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具體需要什麼生長環境?有哪些種植技術要求?

霧都山客


雙孢菇屬於真菌門、擔子菌亞綱、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由於雙孢菇的擔子通常含有兩個異核雙核體孢子,故稱雙孢菇。雙孢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常食用有助消化,降低血壓,提高人體免疫力。

雙孢菇需要什麼生長環境?

影響雙孢菇生長髮育的因素主要有營養、溫度、溼度、空氣、光線、酸鹼度和土壤等。在不同生長階段,雙孢菇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生產上只有創造和滿足雙孢菇對各生長條件的要求,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係,才能獲得高產、穩產。

1、營養條件

(1)碳源:雙孢菇是一種草腐菌,主要利用秸稈類物質作為碳源。凡是含有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的無黴變的禾草及禾殼類物質均可作雙孢菇的碳源。雙孢菇對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這類大分子物質直接利用能力很差,這些物質必須經過堆積發酵過程中的中高溫微生物降解之後才能被很好利用。

(2)氮源:雙孢菇可以利用的氮源以有機氮為主,尤其適宜利用畜禽糞;它不能直接利用蛋白質,但能很好地利用其水解產物——氨基酸、蛋白腖;對硝酸鹽利用不好;對硫酸銨可以利用,但施用量不能過多,否則培養料容易變酸,影響菌絲生長;尿素對培養料發酵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施用量不宜超過0.5%,否則氨氣產生過多,影響菌絲生長;各類餅肥也是雙孢菇很好的氮源。

(3)礦物質元素:礦物質元素是雙孢菇生長髮育需要的重要營養物質生產上常用過磷酸鈣、石膏、碳酸鈣、石灰作為鈣肥和磷肥。雙孢菇培養料是以秸稈類物質為基本原料,其中有豐富的鉀,因此,鉀不必另添加。雙孢菇生長髮育適宜的氮、磷、鉀的比例為4∶1.2∶3。

2、環境條件

(1)溫度: 溫度是雙孢菇生長髮育的重要環境因子。菌絲生長溫度範圍為5~33℃,最適生長溫度為22~26℃,在5℃以下菌絲生長極緩慢,33℃以上菌絲生長基本停止,40℃以上就會死亡。原基分化期需要3~5℃變溫刺激,子實體生長髮育的溫度範圍為4~24℃,最適生長溫度為14~18℃,在此溫度範圍內,菇體大、肥厚,出菇量多;溫度高於19℃時,子實體生長速度快,菌柄長,肉質疏鬆,易開傘,品質差;溫度低於12℃時,子實體生長緩慢,菇大而肥厚,組織緻密,但出菇稀少。擔孢子的釋放溫度為13~20℃,超過27℃即使子實體已相當成熟,也不能釋放孢子萌發適宜溫度24℃左右,溫度過高或偏低都會推遲孢子萌發。

(2)水分: 雙孢菇生長的水分來自於培養料、覆土層和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菌絲生長階段,適宜的培養料含水量為60%~70%。

若料中水分含量高於75%時,料中氧氣不足,出現線狀菌絲,生活力下降;若料中含水量低於50%時,菌絲生長緩慢,絨毛狀菌絲多且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菌絲生長期間覆土層含水量在菌絲上土期(吊菌期)應偏幹些,土粒含水量應維持在18%左右;菇蕾形成期,尤其當子實體長到黃豆大小,覆土層要溼,土粒含水量應保持在20%左右,一般以土粒能捏得扁、搓得圓、不粘手為準。

(3)溼度:菌絲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溼度75%左右。子實體生長期間要求環境中空氣相對溼度達到90%左右,若溼度低於80%,子實體表面會出現鱗片,從而降低質量;若長期處於95%以上的高溼狀態下,原基和幼菇易死亡。

(4)光照:雙孢菇生長不需要光線,整個生長過程可在黑暗條件下進行,黑暗條件下生產出的商品朵形圓整,質量較好。在原基分化期可以給以微弱散射光刺激,利於原基分化,但散射光過強會造成菇體表面乾燥、變黃、起鱗片,品質下降。

(5)空氣: 雙孢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育期間,都需新鮮空氣。在發菌階段,二氧化碳濃度應控制在0.1%~0.5%。子實體生長髮育要求充足的氧氣,通風良好,二氧化碳應控制在0.1%以下。出菇階段若超過0.1%,則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二氧化碳濃度高於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絨毛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即所謂的冒菌絲。因此,菇房應根據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

(6)酸鹼度:雙孢菇菌絲在pH5.0~8.5均可生長,最適宜的pH為6.8~7.2。由於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這些有機酸積累在培養料和覆土層裡會使菌絲生活的環境逐漸變酸。因此播種時,培養料的pH應調至7.5~8.0,土粒的pH調至8.0,這樣既有利於菌絲生長,又能抑制黴菌的發生。

雙孢菇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一、栽培原料選擇

用於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都是農業生產中的下腳料。南方與北方所使用的材料略有不同,但都是採用本地來源方便、數量最多、價格低廉的材料。南方多利用稻草、牛糞、豬糞、禽糞等,北方則以小麥稈、大麥稈、馬糞、牛糞、豬糞等為主要栽培原料。

在糞肥中,以馬糞為最好,因馬咀嚼不充分,馬糞成纖維狀,養分多,質地疏鬆。雞鴨糞含有豐富的氮和磷,是較好的糞肥,堆制時發熱快、溫度高、鹼性略強、黏性較大,最好與其他糞肥配合使用,效果更好。此外,兔糞、羊糞也是相當好的糞肥。

二、添加輔料

蘑菇培養料堆制時,合理加些輔料,對蘑菇的增產作用相當明顯。常用的輔料有餅肥、氮肥,磷肥、鈣肥等。

(1)餅肥:最常用的是豆餅、花生餅、棉籽餅、茶籽餅、菜籽餅等。餅肥營養全面、豐富,適量(3%~5%)加進培養料中,有利於提高堆肥質量,促進蘑菇菌絲生長,可有效地提高蘑菇的產量與質量。

(2)氮肥:氮素化肥中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銨、碳酸銨、氯化銨、硝酸銨等,這些都是可溶性的速效氮肥,有利於促進初期菌絲在培養料中迅速生長。但在培養料中添加化學氮肥的量不宜太大,且應在堆肥建堆時加入,否則會產生大量的氨氣,抑制菌絲生長,甚至不能定植生長。

(3)磷肥:最好是用過磷酸鈣。它不但有利於促進培養料中菌絲體的生長,而且還能改善培養料的物理性狀。但是,過磷酸鈣的添加量不能過多,否則會使培養料酸化。

(4)鈣肥:能改善培養料的物理性狀,使培養料疏鬆不黏,增加透氣性,促進菌絲生長,同時也給菌絲生長提供礦質營養。常用的鈣肥有:碳酸鈣、石灰、石膏等。

三、培養基

我國發展蘑菇栽培的歷史雖然短暫,但所選用的培養基卻是五花八門,全國各地有所不同。如:幹牛糞600千克,稻草400千克,豆餅或花生餅15~18千克,尿素3千克,硫酸銨或石灰氮7千克,過磷酸鈣12千克,碳酸鈣12~15千克;馬糞300千克,麥稈650千克,血粉2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碳酸鈣10千克;稻草1000千克,雞糞(或牛糞)100千克,尿素12~15千克,石膏10~20千克。等都是常用配方,在生產中可適當調整。

四、培養料堆制

培養料堆制發酵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栽培的成功與失敗,蘑菇產量的高與低、質量的好與壞。它是蘑菇栽培的關鍵環節。在堆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培養料黏臭:建堆時控制草料與糞肥含水量,草料的含水量應低於70%,即抓一把草雙手一擰緊,有水滴下但不成線;糞肥的含水量應低於68%,用手抓一把糞肥握緊時有2~3滴水滴下。建堆後應覆蓋草簾,防止雨淋。如果培養料已出現黏臭,要立即將培養料攤曬,降低含水量,再重新堆制。若堆料已變黑、變黏和發臭,在翻堆時應在堆中留有通風洞,使空氣能進入到料的內部,促進好氣菌發酵,同時增加石膏粉的用量,並在發黑發臭的部位噴一些福爾馬林溶液。

(2)防燒堆:防止“燒堆”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好培養基的含水量,使之達到65%~70%。如果已出現“燒堆”,在翻堆時必須適量加水調溼。如果是發酵後期出現“燒堆”,在進房前也應加水(最好是冷開水)調溼,再播種,才能使菌種萌發定植。

(3)防堆料生蛆和長出雜菇:堆料底部往往含水量較大,溫度低,易生蛆蟲。這些蛆蟲或卵多為糞肥帶進,因此,在堆料前須先將糞肥預混、搗碎。堆料生了蛆蟲,可在翻堆時用敵敵畏100倍液噴灑,並將帶有蛆蟲的料堆到料堆中部。翻堆後用薄膜覆蓋燻悶2天,即可殺死蛆蟲及其卵。發現有小雜菇,應立即連根拔掉,集中處理。

(4)防堆制發酵過度:培養料堆制過程中,必須嚴格把握培養料的腐熟程度。如果堆制過早,一時不能安排播種,可將培養料攤開曬乾,中止發酵,待使用時重新建堆,繼續發酵至適度。如果過分發酵,培養料中的養分會大量被消耗掉,而且其物理性狀差、無彈性、透氣不良,後發酵升溫低,會造成減產。

五、蘑菇菌種選擇

(一)目前,國內的蘑菇菌株有氣生型和貼生型兩類。

1、氣生型菌株:出菇較慢,產量主要分佈在第一、二、三潮,潮次明顯,菇體質量較高,適合於制罐出口。該類型菌株易形成菌被,產量較低。

2、貼生型菌株:出菇較快,產量主要集中在前幾潮,潮次不甚明顯,每潮出菇量大,菇體較小,畸形菇也較多,易開傘,菇體質量較差,不適合於制罐,適於鮮銷或製鹽水菇。

(二)從蘑菇菌種的培養基來分,有4種:糞草種、麥粒種(穀粒種)、羊糞種、複合顆粒種。

1、糞草種:適於穴播,萌發力較弱,播種量較大(2瓶/平方米),易發生球菇,產量略低,但不怕鼠害。糞草種目前已基本淘汰。

2、麥粒種(穀粒種):適於混播或撒播等播種方式,菌種在料中可分佈均勻,萌發力強,發菌快,用種量小(0.5瓶/平方米),產量高,但易遭鼠害。麥粒種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菌種。

3、羊糞種:基本與麥粒種相同,萌發力比麥粒種略低,用種量為1瓶/平方米,不怕鼠害。

4、複合顆粒種:菌種特性基本與麥粒種相同,但不怕遭鼠害。這類菌種生產成本較高,目前正在推廣應用中。

菌種選購好後,若暫不使用,應置於陰涼、通風、乾燥、乾淨的地方,不可放在陽光直射、悶熱、潮溼、不通風的地方。

六、播種(工廠化)

1. 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①提前一天備好菌種,剔除雜菌和老化菌種,菌皮和死菌要撿掉。菌種瓶(袋)表面用0.1%高錳酸鉀或2%來蘇兒溶液消毒2min,然後戴上經過75%酒精消毒的手套將菌種取出掰成玉米粒大小放入消毒好的容器中。

②菇房提前消毒備用,機器設備、場地提前一天清洗消毒。上料和造料班組負責各自的設備和場地,剷車的清洗消毒尤為重要(特別是車底盤),要特別重視。

③上料前要調試好設備,以免延誤上料工作。

④上料時的工具和滑梯必須經過清洗消毒。

2.播種方法:發酵結束後,將培養料的溫度降到25~27℃,利用專用運料車轉運至出菇房的自動化上料機處,進行播種上料作業。

播種前要做好菇房消毒工作,播種時要避開高溫天氣,並且當天播完。播種上料機會自動將料抖松、均勻添料,同時按每平方米0.85kg的接種量將菌種混入均勻料中,然後將混入料內菌種的培養料壓成和床板高度相同的料塊,高度23cm左右,這樣可以使料與菌種緊密接觸,又可以使培養料保持一定溼度。在料運輸過程中再用每平方米0.15kg的菌種均勻覆蓋表面,使播種量達到1.0kg/m2。在播種時要注意料溫不超過28℃,以防燒菌。播完後要覆蓋一層帶有微孔的聚乙烯薄膜,既可通風,又能保溫、保溼。覆蓋薄膜後要及時補充菇房水分,首先在膜表層噴1次水,然後在地面噴1次水,保持空氣溼度60%~70%。

七、覆土前發菌管理

1. 菌床發菌:播種後1~3天菇房緊閉門窗,少通風,以保溼為主,使菌種迅速萌發定植。播種3天后,菌絲萌發並吃料,適當增加菇房通風換氣,保證菌絲生長所需要的新鮮空氣。播種7天后,菌絲已長滿培養料表面,並深入培養料3cm左右,此時增大通風量,保證培養料內菌絲生長所需的充足氧氣,為菌絲向下生長創造條件,當菌絲長滿培養料三分之二時要揭去蓋在料面的薄膜

發菌期間,冬季通過蒸汽加溫,夏季則通過製冷維持溫度。空氣相對溼度不夠可採用料面噴水保溼,通常每天噴水1次,以防料面乾燥影響菌絲生長。如果溼空氣相對過大,則應適度通風換氣,降低溼度。為了防止雜菌滋生,每隔2~3天每個菇房噴1次50%的1000倍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因為光線對菌絲有抑制作用,整個過程要避光培養。

2. 菌塊發菌:為了避免菇農在發酵和發菌中遇到風險,有的地方推廣塊式發菌,即利用蘑菇堆肥打包機將三次發酵料(好菌的料)或二次發酵(未接種)的雙孢菇培養料均勻播入菌種、壓塊、再覆上塑料薄膜,再將菌塊運到發菌室進行發菌,然後將發好菌的菌塊發給菇農。

八、覆土及覆土後管理

1、覆土:覆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在老菇農中流傳著“覆土遲一天,出菇遲十天”的口頭語,可見適時覆土的重要性。一般當菌絲即將長滿培養料就要開始覆土,約在接種後22~25天。覆土過早,會影響菌絲生長,延遲子實體形成。覆土過遲,則菌絲容易暴露,使表層容易暴露。溫室、簡易菇房(棚)覆土主要採用稻殼土一次覆土法、粗細土覆土法,工廠化栽培使用草炭土覆土法。

2、管理:覆土後1周維持床溫23~25℃,室內氣溫21~22℃,通風量200~300m3/h,CO2含量在0.8%~1.3%間浮動。覆草炭土完畢後,需要對培養床面的草炭土澆水,一般7天噴水4次約450L,空氣溼度控制在80%~85%。

九、出菇管理(工廠化)

工廠化週年栽培的出菇管理,由於採用自動調溫調溼,蘑菇又是恆溫出菇類型,所以管理相對容易。出菇期溫控根據不同品種,調節在13~18℃範圍內,糞草料的溼度控制在60%~65%,菇房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90%~95%,二氧化碳濃度低於0.2%。菇床的噴水管理根據覆土的乾溼度決定加水量,培養料的含水量除感官檢測外,還可用水分測量儀測定。菇房空氣相對溼度管理採用自動增溼機增溼,增溼機的噴霧霧點大小和噴量是可控的,並且可以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節新鮮空氣的進入量和循環量。


鄉下二妹子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雙孢菇又叫做白蘑菇,是世界上產量最高,消費最多的一種食用菌。下面是雙孢菇栽培技術吧:

1、菇棚管理

菇棚最好建在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而且要遠離倉庫、化工廠等地方,坐北朝南,有利於冬季增溫。菇棚的溫度過高或過低,含水量過多、滲水等因素,聚會導致不出菇,所以菇棚壓要設好通風孔,所有門、孔必須有門扇,這樣開能通風、關能密閉,以便控制溫度和溼度,同時門、孔都應安上紗網,以免蚊蠅進入。棚頂覆一層黑色薄膜,在鋪一層30釐米的稻草,在覆蓋一層薄膜,有利於保溫。2、原料配方

雙孢菇栽培原料主要為稻草和牛糞,牛糞以幹牛糞為好,以一每平方米為例,一般用幹稻草1300公斤、幹牛糞500公斤、幹雞糞350公斤,尿素17.5公斤、餅肥75公斤、磷肥25公斤、石灰17.5公斤、石膏17.5公斤的比例作為配方,這時培養料的pH值在7.5-8左右。或者用幹稻草500公斤,幹牛糞、幹雞糞1250公斤、磷肥40公斤、碳酸鈣40公斤、石灰50公斤作為配方,pH值也在7.5-8左右。

3、堆制發酵

首先將稻草分批用水浸泡後,邊泡邊攪拌,使其吸水充分後,再分層堆放在一起,預堆後會有水流產,預溼後第3天,把預溼的稻草鋪一層,在表面撒施一次石灰粉,噴一次水,在撒施尿素和石灰粉,再鋪一層稻草,以此類推,直至預堆完畢。在建堆前,將牛糞、雞糞以及肥料粉碎後混合均勻,再用低濃度的石灰預溼後捏成團,再將磷肥、石膏、石灰粉碎後混合均勻,將其撒在牛、雞糞的面上,拌勻後用塑料薄膜覆蓋。發酵是在稻草預堆第五天進行,將稻草鋪在地面上,再在表面撒一層牛糞、雞糞的混合料,以此類推,直至建堆完畢。最後噴水翻堆,測量酸鹼度,製成合適的培養料,最後培養料含水量在64%左右,pH值7.5-8,沒有酸臭味,還具有特殊的香味。

4、播種

播種時菌種容器、接種根據、操作人員雙手都要進行酒精消毒,首先將菌種一半均勻撒施在料面上,再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加鎮壓,使得菌種均勻落入料內3-5料面處,再將餘下的一半的菌種均勻撒在料面上。播種後要保持溫度22-25度、空氣相對溼度75%,播種一週內要及時關閉通風孔,讓菌種儘快萌發吃料定植,一週後,菌絲生長正常,即可正常通風換氣。



唄農鄉趣


你好,我是頭條的農業技術講師,我圍繞你的問題,作出以下建議:

雙孢菇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主要有:溫度、溼度、空氣、光照和酸鹼度等。這些環境條件在生產中應該統籌考慮,合理調配,千萬不要顧此失彼。

(1)溫度:溫度是雙跑菇生長髮育過程中最主要的生活條件之一,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菌絲的生長速度和子實體扭結的數量和質量,雙孢菇菌絲在8~27℃範圍內都可以生長,而最適合菌絲生長的溫度是在23~25℃,5℃以下停止生長,超過35℃時,菌絲就會死亡。

雙孢菇子實體分化時對溫度的要求比菌絲生長階段低,在5~20℃範圍內都能出菇,而子實體發育最適宜的溫度為13~18℃,當氣溫高於21℃以上連續時間較長對,子實體就會死亡。

當溫度降低到5℃以下時,子實體基本停止生長。

(2)溼度:雙孢菇對溼度的反應極為敏感。溼度主要包括培養料溼度與空氣溼度。 它們與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的發生、發育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不易形成子實體;而高於70%培養料內氧氣含量減少,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覆土層的溼度要經常保持在17%~18%,菇房內的空氣相對溼度必須控制在70%左右;到了出菇期間,菇房內的相對溼度必須要求比菌絲生長階段時高,一般要控制在85%~90%,但菇房的溼度也不宜過高,如果超過95%,菌蓋上會長期留存水滴,容易發生各種細菌性病斑;覆土層的溼度應提高到20%左右。

(3)空氣:雙孢菇屬好氣性菌類,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育期間,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同時放出二氧化碳,因此,菇房內的通氣十分重要,所以,在管理中一定要注意適時適量的通風換氣,排出各種有害氣體,以保證發菌和出菇時氧氣的充足供應。

(4)光照:而對於光照,雙孢菇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均不需要光線,在黑暗環境下長出的子實體顏色潔白、肥大、朵形圓整、品質優良。 但子實體生成時,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時,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價值差,因此,生產上要避免直射光進入菇房。

(5)酸鹼度:培養料和覆土層的酸鹼度也是雙孢菇生長髮育的一個重要生活條件,雙孢菇適宜在偏鹼性環境中生長,菌絲生長的pH為5. 0~8.0,最適宜的pH為6.5~7.0,但由於菌絲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碳酸和草酸,就會使培養料變酸,所以在接種的時候,培養料的pH要調到7.0~7.5,覆土酸鹼度的pH要調到7.5~0,這樣才能適合雙孢菇的生長。

謝謝,望採納





農業技術講師


您好,我是中原人在上海,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是雙孢菇具體需要什麼生長環境?有哪些種植技術要求?

雙孢菇的生長環境需要具備營養、溫度和水分等幾種因素:

營養:合理的營養物配方才能獲得更高收率,加入無機營養物的化肥,如氮、磷、鉀、鈣等。溫度:溫度範圍為22-25℃最合適,5-25℃是子實體溫度範圍。水分:在60%的溼度下培養,土壤裡也需要16%到20%的水含量,太乾燥或太潮溼環境菌絲生長階段會有所不利。

雙孢菇是一種很有營養價值的植物,有的時候甚至會比蔬菜還受歡迎,雙孢菇是一種比普通的菌類性價高的菌類,價格平民,在餐桌上時時能吃到,醫學也認為雙孢菇具有降低血壓促進消化的作用,因此,享有“健康食品”的美譽,自然也受到很多種植者的喜歡。

那麼該怎麼去種植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雙孢菇高產栽培技術

1、營養:合理的營養物配方是用於獲得高收率的重要條件。菇場肥料(例如,綿羊,牛、、 馬、雞的糞便等),這種菌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這些糞便還可以加入殘餘物,如稻秸稈,然後加入無機營養物的化肥,如氮、磷、鉀、鈣等。

2、溫度:4-32℃下生長雙孢菇,溫度範圍為22〜25℃最合適;5-25℃是子實體溫度範圍,而最佳溫度是14至18°C ..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在60%的溼度下培養,土壤裡也需要16%到20%的水含量。階段子實體的空氣是85%至95%相對溼度,太乾燥或太潮溼環境菌絲生長階段會有所不利。

室內雙孢菇種植技術

1、菇棚步驟:至少2.5的厚度,通常為約40米,根據高度6m是合適的。然後,“第二薄膜2卡亞”覆蓋;熱寒冷季節,需要直射陽光無需加熱,可在菇床掛黑色塑料薄膜。其次,作業道0.4〜1.2米,通過種植床畦床溝槽劃線,通常南溝0.6米寬,左、右作業道疏通。

2、配料處理:根據下列配方的配料進行,稻草3000公斤、2000公斤沼氣,牛糞粉末超過80公斤,70千克尿素、120千克生石灰粉,石膏粉80公斤, 80千克碳酸鹽,豆餅粉100公斤,3種維營養素食用菌20公斤(混合的)。基料的發酵處理可以在7月完成,發酵物可以根據配方製備。注意的是均勻散裝酵物,避免害蟲進入。

3、播種和發芽:一般來說,你可以在8月中旬種植。傳統播種,每平方公里2粒種子,可分3層播種。播種後,要密封灌溉,但不允許水滲透的基地,進行強制通風,陰雨天氣的炎熱的夜晚通風。

4、出菇管理:在這之前,菌絲髮生變化,這個時候,需要低溼度、快速通風,菌絲當它下降時,噴灑一些水,同時增加通風。採取措施,以水或降低棚溫度,為了控制溼度是85%以上,必須通風換氣,才能確保正常的成長。除特殊情況外,及時取得訂單要求的收穫,這取決於市場,以利於產生量。

5、進行再一批的生長:蘑菇收穫第一批時,一般生物效率約40%,在11月底,我們可以對菇屋進行消毒,這樣管理有利於第二次的收成。

雙孢菇黃斑病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嚴格覆蓋土壤消毒,消除害蟲。其次,噴水加溼,長期以防止子實體和水的表面狀態太潮溼,避免多餘的水分,但是注意的是必須是乾淨的水。最後就是季節生長,防止水分過多。特別是對於本季的潛伏期,棚內溼度減少,空氣溼度約為85%,通風量小於棚內的0.5%,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疾病應該減少通風的防黴溼度,必須記住漂白液噴灑600次,然後噴在密封架上1-2小時。之後,必須加強通風並降低開口的溫度。

雙孢菇栽培是一項小投資,風險大小也在於大家的投資多少,這種易於高產的、並技術含量成熟的菌類,現在隨著大家生活質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也就有了良好的市場前景。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謝謝。


中原人在上海


一般都是生長在肥厚的土地上。一:土壤要保持溼潤,二:土地要肥厚,三:陰涼處地段


北辰與南夕


溫度溼度適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