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在時代的災難下,沒有人能置身事外,也沒有哪個行業不面臨困境。


因為一隻叫作“新型冠狀病毒”的黑天鵝,人們被牢牢地困著,並直接扼住了社會的“喉嚨”,使經濟、生產、交通都受到阻滯。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場災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全國各級政府、企事單位、社會組織,人民群眾紛紛伸出援手,體現大愛無疆、眾志成城的決心和擔當。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疫情當前,人人有責,這場黑天鵝事件也牽動著茶人的心,華巨臣茶悅全媒體連線廣東茶葉收藏與鑑賞協會常務會長、“十一五”“十二五”國家茶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陳棟,請專家用科學、專業的角度剖析廣東省茶產業狀況。專家指出五點負面影響、五點變革機遇、七項應對建議。


五點負面影響


陳棟指出,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攻堅向拐點轉化階段,預計到徹底消滅疫病,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對茶產業帶來的最直接問題,就是對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的時間不能準確預期,以致難以按茶葉的農時季節準時復工復產,或不能按正常的生產能力復工復產,從而影響全年的產量、質量、銷售收入和利潤計劃。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在廣東,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主產“早市名茶”的生產經營企業,比如中低海拔的粵東嶺頭(白葉)單叢、蜜蘭香單叢茶區,粵北烏牛早特級綠茶、特級單芽白茶產區以及粵西清香烏龍茶等早發芽茶樹品種的茶區,其次是茶葉市場和渠道終端的批發零售。

概括起來,疫情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將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直接影響春茶生產經營復工復產的時間和產能


具體表現為:①影響茶廠開工前的車間清潔消毒、機械設備檢修和生產工具、燃料購買運輸等;②影響採茶工人和茶廠臨工組織,造成勞動力短缺;③可能因企業內部疫情防控物資(如口罩、測溫儀、消毒液、職工接送車輛、分散就餐和分散住宿的條件等)準備不足而不能按正常時間或產能復工復產。


2


直接影響“驚蟄”和“春分”

前名優茶的採製產量、質量、銷量和上市時間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屬地化分隔管制的影響,潮州、梅州、湛江、韶關等主產嶺頭單叢、烏牛早“龍井”和特級單芽名茶、清香烏龍、特早白毛尖等茶區的生產企業,可能會因為復工復產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造成“驚蟄”和“春分”。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前名優茶不能及時按標準採摘、加工,以致特級茶、上檔茶產量比例下降;或因勞動力不足、心理因素不安、熟練技工緊缺,粗採濫制,加上產能不足,也將導致茶葉品質下降或品質不穩定。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對於茶葉批發零售和進出口貿易的經營企業,可能會因員工不能完全正常復工,茶葉品質和產量不能滿足既定目標,採購供應鏈不給力,以致訂單和銷量減少、上市時間推遲。


3


直接增加茶葉生產經營成本

利潤增長空間面臨較大壓力


一是直接增加了疫情防控的人力和耗材成本;二是因請工難、接送難、隔離防護難等系列問題,將一定程度上增加勞動力成本;三是員工復工後因在一定時間內還需要採取戴口罩、消毒滅菌、分散活動等防護措施,再加上茶葉運輸、快遞未能短期內恢復正常,傳統的面對面溝通會、訂貨會和促銷活動也不能立馬有效啟動,勢必影響生產經營單位的工作效率,從而也間接導致茶葉產品的單位成本上漲。


員工復工需戴口罩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因此,就2020年而言,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多數茶企如果不強化應收應付管理、精打細算、沉著應對,預計全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目標將難以實現。


4


傳統的線下批發市場、零售終端和茶博會

將面臨“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新挑戰


為了減少和避免病毒等生物危險源的飛沫傳播和接觸性交叉傳染幾率,預測未來人類的生產、展示、消費、生活方式會逐步做出理性的調整,在不遠的將來,越來越多的人們將盡可能避免選擇人群扎堆或近距離的溝通、集會、交易。這就很有可能給芳村茶葉批發市場的茶葉交易模式、廣州茶博會等博覽會及快銷奶茶館等人流密集型的茶葉經營活動,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


5


勞動密集型茶葉生產企業

將面臨機械化和智能化變革的新壓力


廣東本來就是一個用工成本高的茶區,加上如前所述,通過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衝擊,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勞動密集型生產經營活動存在流行病傳染的風險,企業用工難、用工貴、用好工更難更貴的局面將日益加劇。


茶葉生產、加工、營銷者若能夠順應時代變革,儘快用機械替代人力,用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替代人腦的,就可能獲得比較健康、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然而,這樣的變革是需要投入較多資金和人才的,對於廣東大部分茶葉企業而言,無疑都是一道必須艱難跨越的新門檻、新壓力。


五大發展機遇


陳棟認為,按照國際慣例,應急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是一件公共安全事件。由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在其應急預警未解除之前,必然對茶產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但縱觀歷史,但凡每一次重大危機過後,都會帶來新的重大變革和發展機遇。挺過了危機,克服困難、順應變革,就有機會贏得新的發展。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陳棟認為,在經歷過這次疫情危難之後,更多的國人可能會對茶葉與生俱來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提高人體抗病毒免疫力的作用有進一步的認知,從而引發個人、家庭、組織機構對茶葉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加快茶葉生產、消費、服務更加回歸健康、客觀和理性。

因此,他預測在中長期內必定會帶來許多新的發展與變革機遇: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1、以“大眾好茶”為主導的茶品消費量將穩步增長。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2、抗病毒功能茶葉新產品研發將加快步伐。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3、以“純手工”、高勞動密集型的茶葉生產方式將向機械化、智能化生產加快轉變進程。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4、茶葉“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交易、零售、社交與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發展。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5、茶葉產品的質量、安全、等級標準化、數字化、法制化進程將加快完善。


七項應對措施


陳棟認為,目前舉國上下最大的政治任務,還是要萬眾一心,堅決打贏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廣東茶界同仁,當務之急,就是要按照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充分具備

“外防病毒輸入,內防病毒擴散”的條件下,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精心組織,提早謀劃復工復產,力爭將疫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水平。他建議重點做細做實如下七個措施:


1


提早14天建立“全員健康檔案”

分類分批安排復工復產


指定專人負責,儘快建立面向本單位每一位固定員工和擬聘臨時工的健康狀態調查表,每日對各位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動態登記。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對近14天內出現過感冒、咳嗽、發燒或疑似病例的員工,一律不得復工,也不許隨意解除員工勞動合同,同時必須做細思想工作,要求其就地按屬地疫情管控制度留家觀察或到醫療機構接受隔離治療,並按政策要求協商發給其基本生活保障。對健康狀態良好的員工,則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在疫情防控物資條件具備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復工復產。


2


提早做好茶企(含茶葉市場、茶館)

內部復工復產前的準備工作


一要抓緊謀劃落實茶場、茶廠和經營場地復工復產前的消毒殺菌、設備檢修及原材料購置等準備工作,一旦開工,確保高效運轉;二要提早儲備足夠的口罩、測溫儀、消毒液等防控物資,以供員工復產復工後使用;三要做好食堂分散就餐的場地安排、留宿員工的分散住宿房間安排和非住宿員工的接送車輛保障;四要制定企業內部疫情防控方案,明確專人值守值班,明晰應急處置流程,一旦發現疫情,能及時有序地與屬地主管部門聯防聯控。


3


依法落實生產經營過程中

防控病毒傳播的各項措施


茶企、茶館復工復產要先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復工後,必須教育員工遵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落實防控疫情擴散、傳播的各項措施,做到每次“進場測體溫,在崗戴口罩,行動不扎堆,儘量少嘮嗑,出入勤洗手”。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對臨時採茶工,在連續14天檢測身體正常的基礎上,儘可能安排消毒專車接送,採茶勞動儘量分散作業,並保持佩戴口罩、分散吃飯。堅持每日記錄每位員工的體溫、健康狀態及其本人家庭、住宅小區的疫情發生等情況,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屬地衛生主管部門,按程序啟動應急處置。做到疫情防控與茶葉產銷工作兩不誤。對生產能力還不滿負荷的企業,可以安排錯峰輪流上班。


4


積極應用先進實用技術

合理安排和調整春夏秋茶生產經營計劃


具備按時復工復產的生產企業,可以適當拉長茶葉採摘期,按既定的產品品質定位分批分次嚴格按標準採茶。對勞動力緊缺、或不具備按時復產條件的企業,可採取人工採茶與機械採茶相結合;機採茶青進廠後再配以必要的分級分選工序,實行分級加工,即高級原料茶用於高級名茶,機採原料則加工優質“大眾好茶”,力保春茶茶青產量不減產、品質穩定。紅綠茶產區,在頭春茶結束後,馬上增施速效有機肥,力爭提高二春優質紅綠茶產量佔比。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二春茶採摘後立即進行夏季輕修剪,並追施一次速效有機肥,以保障秋茶產量比重。粵東單叢茶和粵西清香烏龍茶產區,在春茶結束後10天內馬上進行一次輕修剪,增施速效有機肥;夏季新梢主要用於積累光合產物,但頂端細嫩的芽葉可以通過“打頂採”用於加工優質紅茶,這樣即可獲得部分夏季優質紅茶,又為提高秋茶的產量和品質夯實了物質基礎。有條件的茶企,還可啟動員工激勵機制,激發員工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確保全年增本不減收。


5


應用“互聯網+”技術

建立完善“線上線下”有機互動平臺

加快推進生產經營模式創新


基於短時間內難以恢復面對面聚集的實際情況,建議有條件的茶企儘可能加快“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建設,增加線上茶葉銷量。要善於應用微信視頻軟件組織開展公司客戶見面會、商品推價會和技術培訓會,減少人群的直接接觸;精心設計若干大眾好茶“爆款”茶品,充分利用阿里、京東、唯品會和自媒體平臺,拓展互聯網市場,拉動大宗優質茶的銷量。


6


充分用好政府的優惠政策,緊縮開支

千方百計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①是積極溝通政府部門,爭取緩交社保金,並爭取政府返還企業失業保險費用;②是積極對接政府的補助政策,申請獲得疫情防控期間的生產經營補貼和穩崗補貼;③是關注和爭取政府出臺的稅費減免優惠政策;④要積極申請生產經營場地減租免租優惠;⑤要加強財務管理,強化應收賬款督察,清理壞賬和庫存產品,優化資源配置,增加資金流動性,提倡全員增收節支、提高工作質量。


7


加快抗病毒茶葉新產品研發

建立茶葉數字化交易、評價與監管平臺


建議各級政府加大力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茶葉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對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病毒功能的茶樹新品種選育和茶葉新產品研發。


陳棟:5大影響,5大機遇,7項措施,疫情期間廣東茶業的冷思考


同時普及飲茶與健康知識,加大茶文化宣傳,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加快建立健全由政府或第三方中立機構主導的“互聯網+茶葉交易”平臺以及茶葉質量、安全、等級與信用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評價監督體系“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大打擊假冒偽劣、虛假宣傳和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為廣東茶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適應新時代商業模式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陳棟,建議各地茶葉批發市場、茶葉會展中心、購物中心的物業業主,參照國企物業給予茶葉經營業主(租戶)酌情減租免租,比如1-2月免租,3-6月減租,以減少租戶的經營成本。大難當前,只有租賃雙方共克難關,才能贏得下來的發展。




作者:陳棟(廣東省茶葉收藏與鑑賞協會常務會長、“十一五“”十二五”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研究生導師、茶學研究員)

排版:南川

配圖: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