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社区一线的战“疫”随笔

如果让我回忆,这段抗击疫情的经历将是我一生不能忘怀的事情。

2020年,庚子鼠年,楚地大疫,为一国而封一城。原本以为这将是个热闹的新年。大哥、大嫂、小姑子一家将齐聚一堂,窗台上清香溢鼻地茉莉、颜色鲜亮的红掌、菜品丰富的餐桌、琳琅满目的零食,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围着茶几喝茶的男人们,厨房里来去的妯娌婆婆……这些热闹的场景都戛然而止于武汉疫情的打破。


来自社区一线的战“疫”随笔

大年初二,召开湖畔新城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题会议。

身为副书记的我,看过新闻后,机警地觉察到,这次疫情一定少不了社区的参与了。终于,在初一晚八点半,在惴惴不安下接到大年初二全部停休待岗的通知。我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旁边依旧活泼玩耍地女儿,沙发上玩手机的丈夫,这个小家让我无比温暖,难以放下。


来自社区一线的战“疫”随笔

社区党委按照小区平面图,布防,落实网格工作内容,园区封闭画点位。

越日,社区工作人员共计9名全部返岗,上午的会议迅速让我从小家的女主人转变成另一个身份——一名社区工作者。社区的主要工作:摸排信息、逐户巡查、封闭小区。其实这个时候,内心的滋味是无法描述的,没有84消毒液,没有酒精,没有测温枪,没有N95……只有9名社区工作者——7名孩子的妈妈,男人的妻子,父母的女儿。我不能哭,也不能沮丧,更不能抱怨,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党员的誓言不能只是口号,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在防疫第一线,但是我们能力所能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来自社区一线的战“疫”随笔

小区封闭管理,来访进出人员登记,发放通行证。

我知道,以目前的形势,朝夕相处的姐妹们要打的是一场硬仗!赢,合家安宁;输,我们不敢想象!电话逐一摸排小区内的每一户。问题又来了:小区微信群,该怎么样发通知?舆论导向会怎样?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发现疑似人员怎么办?面对不配合的居民怎么办?外来人员如何掌控?问题接踵而至。


来自社区一线的战“疫”随笔

与派出所民警检查营业的药房是否有抬高物价情况

我们的姐妹也都没有遇见过这么紧急的事件,国是大家,我们是小家,心情很沉重,但是我们也坚定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这一天我们每个人打了300多个电话,姐妹们声音沙哑了,面容憔悴了,心态却平稳了。


来自社区一线的战“疫”随笔

组织盛京义勇队员开始对居民进行体温测量

1月31日,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郭淼与物业公司经理定下临时封闭园区的方案,物资没有顶上之前,用垃圾桶、保洁人员的三轮车暂时封闭3个门。晚上六点居民群果然出现了各种声音,面对各种疑问,逐一回复。自己感觉已经心力憔悴,此时此刻,已经顾不上耐心地哄女儿,细致地回答父母的关心。已经连续7天无休,除了身体的疲惫,防护用品也只限于一次性口罩了,幸好,还能拖到关系买一些酒精和消毒液。


来自社区一线的战“疫”随笔

张贴疫情防控通知

今天2月18日了,早就想提笔写点什么了,面对日常繁重的工作,力不从心,下面介绍一下与我并肩战斗的姐妹们:

郭淼——社区的领头人,单身母亲,已经无休连续作战26天了,为了园区封闭出现的问题接受质问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累红的双眼,和喷薄而出的泪。日日夜夜的努力,无休无止地工作,得到了全体居民的认可,如果说生当做人杰,那么郭淼就算是社区中的人杰。

乔丽新——社区副主任,两个孩子的妈妈;疫情防控期间,每天都第一个来到社区,打扫卫生,消毒,只为给我们创造一个无菌的工作环境。她带领的每日宣传防控小组,一天不间断地各个值守点位巡查,消瘦的脸颊,遛细了的双腿,只要穿上那红色的铠甲,就一往无前地奔向一线。

黄海艳——社区两委委员,家有年幼的孩子,一直在岗;每天报表到深夜,每当孩子哭叫妈妈的时候,她已经在防控的第一线上岗了。原本贫血症的她,在如今工作强度如此之大的防控时期,看着她的苍白的面庞,也从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王 淞——社区党委委员,更有幼女在家,每天照顾孩子的任务全部交给她的爱人,每天回家手机不敢离手,生怕错过一个紧急通知。社区所有的紧急的报表她都在女儿哄睡后,在家中填报,每天睡觉不超过4个小时,孩子不舒服吵着叫妈妈,她只能电话安慰安慰,然后继续工作。

项效慧——社区居委委员,是我们社区唯一一位,人好话不多的典型大姐,除了电话排查的时候与居民说话,其余时间就是埋头做自己的工作,就没有麻烦过大家一次,独来独往,我想说她是社区的女侠,是处江湖的隐士者也。

赵丽——社区工作者,也是位单亲妈妈。虽说孩子已经念高 了,是住宿学校,所以假期是母女难得的亲密时光,一个疫情的打破了计划,她,没有回头,没有退缩,逆风而行,风雨兼程。

作者: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北陵街道湖畔新城社区党委副书记路静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