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显性三类感染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何防不胜防?

本文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内科主任医师侯光明先生的来稿,文章对病毒感染者分为隐性和显性三种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新冠病毒有轻症重症,甚至无症状等不同表现,针对三类不同感染人群,应该如何分类防治。记者论坛特整理编发。


隐性显性三类感染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何防不胜防?

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肆虐了两个月,虽经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地阻击,还没全面逆转扩散趋势,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令人十分焦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何堪比SARS等更加难以防疫呢?

这是由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19nCoV)感染的患者,有三种类型:

一、隐性感染者,发生了19nCoV感染,患者却没有任何症状表现。

二、显性感染者,又可分为两种患者:

1、仅限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2、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出现病毒性肺炎,这种才是典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隐性感染者没有任何迹象给防疫者提供帮助,仅有疫区暴露史一项参考,而且流动面广量大,很难设防,往往成了防疫中的漏网之鱼。这也是部分被感染患者,错觉他们潜伏期超长的原因之一。

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显性感染者,其实就是一位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只不过本次病毒核酸检测19nCoV呈阳性而已,除了发热、鼻塞、咽痛、咳嗽、腹泻、肌酸、无力等症状外,没有气促、呼吸困难,不危及生命。不会进展成肺炎,CT等影像学上没有异常征象。只有通过病毒核酸检测才能确诊,但必须排除假阴性患者。针对这类患者预防困难也不小。

隐性显性三类感染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何防不胜防?

第三种感染下呼吸道,发生病毒性肺炎,才是名副其实的新冠肺炎。

这是19nCoV感染中最严重的患者,但与其他病毒感染的肺炎也有相似之处: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以“感冒”症状为先驱,一下子就呼吸困难。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是判断新冠肺炎轻重的最直观指标。结合患者接触史,即使得不到阳性核酸检测报告,根据CT影像磨玻璃样改变足以作出临床诊断!但为时已晚,绝大多数该类患者需要呼吸支持,靠自身肺代偿功能来扛,渡得过急性肺损伤和呼吸窘迫综合征难关,病情自限。此时这类危重现症患者救治优先,周围严防。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19nCoV)感染,与SARS、高致病禽流感等诸多不同。

第一类人群病毒携带者为数不会少,样本大、基数多,流动范围广;

第二类人群症状不典型,与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无异,混杂、或重叠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常规检测无法快速甄别;

第三类人群病情重笃,已必须进入着重治疗的临床二级预防。

19nCoV感染病毒核酸检测率不高,除鼻咽试子采样、运送等人为因素外,与19nCoV病毒株存在变异密切相关。尽管新型冠状病毒(19nCoV)相当狡猾,防不胜防。但是对疫区全面封锁、严密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仍然是传染病防疫学强调的最直接、有力措施。毕其功于一役,大家应当充分理解和支持。


隐性显性三类感染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何防不胜防?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

给新冠肺炎患者重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19nCoV)感染”,按病毒感染学的内在科学规律,还其本来面目,完善疾病诊断概念,统一思想;

将患者临床类型分成上述三种,简单明了便于掌握有的放矢,统一认识,做到第一类人群严防、第二类人群精防、第三类人群治防的科学、规范防治;

要纠正以CT等影像学诊断代替核酸等病原学检测的偏差,不能病急乱投医,毕竟所有病毒性肺炎在影像上表现基本一致,新型冠状病毒(19nCoV)感染并没有自身影像学的特异性,不能矫枉过正,将临床疑似诊断等同于确诊诊断。

戴口罩、勤洗手,始终是非疫区人员切断接触19nCoV传染源的个人防护抉择。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断变异的结果,持续变异是它再度示人的特性。从今以后,公众要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卫生防疫习惯,防患于未然是消杀所有病毒的最佳良药。



记者论坛,20万+媒体人社群,传播创造价值;

已受邀入驻今日头条、腾讯快报、百度百家、网易新闻、新浪财经、阿里UC、一点资讯、界面、脉脉等媒体平台。

①有情怀的社群,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②部分文章转载,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无关商业利益;③如有异议、投稿和建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