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玉米突破“1元”大关!封路结束后,玉米该咋卖?


山东玉米突破“1元”大关!封路结束后,玉米该咋卖?

时隔几个月之后,国产玉米市场价格终于触碰到了1元每斤,也就是2000元每吨大关。而且随着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现了暂时性的供应不及需求,供需压力非常巨大,所以甚至有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将年后玉米收购价格提高60元每吨以上。

当前,山东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最高已经达到了2030元每吨,领跑全国。

而笔者知道,东北的各位农民朋友看到这里,估计又要羡慕不已了。因为当前的东北玉米市场价格虽然较年前略涨少许,但是幅度远不如山东玉米,而且还处于有价无市的情况。

阶段性的卖粮节点已到,在有利润、有能力的条件下,可以分批次择机卖粮。

第一,涨价的原因不是供需所致,疫情过后有回调风险。

大家都知道,此次涨价的根源是新型的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虽然春节之前大家普遍认为价格会上调,但是上涨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还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短短几天的时间,山东个别企业上调70元/吨,南方部分销区涨幅超过100元/吨,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涨价固然是好事,但是贸易商不能掉以轻心,要有风险意识,疫情带来的上涨就好比“无根之水”,政策面的拉动会在疫情过后烟消云散。

第二,政策粮挤占市场份额,透支后期行情。

最近几天,先是2月5日中储粮的3.36万吨玉米竞价销售,再到2月7日中储粮296万吨一次性储备拍卖,加上小麦、水稻的投放,政策面连续的大动作让陈粮提前供应市场,解决了南方养殖业采购困难的同时,也让陈粮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不管中储粮是履行职能还是顺价销售,反正疫情带来的价格高地有被逐渐抹平的迹象,不利于后期新粮的行情发展。

第三,疫情造成粮源积压,有二次建仓机会。

目前虽然粮价上涨,但受疫情影响,供需两端脱节情况依然非常严重,物流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各地区对于疫情的防控力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基层粮源的流通基本停滞,造成粮源积压。从贸易商角度看,目前的市场价格都是有利润的,顺价销售也是理所应当。经过疫情的积压后,还有接近五成的玉米要流向市场,二次建仓的机会比较充足。在有利润的情况下,短周期、多轮次的建仓,不但运作灵活,而且风险较低。

第四,政策落地,物流限制出现松动苗头。

疫情固然值得重视,但以各行业的巨大经济利益为代价是不可取的。近几天,国家各主管部门对基层的道路封闭情况提出修正,其中就提到“要畅通饲料及玉米等饲料原料运输渠道”,下游企业也及时做出反映。根据市场反馈,山东部分地区“通行证”制度已经落地,多家企业开始陆续有粮源到货。物流限制一旦松动,市场活跃度提高,价格的上涨趋势或将逐渐放缓。

综上所述,被疫情锁住的大门已经裂开了一条缝,基层购销的恢复也指日可待,即使本轮行情暂时不会回落,但随着政策粮的不断投放,整体来看,当前东北玉米处于“有价无市”的状况,偶尔有寥寥数家企业提价收粮,但是农民卖粮难度较大。而一旦农村道路解封,农民肯定集中扎堆卖粮,那么在这时候出售玉米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价格自然也不会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