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市场买泥鳅,怎么辩别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有什么技巧?

农友君


去菜市场买泥鳅,怎么辩别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有什么技巧?

野生泥鳅和养殖的泥鳅要真的分辨开还是很难分开的,特别是本地泥鳅,但是见多了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踏火养过几年的泥鳅,在这来分享下个人的经验呢:


  • 看品种:泥鳅的品种很多,按大的分类来说主要分为台湾泥鳅和本地泥鳅两大类,其中本地品种主要有圆鳅(真鳅)、黄偏鳅(偏鳅)两大类,其中圆鳅主要分布在稻田里,黄偏鳅主要在河泊中具多。所以我们去买泥鳅时可看一下放在一块的泥鳅品种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是那99%是养殖的,野生鳅或多或少会两个品种混在一起;另个现在的台湾鳅是100%养殖的,这种鳅也是偏的,但颜色较灰(有少部分呈黄色的),个体较大看上去比本地鳅大很多而且要温顺很多。

  • 看颜色:大部分泥鳅都会因生活的环境不同而颜色上有所区别,也正因如此人工养殖的颜色较为相近,而野生的泥鳅因很少是同一个水体里出来的所以颜色会较杂一些。
  • 看季节:高温季节特别是现在这个起龙虾的季节这野生的泥鳅特别多,所以去市场上买到野生的泥鳅机率也会大,而冬季温度低于10度时能买到野生的泥鳅这种概率是极低的。
  • 看泥鳅的活跃度:一般野生泥鳅较为活跃,比较怕人,而养殖的则大多会温顺很多,去抓时能很容易抓住。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可供您参考,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说起泥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记得小时候暑假闲着无聊的时候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后面河沟卷起裤腿捉泥鳅,因为野生泥鳅肉质紧实,口感鲜嫩,捉到的泥鳅只需要简单油炸,然后再放些调味粉就可以直接食用了,是我们小时候最经常吃的菜品之一。


不过随着人们对野生泥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更多的人选择养殖泥鳅来挣钱,但是养殖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野生泥鳅的影响价值那根本不在一个层面,那么去菜市场如何区分是野生泥鳅还是养殖泥鳅哪?其实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还是有诸多的不同的,根据我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买泥鳅的时候首先可以根据泥鳅的外观以及颜色来分辨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因为野生泥鳅需要在野外捕食,活动量比较大,所以体型相对于养殖泥鳅显的细长,而野生泥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白天藏在淤泥下面,晚上出来捕食,不经日光照射,所以野生泥鳅一般身体上面呈黑色,肚皮呈黄色。而养殖泥鳅经常性的接受日光,所以一般通体呈现黄色。



因为养殖泥鳅一般都是吃食一些人工饲料,而野生泥鳅都是不是河内的小鱼小虾为生,不吃人工饲料,所以你可以选择往鱼缸里面投放一些饲料,如果泥鳅吃饲料的话就是养殖的泥鳅,不吃饲料就是野生的泥鳅。其次野生泥鳅一般都很胆小,你可以试着把手放进鱼缸里面,如果泥鳅受到惊吓并且迅速散开那么就是野生泥鳅,因为如果是养殖泥鳅它们不会害怕人,反而人把手伸进去它们以为是在投食,养殖泥鳅会不约而同的咬你的手。



现在市场上野生泥鳅逐渐减少,所以野生泥鳅的价格也比养殖泥鳅高出很多,这导致有很多不良商家会用养殖泥鳅充当野生泥鳅售卖来谋取更高的利润,所以我们我们购买野生泥鳅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一些方面进行区分,防止在买野生泥鳅的时候上当受骗。


农业经济第一线


作为一个吃货及水产工作者,我也很喜欢吃泥鳅。野生泥鳅因为资源量少,价格也要贵些。那么,如何分辨市面上的泥鳅是也是的还是养殖出来的呢?

第一,看规格

自然水体中的野生泥鳅,都是天然繁育增殖,所以,当人工捕捞时,就会捕捉到不同生长阶段的泥鳅,个体大小参差不齐。并且,捕捞者的目的也是为了售卖,所以一般不去筛选规格,所以,卖的野生泥鳅也就规格不一,大大小小的了。人工养殖的泥鳅都是进购苗种进行养殖,为了便于养殖管理,苗种规格比较整齐,大小差不多。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养殖出的商品泥鳅大小也不会相差太大。

第二,看体表

由于捕捞方式不同,如地笼、网等,再加上自然水体环境不同,捕捞难度大,捕起的野生泥鳅体表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或者带些污物。养殖泥鳅相对来说捕捞更容易些,受伤情况少。

第三,看精神

一批野生泥鳅里,可能存在捕捞的时间不一样的群体,暂养时间太长的话,个体活力就有所差别,有的还活力十足,有的没精打采。养殖泥鳅一般都是同一天起捕的,“精神状态”上差别不会太大。

第四,看品种

养殖泥鳅的苗种多数也是人工繁殖而来,所以品种一致,十条里面也几乎不会有一条杂品种。野生泥鳅品种就可能不止一种,甚至会有野杂鱼和个体小的黄鳝混在其中。

我们这去市场里买泥鳅,商家会用大盆装了让人挑,如果真有野生的,还是好分辨的。另外,现在野生的少了,有的人捕到了,也会自己拿出来卖。还有,如果熟悉捕野生泥鳅的人,直接和他买就行。

总之,野生泥鳅越来越少,珍惜吧。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



五常市稻典合作社


其实泥鳅我感觉还是吃养殖的要好一点,因为泥鳅黄鳝这一类鱼类都是生活在水沟或者淤泥里边,野生的环境都不是很好,有的体内还有寄生虫。当然了,不是不能吃,做熟了完全是没问题的,可以放心的食用。

养殖的黄鳝和泥鳅现在也基本上都是仿生态养殖,就营养价值来说,其实是相差无几的。不用太刻意的去强调野生。

如果非得区分的话,靠颜色不好区分,有的说养殖的泥鳅颜色重发黑,野生的颜色金黄,这其实也不全对的。泥鳅的颜色是跟他的生活环境来决定的,所以不一定金黄色的就是野生的,反之亦然。

只能从个头的大小来区分,比如你去买泥鳅的时候,他的盆子里泥鳅大小不一,有大有小,那么这就可能是野生的,毕竟是野外抓的不可能大小统一。

而养殖的,一般没有长大的泥鳅,养殖户是不忍心过早出售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个头差不多大小的。

再有就是刨开以后了,养殖的因为食物充裕,所以有可能在肚子里会有鱼油,野生的也有,但是一般很少。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简约时尚街拍


在一个就是野生泥鳅大小不均匀,而且野性大,不安分。人工养殖的泥鳅,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就会比较安静一些!


养鸡一点通


谢谢!我觉得野生的黄鳝泥鳅真的很难在菜市场能买到。养殖的可想而知个头肯定是总体均匀偏大,养殖的颜色偏深色黑色,野生的淡点。比如说鲫鱼野生的比较好区别,野生个头大小不一不均匀,颜色偏黄,养殖颜色深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