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武汉危急!湖北危急!2020年春节之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充分发挥医科特色优势,迅速紧急行动起来,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展现出校院组织大爱仁心敢于担责的“同济担当”,校园防控以人为本守土尽责的“同济榜样”,专家学者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的“同济智囊”,附属医院中流砥柱救死扶伤的“同济力量”,师生员工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同济形象”。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校院组织:

大爱仁心、敢于担责的“同济担当”

——领导挂帅,确保组织落实。面对疫情形势,同济医学院反应迅速,根据学校要求,当即成立了医学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部署同济校区疫情防控工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国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医学院相关院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医学院相关部门和医学院各院系党政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医疗救助、物质保障与捐赠、宣传、后勤保障、校园安全、学生保障、社区保障、密切接触者隔离九个专项工作组。各二级单位成立了本单位防控应急工作小组。

——敢于担当,快速凝聚共识。关键时刻大家很快形成共识,我们应该肩负起三重责任:守土有责,要做好自己校园的防控工作,而且要做成样板校园和示范点;我们有华中最好的附属医院,应当成为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突击队;我们有华中最强的医学学科,要为领导决策和服务广大群众贡献我们的智慧,成为省市抗击疫情的智囊团。

——制订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医学院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构建“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疫工作机制,建立了院二级防疫信息报送网络和防疫值班值守制度。建立“一日一通报”制度,专项组在每天下午16:30前,通报情况,解决问题,强化落实。

——研究部署,明确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多次通过网络、电话、微信方式召开校区疫情防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校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严防死守、科学防治、统一协调、有序施策、全力以赴。2月7日,医学院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市要求及学校精神,成立了NCP密切接触隔离小组,制定集中隔离工作方案并明确了任务分工。

——迎难而上,发挥组织优势。各级党组织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作用,校区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各党支部纷纷迅速响应、行动起来,自觉投身于防控第一线,扎实有序开展校区各项防控工作,联防联控,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校园防控:

以人为本、守土尽责的“同济榜样”

——封闭校园,加强人员管理。疫情爆发初始,医学院最早开始关闭同济校区的公共区域,撤回医院实习的学生,取消医学生寒假社会实践项目,1月21号取消临床学生提前返校实习的决定。着力开展对师生员工出行情况的全面摸排,并做好各类人员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校园安全组严防死守,对校园进行严密监控。1月31日起,同济校区对2、4号门进行封闭,1号门实行人员车辆管理,进入人员车辆凭工作证、校园卡进入并测温;对医学院密切接触者人员进行管控值班。在学生区,实施入宿、离宿手续办理,加强了相关信息的登记和报送。学工、研工部门对疫情地区生源、身处疫情地的学生、14天内有过疫情地区居住史/旅行史或接触史的学生、留校学生等各类学生(包括留学生)人员进行统计,关心了解其健康状况;对于在医院实习而感染的医学生进行及时救治。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坚守一线,服务师生员工。社区保障组在各项防护措施都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全力做到了校区居民宣传、排查、管控、观察、隔离、关爱“六个到位”,牢固筑起了同济校区疫情防控的每一道防线。医疗救助组承担着校区教职工公共卫生职责并保障师生员工基本的医疗;同时积极支援硚口区指定隔离点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及参与医学院捐赠物资的接收、标准鉴别,对入出库进行登记等工作。学生保障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做好各项学生服务保障,与学生同舟共济,用心呵护学生健康。后勤保障组做好留校学生、职工医院医护人员及隔离人员中晚餐供应及配送服务工作;与同济物业一起,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治理,重点做好校园公共区域消毒杀菌工作;安排车队承担防疫物资运输、部分留学生离境去往机场以及职工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的接送的工作。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统筹协调,做好信息工作。特殊时期,综合组发挥了中枢作用。他们积极与大学相关部门及医学院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达各项决策部署,及时摸清医学院“四类人员”情况,及时统计医学院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及时报送医学院相关防控信息等。宣传组加班加点做好抗击疫情政策主张的传播者、疫情防控工作的记录者、疫情战场正能量的推动者,截止目前,共收集医科新闻素材146份,协助并撰稿外宣稿件43份,内宣稿件34份。

专家学者:

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的“同济智囊”

——建言献策,贡献“同济智慧”。医学院发挥学科优势,组织专家学者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智慧。作为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公共卫生学院主动向省、市学校递交请战书,建言献策,在疫情分析、病人救治评估、防控决策、消毒指导、社区防控策略等方面提供支持;第一临床学院的学生们也在发生疫情后就如何开展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展开讨论,经过反复修改,一篇集专业、人文于一体的科普文——《科学面对新型肺炎,返乡人员也是家人》出炉;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火神山医院信息化建设等等方面,同济师生发挥着医学专业所长,贡献了“同济智慧”。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科普抗疫,发出“同济声音”。基础医学院李岩、吴雄文、公共卫生学院徐顺清、何美安、药学院李华、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冯占春、姚岚、乐虹、贾红英等学科专家都积极就如何科学地面对疫情更好地进行自我防护在媒体上发出“同济声音”。

——精心组织,做好坚强后盾。学校和医学院组织各附属医院,坚持以爱心奉献社会,以仁术服务人民,汇聚成了磅礴的同济力量。医学院誓要筑起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防线,发动含三所直属医院的接受爱心捐赠的公告,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捐赠蜂拥而至,医学院攻坚克难,第一时间将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送往附属医院等一线。2月2日,校长李元元、副校长陈建国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医院西院、梨园医院,看望慰问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医院急需的部分物资,深入了解面临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做好他们的坚强后盾。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师生员工:

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同济形象”

——挺身而出,尽显人性光辉。同济师生急国家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置个人安危与度外,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同济海内外校友心系母校,面对危难,他们与同济心手相连,积极筹资,组织捐赠,“同济人”与母校共克时艰。在附属医院医疗物资告急的紧急关头,很多师生也心急如焚,随即开启了朋友圈物资捐赠公告传播的爱心使者,动员朋友、同学及个人捐钱捐物支援前线;还有的不断给我们的一线医务人员鼓劲加油,送去人文关怀。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医学院与医院无围墙阻隔,病毒传播风险更大,保卫人员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岗位,对校园进出人员进行严密管控,守好校园疫情抗击的第一道防线。同济物业师傅每天一丝不苟,及时对校园进行保洁、消毒杀菌不留死角。2月6日,抗击新冠肺炎进入关键时刻,学校成立了抗击疫情党员突击队,医学院广大教师党员踊跃报名,首批主动报名达65人。2月8日,为了将密切接触者安排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短短一天时间内,来自各单位各部门的51名党员组成团队,其中不乏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成为勇敢的逆行者,主动承担集中隔离点现场24小时值班重任,为被隔离人员做好各项服务。截至当日24时,首批密切接触者完成入住。又一次展现出同济医学院师生的“同济形象”。

校园战“疫”| 同舟共济抗疫情,同济师生战犹酣

疫情急,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同济医学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