年5月,有据可查,有户口迁移证的。我妈妈迁回农村,我也一道回农村了。我妈妈户口迁到我父亲的原籍,(我妈妈不是这里人,外县人)迁回到我父亲的老家,而我父亲其时也不在这儿的农村。

有点绕口令了。我都想不通了。我妈妈响应政府号召,迁到农村,我与妈妈的城市户口迁到我父亲的老家,这个老家,我父亲还不在这里。父亲在另外一个地方工作。因为母亲迁回老家了,所以父亲后来也迁回了老家。64年吧,一家三口落户了农村。63年5月,我在老家农村待了一二十年。79年,我进村小教书,户口还是农村的。

后来,落实政策了。父母恢复了工作,我没工作,但可以转城市户口。这时我一家户口全转城市户口了。然后,劳动局招工,这时我才当工人了。我的工龄是从64年算起的,我退休时,工龄44.5年。应该是比较长的了。我是工人,关系一直归劳动局,后来归了人事局,好像工人身份,不是干部身份。工资一直比干部少,随便他了。退休归人事局发退休证。不过我这个回乡的工龄还是计算了,退休工资打了九折。我也心满意足了。


笨笨潮爷1


我家有几个下乡知青,但我家这位只能算是返乡知青。

当年公公婆婆被定为小资本家赶出京城,就回了自己的祖居地,当时年幼的他因为哥哥姐姐无法照顾,就随父母回迁了。

后来落实政策父母回城了,他当时高中毕业在一个大型工地参加工作,因为年龄超过18岁回不去了。于是他只好边工作边学习,在77年高考中金榜题名。

退休时单位一直按照他大学毕业后的工龄计算,并声称能找到当年参加工作的证明和证人以及当年接收地的政府证明才可以,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寻找,终于提供齐全所有的资料,这样工龄一下多了好几年,不但上学前的工龄有效,上学期间也一并计入工龄,自然工资也比其他人高出了一格。

所以,只要你能找出当年参加工作的证明就可以计算工龄了。


我的房子我做主


我是76年下乡的,在这之后77年是最后一批。我们青年点从78年到80年陆续就有选调回城的了。80年以后即使没回城小队也不要求你出工了,基本就是在家待分配。当时谁知道下乡还能算工龄,所以有的人在填表时就写了待分配这三个字,也就是这三个字就丟了2年工龄。

我的下乡时间和抽调到工厂的日期衔接一天不差,所以退休就以这为准了。

到今年年底就是当年下乡最小的也到退休年令了。


天边金华


我所在的市县,在确立个人工龄时,按本人户囗转移时间为依据的。如本人是1977年1月将户口统一由父母单位人员率先迁往农村的,而本人是在3月5日那天、在参加完由县”上山下乡知青办公室"(简称”五、七办")组织召开的集体"欢送大会"后,由”五、七“办公室安排的专车,将下放知青统一送到下放所在公社的。79年大“返城”时,本人进到父或母所在的单位,实行"待业"。而我的户囗,则是在我1983年3月时、正式被招录到工厂时才从农村迁回的(迁入工厂),其间,没有"间断“现象。


大皖孤者何惧


我出生的那个山村,在六十年代里,曾经陸续来过三批城市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七十年代末,他(她)们又分批回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不錯,后来一直有很多人来农村看望我,所以题主的问题,我了解得比较明确。

从他(她)们实际来到农村务农的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算起,当年就应该计算一年的工龄,并不是按通知书上的日期为准,一直到回城的那一年,无论是年底或者是年初,也都应该计一年的工龄。如果回城后立即就参加了工作,那一年是不可以两头重复计算的,回城后待业的期间,如果有整年的时间,应该剔除不计,参加工作后的工龄,是可以和下乡的年限合併计算的!








九天老妪下凡尘


应当是从下乡那天开始计算,我的父母有这样的经历。

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学生,奔向了农村,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的父母也是其中的一员,奔赴三线工作。后来国家落实政策,他们又返回了北京。

他们的工龄是从离开城市下乡那天开始计算的,由于各种原因,我的父亲返城后工作耽误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是工龄中断,不计入工龄,两个月后安排了工作,又开始计算工龄。而我妈妈,进城后基本上直接进入了单位,他的工龄是连续计算的,没有任何的中断。

向上山下乡的知青们致敬,感谢你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贡献,祝你们健康幸福快乐!


北京谢泽光律师


下乡知青的工龄计算有关的文件要求,全名应该叫做《劳动人事部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这是一个老文件了。1985年6月28日发布,当时处于敏感性,这一文件要求内部掌握执行,不作公开宣传。


凡在有关期间,有国家统一组织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他们到城镇参加工作以后,其在农村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以与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不是有国家统一组织的是不认可的,这一点要明确,当时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自己下乡。

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从下乡插队之日算起。工龄的起算时间,可以有原下乡插队知识青年现在的工作的县团级以上单位,根据本人档案中的履历表和其他有关材料填写的下乡日期审定。如果有异议,可以经所在单位调查,报县以上劳动人事部门批准。

不过文件也明确,返城后等待分配的时间不计算工龄。尤其是有些人等待不及自谋职业的时间,只要不是正常工厂工作,都是不算工龄的。


暖心人社


楼主你好,城市下乡知青的工龄怎么计算?这个下乡知青的工龄是没有的。因为我们所谓的工龄是要根据你正规的招工,以后进入到国营企业的工作年限,才能够认定为你的工龄。那么下乡作为知青的话,那么是不认定你的工龄的,除非你是这种比较正规的国营企业,招到乡下,然后支援乡下,并且所在的国营企业给你发放相应的报酬待遇,或者说签订劳动合同才会认定你的工龄。

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会认定工龄的,当然知识下乡那个时代,实际上虽然说他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但是上山下乡这个时代的热潮还是非常的澎湃的,所以说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中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上山下乡这样的一股热潮存在。

但到了90年代以后。几乎就不存在下乡的这样的一个说法了,所以说我们的实际工龄还是要根据你的工作年限来决定,你只有是正规的通过国营企业去招工,并且在你个人档案中有明确的招工表,还有就是每一年工资的变动表,那么才能够认定你的是工龄待遇。最终将按照视同缴费年限累加到你总的养老保险当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