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一起戰鬥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交通廣播2月19日消息 (通訊員 高斌 劉秋林)

為了對抗疫情,湖北高速黃黃管理處黨員夫妻張俊玲和甘水兵舍小家為大家,一起奔赴抗疫一線——他們傳遞著力量,升騰著希望,對“愛”有了新的詮釋。

“這次我們是一起戰鬥”

2月18日,這是黃黃管理處張俊玲和甘水兵夫妻參加社區工作的第六天,夫妻倆一如既往7點鐘到社區報到。

忙完第一批送菜任務,連日的勞累讓他們看起來有些疲憊,在稍作休息時,一向愛好詩詞的張俊玲分享了一首詩:“贊社區/仍如往常一樣親,機關不坐踏泥塵。街頭勸返往來客,巷間摸排出入鄰。不顧高堂兒女事,盡憂轄區老鄉。春寒料峭留風景,俊馬無如你有神。”

她說:“社區工作真心艱難,十幾個人負責幾千人的生活物資,一根蔥、一個土豆都要協調好辦到位,今天太陽又出來了,讓我對防控工作充滿信心。”

張俊玲是黃黃高速公路武穴所職工,同時也是一名黨齡近六年的黨員,“我丈夫在黃梅南服務區工作,但是他是一名老黨員。”

接到處黨委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抗擊疫情的通知以來,張俊玲和甘水兵夫婦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始終堅守在疫情嚴重的黃州城基層社區。連日來,張俊玲、甘水兵秉持志願就是擔當、志願就是責任的信念,和十幾名隊員負責幾千人社區的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資,每天工作7到8個小時,用辛勤付出踐行初心使命,展現交通黨員形象。

防疫夫妻檔 | 這次,我們一起戰鬥

“特殊時期,關愛只能放心裡”

2月13日,張俊玲、甘水兵夫婦到居住地黃岡市黃州區清源門社區報到。該社區包含石油公司、老汽運公司、魚具廠、食品廠等八九個老舊小區,很多小區沒有門衛、物業和大門。

報到伊始,他們就配合社區用木板、鐵柵欄對各小區通道進行隔離,並按安排到各小區值班守侯,開展進出人員信息查驗、體溫測量和消毒登記等工作,對防範意識不強的外出人員進行勸返,有時一天勸返10到20人。

“從早上7點多到社區,忙到現在,連口水都沒喝。”甘水兵一邊說,一邊進行著體溫檢測登記。而在不遠處的另一個小區,甘水兵的妻子張俊玲忙著統計外來流動人口,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數據”。

2月14日,情人節。黃州城區飄起大雪,張俊玲、甘水兵分值兩個小區,即使在最冷的時刻,他們也沒有絲毫鬆懈,只通過手機互致問侯,被小區工作人員動情地稱為“雪浪漫”。

自看到當地政府的“徵召令”後,這對黨員夫妻立即報名參加志願者行動。“疫情是命令也是責任,作為老黨員,我們衝在最前面義不容辭。”甘水兵堅定地說。

“只要疫情能控制,我們付出再多也值得。”

“今天好忙,正在幫大家買菜送菜……”每天,張俊玲都會通過微信和管理處政工科聯繫,從通話的微信視頻中看到,緊閉的小區柵門前一包包菜已被分好放在地上……

2月16日,黃州城區發佈最嚴封城令,禁止居民外出。勸返工作少了,但為小區居民代購生活用品成為一項更加艱鉅的工作。

張俊玲和隊員們每天登記小區的採購需求,報給社區集中採購,第二天再從社區將各類米、油、雞蛋、肉類、青菜拎回來,分送到各小區指定地點交給住戶,有時一袋米就是二十斤,從社區拎回來路上要停下來休息好幾次。但不好辦的還有社區居戶每天臨時增加的物資,小到一包鹽、一袋麵粉和一瓶醬油、一瓶醋,都得購買辦理到位,有時一家就得送去幾趟。

採購的物資實在太多,張俊玲有點搬不動,她向社區申請把甘水兵分在了一個小區。“一般的東西我來,成箱的米、油、雞蛋就叫老甘搬運。”張俊玲表示,現在社區到了最需要人的時候,我們無論如何也會堅持,這樣即使不在工作崗位上也照樣為大家服務。

張俊玲每天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她在18日的日記中寫道:“社區裡很多居民跟我們說,黃州是個有溫度的城市,在這裡感受到社區的關心與溫暖,作為黨員我們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防疫夫妻檔 | 這次,我們一起戰鬥

防疫夫妻檔 | 這次,我們一起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