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孚不赞成司马炎受禅?

超凡博弈


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司马孚不赞成司马炎受禅称帝的只言片语,反而记载了司马孚接受司马炎封官晋爵的诏书原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司马孚是一个好演员,也是一个作秀高手。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家共有八兄弟,号称“司马八达”,按长幼顺序分别是: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字仲达,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八兄弟倶有才名。

司马孚最初被选为曹操爱子曹植的文学侍从官,后来又升迁到太子曹丕的宫中。曹丕即位后,司马孚因为是东宫旧人,官运亨通,升任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官衔。到魏明帝时期,又担任度支尚书,掌管魏国财帛粮草的收支调度。曹爽执政后,司马孚已经当上尚书令,进爵昌平亭侯。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曹爽手中夺取魏国大权。司马孚和侄子司马师带兵控制洛阳的司马门,因为有功,被封为长社侯。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执政,吴国太傅诸葛恪围困新城,司马师派其叔司马孚督帅大军二十万前往救援。后来又派司马孚镇守关中,防御蜀汉大将军姜维。因屡次出征有功,升迁为太傅。

司马昭杀害魏主高贵乡公时,司马孚作为太傅,本应履行保护和劝导魏主的职责,然而直到高贵乡公被杀,他才姗姗来迟,把魏主的尸身抱在自己怀中,假意哭得很悲痛。在商议高贵乡公葬礼规格的时候,他又积极上书要求以王爵的规格厚葬,用无所谓的繁文缛节来显示自己对大魏的“忠贞”。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逼迫魏主曹奂禅让帝位,建立晋朝。此时,作为叔祖父的司马孚故意保持沉默,不予阻止。只是在曹奂被赶出皇宫的时候,假惺惺的“执手相看泪眼”,说了一句言不由衷的忠贞之语。随后,司马孚就接受了新皇帝的册封,进爵安平王,封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了晋朝的开国元勋,位高权重,享尽了生前尊荣。司马孚临终前,又作了人生的最后一次秀,自称是魏国的忠贞之士,素棺薄敛,拒绝厚葬,以93岁高龄寿终正寝。

罗列以上的史料,就是为了说明司马孚其实是一个虚伪的人。他虽然在魏国朝堂上享受了大半辈子的高官厚禄,但是骨子里还是支持自己家族篡夺政权的。其一生的所作所为真可谓“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啊!


棒槌袄袄


司马孚或许不赞成司马炎代魏自立,不过也没有明确反对。

一、司马孚早急流勇退,不参与政事

高贵乡公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决定除掉司马昭,事败被杀,“百官莫敢奔赴”。只有司马孚敢去为曹髦收尸。

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会太后令以庶人礼葬,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

司马孚要求严惩凶手,并要求以王礼安葬曹髦。

司马孚敢这么做,一方面对曹魏有点感情,并从侍奉曹操开始,到此时历经多朝,曹魏对他不错;另一方面是他的身份摆在这里,他是司马昭的叔父。

司马孚“性至慎”,一向小心谨慎,自然司马懿掌握大权时,他就开始急流勇退,“常自退损”,不问政事,司马懿父子怎么搞,他基本不过问。

《晋书》记载,“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

也就是说司马师、司马昭阴谋废立,他没有参与,身份摆在那里,也没人敢逼他。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没有明确或强烈反对司马家族代魏自立的。

二、以魏纯臣自己,但在新朝任职

就这样,司马炎最终称帝自立。

及武帝受禅,陈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司马炎称帝后,魏帝被封为陈留王,迁往他处,司马孚前去送行,痛哭流涕,说“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不过司马炎给他的各种加赏他也没有拒绝,“其封为安平王,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

直到九十三岁去世,他在遗表还自称“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

司马孚一方面以曹魏称臣自居,另一方面仍继续在晋朝为官,并非始终如一。

这引起了后人的质疑:“司马孚自谓魏贞士。孚,上不如鲁叔肸,下不如朱全昱,谓之正,可乎?”


微史春秋


第一点,司马孚当时已经是耄耋老人,从内心上来讲价值观念已经成型。河内司马氏家族世代为官,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思想。在儒家领域的造诣上来讲,司马孚要比他的哥哥司马懿还要高。所以,忠诚观念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大魏之纯臣”已经是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追求,所以他反对司马炎受禅。

第二点,司马氏家族得国不正。其手段甚至比曹操还要恶劣,曹操在乱世中剿灭各方群雄,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基业却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可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是通过政变的方式,欺凌孤儿寡母得来的。所以,这样的手段是难以让司马孚接受的。

第三点,当时的情况下,魏国君主并没有失德的地方。而且与汉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致使皇统衰微不同。严格来说,魏国并没有衰微的过程。所以,司马炎的所作所为就是明目张胆的篡逆夺权。这也难以让司马孚信服。


经典守望者


更主要是司马昭当政的时候杀了魏国皇帝曹髦,这项举动惹恼了魏国士族乃至蜀国民众,使得司马昭一辈子都不能名正言顺的当皇帝。而司马孚类似于荀彧,一生只做一个朝代的臣子,虽帮司马懿夺权,但很快就退隐了。最后也是没有接受司马炎的封王,一生都是魏臣。



蘇光正


先说说司马孚和司马炎的关系吧。司马孚的父亲名叫司马防,此人共有八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时称“司马八达”。也就是说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也就是司马炎的叔爷爷,司马孚生于公元180年,以当时罕见的九十二岁高龄卒于272年,一生横跨汉末、曹魏和晋初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司马孚受了曹魏世代恩露,司马孚对曹家便死心塌地,忠心不二。中国古代的忠君思想是很根深蒂固的。


LHC否极泰来


历史上说司马孚对曹魏还是很忠心的,但我觉得这种忠心是有限度的,一方面是前朝,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家族,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司马孚对魏忠诚,只和利益有关,与思想道德毛事没有。


刀笔传神


司马孚是个好演员,不是什么大魏纯臣,道理类似于晋国太史董狐说:赵盾弑其君夷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