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养老院这和孝顺有关吗?为什么中国对养老院这么敏感?

菠菠菠菜13


我大伯是退休职工,每个月退休金四千多,膝下三男两女,由于孩子们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他,最后把他送去了养老院,到了养老院不到半年得了偏瘫,又过了半年去逝了。



我不能说大伯是因为去了养老院才得了病的,也不能说是因为去了养老院才去逝的,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老人一但去了养老院,就会让他们对未来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间接加快了他们离世的速度。


大伯在家养老的时候,我和父亲去看他,精神很好,大脑思维敏捷,腿脚利索,后来去了养老院,有一次我去看他,发现他目光痴呆,精神头大不如以前,在我要走的时候,老人家眼里流出了泪水,我知道这泪水预示着什么,预示着心酸,预示着不满,更预示着无奈。

大伯如果不进养老院,走的不会这么快!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你好,你的这个问题,我想用自己的经历来给你回答,供您参考。

我30多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那时父亲60多岁,身体很健康,性格比较开朗,喜欢出去玩,白天家里没人,父亲也觉得寂寞,就出去下棋打麻将。哥哥一家人都忙于工作,只有晚上的时间能陪着父亲。

这样的生活持续过了7.8年,有一天麻将馆的电话突然打过来了,父亲打着牌人就溜下去了,听到电话我赶紧去了麻将馆,看到父亲已经不能动了,嘴里说着话但是一句也听不清楚,120的车把父亲送到了医院,诊断脑出血,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个星期,那时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一种煎熬,希望父亲能挺过去,最大的愿望就是只要活着就好。

终于如愿以偿,父亲出了院,但是留下了后遗症,左边身体不灵活,还有老年痴呆症。父亲生活虽然能半自理,但是我们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我们的压力也大都有孩子要上学,这个事情让我们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邻居们建议送到养老院,父亲也为了不拖累我们,执意的要去养老院,说养老院好,都是老人,能说话,能下棋,不寂寞。经不住父亲的再三劝说,我们开车来到了一家养老院,一进养老院的大门,看着环境真不错,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有食堂,有娱乐的地方,有看书的地方,有专业的户工,父亲连连说好,就是这了,我也有点心动了,然后我们去参观老人住的地方,去的时候刚好是下午,老人们吃完饭没事了都坐在大厅,一进大厅,两边的长凳上都坐满了老人,他们的眼睛直直得盯着你,好像你身上有宝贝似的,你走到哪里他们的目光就追随到哪里,那种期盼的眼光,那种渴望的眼神,那种望眼欲穿的期盼,让我看着心酸,我忍不住的流泪了,我抓紧了参观的步伐,看到房间里有的老人孤单单的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落寞的眼神看着窗外,生活对他们好像已经失去了意义。

老人们的内心太寂寞了,太孤单了,太需要家人的陪伴了,老了,无欲无求,只盼着能和儿女多些时间在一起,但是,这点小小的要求对他们简直就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事。

这些老人的神情与目光,我告诉自己有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不能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因为他会和这些老人的心情一样,渴望,期盼,痛苦,伤心,孤独,寂寞!

回到家后,和家人商量请了个保姆,这么多年保姆一直看护着父亲,我们时不时的回家看看,过年过节一家人团聚在在一起其乐融融,看到我们都在身边,父亲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很健康,想想当初如果真的让父亲去养老院,不知该有多后悔啊!

去过一次养老院,看过那里的老人,也才能切身体会到老人为什么会对那里那么敏感与排斥,也才能体会到为什么有人说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不孝。所以建议真的如果照顾不过来老人,就请个保姆,有保姆的陪伴,有家人的常回家看看,老人们心情快乐了,他们的高兴也是我们作为子女最大的欣慰了。

当然了,不能一概而论,这只是自己的经历与看法。





暖暖的云彩


我公公80多岁的时候,家里有人建议送他去养老院,他听后大吵大闹,说啥也不去,说:“养老院是屠宰场,去那儿不如直接送我去火葬场。”

老人一般都不爱去养老院,跟儿女孝顺不孝顺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和口耳相传的对养老院的“不信任”感,其次是经济状况不允许。

就拿我来说吧,今年65岁,就一个独生女儿,将来80岁的时候,她也55岁了。让一个55岁的人伺候一个80岁的老人,身体健康还好,若有慢性病肯定会力不从心。况且她到了那个年龄正是看孙子的时候,让她即看孙子又看老子别说照顾不过来,即使能照顾,咱做老家儿的也会不落忍。

怎么办?只能去养老院,但养老院的高额费用咱负担的起吗?我曾经打听过几个养老院,一般的是5、6千,好些的8千,我的退休金还不到4千,怎么去?

有的“专家”曾提议“以房养老”,可是作为老家儿谁不想把一辈子打拼下来的这点家产留给儿女呢?谁想死后让儿女戳着脊梁骨骂呢?


有钱的老人爱去养老院,他们手里有大把的钱任其挥霍,关键是有钱难买满意呀,他们对养老院的公共设施、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周边环境会提出更高要求,很难达到众人口味。

养老院服务人员的道德水准是老人们最不爱去的主要理由之一,这里的服务人员和老人们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服务和被服务雇佣关系,一个认为我花钱了,你就要达到我的满意;一个是我是来上班挣钱的,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因此会出现相互都不满意的现象。

老人去养老院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开始面临的问题,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为了不给儿女增添负担,去养老院成了大势所趋,这跟孩子孝顺不孝顺没有多大关系,老人们不爱去养老院主要症结就是收费过高和服务态度。


晨风絮语


我觉得,说儿女工作忙(有的老人碍于面子),把老人送养老院的都是托词,难道儿女小的时候,爸妈工作不忙?还不是照样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儿女拉扯大。个人观点,别喷我。




风和日丽TL


老人去养老院和孝顺有关吗?为什么中国人对养老院这么敏感呢?这就要从以前的养老观念和传统意识说起了。

养儿防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的养老观念,为父母养老送终也是子女孝顺的体现,人们通过多生儿育女解决在老年阶段的经济和生活问题,使自己能老有所依。没有儿女的人晚年生活会是非常凄凉的,在近代,有了养老院、五保户的概念以后,人们的观念是只有无儿无女的人才会是五保户,才会被送进养老院,如果有儿女却被送进养老院,老人和儿女是要被人笑话的,老人被认为教子无方,做人很失败,儿女被认为不孝。但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国人平均寿命从建国之初的35岁上升到2019年的77岁,随着平均寿命的大幅提高,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就凸显出来。我有个邻居李姐,母亲八十多了,父亲前年去世,自己又有个小孙子要带,自己身患血压高、糖尿病,以前两位老人都是她照顾,父亲去世后,母亲身体越来越差,最后老太太主动要求去敬老院,她心疼闺女,觉得拖累了她,李姐无奈之下也只有这个选择,但李姐一直觉得自己不孝,亏欠母亲,对不起老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位母亲是非常开明的,她觉得养老院的条件很好,又有好多老年朋友可以聊天,女儿也常去看望她。减轻了 女儿的负担,自己也心情愉快。

现在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养儿防老的观念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在老年阶段生活不便的情况下,进养老院生活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一杯绿茶慰风尘


养老是这代人逐渐显现的问题,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会对去养老院敏感,那是因为没有几个好的,能满足要求的养老院,现在的养老院建设功能单一,缺少人文关怀和亲情活动。

第一,应建立老年大学模式的养老机构。现在入院的老年人,绝大部分是生活不能自理,没人照顾才去养老院,这就决定了养老院的形式是保证基本生活需求,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机构,降低入院的年龄,让更多的健康老人早参与进来,以类似老年大学的模式,可采用不定时的走读,短期入住等多种形式,丰富日常生活。

第二 ,亲情的缺失。再优越的环境也不如亲人的陪伴,家人的陪伴和相处时间应有明确约定,对长期居住的老人更是如此,不能一放了之,除了给钱,啥都不管。

第三,数量少,费用偏高。要降低养老费用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加大扶持力度,随着二胎的放开,你可以看到幼儿园遍地开花,可现在老龄社会的进入,却没看见几个养老机构的加入。资本是逐利的,有利可图才是持续发展的保证。

第四,各部门联动协调。教育,医疗,文化,保险等都应参与其中,为每个人制定一个相对个人情况的流程,是应该考虑的方向。


惊雷小草


这个问题看怎么理解,主要是看老人的心情,老人养我们不易,他们老了,我们让他开心,快乐,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做儿女不要强迫,我们不行想别的办法。总之老人老了,需要我们的陪伴,理解!关心!爱护!我们一生最大目标就是就是让老人安渡晩年!我们应该进孝心,到什么时侯都不能变!




旭日一阳


我觉得没多大关系吧,在身边不管不顾的,还到不如去养老院,现在养老院条件也挺好的,一日三餐都有人照顾,还有一些伙伴可以聊聊天,也可以下下象棋什么的,不至于孤独寂寞,再说就算孩子孝顺,天天工作挺忙的,没那么多时间陪伴老人,如果老人有一些小病小灾的,留老人在家也不安全,而养老院都全天候有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长久以来留下来的观念,觉得老人在身边才是孝顺,得看情况而定。


秦哥qh


去不去养老院和孝顺真的没有关系。

对于独居的老人来说,儿女不在边上,还不如去住养老院,至少养老院里,有专职的护理员可以照顾生活起居,还有那么多的人住在一起,平时一起说说话,溜溜弯,总是有伴的。万一有突发状况,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小区里有个80多的独居老人,和对门邻居说,让他们天天去她家敲敲门,看看她是不是还活着。让人心酸又无奈。像她这样的情况还不如去养老院。没有儿女住在一起,陪伴老人的只有对儿女的思念和无尽的孤独,连个说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中国人一直说养儿防老,现今社会,很多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养了儿子,不在边上有啥用。不是说孩子不孝顺,不在边上。生活压力那么大,天天奔波在外,哪有时间承欢膝下。还不如去养老院,至少有伴。逢年过节,回家和儿女一起过几天。不止年轻人需要自由,老了,也是需要自由的!

我爸老是说,等老了,不大能动了,就去养老院,省的让你们烦,烦个几天没关系,久了,就得看你们的白眼了[捂脸]。住养老院,你们轻松,我们两个老东西也自在。

还没到老的时候,我和我妹妹就在那里说,等以后年纪大了,兄弟姐妹都住一起,有个伴。一起种种菜,养养花,一起旅游。等走不大动了,自己做不了饭了,就一起去养老院,也可以一起晒晒太阳,说说小时候。

儿女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工作,就不去给他们添压力了!该做的就是,在可以的条件下,隔三差五打个电话,十天半月回去看看,陪老人说说话,溜溜弯,给他们做顿饭,洗个脚,减个指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