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怎样自学书法?

手机用户60285741279


学书法不分年龄。学书法可以使身心愉悦,提升“精、气、神”,动脑,动手,陶冶情操,是很不错的养生之道。

零基础学书法,首先以兴趣为主。我建议先看《中国书法史》这本书,以提升书法格局,了解书法的历史脉络,以及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及其特点,然后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书体和哪本帖,以这一个贴为基础再涉及其他(如:楷书练好以后再写行书或隶书、篆书等等)所谓理论指导实践,事半功倍。

另外,和也喜欢书法的朋友多多交流,有了(中国书法史)的理论之后,即使字写的不好,也有了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在高手面前也能说出一二,(比如:这个字取法谁谁,那个字有哪个帖的味道等等)至少能在大多学书法的人年前,你不是外行。这样也可以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至于初学选帖,有了理论认识之后,你不会单纯的认为初学必须学楷书(这是大多数对书法认识浅薄的人观点),初学宜学正书(楷书,隶书,篆书)这三种书体都适合初学者,(大学书法课,大一一般都选篆书)这三种书体楷书笔法最复杂,隶书次之,篆书笔法简单,但结体都是很严谨的。草书,行书不适合初学,先选书体再确认这个书体中代表性的帖(如:篆书可以选吴让之、赵之谦、邓石如等等;隶书,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等,楷书很多如颜、柳、欧、赵、等等)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欢迎指教











定海楼书画篆刻


我是一位刚从国企退休的位职工,刚退休的那段日子心情,身体感觉都非常高兴和轻松,总觉得以后自己可以每天在家可以多睡会觉,平时也会有很多时间去缎炼身体等。可是呢,时间长了确发現每天做这就厌倦了。因为自己平时喜欢书法,上班没时间从此开始练习书法,坚持每天5点半起床,吃完早餐正式炼习我的书法。半年过去把我写的发到朋友圈,朋友们都给我奌赞。当我看到这赞,心里特别高兴。功到自然成。


健康是福1818


60来岁学书法,不同于小学生初学者,因为有几十年的书写经验,以及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的书写定式和格式,写字有了自己的性格,难以纠正,所以,我建议最好选择一种最接近自己日常书写风格的字体。

具体来说:

1、写字目的。60岁左右的朋友学书法,不同于年轻人的追求,不是为了入国展,他们最大的目的可能一是休闲娱乐,二是养生锻炼,三是陶冶情操。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书法,主要要开心,写得快乐就是好。

2、写字基础。60岁左右的朋友,写字写了几十年,没有写毛笔至少也写过钢笔,而且很多以前就有书法基础,只是限于以前工作忙,没有功夫写。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不必要一定要从楷书开始练,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

3、手写定式。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的书写定式和格式,写字有了自己的风格,不管是好是坏,都很难改正了。鉴于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种接近自己日常书写风格的字帖进行训练,那样会比较顺手,不会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我身边有一位中老年朋友,我看过他写的钢笔字,写得非常潇洒流利,后来也想练习书法,开始练了一段时间柳公权,写得非常苦恼,非常枯燥,没有什么进展,后来在我的建议下,改学文征明行书,因为跟他日常的书写接近,所以写起来非常顺手,现在每天写得其乐融融。

4、书写形式。60岁练书法,也可以与锻炼相结合,不必拘泥于坐在书桌前,典型的公园地书就是很好的方式,既是健康有氧运动,又能练字,还能与更多的中老年朋友一起交流,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以上回答对书友们有所帮助。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我已过花甲,退出历史舞台也有六个年头了。在职的四十多年里,整日忙于工作,疲于奔波,俨然成为了一个机器人。

当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随风而去的时候,忽然感觉内心深处是那样的空虚。弯腰捡起喜欢的东西,捧在手心是那么的珍贵。书法,是我的最爱。小时候总是喜欢文字,那四四方方美丽的字体,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从甲骨文到现在文字的生成和演变,唯有我们中国人才会理解其深刻内涵。

行草隶篆,是书法爱好者的喜爱,我由衷地偏向隶书。退休以后,我备齐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别人临帖,我则读帖,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人说“书法不临帖,犹如无爹”。我却随心随性,信马由缰,坚持经常,收效明显。

书法,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书法,使我的身心得到愉悦。书法,让我享受到了美感。几年下来,我的书法水平得以提升,许多书法作品获得奖项。六十岁以后至七十岁这个年龄段,是人生中最好的黄金时期,只要是有毅力,有兴趣,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人的闲静逸致应该从退休生活开始,我的人生态度是从六十岁开始改变的,我的书法爱好是从六十岁开始形成的。人,年龄不是局限,心态决定生存质量。

亲爱的老年朋友们,六十岁学习书法,那是正当年。


杨林海825


谈点个人感受:一、学书法与年龄大小没关系。性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退休后学书法,首先是你爱好书法,年轻的时候忙工作忙生计。退了重新拣起自己的爱好,是一件益身益性之事,是值得称赞的。

二、学书的途经不一样。有的投师;有的临帖;有的既投师又临帖。这应根据的想法自行决定。但肯定是最后一种最好。

三、关于临帖。临帖是学书法必经之路,离开临帖你就没有法度,没有审美标准。临帖:有临摹(也就是摹红)、有意临,有背临基本上这三种。

四、临那家帖。临那家帖,没有固定标准,首先是你到书店看看喜欢谁的字。四大楷家,一般推颜真卿《多宝塔》。如果有老师指点,可随师意。

五、初学书法。第一、是有耐性,急躁不成。有的写一辈子字,也没写好。我认为:一是方法不当,没有老师指导;二是没踏踏实实去练。今天一帖明天一帖,今天一体明天又换,终不能成。。第二、方法要正确。临帖,先选帖,选一家帖,一定要坚持长久临写,从形似到神再去创作。。第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边练字,一边悟理。从而形成个人风格。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


三戒斋主


不晚,正是学习书法的好时候。六十而知天命,知道如何调动自我潜力来学习书法。这个年龄段的人,性格稳重更喜欢安静,也没有大多的工作压力,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接下来说说初学者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步骤:1.选帖,开始学习书法,一定要先选定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这很重要,选帖是方向,方向错了,后面可能就事倍功半了。2.读帖,练字不读帖,就如走路不看路不记路,就会乱走也会迷路。选定字帖后,一定要经常观摩,仔细研究,这就是读帖。3.临帖就是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间架结构,章法神韵进行书写练习。基本笔画;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竹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间架结构学习。间架结构比点画特别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顺眼,反过来就不行。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章法就是使写与字,行与行上下相承,左右相辅,互相照应,安排成篇的方法。4.背临,就是合上字帖后,凭自己学习碑帖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背临,不断的学习,练习,对比从而达到自己在没有帖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创作,做到随意而为,笔跟意走的境界。这样书法水平自然而然达到一定水准。以上拙,望大家指正,相互学习。




菜鸟的变形计


四川著名书法家李小龙大师来回答您:

  • 60岁学书法,确实有点晚,但也不必灰心丧气,只要持之以恒同样会很快出成果的!60岁时,经历几十年的人世沧桑,已经对万事万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对汉字的结构已经有了大致的理解,故自学书法大可不必如懵懂孩童般照猫画虎地摹字帖。可以先习笔法次练结构再了解章法,最后结合自己对汉字的认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字体。
  • 学书法必须从楷书学起,楷书以欧楷为上,欧楷以初唐拓本《九成宫醴泉铭》为最精妙。
  • 握笔姿势宜用五指执笔法,指实掌虚。初练蝇头小楷宜用枕腕,中楷宜用悬腕,大楷宜用悬肘,榜书大字宜站立悬肘书写。

下面讲学楷书的步骤:

  • 笔法无非就是点、横、竖、撇、捺、竖折、横折、竖弯勾等几种笔法。王羲之的“永”字八法,有更详细的解释。每一笔都要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即使不纸面回锋也要空中有那意思。“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即此理也。
  • 行笔要求中锋运笔,笔尖始终处于笔画的中央。提、按、顿、挫,八面出锋八面玲珑顾盼生姿首尾呼应气势连贯,力由臂膀通过毛笔直达纸面。行笔时气定神闲,成竹在胸不瞻前顾后。诚若是,则笔力浑厚,力透纸背而不臃肿,端庄而不失雅趣,浑然天成!
  • 结构有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上中下、左中右等,无论何种结构都要重心平稳,布排合理,符合美学原则。
  • 章法要注意字距行距,一笔管一字,一字管一行,一行管通篇,哪里写标题?何处写正文?何处落款?钤印在哪里?等都要预先谋划好!犹若排兵布阵,谋定而后动,方无败事!

最后强调一点学书法最好从唐楷入手,欧楷是最好的选择!欧楷字帖最好者有四种,分别是《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化度寺碑》《皇甫君碑》,将这四种学透,以后再旁及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没有不成功者!

以上是四川书法家李小龙大师的亲口述说,如果朋友们觉得他讲得好,就请点赞关注收藏分享一下!我会经常给朋友们上传李小龙大师的讲课。


儒学代言人


齐白石退休才开始习练绘画,书法无关岁数而关乎执着。

对于毫无基础的爱好者而言,按以下方法习练

一、楷书入手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即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楷书是楷模、典范之意,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规规矩矩,宜初学。“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或草,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

二、唐楷入门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唐楷法度森严,最为平正规矩。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持之以恒,半年至一年内可入门。

三、执笔

指实:松紧适当,过紧会僵死,又容易疲劳、抖动,过松写出的点画软弱无力。

掌虚:手指与手掌之间、拇指与食指之间要有空隙,不可使劲攥。

腕平掌竖:腕上部两个骨节之间的平面与桌面大致平行,腕要低于掌,掌也就竖起来了。写字讲究腕力,坐着写字以肘支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竖,写出的点画就可能软弱无力。执笔在于手,运笔在于腕,执笔要实,运腕要活。运笔时手腕的左右两个骨节是在不停地上下转换着运动。

身正:坐姿端正,胸部自然挺起并与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书写时左手按在纸面上,以求力的均衡。

足安:写字时两脚微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以保持身体安稳。

四、运腕方法

执笔在指间,指连于腕,腕连于肘,要想运笔灵活,必须指、腕、肘互相配合,而关键在于腕的运动。

着腕:即手腕贴在桌面上写字。着腕法因腕与桌面接触,妨碍笔的运动,写小楷时可用,写稍大的字就不适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垫在右手腕下写字。

提腕:即用肘部支撑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来,这是坐着写中字最多见的腕法。

悬腕:写字时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悬腕。写大字必须悬腕,才能力从肩臂出而达于纸上。

五、运笔基础

1、纵面运笔

落笔:笔最初接触纸面叫落笔,也叫起笔。落笔一般较轻。落笔是运笔的开始。

顿笔:把笔往下按叫顿笔。顿笔不可过重,过重了点画就会太肥。

提笔:把笔往起提叫提笔,一般在顿笔之后都要提笔。提笔如鸟儿将要离地高飞。

2、横面运笔

行笔:笔锋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笔,行笔也叫走笔、过笔。

挫笔:笔顿后微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叫挫笔。挫笔大多用在笔画转折处,如写口字的横折时,先提笔,用笔尖写出棱角,然后顿笔,这时把笔微提,于是出现第二个棱角,再略微转动笔锋,使笔尖朝着笔画的上方――这时叫挫笔,最后继续行笔,横折就写成。

折笔:写点画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断然改变方向,有意显露棱角叫折笔。如写横时先向左上方落笔,然后往右下折,写出方棱来,即为折笔。

转笔:笔锋旋转叫转笔,转笔是为了写出不带棱角的点画,如写“马”字第二笔,为使转折处不露棱角,就要像用圆规画圆一样转动笔锋。

回笔:笔停后返回来时的方向叫回笔。回笔是为了“护尾以避免“折木”。

衄笔:笔下行而逆反叫衄笔,与回锋不同,回笔用转,衄笔用逆。如写左竖钩,竖写至长短合度时,提笔左行再逆反使笔锋朝即将挑出的钩的相反方向――此即为衄笔――最后提笔挑出。

纵笔:笔锋边行边提,去而不返叫纵笔。如写撇时,用笔由重到轻,最后出锋就用纵笔。

四、中锋与侧锋基础

用笔时强调中锋行笔:毛笔笔头的尖端部分叫笔锋,又叫笔心,四外较短的毛叫副毫。中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经常在点画当中运行。这样顺着使用笔毛,笔毛平铺在纸上,写出的点画看起来浑厚圆润,有立体感。

侧锋即偏锋:是在写字时,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运行,而是偏在点画的一侧,写横画时常偏在上边,写竖画时常偏在左边。侧锋行笔,起笔处易见棱角,但点画往往缺乏立体感,而且由于没有顺着笔毛的方向用笔而是横着刷,容易出现笔画一边整齐,另一边不整齐的现象。

汉字结构包括横竖、撇捺、繁简、宽窄、长短、斜正,各具其态;从用笔上看,提顿、行驻、纵收、藏露、转折、疾徐,无所不用,因而使得点画的方圆、粗细、俯仰、曲直变化多姿;从结构上看,疏密、开合、聚散、稳险,各尽其美;从用墨上看,枯润、浓淡、干湿交映生辉;从章法上看,大小、虚实、断连,参差错落。

只用中锋或只用侧锋都显得单调,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五、点画写法基础

1、撇的藏锋法:落笔、折笔与点的写法大致相同,然后向左逐渐提笔撇出,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尾部过尖过细,这样会形成病笔“鼠尾”,并旦笔画的长短也不易控制;太慢了,尾部又会钝而无锋。

露锋法是笔锋直落,然后调整笔锋成中锋撇出。

2、横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右先左,到左端时折笔下顿,再轻提笔用中锋向右行,至长短合度时先轻提笔用侧锋写出右上端的棱角,然后顿笔,至右下端时转笔左收。

露锋法是笔往右下方一落在纸上,立即用中锋往右行,其余提笔、顿笔、收笔都与藏锋法同。用露锋法写横时,特别要注意落笔不可过于往右下方切锋,否则横的左端会菲薄虚浮。

3、点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下先上,到顶端折笔,不能用转笔法,转则顶端不尖锐,然后往右下方行笔,至底部左下方转笔,最后往左上方收笔。点的形状是上尖下圆,腹(左边)平背(右边)圆。

露锋法是顺锋直下笔――这种用笔法又称切锋,其余行笔、收笔都和藏锋法相同。

4、捺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有先左,然后向上转笔(如用圆规画圆,又像用毛笔画半个小圆点),再立即往右下行并逐渐按笔使笔画逐渐加粗,将出锋时驻笔,最后顺势提笔出锋。书写的全过程可以用“逆入平出”来概括。平出指的是捺角时不可以有折角。

捺中较陡直者称为纵捺,又称金刀,用于木、本、来、史等字;较平缓者称为横捺,又称游鱼,用于走之等。凡纵捺首端与其他笔画相衔接而不外露者,起笔可顺而不逆。

横捺的露锋法是顺锋直落,然后侧锋上行,其余行笔、驻笔、出锋均与藏锋法同。

5、竖有悬针、垂露之异,下部收笔呈露水将滴状者称垂露部出锋尖锐如针状者称悬针。

垂露竖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折笔向下,调整笔锋成中锋下行,至长短合度时稍提笔往左(或右)回锋收笔。

露锋法是切锋直落,调整笔锋成中锋行笔,其余笔法均与藏锋法同。

悬针竖的藏锋法、露锋法起笔、行笔均与垂露竖同,至长短合度时缓缓提笔出锋,其速度要求近似撇,但比撇更慢些。因为悬针竖如中流砥柱,中正不欹,如果出锋过快,可能出现歪斜、虚飘的现象。悬针最难的是写得不偏不斜,有如铁柱兀立而又不僵直,初学者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得心应手。

6、钩的变化最多,最基础的为左钩和右钩。

左钩和右钩都附属于竖。竖至下部将出钩时先微提笔向左下行(这样就在竖的右方出现了棱角),至钩的底部时衄笔向左挑出即形成左钩。右钩与左钩笔法同,只是方向相反。另有一种右钩,看上去像是两笔写成的,称之为搭钩,用于辰、氏等右边有长捺或长戈等字。其写法是,竖至长短合度将要写钩时,先驻笔,然后提笔左行,折笔下顿,最后提笔挑出。

学会了左钩、右钩之后,可进一步学习狮口、凤翅、宝盖、龙尾、直戈、横戈等。


温州猪猪侠


对于60岁的朋友来说,女的已经退休了,男的在工作上也会轻松些了。如果有想练习书法修身养性,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总比打麻将好多了。那么,对于60岁以上的朋友怎么自学书法呢?首先,我们从选字帖开始,学好书法离不开老师更离不开字帖,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必须选一本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字帖。60岁的朋友眼睛都已经老花了,选帖上应该选放大版的墨迹字帖,如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赵孟頫的《胆巴碑》《三门记》巜湖州妙严寺》等。在练习时也要注意几点:1.、尽量不要用废报纸练习,影响视觉,来的容易,不会认真练习。2、每次练习的时间不要过长,容易引起颈椎和腰椎的毛病。3、经常出去跟懂书法的人多交流。4、多参加一些社区及单位组织的活动。

坚持临帖,持之以恒,60岁一样可以把书法练好!





用户4154301743


1、选好一个好的、自己喜欢的书法

作为初学者,一点要选择一本好的书法字贴,而且字帖一定要选古人的,今人的书法不足以学习,一定要取法乎上,起点才更高。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做的就会更高兴也会更持久。

而且选好的书法字帖,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不能朝三暮四,一定要把字帖融入到你的骨髓里。

2、选择好的文房四宝

关于笔墨纸砚的重要性,汗墨书法在初学者该如何学习书法这篇文章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了,本文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好的工具更有利于自学者进步。

3、多学习书法理论知识

好的书法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初学者自学书法,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也可以潜移默化的促进书法的进步,而且在学习书法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你会对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更加感兴趣。

4、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书法虽然是一条孤独的路,但是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会让你视野更加宽阔,你可以从别人哪里学习到更多的有点,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意思,兰亭序就是在和朋友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

5、多看看好的书法作品

江湖上很多写书法的人,但都是随性瞎写的,根本没有书法美,只是拿笔墨欺骗不懂书法的人而已,真正是书法作品是有笔有墨,有血有肉的,能让人心旷神怡,看到书法的美。

当然初学毛笔书法的人,更多的还是要看自己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想自学书法,一点要行知合一,所谓真知,就是好好色,恶恶臭!

愿你毛笔字自学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