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刘邦是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

汉史趣闻


一个善于变通的人,才会长久,也只有接地气的刘邦,才可以赢得天下,一个过度在乎自己声誉,输不起的人,适应不了社会的曲折,乌江自刎,其实就是输不起,太在乎输赢,为什么跌倒了,不敢重来?人生不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累跌累起才是真英雄。没有美化丑化,我们到今天都能听到项羽的仗义勇猛,过了汉朝都能听到。说明项羽着实让人敬佩,时间和历史会记得一切,哪怕胜败都不能决定一切。李清照都说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各有各的推崇,你喜欢刘邦的厚黑学也可以,你们的老师也只是个人喜欢项羽罢了,历史书可没说我喜欢项羽,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都是为他创造的成语,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啊你们需要知道。

任何一个能成为领袖的,都不会只有勇或者只有谋。所以,我从来都不相信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乌江自刎,我更认为是项羽已经早就不想和刘邦打了,可看样子刘邦不会放过他,哪怕到了江边,如果过江继续打,吃亏的还是老百姓,所以。自己死了,安定了的是百姓!只说项羽的残暴就不喜欢他,烧毁国家图书馆,烧阿房宫,杀降几十万,感觉他打仗不是为了平天下,而是为了给他的楚国复仇 。他誓要杀光秦地百姓, 简直一个复仇狂,杀人机器。一个不能胸怀天下的人,战功再大,也掩盖不了这个人的格局太小的事实。能称的上英雄,是被戏台上英雄美人的故事感动了吗?

认为项羽妇人之仁的人,永远都不会理解情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利益没有人情,为什么现在感觉虞姬就是个女间谍,刘邦的卧底,只要不是坏女人大难临头各自飞,正常的女人应该是鼓励男人,一起面对一切困难想法战胜困难,而不是瓦解甚至打击男人自信,而不去想法鼓励激励男人重整旗鼓,甚至以自杀给霸王最后一击,让其真的是生无可恋,一切都没意义了,叔父亚父都死了,最后一个叔父也与大将英布彭越一起反叛,龙且虞子期八千项家子弟战死,钟离昧季布难以抽身救援,最后爱人虞姬也自杀死在了自己面前,多么的悲凉,就算得到天下还有什么意义,亲人,爱人,兄弟,同甘共苦的将士大都死了,一切还有什么意义,不能再让剩下的江东将士父老再战死,最后乌江自刎结束了可歌可泣又悲壮的一生,项羽手下不只是差了人才,更是缺少了一个吕后。最初韩信是投奔项羽麾下,做到了郎中侍从,可是项羽嫉贤妒能任用私人搞小圈子,不能满足寒心的要求,于是韩信转投刘邦;张良起初那是倾向于项羽的,鸿门宴帮助项羽逼迫刘邦签下城下之盟,护送刘邦回汉中封地后烧掉栈道,可是项羽把他的主公韩王成给杀了,于是他只好“间行归汉”。两杰起初都跟着项羽,项羽不能用没气量,这能怪谁?

刘邦的高度是项羽无法达到的,刘邦学的是帝王之学,项羽最多就是一个无敌的统帅。打一辈子,赢了一辈子,就输一场就一干二净。打仗打的是人才,物力,刘邦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储备,项羽除了打仗别的能力差太远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邦哥没有水平,中国有水平的人就太少了。石勒不是说了吗,碰到邦哥只能老老实实在他面前牵马,碰到刘秀还可以争一争,刘秀水平不差吧。石勒那种层次的人的评价,也许才是切实的。事实上,那种层次的人,似乎也没有说刘邦不行的。感觉两汉确实牛逼,就是到了彻底完蛋的时候,也还有如孟德这种顶级厉害人物(阿瞒无论怎么讲,也没做过一天皇帝,至少名义上还是汉朝大臣),天下成那样了,还是可以轻松斩了单于的人头。

我觉得项羽是明白了刘邦一定会赶尽杀绝所以才自刎的,如果说刘邦想放项羽一条生路,为何要亲自带兵追到乌江?刘邦就是要亲眼看到项羽死,刘邦明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放虎归山下一次死的可就是自己,除掉项羽就相当于扫出了自己帝王路上的绊脚石,所以项羽必死。就拿鸿门宴来说项羽是不是很残暴,这个我个人分析应该没那么残暴,就算残暴也是对人而异,但项羽绝对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鸿门宴如果项羽真要杀刘邦,我想问一下刘邦的人谁能拦的住项羽?就算有人拦的住项羽,那可是在项羽的地盘上,杀刘邦不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吗?项羽为什么没有杀刘邦说明他真的重情义,换一个思路吧,假如你几个人对方几十个人,对方没打你们几个,你说是用什么计走掉的,你觉得这种可能性大吗?所以我觉得项羽是根本就没想杀刘邦。

我只是想说,刘邦这样一个“拨乱反正”的人,古代在尧舜之下接受供奉的皇帝,在军事家和历史学家眼中地位很高的能人,在西方历史研究中与凯撒并列的两大伟大政治家之一,因为腐儒持续地黑,因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现在在民间总是一副“社会人”取得政权的面貌出现,满足大家对政治的感性理解,甚至演变成流氓、无赖的形象,实在悲哀。

这个人不想当皇帝只想令诸侯,幸好他败了,不然又是各国分裂,战火纷飞,不知道几世才能出个秦皇再统一,而且此人残暴,屠城数次,活埋投降秦兵数万人,有人劝谏他,还把人给煮了!还可惜他没渡了乌江能再有机会,真是痴人说梦,最牛逼实力如此悬殊都输给人家,现在穷途末路还能翻天不成?倒是就刘邦单凭萧河几句话见过韩信一面而已就敢让他做大将军,比起项羽小气样子不只强多少。


历史深度揭秘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知道刘邦临终前经历了什么?

我们选最为主要的来加以说明一下:

1、刘邦临终前得了重病,另外身上还有箭伤,在他平叛英布的时候,被流箭给射中了。这个箭伤带来的疼痛,一直陪伴到他死。

2、废立太子的事情,让他心力憔悴。

本来一开始他是立了吕后的而儿子刘盈作为太子的,但是,后来他和戚夫人又有的儿子刘如意。戚夫人历来都是受刘邦宠爱的。他仗着刘邦的宠爱,要让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也想这样做。

但是,最终他没有做成。

这就导致了戚夫人和吕后之间矛盾重重,他的儿子刘如意也是生死未卜。刘邦临死之前,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这件事。

3,刘邦的好兄弟卢绾宣布反叛了,让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要知道卢绾是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他们是生死之交,一起上过学,一起同过窗,一起泡过妞,一起扛过枪。

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交情比较深,所以,在刘邦当皇帝之后,他把功劳并不大的卢绾给封为了燕王。

可是,就是在刘邦快要死的时候,他唯一的好兄弟卢绾却背叛了他。

想想这几件事都集中在刘邦,这个将要死的人的身上,他的感受当然是别人理解不了的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才理解了项羽的穷途末路。若是他是项羽的话,面临这种窘况,估计也不会选择逃生的。

要知道当时在乌江的项羽,也是面临很多曾经的兄弟都背叛了他,其中有一个留下姓名的叫做吕马童的人,他就是项羽的故交。

可是,在刘邦下命令,说若是谁把项羽给杀了之后,赏千金封万户侯。吕马童毫不犹豫的把剑指向了项羽。

而且还把项羽的头给割了下来,当然了项羽是主动让吕马童割自己的头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故交。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还有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前,他最爱的女人虞姬也已经自杀了,对于他来说,这个世上已经没有值得他流连的东西了。

再加上跟随他的兄弟们,大部分都战死了,他又怎么能够忍辱偷生呢?

所以,刘邦临死前面临的状况,是和项羽是差不多的,真的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一个一个烂摊子。

用众叛亲离来形容他们当时的窘况,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好像只有自杀来的痛快了。

不过,刘邦知道自己快死了,别人事情他也管不了了。

所以,他先是下了一道命令,让樊哙先去燕国平叛卢绾。

就在樊哙出发没多久,他就听说樊哙要联合吕后杀了他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也没有核实这件事的真伪,他就让陈平和周勃,去燕地把樊哙给杀了。正是陈平和周勃去燕国的路上,刘邦撒手人寰了。

所以,刘邦的死,也是和他当时的处境有关。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却在他快要死的时候,全部发生了。

最为主要的是,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他又无能为力,项羽自刎乌江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呀?

所以说刘邦在快要死的时候,才明白项羽为何会选择乌江自刎,而不是选择逃生。


历史中百科


刘邦临死的时候才知道项羽把他坑了,而且坑的还很惨,项羽乌江自刎时对刘邦说:“我是死了,但我把全国几千万人的吃饭问题留给你了,把秦末天下大乱的烂摊子留给你了,把匃奴帝国主义侵略者留给你了,你自己好自为之,慢慢玩吧!”

刘邦听了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失败者的胡言乱语,但刘邦称帝建国后,项羽说的一件件,一装装都是扑面而来,成为了他到死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匈奴侵略者平城之围差点要了他的老命,不得已用屈辱的和亲外交政策与匈奴交往。大秦帝国的烂摊子逼得诸侯王一个一个的起来造反,刘邦也是在镇压诸侯王英布造反的时候中了一箭,最后不治身亡。几千万人的吃饭问题让刘邦牛逼不起来,不敢逞强,不敢装逼,不敢折腾,只能老老实实的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甚至不惜向匈奴装孙子屈辱求和。这些都是刘邦在打败项羽时没有料到的,他觉得只要弄死了项羽自己就可以扬眉吐气了,谁知道项羽死后自己活得还是很窝囊。

匈奴侵略,诸侯造反,老百姓向他要吃要喝要穿要房要媳妇。刘邦这才知道项羽一死落了个痛快,自己活着却是受不了的罪。项羽真是英明。

项羽最聪明的是抓到刘邦的老婆吕雉,没有杀掉,而是把她放了回来。本来,刘邦很想借项羽的手,把自己这个又有野心又不省心的老婆除掉,可是项羽却把她放了回来,正是这个吕雉,后来杀了刘邦的爱妃爱子,还杀了刘邦的爱将韩信,差点篡夺汉朝的江山。

对于韩信,刘邦也不过是夺其兵权,削其王位,监管起来,吕后却趁刘邦不在杀掉了。跟着刘邦打仗的老人被吕后弄得死的死亡的亡,最后让吕后的势力一家做大,这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刘邦后来为什么想要换太子杀樊哙,太子是吕后生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都是吕后的人,杀樊哙换太子无非想要削弱吕后的势力。吕后这个难题是项羽留给刘邦的,你说项羽聪明不聪明吧!项羽虽然失败了,可是他给刘邦留了一个女版的项羽,就是吕后,项羽的聪明之处,刘邦也是临死之时才明白的。


小杜笑看风云


是刘邦托梦告诉你他死前的感悟了?你怎么就知道"刘邦在临死前才知道,当年项羽为何会自刎乌江?”经常会看到这类以现代人角度诠释古人的意淫提问,想想也是满有趣的,反正大家都无聊,也就应着瞎答一回吧。

先看这二人的家史,项羽是谁?那可以世家公子哥,根正苗红的公子哥!刘邦又是谁?乡村一小混混而以。这二人放在一起比家史,不是一个平台上的。因此大家受的教育就不一样了!通常有权有势的人都有死要面子的特性,而混混却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二者间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一个常胜的公子哥而言,失败是件非常让人难心接受的事,更何况是楚霸王称号天的项羽了,一句“无言再见江东父老”让"自刎"行为变得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对于当时的刘邦而言,是否能理解? 这个你要再梦回一次,直接问一下汉高祖了!至于,做了几年皇帝之后,是否也让其的三观(或谓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无限接近"自刎"时的霸王了,说实话,也有可能!但换句话言:可能性不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些本质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时势造英雄,或讲英雄不论出处!这历史本来就是为成功者书写的,让项羽如何死,他就必须如何死!你知道他是否真的是"自刎"的?而不是被下属给干掉的?或是被汉军围后直接干掉的?刘邦他赢了,所以,他让项羽"自刎",那个史官敢说"不"?当然了,你写本穿越小说,说刘邦临死前才知道当年项羽为何会自刎乌江,读者也会信了。反正大家无聊吗,多一点侃点,可能多浪费一点时间娱乐!是不是?


罗成Jd


人都是一直要老的,要临终了才去分析自己过去的成就和过去的做的事,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应该是项羽,没有听手下人的劝告,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没有脸面见江东人,所以在选择自刎,他不是说怕谁,他主要是面子过不去,所以人要面子活受罪


朱银贵


刘邦死的时候忙的事多了,根本没空去想项羽。

楚汉战争不过四年,在刘邦的人生中本身就不长,占据的篇幅极为有限。刘邦死的时候,他的帝国面临着非常大的危机,他自己刚刚平定了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的叛乱,又派陈平去诛杀樊哙(陈平鸡贼的等刘邦死后把樊哙放了)。

对外,在白登山把刘邦包围过的匈奴正在壮大。对内,分封和郡县的争论还在继续,虽然异姓王都完蛋了,但同姓王也不是省油的灯。

自己的大老婆蠢蠢欲动,小老婆却傻乎乎的还想换太子,全然不知道危险的逼近。虽然跟大臣们杀马立誓,非刘姓王者,天下共击之,但是这种牙疼咒怕是刘邦自己的信心都有限。

至于项羽?谁是项羽?哦,想起来了,当年那个莽夫啊,很能打,可惜不爱学习,没什么卵用。


扣毛


关于刘邦是不是临终前才明白,项羽为何选择自刎?我认为不是临终前,而是刘邦早就明白项羽为何会自刎,甚至有可能项羽没有自刎前他就知道项羽会自刎。

因为虽然刘邦和项羽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但刘邦太了解项羽了。他了解项羽的胆气和英勇、仁爱和义气、重信誉和有气节,这些是项羽的优点,也是他致命的缺点,何况他本身又有一定的缺点,自负、暴躁。优点的致命,再加上本身的缺点,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因为他了解项羽的仁爱和义气,鸿门宴中他才会安然无恙,吕后和孩子在楚营才会安然无事,他的父亲刘老太公才会平安归来,但这一切刘邦却认为项羽有妇人之仁。如果有同样的机会,项羽早就死了好几次了。

他也了解项羽的英勇,肯定能料想到项羽能突破十面埋伏,到达乌江边,但刘邦也了解项羽的自尊、自负和气节,是不肯过江东的。

所以说,刘邦早就明白项羽为何会自刎,不必等到临终前。

至于项羽为何会选择自刎,看他自己怎么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这段话出自于《史记》,这说明了一下四点:

一、项羽归咎于天而不自省,说明他已经认命了,已经无意面对现实了,既然无心也就无力改变现状了。

二、“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这是悲凉的孤独感和失败感!八千子弟不能共荣,只能同死!

三、以项羽极强的自尊心,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也是他脆弱的一面,跟常败的刘邦相比,心理不够强大。

四、感觉愧对于江东父老,愧对于心。走不过心里的那道坎,只能走鬼门关了。

综上所述,就是项羽为何自刎原因。这些连我们都能看出来,身为帝王的刘邦会看不出来吗?何必要等到临终前才明白呢?

不过刘邦临终前会和项羽一样有孤独感,但孤独感又是不同的。一个是诛杀兄弟、功臣的孤家寡人孤独感,一个是兄弟离散多战死的形单影只孤独感......


问礼历史


公元前204年,年已八十的范增带着一匹老马,一个老仆,离开了项楚政权。

(绝代谋主—范公)

是时,秋风萧瑟,落日沉沉,乌云涌起。曾经搅动天下风云的一代谋主,此时已行将就木,步履蹒跚,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

一个月后,范增患病,无钱可医,与世长辞,另人谓叹! 范增辅佐项氏三代,远可追溯到项燕,忠义无双。

项羽鸿门宴上,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范增都没有离开,那后来为什么离开了呢?

真正原因是,项羽无视历史潮流流向,逆天而行,竟然重启分封,使天下战乱再起。

其实范增和始皇帝是一路人,他们都认为,只有统一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统一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范增的离开,其因正是他培养出来的“项王”用现实摧毁了他的理想和信念。


(悲乎,吾道孤也!——范增剧照)

史上记载,虞姬,这个集柔弱、美丽于一身的女子,拔出宝剑自尽而亡,鲜血染红了半个天空,刚烈而悲壮。

爱人伏尸于马前,英雄穷途陌路,塑造了项羽千年的英名。

但是《史记》应该漏记了这样的一句话———“悔不听相父之言。”

刘邦得天下之后,他吸取了全面集权、重启分封的失败教训,采取分封与郡县并存制——郡国制,并且杀白马起誓,“异姓封王者,天下共击之”,试图利用道德观念和权力法则来扼制功臣对权力的幻想和掠夺。

但是现实同样“邦邦”地打了刘邦的脸,为了压制功臣,他分封儿子领封国,并且重用吕后,解决了三大异姓王。

但这方法也同样不靠谱,就像水中的木头一样,压住这头,那头翘起来,后宫的权力也开始越来越大。


(名为皇后,实为女帝)

扼制功臣集团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带来的是后宫干政的不良后果。对吕后,他是又爱又恨。

他死之后,有了吕后,有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还有可能保证刘氏“家天下”的一线生机;如果杀了吕后,破坏了平衡,没了后宫的强硬,功臣壮大,那老刘家可能连个身家性命都难保。

刘邦开始布局,欲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用“庶出”来代替“嫡系”,下一步废后。

但是这回连他的谋主张良也看不下去了,吕后请张良献计,请出“商山四皓”,是为太子师。

刘邦一看不好,连谋主都反对了,他只好对赵王之母说,“我是保护不了你了,你好自为之”。

既然吕后动不得,杀不了,那只能削弱。

刘邦再出一策,干掉樊哙,削弱吕后的势力。结果等到死,都等不到樊哈的死讯。

陈平、周勃已经抛弃了他这个老不死的,对下家重新下注了。



(昔为王死斗,今成陌路人——樊哙)

当死神带着镰刀来敲门的时候,那也不是谁说一句“里面没人,别调皮了”就能打发的,再贵为万岁,到了时候,该死的也亡,该灰飞的也会烟灭。

此时,刘邦已经失去了对全局的把控,能做的就只有听天由命。

临时之前,人总会想起很多事。刘邦就是这样,沛县街头,鲜衣怒马,再到九五之尊。

他一生波澜壮阔,但死之前,他也一样落到了与项羽相同的地步。

一是谋主对主君想法的不同意、不支持甚至决裂。

二是部下的死伤殆尽和重新下注。

三是对于八百年分封文化与大一统法家理念的的碰撞都无计可解。

项羽是全面保守,刘邦是改良主义,但都以失败收场。

(刘邦剧照)

回光返照之际,刘邦喃喃地说道,“项王,咱俩再碰面,你得好酒好肉招待我啊。咱俩是难兄难弟,都是历史车轮之下的碾压物而已。”

说完之后,闭目归天!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项羽不足十万兵力,被六十万刘邦大军层层包围,他带领800余骑趁夜色掩护突出重围,到天明时,汉军才发觉项羽已突围。项羽渡过淮水,跟随的800多骑只有100多人了,由于迷路,陷入了大沼泽之中,导致几千人的汉军追兵追了上来,项羽等人向东来到东城,身边只剩28人了,几千汉军仍然穷追不舍。项羽带这28人,杀死汉军几百人,汉军望风披靡。他再次集合他的骑士,有两骑丧亡。项羽带着这26骑士,退到乌江西岸,想渡江东归。从突围出来到现在项羽都没有自刎的想法,都是想渡江东归。


乌江亭长把船靠好,等待项王上船,亭长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但也有地方千里,民众数十万,您也足以为一方之王。请大王快些上船渡江。现在这里只有臣及这条船,汉军追到也没法渡江。”


如果乌江亭长没有说这番话,项羽就上船了。听了乌江亭长的话项羽改变主意了,项羽笑着说:“天要亡我,我渡江过去又有何用?何况我项籍原来带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如今他们没有一人能够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我怜我,仍旧拥戴我为王,我又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岂能于心无愧?”说完把自己心爱的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

项羽令骑士都下马步行,持短兵器接战,项羽一人独杀汉军数百人,但自身也受创十余处。激战中,看见熟人汉骑司马吕马童,项羽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买我的头,我使你得到我的头去请功吧。”说完挥剑自刎而死。


乌江亭长是项羽自刎的直接原因,项羽只是要上船那一刻听到乌江亭长一番话,才决定不渡江东归了。我猜想这乌江亭长也许是被汉军收买的奸细。因此才有刘邦到临终前才明白项羽自刎的原因的说法。


删繁就简347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姓名:项籍

别称:项王

字号:项羽

所处时代:秦末楚汉之际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下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