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疫情“格格”不入!梅州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米”

早春梅州的清晨,与往日不同,社区少了散步的大爷大妈,多了穿马甲的社工。小区里的大喇叭防疫广播,也成了特殊的叫早方式。

让疫情“格格”不入!梅州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米”

早上8点,记者在梅江区江南街道红光社区里看到,社区人员提着小音响到小区播放防控知识。“每个社区配备有网格长和网格员,由社区干部、群众党员、热心市民组成。”罗碧裕是红光社区党委副书记,也是一名网格员。

社区是城市治理基本单元,如今,又成为防疫的第一战线。

让疫情“格格”不入!梅州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米”

梅州的网格化管理在社区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万名网格员变身疫情防控“多面手”,组成防疫小分队,深入居民小区开展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数千个小网格织起一张强大的防护网,入网入格入家庭,网内情况一目了然,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确保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最佳“守门员”

生人勿入业主少出 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

“谢谢您配合,居家隔离观察还有5天,请不要随意外出……”疫情发生以来,罗碧裕每天早上不仅要到小区宣传,还要对自己负责的网格内的人员进行监测问候。

这是梅州市网格员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前,能否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而基层的重点就在农村、在社区、在网格。

梅州在创文中探索建设的网格管理体系,在疫情防控工作之中派上了用场。记者翻开《梅州市创文“网格管理”》,梅州城区规划了516个网格,每一条主次干道、每一个居民小区以及主要商业大街等都写得十分详细。

梅州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网格以社区方块、居民小组等为依据,配备了不同数量的干部,以“各司其职”的方式,管理着网格内的各项事务。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街不漏巷、巷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梅州全面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最佳守门员”,尽心尽责守好梅州“安全门”。

以江南街道为例,该街道是梅州城区的中心区域,也是梅州城区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共有14个社区,约15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有4万多人。特别是江南街道部分小区属无物业、无保洁、无保安的“三无”小区。

网格化的社区防疫管理,有效解决了江南街道人口多、密度大、成分杂的问题。

让疫情“格格”不入!梅州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米”

据悉,江南街道第一时间启动网格排查工作。“1月23日防疫工作部署后,马上通知各个网格长,112个网格迅速开始运作,对网格内湖北返梅人员进行排查。”江南街道办事处干部郭志科说,依托网格的高效运作,江南街道短时间内便将辖区内109位湖北返梅人员的身份弄清楚。

近日,随着返程复工人员的增加,社区防疫工作难度加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梅州及时实行全市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要求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人员进出必测体温、必戴口罩,严禁串门和集聚。特别强调无物业管理的小区以网格为单位实行封闭式防控管理。

“来,给您量一下体温”“你是从哪里返回梅州的,过来登记下,要居家隔离14天,请您配合。”……

走进梅州的各个小区,都有拿着体温枪的“守门员”等着每个进出小区的人员,他们尽心尽责、严防严控,坚决不漏一车一人,身体力行地为居民群众站好岗,成为疫情阻击战中坚不可摧的“最佳守门员”。

党员冲锋一线,扛起“硬核”担当。为加强一线防控力量,梅州市委组织部对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资源进行“战时调配”,选派6232名党员干部就近就便支援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梅县区1300多名机关干部火速到岗,纷纷进社区支援一线网格化防控。梅县区广播电视台的党员叶献文收到通知后,当天下午就利用业余时间到所在小区协助疫情防控。

“基层的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尽心尽责做好防控工作,他们十分辛苦,我们作为机关的党员干部,也想参与到自己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来,这既是党员的义务,也是党员的责任。”叶献文说。

后勤“保障员”

小小“楼长”作用大 随叫随到代买代跑

“报告池书记,我负责的商住楼今日无疫区返乡人员,请放心。”

“收到,辛苦你继续值守。”

下午4时许,大埔县百侯镇百侯社区党支部书记、“街长”池春庆陆续接到8名“楼长”的电话。

连日来,大埔县百侯镇充分发挥“楼长制”网格化管理优势,对辖区内近期从疫区或途经疫区来埔人群进行排查、登记造册和实时监测,确保疫情防控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同时进行社区消杀工作,确保卫生环境安全整洁。

据了解,“楼长”主要由居民们认为具有较高威信、热心社区事务的党员干部、居民以及退休老党员担任,并由社区干部担任“街长”,负责对接各“楼长”。

“楼长是第一责任人,对本楼栋住户上门入户进行逐一排查,及时反馈给街长,由街长汇总建立疫情排查表、登记表、明细表等台账。”百侯镇党委委员廖璐茜说。

让疫情“格格”不入!梅州守好社区防疫“最后一米”

与时间赛跑的关键时刻,“楼长”们争分夺秒,只用了1天时间,他们就完成了辖区内186户商户、8栋居民楼235户共1562人的排查工作。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干。每一位网格员都是防疫一线的示范员、宣传员、劝导员,更是暖心的后勤保障员。

为了尽量减少居民出行,梅州大部分小区安排了一系列贴心服务。“我们小区物业实施快递代收,将包裹进行统一消杀之后,再通知业主来拿。”梅州某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学校假期延长,有不少学生的家庭作业需要打印,他们便安排了打印送上门的服务。

隔离不隔爱,社区工作人员全力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解决生活难题。在梅县某小区有一户住户,一家五口1月26日从湖北回来后自觉居家隔离,扶大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玉静得悉情况后,主动为他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旦接到隔离人员的电话,再忙都放下手中活骑上她的“小电驴”为他们代跑服务。

入网入格入家庭,网格员有时还上门入户扮演心理疏导员。“我已经在家里隔离4天了,现在很闷很难受。”“您好,现在最好别出门,好好在家待着。要是闷得慌,我陪您说说话,聊会儿天。”这段对话发生在梅江区三角镇客天下社区防控队临时党支部委员郭慧与隔离对象周先生之间。

周先生是湖北返梅人员,后居家隔离。为了帮助周先生解闷,郭慧化身“郭德纲”,陪着周先生谈天说地。“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挺不容易的,所以能提供帮助就尽量提供。”郭慧说。

在线“话务员”

开通暖心热线服务 人人请战勇当先锋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迈开腿就能行,有时候也要磨破嘴皮子。

“您好,这里是金山街道蓝精灵热线,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在梅江区金山街道社工站,社工正积极为来电群众答疑解惑。“您不需要紧张,请问您有接触湖北返梅人员吗?最近有没有发热症状?”

一通电话,两三句寒暄,就可能驱散孤独和不安,让战疫的心更加坚定。

据了解,为了缓解新冠肺炎给群众、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给群众普及防疫知识,金山街道开通了“蓝精灵暖心热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心理疏导平台。

“有些居民怀疑自己感染上了新冠肺炎,但是又迫于群体压力不敢去医院检查,拨打热线,我们为他们联系医疗机构;有些患者家属可能会被区别对待,被其他人贴标签,那我们会联合村居一起给他们帮忙。”金山街道社工站的社工侯志高说,热线服务的对象比较广,只要有心理压力或者对疫情不了解的,就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咨询。

记者注意到,服务对象还有社区困难群体及其照顾者。侯志高表示,当下疫情依然严峻,大家对困难群体的关注会有所减弱。“我们金山街道一位因病返贫的低保户,因为经济问题买不到口罩,疫情期间又不鼓励大家出门。当时他就拨打电话,我们得知后便为他买口罩、买菜。”

网格员变身在线话务员,不仅线上开通暖心热线,线下更是防控宣传不停歇,防控疫情顺口溜张口就来。

“不打麻将不聚会,健康过节最宝贵。”“阿叔,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不要让外人进来了。”在梅江区江南街道鸿都社区、红光社区,由派出所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和网格员组成的“三人小组”,或走街串巷向社区群众和沿街商户宣传防控知识,或手持喇叭广播宣传疫情防控信息。

据江南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在原有“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基础上,增加派出所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充实网格,实现辖区112个网格与疫情防控管理的无缝链接,实行网格化疫情防控。同时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疫情防控,更有社工、志愿者纷纷加入其中。

章蔓桦是江南街道的一名志愿者,也是一名网格员。元宵节那天,她收到了隔离对象骆先生的一条短信:“您好,可不可以麻烦您帮我买两包汤圆?我家住在新中社区……”收到短信当下,章蔓桦立刻到超市买了几包汤圆送到家门口。

“接下来,我们还要招募更多的小伙伴,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中来,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服务。”章蔓桦说。

“疫”线人物

社区安全我守护 不胜疫情不收兵

近日,梅州迎来寒潮,社区防疫的一线人员依旧在寒风中坚守。

当市民们都守在温暖的家中时,他们每天都在“逆行”,在卡口排查车辆和人群,为社区居民把守安全大门;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无怨言冲在前面。面对社区上万群众,他们没有退缩,全员皆兵战一线。网格里每一个“纯朴的客家人”都不吝贡献自己的温暖,都在为社区防疫出一份力。

领头兵:冲在危险第一线

眼下正值节后返程高峰,社区人员流动逐步加大,梅县程江、新城、扶大等城乡区域一线防控压力骤增,为避免因人手不足、超负荷值守延误疫情防控工作,梅县区派出千余名居住在城乡的机关党员干部到城区镇街报到,就近就便支援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补充基层一线防控力量。

“我们程江镇大概有200多个小区,人口接近10万人,其中近半数是没有物业的,所以我们的压力特别大。组织部动员机关干部积极参与我们基层的防疫工作,为我们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也进一步提升了防控效能。”程江镇党委副书记钟增兴说,支援的党员主动亮身份、挺在前,带头当先锋、作表率,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女子兵:谁说女子不如男

“疫情严重,就不要在这里打牌了,快点回家!”在江北文化公园,梅江区金山街道凌东社区党支部书记赖惠娜正催促着在公园休闲娱乐的居民回家,语气严厉,其中还透露出几分担心。“在江北很多居民意识不到疫情的严重,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身作则。”作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总指挥,赖惠娜把疫情防控的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

除了是总指挥,她还是一名“网格长”。

在赖惠娜管辖的网格内,总共有48个楼道,每一层楼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一户居民的家门口都放上了疫情防控的宣传资料。“他们平时都说我是运动健将,一口气跑三楼不带喘的那种。”赖惠娜想起往日工作的时候,笑了起来。

退休兵:老同志也不缺席

“我就住在这个小区里,每天都按时到岗值班值守。”在五华县水务局宿舍小区,去年刚刚退休的水务局职工黄小英在自家门口当起了“守门员”,盯着进进出出的人员和车辆。她告诉记者,和她一样退休后当起“守门员”的还有五华县水务局下属单位退休的职工陈梅珍,其他参与防控的人员则由县水务局机关临时调配。

据悉,五华县水务局原宿舍小区是该县推进社区防控的其中一个单元网格。2月1日起,该县正式启动社区防控工作,借鉴创文创卫的成功经验,将县城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由挂钩的县直单位落实疫情防控的每一项任务,对属于原相关单位的“三无”老旧小区宿舍,特别明确由原单位负责,充分动员本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做好摸查管控工作。

“疫”线实践

大数据“找到人” 小网格“守好门”

梅州市、县两级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发挥网格员全覆盖优势,把牢疫区来梅人员的信息采集关、研判关和推送关。

按照“网格化”防控要求,网格员全部下沉网格,逐户逐日填报网格内居民健康卡,对涉疫区来梅的相关信息全部登记造册,及时通过手机APP进行采集,同步上传综治信息系统。系统平台获取信息后,通过电脑终端,向镇、县、市三级同步推送信息,实现点线面结合,三级同步研判。

该市建立的“政法委+综治信息系统+N(即相关部门)+每日分析研判机制”的信息推送模式,强化成员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实现网格员线上采集上传,综治中心和职能部门线下处理的无缝对接。

向上,组建政法系统内部、系统与系统之间、管理员与网格员之间的微信群,将群成员反映情况类总,及时反馈市指挥部。向下,直接连通县、镇、村,及时通报情况,及时锁定重点人群和区域范围,因情施策、掌握主动。截至目前,省对市、市对县推送数据中研判的疫区重点人员,基本已提前被网格掌握。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汪思婷 梁时禹

【作者】 汪思婷;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