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時代:互聯網一線防疫戰

文 | 梁湘,中國互聯網協會新媒體創業導師 紅旗融媒體研究院執行秘書長四川輕化工大學講師,《財富時代》雜誌社特約評論員,專欄作者。

一場始於武漢、覆蓋全國、輻射世界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20年的春節假期很可能會成為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意義最特殊的節日假期了。全國經濟遭受衝擊,商業活動大範圍停擺、企業面臨現金流壓力、高昂租金、員工薪酬等問題,一個個普通的家庭被疫情困在了小區,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企業、家庭以及個人也將會越來越焦慮。然而,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並不同於2003年的非典SARS病毒,這種差別不止是醫學意義的,更是具備伴隨互聯網時代興起而產生的經濟意義、社會意義。

2003年的非典,大眾在發現疫情對於生活產生不便的情況下,也隨之發現了互聯網對於生活的有效幫助,這一年,淘寶、京東、QQ遊戲等應運而生,新浪、搜狐、網易第一次實現了上市以來的全年盈利;而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同樣家裡蹲的人們也不得不驚歎互聯網時代滋生的新經濟對於這場悲痛的災難,亦起到了一些緩解作用,

一方面,互聯網新經濟滋生了更多消費形態,從而為更多企業提供了“挺過危機、踹一口氣”的轉型發展機會;

另一方面,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渠道也奮鬥於火熱的“互聯網一線戰場”,成為了大眾獲取新冠肺炎相關資訊、捐贈求助、防疫宣傳、闢謠假新聞的主要途徑。

疫情下的互聯網

衣、食、住、行、娛,可以說是疫情期間普通中國人除了生存需求之外的基本需求,而前四個層面的需求便是大部分普通人賴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然而,以往滿足這些最基本需求的線下實體企業、服務行業紛紛閉店停工,在疫情給整個宏觀經濟帶來下行危機的同時,我們可以預見如今冷清的城市街道隱藏的建築裡,在未來還會倒下一大批中小型企業。與此同時,社區新零售、線下生鮮配送、電商、代購等依託於互聯網而生的行業在滿足人類這些基本需求的同時,將贏來疫情期間展現身手的機會。


財富時代:互聯網一線防疫戰

而對於娛樂產業來說,不少人感嘆“正身處於寒冬之中”。以電影行業為例,春節檔七部電影為避免人員聚集造成疫情擴大的風險,遭受了統一撤檔的打擊,接踵而至的情人節檔排期也依然是“遙遙無期”,預售費用、前期的宣傳營銷費用等同於打了水漂,即便後期改檔,但集中上映導致電影的排片量相對減少、以及部分影片的題材、時機受限,我們可以預見不少影片人氣的必然流失;而無法實現集中錄製的綜藝產業也遭受了疫情的強烈一擊,在整個春節期間,全網的有效播放量與同期數據相比下跌了25%左右;演唱會、粉絲見面會、籤售會也無限期延遲,演藝經紀都難免受到了影響。總的來說,上游沒有產出,下游無法供應,這對於營銷宣傳端,製作策劃端,電影院、劇院、演唱會產業等承載作品的線下實體產業的打擊極其深刻。

基於線下的娛樂產業相關人員雖不好過,但在負面信息滿天飛、每天飛的疫情期間,互聯網娛樂化活動彷佛成為降低壓力、緩解憂慮的最佳方式之一,危機有時也代表著新的機遇,線上成為娛樂產業活躍的舞臺,大眾響應國家減少出行的號召,各大衛視與視頻平臺也鼓勵大家不必過度擔心疫情,“該看劇的看劇、該追星的追星”,於是大眾蹲在一邊吐槽人設、劇情、CG,影視作品與利益相關方一邊收穫收視率、點擊率與流量,長視頻行業在短期內實現回暖。除此之外,遊戲、短視頻、社交類APP等依託線上的娛樂化產品也迎來了機會。以手遊行業為例,在這個非常時期,不願擔上“發國難財”名號的手遊產商或多或少都刻意壓制了自己的“氪金行動”,然而在也絲毫不影響遊戲的火熱,無論是騰訊系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還是網易系的《陰陽師》,春節期間幾乎所有的主流手遊產品的DAU都實現了明顯提高,手遊市場流水整體大幅提升。

從衣食住行到線上娛樂再到學習工作,原本老生常態的“萬物智聯、萬物互聯”在新型冠狀病毒猖獗的一個多月裡終於得到了真正的釋放,主婦通過移動互聯網每天網購新鮮的蔬菜、水果、海鮮、肉禽以維持家庭基本生活,社會人通過電腦、手機實現遠程辦公維持家庭開支,學生通過線上網課、在線模擬考試實現交流學習......這可以說是這段疫情期間普通人最普遍的生活狀態中,而從這種常態中我們不難看出非常時期獨自閃耀的“互聯網+”經濟形態與新媒體賦能產業的身影,傳統的線下實體企業遭遇新一輪洗牌,用戶的消費場景集中向線上轉移,互聯網進一步向三、四、五線城市全面下沉。

互聯網下的疫情

如果說口罩、消毒液、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是一線醫護人員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必需品,那麼及時獲取來自一線的、真實的新冠病毒相關資訊便是普通大眾的必要需求了。

2003年的非典,人們多坐在電視機前等待主流媒體的滾動報道,通過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關注每日信息,包括一線城市在內全國謠言四起,物價哄抬嚴重,信息渠道來源單一,且消息公佈自上而下,“天生”的信息滯後性甚至滋生了“天價”的板藍根出現。除了能稍稍寬慰人們的心病,板藍根治不了非典,這點你我都知道。

十幾年過去,來到2020年,公眾獲取資訊的渠道早已脫離單一的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形式,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互聯網下沉戰略深入之後,微博、微信、客戶端、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形式早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獲取資訊信息的渠道。新媒體成為人們瞭解疫情、戰勝疫情、對抗謠言的“互聯網一線戰場”。


財富時代:互聯網一線防疫戰

疫情初始階段,年輕人採用老年人適應的話語體系與敘述方式科普防疫信息,通過新媒體渠道精準觸達白髮群體、偏遠地區群體的痛點;在雙黃連被炒熱、有關雙簧蓮蓉月餅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方興未艾”之時,闢謠的新聞便立馬通過各種渠道全面包圍有關謠言,不少人調侃“板藍根始終也想不明白自己比雙黃連差在哪裡”,我們不難看出在這場與新型冠狀病毒的硬仗、持久仗之中,新媒體在其中擔當起了舉足輕重的責任,人人都是這場抗議戰場的參與者,主動幫助疫情嚴重區域的人民,人們不再旁觀,主動為疫情事件當事人發聲,積極對抗新冠病毒相關謠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新媒體渠道的多樣化全面深入佈局在某種程度上防止了這場疫情走到更壞的局面。當然,互聯網除了在信息獲取與內容傳播層面為幫助疫情“加了一把火”,在數據化管理層面也為疫情控制起到了實際性助益。互聯網在線問診有效避免了人員集聚交叉感染、社會恐慌進一步加劇的危機,實時的人口遷徙數據與實際確診感染人員相關數據管理也能讓更多人防患於未然。數據是冰冷的,而這些互聯網技術幫助做出的貢獻卻是實打實的,使得在非常時期,互聯網亦讓生活如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