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間宅話」也說人間詞話


「疫間宅話」也說人間詞話

———百家講壇聽講有感

鼠年春節至今,除了在抗疫第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保障人員等將士們之外,像我們之類的老年人大都“服從命令”,老老實實地宅在家裡,配合“戰疫”。我在整理文稿之餘,斷續地聽了央視第十套“百家講壇”由中山大學彭玉平教授主講的古典詩詞,有一點心得,不妨與宅士們分享。

佳句有故事

央視10套正在播講的,是彭教授主講的《詩歌故人心》,而在此之前他還講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在電視機前收看,時間當然受限;我採取的還是老辦法,在電腦網絡上登錄央視網,點擊視頻欣賞。由於是隨機斷續觀看,主要是轉移精力,放鬆消遣,所以看的時候並不是很認真。但彭教授講的實在太好,乾巴巴的古典詩詞,讓他講的妙趣橫生,所以自然吸引聽眾我的注意,特別是詩詞佳句的逸聞典故,很有意思。比如《摸魚兒·雁丘詞》的來歷,詞是元好問寫的,他生於1190年,這年是南宋的紹熙元年。但元好問卻不是南宋人,而是與南宋對峙的北方金朝人。16歲那年,他跟隨朋友去幷州趕考,路上遇到一位獵人告訴說,他的鳥網捕到了一隻大雁,被他殺了;另一隻逃脫的大雁卻不肯走,在天上徘徊哀鳴,突然一頭紮下來死掉了,獵人感到不可思議?元好問也很奇怪,就多花錢把兩隻大雁買下來。雙手捧著大雁的元好問此時嚎啕大哭,哭了很久後才一字一頓地說,要厚葬它們。他與同伴們用手挖坑,把大雁埋進去,再拿出隨身攜帶的酒來,灑在土丘上,過程很莊重。然後才一步一回頭的離開。但走了不遠,元好問就不走了,跟同伴說這樣不行,這個土丘等我們回來有可能就找不到了?於是他們又折返回來,找來許多石塊,壘在土丘上方才罷手。最後他還邀請同伴們一起作詩填詞祭奠此事兒,元好問自己填的叫《雁丘詞》,後來換了一個詞牌名叫《摸魚兒》。彭教授說,這首詞能背誦的不多,但不知道前兩句的人卻很少: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生死相許名句的出處,原來竟然是大雁。此類的典故許多,不能一一例舉了。

困境出好詩

彭玉平教授在縱論古典詩詞的時候,發出這樣的感嘆,即困境出好詩。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例子,可謂俯拾皆是。寫詩當然與詩人的心境有關,“春風得意馬蹄疾”,其實得意的應該是騎馬的人。得意時風景如畫,草木含笑;失意時天地失色,鳥鳴驚心。林黛玉葬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看似說花,其實是在感嘆自己,孤兒的她沒有依靠,擔心“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忙兩不知。”

說起困境,自然要首推文天祥的那首《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是他作為南宋大臣被俘被囚之後寫的,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後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鬱而揚,迸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與文天祥困境,或者叫逆境類似的,還有岳飛的《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怒髮衝冠”,為什麼如此生氣呢?原來岳家軍與金兵作戰,一路過關斬將,乘勝追擊直至朱仙鎮,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收復失地,近在眼前。可是就在這關鍵的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與金人議和一日連下12道金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瞭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寫詞有境界

我聽的主要是彭教授講的《人間詞話》,而《人間詞話》的作者是王國維,是清末光緒年間的一位國學大師。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以上一段話就來自於人間詞話,而彭教授也從方方面面來解析這段話。

三重境界的第一重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昨晚一夜的西風把樹葉全部吹落,再登高樓的時候,眼前便無遮蔽,可以望到天邊,望盡天涯。詩人在望什麼?他遠去的心上人哦!可是王國維說的第一重境界,指的顯然不是思念之情,而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者,必先要有執著的精神,登高望遠,有追求,有目標,明確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如果說古人是借景抒情的話,王國維在這裡顯然也是藉詞說理。

第二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鳳棲梧》,詩人對酒當歌也無法排遣心中的愁苦,思念是一種折磨,但這種折磨苦中含蜜,為了心愛的人,哪怕被相思折磨得瘦骨嶙峋也在所不惜。這兩句把天下有情人彼此思念的真摯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蕩氣迴腸,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但所謂的第二重境界顯然還是藉詞說理,王國維以此兩句來說明,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獲得的成功,不是輕而易舉、舉手而得的,必定要堅忍,經過痛苦辛勞,孜孜以求,往往要達到人瘦帶寬也不後悔的程度。

第三重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於辛棄疾的《青玉案》。此詞描繪的是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眾裡尋她千百度”,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從字義上看,顯然也是寫男女之情的,但第三重境界顯然另有深意:作為做學問或者做大事者,必須有前面的兩種歷練,有明確目標,有專注的精神,下足功夫,自然會融會貫通,有所發現,此時再回首來時之路,便有豁然開朗之感。

國學大師的王國維果然自有高論,彭玉平教授用了九講來解析,也算是殫精竭力了,可惜俺這個聽眾,只是皮毛地聽懂領會了一點而已。

國學應傳承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今年春節期間播出,給疫情籠罩下壞情緒的人們,帶來了些許興奮點。10場比賽,央視直播,場場精彩。不僅是選手們個個厲害,而且導師們點評也非常出彩,可謂精彩紛呈,目不暇接。連一向不喜歡詩詞的老伴也跟著看的津津有味,還不時地發出感嘆,“瞧瞧人家的孩子,這麼小就如此厲害,咋教的呢?”

別說,小選手表現好還真是第五季的一個特點。來自河南鄭州市外國語中學初二的鄭坤健,年僅15歲,連當四屆擂主,許多人都預測他可能會師並打敗彭敏,成為總冠軍。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橫空殺出來一位更小的年僅10歲的韓亞軒,在擂主爭霸賽上“意外勝出”,詩詞大會最小擂主隨即誕生。來自北京市育翔小學六年級的他,從3歲開始坐在姥爺腿上學習詩詞;而他來參加詩詞大會,也是在姥爺的鼓勵才勇敢前來的。他與彭敏爭奪總冠軍,僅僅是在最後環節,以一題之差惜敗,屈居亞軍。

與央視詩詞大會相呼應的,就是第10套節目連續推出彭玉平教授所講的古典詩詞。許多人都知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玩意,應該代代相傳。但如何傳承,咋樣延續,方式手段卻有待商榷?而央視連續多年推出的詩詞大會也好,“百家講壇”邀請名家傳授也罷,顯然都產生了不錯的效果。比如引起韓亞軒姥爺之類長輩們的重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在家教裡有意識地引導培養這方面的興趣,甚至會使孩子早早成才,成為萬眾矚目的“頭籌”、“奇才”。有了這些由國家以及各級媒體有意識地操辦運作,潛移默化,則國學必然會得到人們重視,古典詩詞這一中華民族瑰寶,也會代有才人,生生不息,在新時代閃爍耀眼光輝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俺在戰疫期間徜徉詩壇,暢遊詞海,也算是在做傳統傳承的某種致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