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家人在小孩子教育上出現了無法忍受的分歧時,是怎麼處理的?

陶佳奧






方方夢語


當有分歧的時候,誰說的對,說更能讓孩子有進步就聽誰的!千萬不要為了教育孩子爭的面紅耳赤,一點意義都沒有,還讓家人顯得有距離!其實,大家的出發點都是正確的,都想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有很多家庭,孩子被爺爺奶奶已經寵得無法無天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你一說孩子,老人先把你數落一頓,好像那個孩子才是太上皇!遇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能跟老人硬碰硬!老人疼孩子,在他們眼裡就這一個寶貝,必須得慣著!沒辦法,只能回到家慢慢規制唄!記得以前兒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只要他寫作業磨蹭的時候,我就會大聲呵斥他,他爺爺聽到了就會從自己的房間裡走出來!衝我說:“嚷嚷個啥,看把孩子嚇的!”說完了拉著兒子的手說:“走,跟爺爺出去溜一圈,回來接著寫!”我只能幹瞪眼兒,火兒已經頂到腦門兒上了,可是還不能發做,孩子已經讓老人家給領走了,我總不能後面再強行給拉回來吧!一會兒爺倆回來了,孩子懷裡抱著一堆好吃的,滿臉笑容,看來是願望得到滿足了!接下來的作業不用我督促自己就完成了!看來,老人的辦法也不完全都是錯的!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確實有些急躁了,應該多鼓勵他,多表揚他,正面引導他!於是,我跟兒子約定好,啥時候把作業寫完了啥時候陪他出去打羽毛球!那陣子兒子迷上了打羽毛球!於是,每天晚上做飯之前,樓下操場上都能見到我跟兒子打羽毛球的身影!他寫作業的時候再也不磨蹭了!跟家人就孩子的任何問題都不能隨意發火,哪怕氣的火冒三丈,也要強行把火氣壓下去!因為,人在憤怒生氣的時候,說出來的任何話都不是出於本意的!應該大家坐在一起好好商量,看看怎樣正確引導更好!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傷了一家人的和氣!老人的理念就是,不能讓孩子受任何委屈!年輕的父母覺得讓孩子吃點苦頭是必須的!這就是觀念跟理念的不同!除了跟家人勤溝通多溝通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好的家庭氛圍是可以給孩子身心帶來愉快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lsy小燕子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對這個問題有所思考。

我們一家人報名參加了一個體育比賽,比賽要求通過走路,騎自行車或是公交車的方式在6個不同的打卡點打卡。這6個打卡點有點距離,基本上跑遍需要繞城市一圈。

在第一個打卡點,我們還比較有興致,但是在看到很多家長開自駕車帶孩子參加比賽而第二個打卡點又在很遠的地方後,急性子的爸爸也動了心,提出回到出發點開車。可是,比賽規則明明寫著開自駕車是違規的,而孩子也知道這個比賽規則。所以我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並且告訴孩子爸爸,希望我們能享受這個過程。孩子爸爸接受了,我們又愉快地前往其他打卡點。

這是第一個插曲。

第二個插曲發生在比賽快結束時,在倒數第二個打卡點,爸爸發現每個打卡點發的通關密碼是通用的,於是在倒數第二的打卡點要了兩張通關密碼,也就是說最後一個打卡點我們不用去就可以完成比賽了。這時候孩子爸爸又提出直接去終點站,跑了大半天了,孩子也累了。但是,我心裡是不願意的,我的出發點是既然來比賽,就應該尊重比賽規則,投機取巧的行為不太妥當,更何況在孩子面前。於是,我問了孩子,累不累,孩子也表示不累。我們的分歧又產生了。這次,孩子爸爸有些生氣了,我們爭論了幾句。孩子爸爸堵氣地帶著孩子騎在前面,一路上都是他騎著自行車帶孩子,我則跟在後面。我以為孩子爸爸會直接帶孩子回出發點,邊騎自行車邊想,既然他不肯去,那就我自己去吧,代表全家走完全程。於是,我走了另外一條路。

誰知,我還沒到最後一個打卡點,孩子爸爸爸打來電話,說他已經再打卡點門口了。這讓我很驚喜。

就這樣,我們順利地完成了比賽,每個人都很開心。

這件事給我的思考是:

1、當我們發生分歧時,其中一方做出讓步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爸爸堅持開車參加比賽,或是拋開我直接去終點,雖然也能拿到獎牌。但是我會非常不開心,因為我認為這樣的比賽沒有意義。

2、發生分歧時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一下。當第二次分歧產生時,我騎著自行車想想覺得爸爸說得也有道理,因為孩子三天前得過腸胃炎,身體狀態的確沒有在最佳狀態,而我又很想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雖然我們爭論了但是我沒有生氣並決定自己走完全部。按照以往我的脾氣,當我獨自騎行時,孩子爸爸的電話我必然是不接的,但這次,站在對方得角度看問題後,我馬上接了電話,而孩子爸爸也給了我驚喜。假如我堵氣不接電話,那結果必然是孩子爸爸聯繫不到我會更生氣,那麼惡性循環也就開始了。

3、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第二個插曲發生事,我孩子坐在後座,她捂住耳朵說:“我不要再聽你們說話了。”父母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最好的方法是能夠平心靜氣地表達觀點,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4、多看書。為什麼這麼說,我把自己沒有賭氣而是分析問題的這種進步歸功於最近看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書,這一點也是我覺得驚喜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的處理教育分歧的思考,歡迎與我交流。


此間的閱讀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孩在外面與小夥伴瘋玩了半天,肚子很餓,於是回家找吃的,進門就喊“爸爸媽媽我餓了!”,於是媽媽趕緊問“你想吃什麼呀?要不要喝酸奶呀?”,這時旁邊的爸爸立刻大聲制止“怎麼能喝酸奶呢?胃裡沒東西再喝酸奶對胃能好嗎?難怪孩子老是胃疼。”媽媽一聽不願意了,於是兩人就開始辯論起來。等到他們平息了爭辯,才發現孩子自己跑到廚房已經吃掉兩個西紅柿了。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成人有時候總喜歡把事情搞得太複雜,想的太多,往往忽略了根本目的。家庭中教育觀念不同這是正常的,因為個體不同,必會有差異。但不正常的是什麼呢?就是不太容易接納跟自己不一樣的聲音。看似都為孩子,但其中摻雜著太多個人防禦性價值觀。請試問自己:意見分歧時,自己的注意力是在孩子身上,還是自己身上。是否嘗試過站在孩子的位置,感同身受一下他們的處境。如果你能真實體會到孩子的感受,也許你自己就會找到處理的答案。


“無法忍受的分歧”,代表著一種對立關係。會認為對方的想法太幼稚可笑,太陳舊保守,簡直是不可理喻,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想的等等心態情緒。在這樣對立的狀態下,產生的是一種競爭心態,不太利於問題的解決,只有在合作心態的前提下才會更好的處理問題。如何達成合作心態呢?

第一步,溝通自己,是否可以理性思考,接納他人的不同想法?(不去急於判斷對錯,指出他人所謂的“不合理”。)

第二步,溝通他人,是否願意共同合作來解決孩子教育問題?

第三步,求同存異,只尋找家庭教育觀念的相同點,認可對方家庭中的角色和價值。(不同觀點先不要觸碰)

第四步,積極行動,將雙方認可的相同點先去行動執行(過程中不要當判官,保持接納性)

第五步,積極反饋,將過程中的改變積極反饋對方,再共同總結修正。(不開總結批鬥會)


這個過程中,不管是父母、還是夫妻、或者全家,可以經常開家庭會議,需要有儀式感。讓大家積極投入其中,體現每個人的價值,形成接納、信任、積極的家教氛圍。


以上回答希望有所幫助!


【煊讀心理 助人自助】


煊讀心理


談到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家庭教育,確實是一個很讓人頭痛的事情,同時也是很多資深教育學者或專家,一直研究的課題。當然,今天我所談到的,只是關於孩子家庭教育的一點兒皮毛拙見而已啊!

首先要明確一點,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是很自然的家庭教育現象。大多數人在教育子女時,通常都受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的影響。父親小時候對自己很溫和,自己當了爸爸後就容易寵著孩子;母親小時候對自己家教甚嚴,自己當了母親也不自覺地會給孩子設立很多規矩。因此,當配偶或家人的意見和自己不統一時,不要認為他們是在和你故意作對,或是對方想法怪異,而要看到各自家庭的影響。

其次,當發生分歧時,我們大腦中第一個跳出來的思想應該是:我們解決分歧的方法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影響他長大後的家庭生活。因此,如果考慮孩子未來的幸福,夫妻雙方或者與家人在此時應該用靈活的、建設性的方法來解決分歧,而不是爭吵、冷戰,畢竟大家的意圖都是好的,只是方式方法不盡相同罷了。

第三,學會傾聽對方的理由,瞭解對方真實的想法,然後說服對方。例如,有個父親希望讓6歲的女兒學習跆拳道,可妻子認為女孩子不適合學太激烈的運動,堅決反對。丈夫通過平和的語言溝通,發現其實太太是擔心女兒受傷,捨不得。於是他就趁太太心情好的時候,帶著她參觀其他孩子的訓練,並和一些家長交談,結果太太很快消除了顧慮,爽快地接受了丈夫的建議。存在分歧和反對,是再正常不過了,因為人和人考慮事情的出發點不一樣,有效溝通才是正確的途徑。

第四,要控制情緒,學習妥協和忍讓,避免強力對抗,然後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彌補。例如,12歲的兒子因為貪玩,英語不及格,爸爸勃然大怒,給了他一個耳光。媽媽如果這個時候直接與丈夫對抗,很可能會使衝突升級,於是媽媽趕快將兒子拉到一旁,將父子分開。然後她跟兒子慢慢溝通,跟孩子訂立學習協議,再以此遊說丈夫,讓他向兒子道歉,從而一步步化解了矛盾。因為每個人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採取的手段存在很大差異,家庭裡的事情本身也不是光靠講道理來解決的,所以要懂得減少矛盾,化解不必要的衝突。

綜合以上幾點,我想說的是哪怕再相愛的,相處再和藹密切的夫妻,又或者相處再和睦的家人,有的時候總會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尤其是在教育孩子這個方面上,有的父母或家人很容易達不成一致的意見。所以在私下爭論的時候,不必從細枝末節的瑣事計較,惹來彼此的糾結,應該從最終的那個目標討論,從而達成一致的觀念與意見。




話裡話外的事


如果和家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出現了無法忍受的分歧時,一定要進行大人之間的商議討論處理問題,而且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說這個問題。



大人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即使大人之間有矛盾,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相同、不一致,也不要守著孩子爭吵,不然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了,而且孩子的膽量很小,如果守著孩子吵吵鬧鬧,孩子會受到非常大的驚嚇,直接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孩子會找不到安全感。



在遇到問題,兩個大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一定要順著一個人的說法解決問題,即使他做的不對,也不要當面指責爭吵,要揹著孩子兩個人再商議這件事,指出這件事他哪兒做的不對。這樣兩個大人之間達到了互相尊重,而且不會給孩子心靈留下任何爭吵的陰影。


焦老師講教育


說實在的,和家人談論這個問題真心是鬥智鬥勇,誰說誰有理,但是也不是沒有突破口,首要的問題是哪一種教育方式是真的科學並且對孩子好的,比如李玫瑾老師的教育方式和心理講堂,家人都可以一起學習,共同討論,你的愛人是非常關鍵的,一起學習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順服其他人就好說,畢竟夫妻才是占主導地位的,相信這樣去處理會更好一些!我是經常學習了發給老公看的,老公也很認同!一起共勉!


一米紅唇



煙色人生


針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教育觀念有分歧,我的觀點是引入成功教育家庭案例導入滲透到自己家,以此借鑑別人的先進教育模式,有代入感。

這樣可以化解分歧,還有一點就是當出現不同觀點時,我們也可以請教育領域的行業專家 向其諮詢解決辦法。


梅斕


直接上互聯網查教育的革命先兩家長看一下,補一下自身功課。理解了父母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後,再網上專家如果指導孩子學習導師,而不是教書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