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電影《心花路放》於2014年上映,豆瓣評分7.0分,由甯浩執導,黃渤和徐崢主演,屬於一部國內並不多見的"公路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郝義(徐崢飾)為了幫助耿浩(黃渤飾)走出離婚帶來的人生陰影,"脅迫"著耿浩開始了一段從北京到張家界長達3000公里的"獵豔之旅"。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心花路放》沿襲了甯浩導演一貫的低成本高票房,以3500萬的投入換來了11.67億的總票房,其背後的原因與甯浩導演濃濃的個人風格分不開。

甯浩導演一向擅長於刻畫社會底層的普通人,用不那麼華麗甚至略顯粗糙的鏡頭語言,將小人物在命運和生活面前的糾結與抗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份真實極大的拉近了觀眾與角色的距離感,直擊觀眾內心,達成情感的共鳴。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這種風格與甯浩導演從小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從生活中汲取的靈感使得電影更加"接地氣"。《心花路放》這部電影的靈感就來源於甯浩導演與朋友的一場旅途。

接下來我就將從影片的表現手法、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影片想要傳達的主題這三個角度入手,簡要的分析一下這部《心花路放》,並在文章的最後部分結合現實談談我的一些思考。

影片的表現手法:後現代主義下的多種蒙太奇手法並用

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甯浩深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他的作品不像傳統電影一樣按照固定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的結構,而是充滿了後現代主義色彩,叛逆性、跳躍性、斷裂感是甯浩電影中的常態。

而要想在影片中體現出這些後現代風格,蒙太奇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影片《心花路放》中就多次運用了不同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又稱並列蒙太奇,指的是兩條及以上的情節線同時發展,並列表現,鏡頭在這些平行發展的線中來回切換,互相補充,共同促進情節的發展,最後歸向同一個結局。

這在文學上又被稱為"花開兩朵,各表一隻",是甯浩導演最喜歡也最擅長的一種表現手法。

影片《心花路放》的劇情被分成了"現在和過去"兩條線,一條是影片的主線,也就是郝義和耿浩的那段"獵豔之旅";另一條是支線,以耿浩的前妻康小雨(袁泉飾)為敘事主體,講述的是5年前康小雨和耿浩相識的故事。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當人們已經習慣於傳統電影的套路之後,就會不可避免的開始感覺到審美疲勞,一部電影常常看了開頭就能猜到接下來的發展,就算特效和演員的演技再驚豔,也終究掩蓋不了這種俗套。

這個時候《心花路放》這種平行式的敘事手法在一眾傳統電影中就顯得尤為突出,觀眾不再是隻動眼睛不動腦子地一味接受導演的灌輸,而是需要時時參與到影片之中。

觀眾在觀影的同時需要分辨這兩條線之間的界限和聯繫,自行將劇情補充完整,這是導演和觀眾之間的一種佈局和破局的遊戲,這種隔空的互動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票房高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除此之外,影片中兩條線的設置也非常有意思。

之前提到,影片的主線是郝義想要帶耿浩走出離婚帶來的人生陰影,那麼以康小雨為主體的這條支線,其實就是陰影的一個隱喻。

在耿浩的這段旅途中,先後遇到了4個女性,他有4次機會走出陰影,但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與此同時,支線也在持續向前推進著。

耿浩在第4次走出陰影失敗後,和郝義分道揚鑣,隨後他回到了最初與康小雨相遇的那一家民宿,他在那裡把曾經留下的"耿浩對不起康小雨"改成了"耿浩祝福康小雨"。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這時支線中的康小雨也在這裡第一次遇到了耿浩,過去和現在在這裡被銜接了起來,兩條線也在這裡融合,支線從此消失,預示著耿浩終於走出了陰影。

這裡是開始的地方,也是結束的地方。

2.重複蒙太奇

這種蒙太奇手法是將某個意象或者某個鏡頭進行多次重複的展現,使得影片的劇情可以聯繫起來,比如前後呼應或者前後對比。

在《心花路放》中存在不少反覆出現的意象,例如橘子、石頭、留言牆甚至耿浩的歌《去大理》等等。

接下來我就以橘子為例,談談它在影片中重複出現的意義,其他的就留給大家自己去發掘了。

前文說過,影片是兩條線並列前行的,這種敘事手法雖然帶來了觀影的新鮮感,但也會給我們的分析帶來一定的不便,為了方便敘述,我將對兩條線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梳理,看看橘子是如何將劇情串聯起來的。

橘子在時間線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康小雨出發去大理之前,那時她剛剛參加完閨蜜的婚禮,面對閨蜜祝福的捧花,她倔強地表示自己馬上也要結婚了,但其實她根本連男朋友都沒有。

回到家的康小雨面對家裡的一片狼藉,一邊喝著橘子皮泡的水一邊流淚,這時她聽到了耿浩唱的《去大理》,隨後便訂了第二天飛往大理的機票,一是為了散心,二是為了去這傳說中的愛情之都找個愛人結婚。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橘子第二次出現是在康小雨在大理遇到耿浩時,康小雨說自己喜歡橘子皮的味道,但不愛吃橘子,所以才只用橘子皮泡水,耿浩覺得浪費,便把剩下的橘子泡進了自己的啤酒裡,隨後兩人一起離開,回到北京結了婚。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橘子第三次出現是在耿浩與康小雨離婚之後

,郝義帶著耿浩去張家界"泡妞",想帶耿浩走出陰影,在邊吃邊聊的過程中,耿浩把一片片橘子塞進酒瓶裡。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以上就是橘子這個意象的三次重複出現。

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橘子貫穿了耿浩和康小雨的婚姻,而耿浩也正是因為和康小雨在一起之後,才有了把橘子泡在酒裡喝的習慣,這個習慣直到離婚了還依然跟著耿浩。

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耿浩自以為已經放下了,甚至在影片開頭把所有的傢俱、家電等共同財產都切割成了兩半,毫不留戀,但他只不過是一直在逃避而已。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就算他把所有擁有共同回憶的物件都完美的分割,企圖把自己和康小雨之間的聯繫完全斬斷,但這一個不經意間的習慣,還是會將他暴露得乾乾淨淨。

他從未放下過。

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失戀時最真實的感受吧,以為把一切都扔掉就會眼不見心靜,以為不再去有過回憶的地方就能將過去遠遠拋棄,可是生活中到處都有那個人的影子,到處都有那個人的痕跡。

以為一味的面向陽光,就能走出陰影,但只要回過頭來就會發現,陰影其實一直跟在背後。

人物塑造:一個離婚男人的自我救贖

之前曾提到甯浩導演特別善於塑造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本片中的主角耿浩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

他曾經有過風光的時候,出過一首傳唱度非常廣的《去大理》,但也僅此而已,他在結婚後開起了二手音響店,生活談不上多拮据,但也絕對算不上好,只能說勉強混口飯吃。

離婚之後的耿浩一面放不下自己的前妻,一面又表現得自己很灑脫,在這種內外的反差之下,他其實一直過得很壓抑。

魯迅曾說:"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耿浩在影片中有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一個是竭盡所能的壓抑,一個是壓抑到極限之後的爆發。

1.壓抑

耿浩在機場看見手機裡有前妻打來的電話,他故作輕鬆地撥了回去,口氣就像在和老友寒暄一般,可是當他猜出了康小雨即將和別的男人結婚時,他心中尚存的某個幻想破碎了,他猛然間明白,自己和康小雨真的已經結束了,她馬上就要和別人結婚了。

隨後他的情緒急轉直下,但他還是在強撐著說一些祝福的話,自顧自的說著,幾度哽咽,然後不等康小雨說話,徑自掛斷了電話。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因為他已經快壓不住了,再多說一句話可能就會直接哭出來,掛斷電話後的他仍然在極力壓抑自己,瘋狂做著深呼吸,可眼淚還是止不住的往下流。

耿浩這種無聲的哭泣,將壓抑表現到了極致,將一個男人最後的體面表現到了極致,將悲痛表現到了極致,我甚至擔心他會直接暈過去。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在這裡不能不提耿浩扮演者黃渤,正是這位金馬影帝憑藉著自己極具張力的演技,在這一段4分鐘的長鏡頭裡,將耿浩假裝輕快,到驚訝,到無措,再到極度壓抑的轉變完美的演繹了出來,實在讓人讚歎。

2.爆發

影片接近尾聲時,耿浩回到了大理,在這故事開始的地方,耿浩不再逃避,他直面了自己的陰影,就算那是一段失敗的婚姻,他也把它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可侮辱的一部分。

所以當耿浩發現康小雨被酒吧的人惡意剪輯進了一段視頻中時,他和酒吧的那群人大打出手,雖然後來耿浩被摁在地上暴打,但他卻在笑,那是發自內心的笑。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他終於把壓抑了這麼久的一切都釋放出來了,他在捱打,但他也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救贖,或者說他救贖了自己。

這一段打鬥的畫面雖然很暴力,但卻被甯浩導演設置成了慢放,同時配上了歡快的音樂,給原本節奏緊張的暴力情節,帶上了荒誕的喜劇色彩,這種暴力美學同樣是後現代主義的一種表現。

採取同樣手法的還有《唐人街探案》,原本緊張刺激的槍戰被慢放,並且配上了《往事只能回味》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將暴力行為賦予美感,並且同時讓人瞬間釋放心中的緊張感。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影片主題:陰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要學會"自己"正面對待

《心花路放》的影片主題其實很簡單,第一個主題導演在一開始就借郝義的嘴告訴我們了:"陰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陰影越是豐富,就越是有立體感。"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第二個主題在防狼噴霧上寫著:

"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正面面對。"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可我認為,影片中還藏著第三個主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主題,那就是"親身經歷"。

陸游曾作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人都說,聽過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那終究只是別人總結出來的道理,要想真正懂得,還是要靠自己去親自經歷一遍。

就如同影片中的耿浩,他能最終走出陰影,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郝義,更不是那瓶防狼噴霧。

他靠的是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如果耿浩沒有經歷過這一段旅途,那麼無論郝義怎麼說,無論給他多少瓶防狼噴霧,他都不可能真正懂得這兩句話的含義,放不下的始終放不下,陰影永遠會是陰影。

耿浩通過這一段旅途,與現在達成了和解,與過去達成了和解,最終也會和未來達成和解,在影片的最後,耿浩遇到了一位音樂老師,那才是真正適合和他走下去的人。

從表現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題3個方面淺析電影《心花路放》

我們的生活中也不會總是陽光,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遺憾,它們構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道道陰影。

太宰治曾經在《人間失格》中寫道:"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來襲。"

一帆風順的人生是可怕的,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個遺憾,一道道陰影,我們才會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來之不易的美好。

這些陰影和陽光一樣,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們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立體,更有厚度,也更有故事。

我是 ,一個慢性子的95後,喜歡音樂、閱讀和電影,寫一些關於情感和心理的文字,喜歡就關注我,讓我把文字慢慢寫給你們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