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开工,怎么办?

复岗复工后,许多员工会出现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开工的现象,这是拖延的表现。

“拖延”指的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回到公司上班,生活方式与工作节奏的转变,很容易引起员工的拖延,具体表现为,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这种情绪包含着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刷网页。

同时,拖延还与时间感有关,当任务的截止日期离当下的日期看起来很远时,拖延者并不能真切的感受自己究竟还剩多少时间。有的拖延者会在截止日期快要到来的时候,才惊觉原来没有多少时间了。对未来缺乏现实感,也正是人们总是误以为“还有时间”、“总有下次”、“还有机会”的原因。

拖延会造成自责、焦虑、羞愧等情绪反应,并且阻碍我们的潜能发挥。为了克服在职场中常出现的拖延行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方法


如何克服在职场中常出现的拖延行为?

1.增强对未来的实感。人们对于未来的时间是没有实感的。但如果换一种计时方式,可能会让人们更好地体会时间的流逝,用“天”来衡量时间,会让人觉得未来更加紧迫。因为天比星期,月或者年更短。因此,也有研究者建议用倒计日甚至是倒计钟来帮助人们更好的体会时间的流逝和任务的到来。

2.克服失败恐惧,实践“立即行动”哲学。拖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逃避压力;害怕失败的焦虑;认为不是最好就是失败的完美主义。当然除了交税和死亡这两件事是肯定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事是必然的,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失败。“立即行动”哲学,就是以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时间去做合理的事情,拒绝那些拖拉冲动,找出容易做的事立即行动。

3.挑出最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事情都是由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决定的,把这些因素挑出来,你的决策既快速又有效。比如你可以用紧急、重要维度的矩阵把你要做的工作事务进行一个排序。同时,你也可以为每一个小任务的完成设定小奖赏。人们对于任务的抗拒会影响实际的执行力,所以,拖延的人们可以分解任务,并且在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赏。但这个奖赏也必须要分清楚,是不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成就的过度满足。

4.在改掉“拖延”这一坏习惯时,还需要警惕“去他的效应”。研究表明,当你试图打破一个习惯却受阻时,失望的情绪会引发一种“去他的”态度,让你重新回到坏习惯,并且感到安慰。这种态度被科学家们称为“去他的效应”(what-the-hell effect)。心理学家认为,“去他的”效应具有破坏力,“去他的”态度会让你有一种出路,允许任何你想要改变的行为退回到原点。一旦陷入这种想法中,你就更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战拖”目标,甚至拖延得更加严重。


复工后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开工,怎么办?

上班期间总忍不住想刷疫情消息,怎么办?


复岗复工后,是恢复工作和发展生产的关键时期,员工亟需找回状态,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然而,这期间却总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不时拿起手机刷疫情信息。海量疫情信息哪里能刷得完?于是,许多时间耽误在了刷信息上,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为什么上班期间总是忍不住想刷疫情消息?这是因为人都是有“负面偏好”的,“负面偏好”是一种很古老的生存机制,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危险的事情上。因为在远古时期,忽略危险是会让整个部落送命的。

直至今天,大脑对危险消息的偏好仍然存在,这就让确诊人数、疑似病例个案报道等疫情消息开始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产生了一种对疫情消息的渴求,在这种强烈的渴求下,我们会不自觉地去按动那个让我们兴奋的开关——反复查看寻找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刷疫情消息这一行为经过假期间的多次重复,已经形成一种习惯。

复岗复工后,刷疫情消息的习惯仍然存在,很难改变,这就会造成员工因刷疫情消息而工作效率降低的现象频发。


做法


改掉刷疫情消息的习惯是关键所在


习惯的建立回路为“暗示、渴求、惯常行为与奖赏”,当我们受到了疫情线索的“暗示”后,就开始“渴求”知道疫情信息,这时候我们就会以刷疫情消息作为“惯常行为”,最后,知道了疫情消息,有了掌控感就是一种“奖赏”,从以上习惯回路来看,员工需要改掉的是刷疫情消息这个惯常行为,可以在暗示和奖赏这两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改变。

(1)在工作过程中,将暗示尽可能屏蔽掉。例如,工作时尽量避免接触疫情信息等容易导致分神的内容;执行关键任务时则彻底杜绝无关信息,确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中。

(2)在非工作期间屏蔽暗示。转移注意力,给大脑提供新的刺激,以替换疫情信息的刺激,比如,给家人做可口的美食,看喜剧片,听听音乐,阅读喜爱的书籍,做手工等。非工作期间减少刷疫情消息的次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刷疫情消息的习惯得到的强化次数减少,有利于戒掉刷疫情消息这一习惯,从而在工作期间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工作内容上。

(3)控制奖赏次数,如:每天定时定量查看疫情信息,这样不会错过重要消息,也能恢复我们的控制感。值得注意的是,“定时”不是“时时”,我们可以为自己设置“信息闹钟”,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在掌握疫情的同时,获得正常的休息和愉悦情绪。

(4)与未来的自己做一个交易。与未来自己做交易,也称为“尤利西斯合约”(Ulysses contract),是一种自我约束的方式,就是你跟你未来的自己做一个交易,让“未来的你”替“现在的你”做决定,当“现在的你”想要频繁刷疫情消息时,内心问一下“未来的你”会不会因为这个行为而获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做这个行为。此外,让别人替你做决定也可以可取的,在职场中可以找一个伙伴,互相帮助对方集中注意力。比如,你可以找个同事,创建一个问责机制,然后互相告诉对方接下来一小时要做的工作,彼此监督,完成任务。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