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理念从根本上来说是什么?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支衣文


刘伯温就是儒家理念的典型代表,我现在从刘伯温人生历程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主要谋士。

古代文人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作为人生追求的三大目标。

一、立功——辅佐朱元璋统一中国完成帝业 。

反元起义此起彼应,刘基看到腐朽的元政权无可救药,加上自己在官场受到压制,便于公元1348年毅然弃官回到了家乡青田。

朱元璋在攻下金华、括苍(今丽水)后,多次盛情邀请刘基出山辅佐自己。他见朱元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大有知遇之感,便向朱元璋陈述《时务十八策》,全面论述天下大势和朱元璋宜采取的战略、策略。他对时局精辟的分析,使朱元璋看清了战略方向,从此刘基就成为朱元璋的主要谋士。

刘基的主要功绩有四点:

第一是在政治上力劝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刘基看出韩林儿没有统一中国的气魄,就力劝朱元璋取而代之。朱元璋采纳了这一建议,树立起统一天下建立新王朝的雄心壮志。

第二是在战略上协助朱元璋制定先西后东的正确路线。朱元璋占领应天府后,势力范围局限于江浙一带,东西分别有张士诚、陈友谅的割据政权,均为劲敌。他对朱元璋说:张士诚胸无大志,只想保住那块地方,对我不构成威胁;而陈友谅船坚兵强,地据上流,是主要危险。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先除掉他,陈氏既灭,张氏一举可定,然后再北向中原,帝业可成。朱元璋接受了这一战略主张,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

第三是在重大战役中屡用奇谋帮助朱元璋消灭劲敌。刘基谙熟韬略,“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在于陈友谅的对决中,敌强我弱,刘基采取种种作战方案,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自称吴王,次年又消灭了张士诚,接着乘胜北上消灭元军,占领大都(北京)。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建立大明王朝。

第四是在大明建国过程中,帮助朱元璋制定相对开明的治国策略。立国前,就有臣子上书称颂功德,劝朱元璋及时行乐,刘基当即指出“是欲为赵高也。”劝朱元璋“居安思危”。开国后,刘基任御史中丞,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他肃纲纪,整吏治,严惩贪枉。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罪,虽丞相李善长出面说情,刘基仍将李彬奏斩。刘基还谏止朱元璋在凤阳营建“中都”,指出“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也”,在此大兴土木只能劳民伤财,徒耗国力。刘基告老还乡时,还劝朱元璋“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明初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这些历史进步与刘基是分不开的。刘基既是杰出的开国功臣,也是难得的治国良臣。

二、立德——清廉正直,不贪爵禄,光明磊落

几百年来,人们对刘基的人品评价都很高。刘基良好的道德操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官清廉正直,敢于秉公执法。刘基在元代任高安县丞时,就以为官清廉正直、敢于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后来多次辞官,皆因不能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明朝建立后,他行使御史中丞的职责,不畏权势,嫉恶如仇,执法如山。

二是有功不贪爵禄,适时急流勇退。刘基为朱元璋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曾请他为丞相,但刘基再三推辞,仅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等职。洪武三年(公元1370),朱元璋为37位功臣封爵,35位被封公、侯爵位,刘基仅为伯爵,年俸禄240石,是公爵的十分之一。刘基深知自己嫉恶如仇得罪了许多权贵,也深知“伴君如伴虎”,因此于洪武四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临终时他还嘱咐儿子只修土坟,不建石墓,因为他认为人不能靠造坟墓立牌坊流芳百世。

三是为人光明磊落,不搞拉帮结派。有史家说洪武年间朝官分淮西和浙东两派,分别以李善长和刘基为首,但考诸史书,并未发现刘基有结党营私的派别活动。刘基曾因奏斩李彬得罪李善长,后朱元璋就欲罢李善长相位来征求刘基意见,刘基却说:“李公是功臣,且能调和诸将,不可罢免。”朱元璋问:“李善长多次想加害于你,你却还为他讲好话?”刘基说:“调换栋梁,必先得大木,如用小木捆扎起来代替栋梁,大厦马上会倒塌。”此细节说明刘基为人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不计个人恩怨,不搞私仇公报。

三、立言——丰富的学术著作和杰出的文学成就

刘基不但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学问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说刘基自幼“颖悟绝群,读书过目辄诵”。他一生酷爱读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过较深刻的研究,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现留存的主要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诚意伯文集》(20卷)等。

在刘基的诸多著作中,流传最广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和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卖柑者言》。

《郁离子》写于刘基在元代辞官以后、应朱元璋邀请出山之前的隐居期间。该书继承了先秦诸子以寓言比喻政事、阐发哲理的传统,用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反映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作者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所作的种种政治设想。例如:在《天地之盗篇》中提出治国如治圃,告诫统治者要轻徭薄赋,扶持百姓,如果“知取而不知培之”,则“圃匮也”。在《楚有养狙者》中提出役民如役狙,以养狙者无度役使导致众狙觉醒逃亡,讥刺世上只知“以术使民”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统治者,提醒君主揣度民情,不可滥使苛役。在《灵丘丈人》中提出养民如养蜂,提醒统治者要关心、爱护百姓,若不管民众死活,一味榨取,必然会走上末路。

刘基的散文名篇《卖柑者言》通过卖柑小贩之口,有力地抨击了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当世权贵,揭露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丑恶本质。该文不但被清人收进了《古文观止》,而且成为现当代中学语文课本的重点课文,其名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已成为常用成语。


梦繁华


儒家的理念从根本上来说是邪教的洗脑。具体表现形式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不管什么宗教,以思想和礼为名杀人都是邪教。孔子诛少正卯,就是以思想罪和文字狱来杀人!从孔子时代起,儒家所克己复的礼就是吃人的,在夹谷之会时,孔子就以不符合礼节腰斩演员。孔子眼里女人不算人,蠕家推崇的礼男尊女卑。可是女人不算人的话,儒家信徒们是什么生的?

孔子所谓的礼,和伊撕烂教的礼基本一个性质。所谓等级尊卑,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没人权。所谓新儒家们,就是靠宣传邪教骗权钱的畜生。


邪教往往都是打着美好的旗帜。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思想,是人类甚至动物界共有的美德,并不是蠕家提倡它才存在的。也没有哪一家学说让人缺德不孝。但蠕家偏把这种天性归功于自家,贪天功为己功,不要脸之至。

但蠕家的所行和所言完全是两回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事干得太多了。

例如:孔子说”有道则现,乱世则隐“,但自己一边骂世道”礼崩乐坏“,一边跑官要官;一边提倡”忠“,一边不惜求助于乱臣、“荡妇”,也没能求官成功。


只有在公正的社会环境中,修身齐家,才是利人利己利大家,有进步意义。当社会还存在根本的不公正,“修身”便是帮助强势者欺人的谬论!


猛哥厉史


哲学中有个词叫做“扬弃”,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接受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的过程,这其中也就包含了一个扬弃的过程,我们学习儒家的文化,主要是是学习其入世的为民为国的精神,核心就是仁爱的精神,以天下苍生之福祉为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造福人类为己任,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大爱,而不是死搬硬套用一些不符时宜的框框套套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所理解的儒家精神就是:以仁爱(苍生之福祉)为本,中庸(在现实的条件下争取最接近正确的最优效果,欠与过均不好,恰如其分为最好)为目标,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修正认知,空谈误国)、至良知(把为造福苍生的信念和对真理的认知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寻续渐近,从人的修行做起,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为行为准则,时刻提高自身修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格物致知感悟事物的发展规律(天道)中顺天而治,达成天人悦服,聚天下之人力物力,造福于苍生。这就是我对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领悟的精神。请不要去把书翻破,死抠些酸文腐句,来怼我。我想说的是我们学习的是文化,不同的时代的背景是不尽相同的,人们的认识是会受到时代的局限,后人要继承先人的智慧和精神,也要舍去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这样才有舍有得,也才能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不是抠着一点错误就否定整体,一叶障目,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会陷于文字游戏之中,不能真正汲取前人的精髓。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代特色,做到古为今用,活学活用,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焕发出时代的活力,这才是真正地传承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而有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对儒家精神不作深入研究,甚至故意歪曲儒家精神,相当是把数千年以前的行为规范,套于当今,你想要的是古为今用还是食古不化?继前人之精神,弃其糟粕,扬其精髓,方为与时俱进。若把后人之谬误归结于前人,你真的格物致知了吗?愧乎?

相关问题

孔子所谓的“天命”是迷信吗?

儒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如果真的做到了,为什么还会富不过三代?

孔子的思想从古至今乃至全世界影响有多大?


Dfhdys


根本就是投人的五条戒律,仁义礼智信,其中仁对应不杀生,义对应不偷盗,礼对应不邪淫,智对应不饮酒,信对应不饮酒。以及在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孝,在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忠和在礼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谦虚等等

现在国内有很多做学术的是黑白颠倒派。比如宋,就是富有,而武力也并不弱。对战金辽一开始北伐为何失败?就是因为河北和黑河南北部是快平原。步兵本来就难以远征,何况在这样的地形和骑兵对冲?后来金辽打过襄阳之后为何不行了?打不动了?因为襄阳往南是水网密布。荆楚地区甚至是泽国。这就是原因。宋,金,辽的武力应该是旗鼓相当的。宋硬是凭富有耗死了金,辽。

至于蒙古,蒙古打宋是在已经打完中东之后,掳走了中东优秀匠人,宋几乎是在和大半个世界硬抗,这样被灭你说是因为宋武力弱小?

至于明,总有人说儒家导致投降派,可以哪怕是东邻当,300多党员记载投降的也只有4个。这就是儒家的投降派?那我们思考一下,这些”历史领域创作者”又不能从中赚钱?为何非要这么胡说呢?

因为第一步,黑掉儒家,第二部,”揭秘”英雄,第三部,引进自由和被篡改的”法制”,这锅汤就算炖完了。

知道了吧

他们总说美帝的法制,自由,美帝的法制自己做到了没?爱泼斯坦案件简直黑出了天际,电影都不敢这么拍。搞了半天法制就是先做个辩论的样子,然后回头敲作弊码。黑人一直到197几年才有芝加哥市长,黑人人口可是占了1/5阿,这法制原来是做样子加做弊,怪不得老要人家输出法制。人家制度松动了,他就可以卖通带路党了

另外,美国为何一定要外面民主,而不是繁荣,或者和平。因为只有民主,他才能有能够支持的反对派。赛钱塞枪。当然民主好不好另说,但是美帝民主一定要放在繁荣之前,这才是原因

你说为何美帝不禁他人在美国宣传民主?对他确实没禁止,但是宣传共产主义他禁止了。知道了吧。情绪输出可以,意识形态输出不行。当然共产主义本人观点另说,言论自由是你只能闹闹情绪,真的民众吃不饱了要闹起来了,他是要镇压的


师长366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经受大浪淘沙,却始终长盛不衰,历久弥新,在当代又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儒学理论中,普遍认可的最核心观念有二,其一是鼻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提倡的仁,其二是亚圣孟子倡导的义。自宋代以来,也有人极度推崇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但我认为他们虽然是在儒学传统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核心思想观念与方法论都没有达到像仁义二字那样深植中国人灵魂的程度。

仁者爱人。孔老夫子这个两千五百年前超拔的观念奠定了中国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善良的根基。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观念,但是从普通老百姓的俗语“我们信良心” 这句话里,你就能体会到中国人其实是有普遍信仰的,只是没有人给他们代言没有系统地表述过罢了。我认为这个信仰就是仁,这是和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爱”殊途同归的信仰,但内容却更丰富,更有包容性和同化力,在方法论方面也更有执行力。因之于此,中华民族历千年劫难而不亡,反而总在以直报怨,一直以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同化无数曾经的敌人,纳百川成大海,成为全球唯一的几千年不灭的文化明灯。孔夫子仁的观念打下的基础牢不可破!

舍生取义。孟夫子义的思想赋予了中国人勇敢自强的信心与正义性。在战国乱世里,义的思想卓尔不群,相比于道法墨名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的各类主张,它有如天降圣火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从此让中华民族在弱肉强食的纷争世界中坚韧不屈,自强不息,历劫难而不死,浴烈火而重生,皆因自孟子而后有了心中不灭的明灯。我最喜欢他那段“大丈夫”的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孟子义的观念最形象的注释。

夸一个人仁义,基本上是对他的最高褒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也当得起这两个字。所以,感谢孔孟两位往圣赋予了中国人乃至中国民族以灵魂!中国的未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基于这样强大的文化自信,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我们在未来一定会重返巅峰再造辉煌呢?!


胡大砍刀


儒家思想是权力,权势文化,也是官样文化,官僚传承,最大好处,拥有权力与享受,鱼与熊掌并得,最大好处就是享受。如果儒家思想只讲管理,还不如法家,所以好处不如享受,这就是封建君主选择儒家思想原因,而不是选择法家,作为治国标准,作为管理标准,不然不会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封建专制下封建社会,会那么没落,那么保守,那么守旧,不长进!儒家思想只是利用权力,而在拥有权力下如何享受,所以朝代更替是权力更替权力,不是先进更替没落,文明进步更替落后,而是权力更替之后就是享受而己!这就是封建君主,热衷儒家思想原因,封建君主的确是享受了,结果最后灭亡成暴政,然后下一个朝代,也成为暴政!这就是儒家思想,吃好,住好,喝好,乐好,变着花样找乐子,原先,开国不怎么玩,利益阶层少,时间久,利益阶层多,儒家思想无限权力,无限欲望,无限贪婪,使得农耕文明供养不起,最后成暴政,贪婪到自毁,朝代更替,拿到权力之后,就享受,这就是造成恶性循环,周期率原因!每个朝代,得儒家思想,用儒家思想,得享受,这就是把儒家思想当法宝原因,封建君主传家之宝!谁都喜欢得享受,又不用对权力负责,同时又拥有权力与享受并存,鱼与熊掌并得,这就是儒家思想精髓!



说道231960427


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基本不提倡战争,所以孔子在没有新理念时,则提出了复礼!这也是儒家没办法的办法,是比较愚昧的!这也是中国人的固有的一种品性。就今天同样有很大一部分人总觉的现在不如原来好!这种心理是非常费解的!何况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杀戮的时代,而且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人们生活在一个悲惨的世间中!从孔子的很多语录,就可断定当时的困苦生活,难以尽述!所以孔子也感到了没有美好的希望了,不过他还是坚持不懈地努力传播着儒家知识与教育!犹如鲁迅先生一样,要唤醒沉迷昏睡的中国人,所以创立了新文化之刊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大声呼唤与呐喊!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思维去评估古老的思维,更何况今天是一日千里的摩登时代了。

前几十年批林批孔,而现在却成立了孔子学院,这一切之一切都是云烟沧桑之变迁也。不论我们今天多聪明,科学飞跃巅峰,都无法把历史改变之!如果我们是那个时期的人,可想是多么愚昧与落后啊!别说超越儒家,能读懂儒家就了不起,《老残游记》云,儒家在西汉就已失传了…。所以今天的我们未必能读懂儒家学说,就南怀瑾先生,把论语多处解释错误,何况一般学者乎?断章取义更是可怕的武断攻略,毫无价值意义!


泥水劳人1


儒家理念的本质是,反人民,反进步,反公正,反清廉。所谓反人民,就是仇视,轻慢,攻讦最广大的小人百姓,主张恶剥酷压广大小人百姓。这类言论,在儒家《四书》之中比比皆是。所谓反进步,就是背叛华夏先贤格于上帝,否定天命,勇创善革的进取精神。竭力推崇天命鬼神,反对社会进步,以复辟倒退为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反公正,就是竭力推行以等级为中心的中庸之道,反对广大小人百姓以平等自由,无所忌惮的公平中庸。处处抬高官绅贵族(君子)阶级,处处打压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小人百姓)。所谓反清廉,就是散布并实施污腐言行。孔丘反对“父攘羊,子正之”的淳正风尚,而提出互隐包庇的污腐规则“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他在鲁国当官时,还明火执杖地去抢劫猎户。后来,孟子在为腐败君子辩护时还以圣人污点为由头,鼓励贪腐“猎较犹可,而况受赐”。总之,儒家理念不是什么优秀文化。而是彻头彻尾的腐朽糟粕。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看透古今


原滋原味正统的儒家圣人有两位。

一是孔孑,其中心思想就是仁。二是孟孑,其中心思想就是义。

孔孑的仁和孟孑的义!都是从客观的社会整体性层面去突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促进关系。

孔子希望社会继承前人的礼仪和修养来蕴养并发展社会,可惜其正处在整体社分分裂发展阶段,故有些不合时宜。孟孑正当其时在社会的变革中!故能深刻的感到这种危机感。故,提倡义的重要性!就是要有明确的社会责任和目的性,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

孔子和孟子的学说都是从客观社会整体性出发!

孔子更注重由个人的修养来健全社会及制度,孟孑则从社会现实出发,注重社会制度来制约人性贪婪而达到社会的平衡发展及个人素质的提高!

从客观实际上讲,两个人都正确!且相辅相成所以二人被后世称为儒家二圣。

后来的荀子被称为亚圣,是因其客观的社会环境又而加趋向于斗争激烈化,其思想更趋向于法家治世。后董仲舒在汉大一统天下后,把阴阳家,法家术家思想融为一体,搞了个新儒学,来了个三纲五常,确实发展了儒学,但与儒家注重个人与社会最本质的社会关系,确实变味了。


非才


儒家的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改造人类。

儒家思想面对的就是人,并且不遗余力的去规范人的行为,而不谈人是能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环境,能够创造巨大物质财富。也许孔子没有认识到人是具有创造能力的,最终他自己也弄不明白了。在《论语》的最后一句话确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儒学最终就是听天由命了。

但不能抹杀儒学的功绩,儒学对社会的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伦理道德乃至于学习之风等,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也不能夸大儒学的作用,孔子必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我们在传承孔子文化有益的一面,同时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才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做人思想。

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人类机械的划分为君子和小人。君子一词是从《易经》中来的,在《易经》中,君子是指君王的儿子,到了孔子这里就成了道德规范的化身。人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决不能就只有君子和小人这两种人。

2,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族文化等同于治国平天下了,故此古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又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语。以现在的人目光来看,家族文化应该和社会文化等同的,决不能孤立与社会以外而存在。

3,忠孝仁义礼智信。对君王要忠,对父母要孝,做人要仁义礼智信。这些都道德化的规范了人的行为,不允许人有其它信仰,其它梦想。

4,歧视妇女。把女人等同于小人,然后三纲中夫为妻纲,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嫁人从夫,老来从子。妇女一点地位都没有,故古有贱婢,贱妾,贱货等对妇女的称谓。

5,推崇礼尚往来,来而无往非礼也。现在的人们结婚,孩子生学,丧葬,还有给老人办寿宴等,都要随礼,可能这都是孔老夫子留下的遗传基因或后遗症。

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从古到今多少次战争,那可不是兄弟打架,那是你死我亡的事情。所以孔子用这种方式规范人们相处是很难得以实现的。

我觉得大体就这些吧!欢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