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有人說:“35歲以後選擇跳槽,一定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35歲,是職場人的“黃金分割線”,這貌似已經成了職場上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也成了大部分職場人職業最後選擇的臨界點。


在職場上工作多年以後,無論是個人主動選擇跳槽,還是被動選擇辭職,年齡成為了你在就業市場上再就業的一把“致命的武器”。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曾經和朋友也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35歲以後的普通職員,再就業成功的幾率有多大?”


在朋友看來,就業市場上對於高齡就業人士並沒有那麼包容,如果只是普通職員的話,對於企業而言,性比價低。


而我則說,其實,職場需要殘酷且現實,但是並不代表35歲+的人都不能再就業,這個需要依據崗位和工作性質而定,自然性價比的高低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麼,在職業選擇的臨界點,對於35歲+的中年職場人而言,是否在企業的眼中真的沒有價值了呢?是否真的無路可選?


我想,未必如此。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35歲是職場人的“黃金分割線”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01、企業眼中的劣勢


在大部分企業的人才招聘要求中,都寫著關於年齡限制的要求,35歲以下。


那麼,對於企業而言,他們為什麼不想招聘35歲+的員工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學習能力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創新能力、記憶力等會逐漸減弱,而且學習能力也較弱。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只有晶體智力保持不變,而流體智力是下降的。


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


流體智力會隨年齡的老化而減退,一般人在20歲以後,流體智力的發展達到頂峰,3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晶體智力指知識和技能能夠有效結合的一種能力,主要用於完成某種固定的任務,晶體智力多依賴於環境的作用,取決於後天的學習,與社會文化有密切關係。


主要指學會的技能、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聯想力等,它和流體智力是相對應的概念,並不隨年齡的老化而減退。


這個時代正處於極速變化之中,隨著流體智力的下降,學習速度也自然下降,無法在短期內獲取新鮮的知識。


所以,對於企業而言,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他們還希望公司的人才有快速學習的能力,運用迭代的知識推動企業的發展。


所謂“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自然規律。


(2)、工作價值不對等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職場上的中年人,因工作多年,薪酬自然不會低,至少不會比應屆畢業生低。


如果是一般普通員工的崗位,該崗位知識和技術都要求不高,且不需要任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企業不會願意花高薪聘請一個高成本的人力。


對於企業而言,員工創造的價值一定且必須是要高出個人的人力成本的。


特別是一些替代性極強的崗位,對於企業而言,寧願招聘一個應屆畢生來做,花幾個月的時間去培養,也不願意花高薪聘請一個高成本且“高齡”的員工。


當然,這種情況是已經排除了那些需要工作經驗的崗位,還有包含技術型的一些崗位等等。


所以,相對而言,企業都是花最小的成本完成最大的效益,也就是低人工成本產出高價值利潤。


這也就是企業為什麼不願意招聘35歲+員工的原因,工作價值不對等,聘請成本太高。


但對於大多數中年職場人而言,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加上需要養家餬口,不可能低薪委屈就業,這也是無法就業成功的原因之一。


企業和員工之間在就業這桿秤上就是“博弈”的關係。


(3)、職場“老油條”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中年職場人,大多數都混成了“老油條”。


《幕後之王》中的布小谷(周冬雨飾)說:


“職場是一個火鍋,校園是一罈老酒,我們這些快畢業的白甜蝦,被酒泡了四五年,醉得頭昏腦脹,剛好被扔進火鍋,燙成鮮肉,不知下了誰的肚腸。”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大多數的職場新人都已然變成了職場舊人,已經成了“老油條”,不再懼怕職場這口燙的鍋,反而在裡面更加懂得運籌帷幄、遊刃有餘。


然而,對於企業而言,招聘進來的員工除了會幹活、幹好活以外,也還是需要能夠駕馭得了,特別是對於領導者而言,能管理等了。


職場“老油條”除了管理有難度以外,更多的是對工作的懈怠、散漫,工作上的不積極。


雖然有人會說這是偏見,只是極其個別存在的現象。


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職場中部分35歲+的工作狀態的確不如職場新人,或工作4-5年的人。


無論是工作的態度,還是工作的積極性。


如果你想告訴招聘官,你不會,正如你告訴他,你進公司的第一年不會生孩子一樣大道理。


因為,他們根本不會信。


02、企業眼中的優勢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我們都說,35歲是職場人的“黃金分割線”,確實是一個“黃金”的分割線。


對於某些人而言,確實是職業選擇的最後臨界點,但對於某些人而言,確實往上繼續攀爬的黃金線。


因為,35歲+的人,他們有著職場新人沒有的優勢和能力,他們是走上另外一個臺階的人。


那麼,為什麼到了35歲,有些企業又願意錄用你呢?原因也有三點。


(1)、工作經驗豐富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35歲+的職場人,他們都有著職場新人沒有的工作經驗,特別對某些崗位來說,具備工作經驗是十分重要的。


譬如,銷售型崗位、技術型崗位、管理型崗位等等。


35歲+的中年職場人,一般都坐上了中高層管理崗位,向管理通道職業方向發展,而管理型人才選擇跳槽,也自然會比較容易。


還有一些銷售型的崗位,你具備的銷售經驗,積累的客戶資源等,這些都是職場新人沒有的,而且是無法取代的。


所以,對於企業而言,在銷售和管理等特殊崗位上,他們自然會選擇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來勝任。


(2)、專業能力更強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如果你的工作是屬於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崗位,那麼,即使到了35歲+,你也不用太擔心職場再就業的問題。


譬如,對於一些技術型的崗位,除了需要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以外,還需要極強的專業背景知識。


而這些,不是剛畢業的新人能夠擁有的。


對於很多技術崗而言,都需要工作時間去沉澱和積累的,也可謂是越老越吃香。


如果你手上再有稀缺的證書,而企業也正是需要那些證書的,那你也會成為炙手可熱的求職者。


在企業的眼中,如果你的專業能力很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至少有不那麼輕易被替代的能力,即使過了35歲+,你依然能成為他們眼裡的“寶”。


所以,在工作中找到一項技能,鍛造升級,成為不輕易被替代的那個人。


(3)、處事成熟穩重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人到中年,經歷過了很多事情,也想通了一些事情,自然處事也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一些。


作為剛畢業的職場新人而言,剛進入社會和職場,因為不懂業務、沒經驗,所以會經常犯錯,也會因為犯錯而變得縮手縮腳。


因為沒有經歷過多少職場事,所以為人處世顯得不夠穩重。


對於企業而言,能夠穩重處理事務,能夠和團融洽相處,也是一個職場人具備的基本素質。


所以,年齡也是職場人的一個優勢,因為處理的成熟穩重都是時間回贈給我們的禮物。


無論我們在企業的眼中是“寶”,還是“渣”,年齡的的確確就是職場人面試的一道坎。


那麼,對於35歲+的人而言,在這個尷尬的臨界點,到底要不要選擇跳槽呢?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35歲+,到底是否要跳槽?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01、市場環境決定跳槽的時機


年齡無設限,給我們設限的除了我們自己,還有客觀因素。


正如以上所說,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就已表明只招35歲以下的員工,這是企業招聘的“鄙視鏈”,大部分人都逃不掉。


如果你所做的崗位正好有這樣的年齡限制要求,那麼,跳槽就需要慎重了。


除了招聘的“鄙視鏈”外,我們能否跳槽能否市場環境的影響。


如果市場環境好的話,市場人才的需求量多,自然年齡界限自然也就會放寬鬆。


但如果和當下一樣,疫情正在爆發,大部分企業都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甚至有部分企業宣佈破產倒閉。


在企業招聘收縮的情況下,你還選擇跳槽的話,那正是將自己往火坑裡推。


但是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個需要根據個人崗位性質而定,如果你的崗位性質在目前的市場上需求量飽和,而且出現縮招的情況,那麼,選擇跳槽就要謹慎。


如果個人崗位的需求量出現空缺,而且有足夠好的企業,有發展前景的單位可供選擇的話,跳槽也不是不可以。


市場環境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影響到了企業未來的發展。


所以,市場環境決定了我們跳槽的時機是否選擇正確。


如果選擇正確了,35歲+跳槽也自然不成問題;選擇錯了,即便是35歲-也是沒企業錄用的。


02、個人資源決定你能跳多遠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對於工作多年的人而言,決定你能走多遠的除了個人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個人資源。


35歲+跳槽,一般都不是平級跳,更不是向下跳,而是向上跳。


無論是薪酬福利還是職位等級,都是我們選擇跳槽的最終目的。


有人說,我在這家公司實在呆不下去了,只要另外的公司願意接納我,我立刻選擇跳槽。


對於這樣的情況,只能說從一個坑跳到另外一個坑,因為,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個人職業規劃是如何的。


跳槽就如跳遠,能否跳得多遠我們職業發展梯度就會有多高。


但決定我們能夠跳多遠的一定是我們具備的個人資源。


個人資源不僅僅包括個人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還包括你現在所處的職位等級,你現在拿的工資薪酬,你擁有的人脈關係等等。


這些都決定了你起跳的高度,也決定了你跳多遠。


如果你已經35歲+,應該好好的想一想,你現在擁有的資源能否幫助你再跳一次,能跳多遠。


如果你還沒到35歲,應該著手做好準備,為你35歲+以後跳槽做好資源儲備,幫助你更好地起跳。


所以,我們是否應該跳槽,能否跳好槽的第二個因素就是你個人擁有的資源。


03、“行業前景”決定你跳槽後的發展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不管是處於個人原因,還是公司的原因,35歲+跳槽的我們,還更應該看重“行業前景”的發展。


我們在跳槽前更應該要重視行業後續的發展情況,更加不能盲目選擇隨便跳。


因為,如果行業沒跳對,發展週期比較短,那更會影響到我們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擇業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在選擇跳槽擇業之前,我們需要認真地分析行業背景、行業現狀、行業未來發展情況。


雖說現在AI智能化會衍生出很多的新興的行業,大家都的眼睛都盯著智能化的公司,也想進入新興行業淺嘗一下。


但是在進入這些行業以前,需要看個人能力是否得到遷移,能否發揮自己的長處,是否是自己喜歡的等等。


更需要去分析在這些新興行業有多少生存的機會,你在這些新興行業中創造的價值。


因為,行業的發展前景將會決定你跳槽後職業發展的方向。


所以,如果你已經想清楚以上三個問題,而且具備跳槽的能力,不僅是35歲+,45歲+你都可以選擇跳槽。


“35歲後跳槽要慎重,稍有不慎就會很慘?”


職場上,人們都說35歲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因為它早已決定了你在職場上的去與留。


其實,職場上,決定職場人職業發展長度的不是年齡,而是本事。


當你有用賺錢的本事,或許,職業發展長度會比職場上更長,甚至更高。


我們常說,年輕就是資本。


是的,年輕是給我們積累知識、技能的資本,更是為後面職業發展積累資本。


所以,35歲+是否要跳槽,跳槽能不能成功,跳槽後能否有發展前途,這些,都是在你35歲以前已經決定好了的。


- end -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9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

歡迎關注:意得職業諮詢王丹豔,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