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解直錕萬億資本浮沉 9家實控公司成色幾何?

導 語

資本市場從不缺故事!

正如資本江湖,從不缺大佬一樣。

比如時下,走上前臺的中植系及解直錕。

疫情肆虐,不少實體企業的復工計劃仍處暫停狀態。

相比之下,資本市場早已熱鬧許久。

口罩股、試劑股、新零售股、在線教育股......,可謂熱點頻出、概念頻換。或滿倉、或踏空、或被套、或抄底,翻雲覆雨間,挑動著一干投資者神經,演繹著人間喜怒哀樂事。

不錯,資本市場從不缺故事。

正如資本江湖,從不缺大佬一樣。

比如時下,走上前臺的中植系及解直錕。

曲線入主融鈺集團 中植系被迫收購?

2月12日晚,融鈺集團公告稱,北京首拓融匯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借道匯垠日豐間接控制其23.81%股份對應的表決權。資料顯示,首拓融匯為中植系旗下天津申威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全資持有。換言之,中植系再擴資本版圖,解直錕將成融鈺實控人。

中植系、解直錕萬億資本浮沉 9家實控公司成色幾何?

北京首拓融匯表示,取得控制權後,其將按照有利於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全體股東權益的原則,優化業務結構,改善資產質量,提升公司價值。同時,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可能。

這自然引發了市場的強烈關注,一些投資者甚至開始躍躍欲試。

不過,多位市場人士分析,這或許又是一例資本運作失敗,從而不得不“債權轉為股權”的案例。投資者需理性對待。

這場資本故事,開始於2014年。

融鈺集團前身為永大集團,前控股股東、實控人為呂永祥。主要生產永磁電氣開關產品,2011年上市。

2014年大股東股份解禁後,呂永祥借股價走高不斷減持套現,並在2015年底宣以每股10.75元價格,總計21.5億元,轉讓所持2億股(對應23.81%股份)給匯垠日豐。

2016年7月匯垠日豐完成入股,成為永大集團(隨即改名成融鈺集團)第一大股東,年僅32歲的互金玩家尹宏偉成為融鈺集團董事長。

遺憾的是,3年多時間,融鈺集團的表現並不如人意。

截至2020年2月13日收盤,融鈺集團報3.43元/股,匯垠日豐持有融鈺集團無限售流通股2億股(23.81%股份),摺合市值6.86億元,較此前轉讓款縮水14.64億元。

此前,融鈺集團試圖轉型互聯網金融,多次拋出收購第三方支付等金融資產計劃,但都未成功。2018年7月,融鈺集團又欲百億併購假央企“中核國財”,遭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尹宏偉陷入危局。

誰來接盤融鈺集團?

其間,匯垠日豐曾打算將槓桿收購資金退出,由尹宏偉自己接盤。2017年12月底,匯垠日豐與尹宏偉控制的上海誠易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計劃將融鈺集團15%股份以20.16億元轉讓給上海誠易,另5.81%轉讓給背後為長興金控的安吉興鋒。若轉讓完成,上海誠易將成融鈺集團第一大股東,尹宏偉也將從明面上實控該公司。

不過,從交易進展看,尹宏偉遲遲未接盤。2018年8月,15%股份的轉讓對價由20.16億降至13.6億元,尹宏偉依然未支付轉讓款,導致交易始終未完成。

在此背景下,中植系及解直錕走上前臺。

一名資深併購人士表示,對於二者而言,此番上臺或非本意。可能是中植出的優先級資金,然後玩家資本運作失敗,中植本來是資金拆借方,被迫跳到前臺。

此番言論,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據公告披露,浦發銀行廣州分行持有永大投資1號信託一般受益權對應資金7.17億元,優先受益權對應資金14.33億元,合計21.5億元。

2020年1月6日,浦發銀行廣州分行與首拓融匯簽署信託受益權轉讓合同,其中一般受益權(7.17億元初始本金)轉讓總價款為1元。另據同日簽署的信託合同補充協議,首拓融匯需追加1.8812億元增強信託資金,用於支付優先信託的預期收益。

按2020年2月13日收盤價計算,優先信託受益權部分對應的市值僅4.57億元,較之前的14.33億元虧損高達9.76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植系實際出資不到2億就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權,但後續需出資較多。原因在於,收購方拿下的信託計劃資金本金餘額及預期收益,對應的標的不完全是上市公司。

萬億版圖擴張

值得一提的是,中植系近來資本動作頻頻。

2月10日同日,易聯眾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張曦擬將其持有的5.44%股份,以9.829元/股價格,總額2.3億元,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折價轉讓給西藏五維,當日,易聯眾收盤價10.13元/股。

股權關係顯示,西藏五維繫解直錕旗下企業。

再將目光拉向2019年,中植系的版圖擴張更為矚目。

2019年4月16日,ST中南公告稱,控股股東25%股權授予中植系旗下的首拓融匯,中植系成為控股股東,解直錕成為實控人。

2019年5月初,中植系旗下的紅信鼎通資本通過參與司法拍賣,獲得*ST美麗5.23%股權,進而中植系合計持有10.20%股權,躍升為*ST美麗第二大股東。

2019年5月14日晚,皇庭國際公告,中植系旗下康順晟源增資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皇庭集團,獲得其20%股權。

2019年6月20日,中植系旗下的中植融雲、中植產投、豐瑞嘉華作為一致行動人增持*ST宇順,合計獲得29.19%股權。

同時,*ST宇順股東魏連速將約786萬股的表決權委託給中植融雲,中植系因此合計持有表決權30%,成為控股股東,解直錕成為實控人。

5天后的6月25日,寶德股份公告,公司實控人趙敏、邢連鮮將其所持公司10%股權轉作價2.5億元讓給中植系旗下的首拓融匯。轉讓完成後,中植系合計持有28.17%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2019年11月20日至12月13日,短短23天,中植系又先後奪得康盛股份、凱恩股份兩公司控股權。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中植系至少控參股了10家A股公司。

據融鈺集團公告,加上融鈺集團和易聯眾,中植系持股比例超5%的境內外上市公司已達26家,其中達到實際控制的公司有9家,即融鈺集團、美吉姆、*ST宇順、ST準油、美爾雅、中植資本國際、康盛股份、ST中南、凱恩股份。而大佬解直錕掌控的核心企業多達30家。

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式的資本運作,一家掌管萬億資產的資本系,浮出水面。

打法彪悍 割韭菜?

在業內,中植系向以彪悍甚至高調著稱。

事實上,早在2014年左右,中植系就以“PE+上市公司”模式,通過定增進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收購中植系關聯資產→拉高股價減持套現”的打法,頻繁進出上市公司。

常見的操盤方式包括,通過定增、資產重組、受讓股權、增持、競拍等方式進行資本運作,入主上市公司。旗下金控平臺中融信託、中泰創展等,為其提供運作資金。

得益於上述成熟、體系化操作,從整體看,中植系戰果頗豐,對其多數標的公司直接影響是股價上漲,如SST華新、荃銀高科等。甚至由於其入局還改變了公司基本面,比如中南文化等。

也基於此,看到中植系出手,多數上市公司都會相互配合,彼此大賺。市場上跟風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中植系儼然是一位資本明星。

不過,在大塊朵頤、快速獲利的同時,中植系也招來了不少輿論質疑。

比如當下法爾勝出售魔山保理一事。

2020年2月5日法爾勝表示,欲賣出100%持股的全資子公司摩山保理,交易對方為匯金創展。由於匯金創展與法爾勝第二大股東江陰耀博的實控人均為解直錕,因此構成關聯交易。

財報顯示,2019年前10個月裡,摩山保理營收2.35億元,但淨利潤-6.36億元。為何中植系會買入一家鉅虧公司呢?

實際上,摩山保理與中植系早有淵源。2014年4月成立時,中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9000萬元佔股90%。2014年7月,法爾勝控股股東泓昇集團接盤,中植資本90%的股權轉讓價為6億元。2016年,泓昇集團將資產倒騰給上市公司,100%股權轉讓價格12億元。現在,基於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以4.03億元摩山保理再回中植繫懷抱。

值得注意的是,據2016年收購時公告,評估機構以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最終評估結果,摩山保理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為12億元。

在這場重複買賣經中,據界面新聞計算,泓昇集團賺了4.5億元,上市公司法爾勝虧了10億元。中植系看似持平,卻被輿論質疑與控股股東合謀割了投資者的韭菜。

踩雷不斷 實控公司成色幾何

實際上,身處翻雲覆雨的資本江湖,即使作為業界明星,中植系及解直錕也有不少玩脫手的時候。

近年來,二級市場深度調整,中植系踩雷不斷。如康美藥業、康得新、長生生物等股票。

如果再細觀其實控的9家上市公司,也似乎遠沒外表那般光鮮。

如當前實控融鈺集團,以及入主康盛股份、凱恩股份,多因之前的債權糾紛。

據凱恩股份公告,控股股東凱恩集團與中泰創展存在債權債務關係,而凱恩集團尚未完全履行義務。凱恩集團如未按時向中泰創展足額支付款項,需將股票轉讓抵償債務。中泰創展為中植系旗下重要資本運作平臺,實控人為解直錕。

而入主康盛股份也是因債務糾紛,最終以債權折抵方式參與法院網絡司法拍賣,中植係獲得浙江潤成持有的康盛股份4400萬股股票。

顯然,龐大資本版圖中,也不乏劣質標的。

如康盛股份。2018年鉅虧12.27億元,2019年預告淨利潤虧損3.5億元-4.5億元,截至2019年9月底,康盛股份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8.09%,賬面資金只有1.03億元,而短期借款為6.49億元。

再看最新收購的融鈺集團,業績也不盡人意。據其此前發佈的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當期淨利潤預計為700萬元至1040萬元,同比下降71.77%至81%。

至於易聯眾,截至2019年三季度,易聯眾扣非淨利潤虧損938.58萬元,上半年保理公司虧損74.26萬元。前三季度公司資產減值損失2952.20萬元,同期應收賬款達到8.38億元與上半年末相當,其中上半年末應收保理款和應收融資租賃款4.05億元,應收賬款按組合計提壞賬準備7504.96萬元。

此外,入主多年的美爾雅情況也不樂觀。2019上半年實現營收2.197億元,同比減少2.52%;扣非後淨利潤虧損388.18萬元。2019年三季度,依然未能改變虧損狀態,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為-815.3萬元,維持上年同期虧損水平。

中植系、解直錕萬億資本浮沉 9家實控公司成色幾何?


再看*ST宇順,自2012年至今,除了2013年和2016年盈利外,其餘皆為虧損,2019年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3億元,同比下降31.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06.48萬元,同比增長24.22%。

ST中南2018年鉅虧21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又虧2.74億元;ST準油也從2018年以來持續虧損。

單從業績看,除融鈺集團、凱恩股份、美吉姆保持盈利外,中植系其餘實控公司的業績可謂一言難盡。甚至從*ST宇順、ST中南、ST準油和康盛股份的持續鉅虧看,退市風險不小。


光鮮與挑戰

如此現狀,自然也考驗著中植系的資金鍊條。

中植集團成立後,解直錕及其中植系逐步擁有多個運作平臺,據媒體發現,中植系重要的投資平臺包括信託平臺中融信託、典當平臺中泰創展以及多家財富管理機構等。

解直錕直接持有或控制達到5%以上的重要金融機構共有中融信託、中融基金、中融期貨、橫琴人壽、恆邦財險5家,其中最核心的,是解直錕持股比例達32.99%的中融信託。

2019年5月31日,中融信託由於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不審慎、信保合作項目盡職調查不到位、項目資金來源不合規等違規行為,被黑龍江銀保監局處以合計罰款210萬元的行政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解直錕出生於1961年。1995年,中植系核心中植企業集團公司成立,解直錕任董事長。這一時期,該公司主要經營範圍為木材、木製半成品,並不包括金融。彼時解直錕只有34歲。據新京報介紹,在1991年之前,解直錕還是地方印刷廠的一名工人。

這意味著,4年的時間,解直錕從工人一躍成為中植集團的掌門。

多年的運作,已經讓中植系成長為一個巨大的資本帝國,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植系已有信託、財富公司、併購基金、新金融、新能源及礦業板塊等,總部分佈於北京,擁有30多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分佈於北京、上海、黑龍江等多個省市。在紐約、倫敦、東京等設立分支機構。目前集團擁有員工近萬人,總計資產規模超萬億。


中植系、解直錕萬億資本浮沉 9家實控公司成色幾何?

圖片來自企查查不完整截圖

在2018年的胡潤富豪榜上,解直錕家族以335億元的身價躋身全球富豪431名。

不過,相比中植系高調彪悍的資本打法,解直錕一直被稱為低調的神秘隱形富豪。其參股近20家上市公司,但直接控股企業較少。

然2019年以來,大佬解直錕一改低調作風,疾奔幕前。

2019年1月份,解直錕出任中植集團董事局主席。這一職位,他曾擔任整整10年。這一次,是其卸任三年半後第二次上任。

同時,如上文所述,中植系開始滲入核心管理,接連成為幾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

對此,有輿論指出,此番風格變換或為中植系投資標的的短期佈局,也或為推動旗下資產證券化。

第一種可視為中植系經驗打法的擴容版,從往期看,其以獨特的資本操盤打法,快進快出、精準卡位,曾在資本市場獲利頗豐,比如轉讓美爾雅、入股荃銀高科等。

第二種則是不失轉型之變。中植集團目前旗下涵蓋眾多板塊業務,不乏往期孵化或收購的優質實體標的,如通過產融結合方式,來推動旗下資產證券化,看點可謂不小。

不過,無論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對於中植系及解直錕來說,都並非坦途。

首先一個,即是資金考量。

2019年9月2日,上市公司大名城發佈關於轉讓子公司100%股權的進展公告,“中植系”未付清5億元尾款。

公告顯示,大名城全資子公司深圳名城金控(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轉讓方,按照協議擬於2018年11月9日,以25億的價格向受讓方嘉誠中泰文化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西藏諾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名城金控原持有的中程租賃100%股權,中植集團為本次交易提供部分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不難發出,中植系也非時時刻刻都是金主。而結合上述實控公司的業績表現看,從參股到控股、頻頻大手筆佈局,必然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解直錕的壓力不小。

其次,是市場及監管環境的變化。

證券業強監管時代的來臨,降槓桿、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行業主頻詞。隨著萬達系、海航系、安邦系的各自浮沉,民營金控派系狂飆突進的時代已劃上句號。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正在加速形成,資金的穿透式、合規化監管,讓資本系野蠻生長的空間越發窄小。

2020年1月16日,證監會召開2020年系統工作會議。以防風險強監管為抓手,加強對槓桿資金和輸入性、交叉性風險的監測研判;以促進優勝劣汰為目標,優化退市標準,啟動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等成為年度工作重點之一。會議要求,推動上市公司聚焦公司治理、抓實合規底線、強化敬畏“上市”理念。

不難發現,隨著股市日益成熟、制度日益完善。價值投資已成大勢所趨,往期亂炒概念、快進快出、槓桿套利、坐莊收割投資者等野蠻打法正成為過去時。

以此來看,無論中植系還是解直錕,第二種改變或更為符合大勢。

問題在於,放眼資本市場,習慣了逐短利、賺快錢的機構,鮮有轉戰實業成功的先例。尤其是在翻雲覆雨、動輒億元計收益的二級市場。除了調整打法,中植系及解直錕更重要的是如何調整大戰略、大心態。

顯然,不確定性與確定性交織中,坐擁萬億規模的兩者遠非外表那般光鮮,如何表現,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