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人生必看的电影?

用户6073843242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大概是2010年左右,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

说实话,第一次看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可能是由于剧情设计的缓慢却又不失跌宕、男主最终逃出监狱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节奏、剧情、音乐、旁白......等等这些技术性的参数,给我带来了一定视觉上的冲击。但绝没有什么思想上的触动啊这些的。

第二、三及N次观影之后......

抱歉,还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就如同《教父》系列一样。我并不能像那些影评人那样分析的头头是道,从各个方面说哪好哪好的,给自己的精神带来了多么大多么大的触动,或者是像小学生做阅读理解那样,非得说这部剧讽刺了美国黑暗的司法现实以及不啦不啦的一大堆。

我只是看这部剧的时候能够从头到尾不快进的看下去,而且津津有味。

对于艺术而言,我觉得不一定非得弄懂为啥好,“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本就是感性的东西,用理性的语言不一定能描述的准确!


楼上石子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美国影片,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超过160万会员评选250部佳片中得第一名,故事情节虽然非常简单,但这是一部隐寓式的励志影片,主题是希望,要想看懂需要发挥想象力。


剧情简介

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在1947年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他的罪名是枪杀了妻子和妻子的情人,他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将在狱中渡过余生。瑞德是狱中的“权威人士”,他20年前也因谋杀罪入狱,他能搞到狱友搞不到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时,狱友们就会打赌,赌新囚犯会不会在第一个晚上哭泣。瑞德认为安迪身单体弱一脸书生气,一定会哭,结果安迪安安静静地过了一晚,为此瑞德输了2包烟,但同时也对安迪刮目相看了。

一个月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总是悠闲地散步,一天,安迪求瑞德搞一把鹤嘴锄,他的解释是无聊,想雕刻一些小东西,并保证会藏好,不会连累瑞德。不久,瑞德和狱友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狱中墙上还挂上了安迪搞来的女影星的巨幅海报。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很多狱警都求他处理税务问题,这样,他就摆脱了劳动,同时他也沦为监狱长沃登洗黑钱的工具。有一天,来了一个新囚犯,这个囚犯是从别的监狱转来的,他听说过安迪的案子,知道真凶是谁。于是安迪向沃登提出重审自己的案子,沃登不但不同情,还关了安迪二个月的禁闭,新囚犯也被沃登设计害死。

二十年后安迪越狱成功,临越狱前,他托咐瑞德,“如果有一天你出狱,一定要到墨西哥海滨某个地方,帮我完成一个心愿,我在橡胶树下埋了一个盒子,你挖出来就知道了”。


原来安迪是靠鹤嘴锄每天在墙上挖洞才逃出监狱的,之所以没发现,是因为海报遮住了洞口,出狱后,他领走了沃登存的黑钱,并告发了沃登的犯罪事实,沃登在保险箱里看见了一本安迪留下的圣经,第一页写道“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再翻下去,圣经被挖了个洞,洞里藏着那把鹤嘴锄。

又过了二十年,瑞德也出狱了,他到了安迪托咐的海滨,在橡树下挖出了盒子,里面放着现金和一封信,信的内容已不重要了,因为他们重逄了。

该片的现实意义在于,人只要有希望,就要为希望去努力,鹤嘴锄虽小,只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光明就在前方等着你,这有点像中国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或“愚公移山”的道理一样。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何尝不像一座肖申克,它虽然没有囚禁我们的身体,却囚禁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不知希望为何物,没有希望的生活,灵魂就变成了囚徒,就如同肖生克监狱里的囚徒一样,虽没有希望,却安于现状。监狱长沃登就代表传统的势力,肖申克就是传统社会,传统势力让希望交给上帝,圣经代表上帝,圣经里藏着鹤嘴锄,表示传统社会雪藏了人们追求希望的梦想,安迪就代表冲破传统势力的勇士,因为他拿起代表希望的鹤嘴锄,勇敢地到达了希望的彼岸。



懦弱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人重生。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一部好作品,不需过多赞誉,读懂了,就很难不喜欢!《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介绍下电影内容:三十岁的安迪,本来是缅因州一家大银行副总裁,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妻子出轨高尔夫球教练,一对情人双双被他人所杀。身为丈夫,安迪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被判两个终身监禁。在二十年的牢狱生涯中,安迪一直在为争取自由而战。成功出逃后,他利用带出的材料成功扳倒贪污谋杀的监狱长,之后出境定居。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两个主题:预见性和坚定执行力

要做成一件事情,不但需要谋划,还需要竭尽全力执行它!这几乎是一件事情成功所必须的两个条件。

预见的意思,就是预测事情的走向,及时谋划以正确应对。自古以来,在变换莫测世事面前,“谋”是成事的首要功课。

《肖申克的救赎》原著中,安迪告诉雷德(就是影片的“瑞德”),“事情”发生后,安迪预见到一时难以自证清白,就托好友帮自己迅速处理财产,转存至一个虚拟者身上,为后来出境作好准备。

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著中,安迪和雷德有这样一段话,大概能让我们明白些什么:

“假设有间屋子里满是稀有的名画古董,再假设屋主听说飓风要来,他可能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人总是怀抱乐观的期望,认为飓风或许会转向,老天爷不会让该死的飓风摧毁了伦勃朗、德加的名画;万一飓风来了,反正这些东西也是保过险了。另一种人认定飓风一定会来,他的屋子绝对会遭殃。因此他做了最坏的打算,因为他知道只要为最坏的结果预先做好准备,就可以始终抱着乐观的期望。“

这也是安迪成功脱逃后,能够顺利实施下一步计划的重要保障。

而执行过程,是在前一步基础上的实施阶段。

影片中,出现过这样一句台词:好,要冲就要冲到底。

这句出自安迪之口。什么意思呢?1964年,新入狱的年轻男子汤米想要考个学历,请求安迪帮助。安迪说:“我不帮废人”。安迪说:“我不是废人”。安迪又说:“好,要冲就冲到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定一件事情,就要竭尽全力实现,不要轻易后退。

其实,这里的对话既暗示了安迪的独特个性,又预示着计划实施过程中遭遇困难的可能。

事实上,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不是么?

而安迪帮汤米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汤米可以帮助他证明清白。

回头看看,影片从始至终,安迪的身边,无不充斥着“进来了就出不去”,“认命吧”之类的心理暗示。监狱管理者这样做这样说,那些关押在监狱里的的人,也是如此,况且自我放弃者大有人在。

所有一切都在告诉安迪:老老实实呆着,不要有非分之想。

我们猜测,安迪也许有过脆弱时刻,甚至在被三个同性恋侮辱时候,他也有过绝望时刻,只是这些我们都无法确切知道。虽然影片中瑞德的口吻对这些表述都比较含蓄,但后来那三个人的可悲下场足以证明,安迪是不会任人摆布的。

安迪的性格沉稳坚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有过那些灰暗时刻,他也能够很快将自己拉回正确方向。

无论怎样,他的计划都没有停止。从主动结识朋友,到帮助海利继承遗产,到后来帮助监狱管理者们避税洗钱……所有这些,并不是他真的要跟那些人交朋友,而是为自己的行动打掩护,做准备。

安迪应该一直在用那把小铁锤挖凿逃生通道。虽然影片并没有呈现挖掘画面,但我们可以想象,两张性感女星海报后面,一直遮掩着的墙体部分,时刻在发生着什么。

因为,安迪消失不见的那个早晨,海报被愤怒至极的监狱长一把捅开,一个可容纳一人通过的隧道便出现在眼前!

挖掘工作什么时候完工的?影片并没有清楚交待。我们猜测,应该是在安迪从汤米口中,得知其妻遇害真相那时。

当时,安迪惊讶的眼神似乎告诉我们,他有了证明清白的希望。

然而,希望落空。

图书管理员老布鲁克获释离开监狱走向社会,然而已经太晚,晚到无法生存,只好选择上吊自杀;那个无所不能的瑞德,三次请求假释遭拒,也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出去;而那个可以证明安迪清白的青年罪犯汤米,在安迪的帮助下考上学历,却很快被监狱长暗杀。

这一系列事实,更加坚定安迪逃出去的决心。

逃跑前一日,安迪懒坐在的院墙边,和瑞德谈了很多“奇怪”的话。他其实很爱老婆,他不是杀老婆凶手。最后,他告诉老友,想要去一个”只有温暖没有记忆的地方度此余生“。

直至第二天凌晨监狱点名,狱警才发现安迪“不见了”,惊呆的瑞德这时才渐渐明白过来。

成功脱逃的安迪,去银行提走了监狱长诺顿的37万美金作为冤狱补偿金,并通过带出去的材料将诺顿的贪污行为公布于众。

之后,警官海利被带走,监狱长自杀。

而服刑40年后的瑞德终于获得假释,去了大西洋和安迪会合。正是由于安迪的启发,救赎与自我救赎,两位老友得以重聚,结伴度人生。

通过整个影片,我们看到,预见性和坚定执行力,这两者该是多么重要!而一个人的的救赎与自我救赎,也可以感染和影响到身边很多人。

这样的救赎,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人那么简单,而是更多人,更大的世界。

所以,称《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人生必看的电影,一点不也为过!


读书芽聊情感


作为看了《肖申克的救赎》10遍以上的影迷来说,这部电影就是人生必看影片之一。上映20年来,这部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女的电影,依然能够深深打动观众,并且一直排在电影史NO.1的位置,豆瓣评分高达9.6分。▼

下面我来从这部影片的经典台词的角度,来说说为什么这部电影是人生必看

1、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这句台词说出了生命的真相,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生活疲于奔命,哪有什么一劳永逸,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2、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

▲这句台词也可以说是著名的“舒适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当你一旦进入自己的舒适区,就很难适应变动,害怕改变。所以,要想进步,第一步就是突破舒适区。


3、在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这句台词很好的说出了,希望对于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不是看见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见希望。


4、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它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它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我觉得我真是怀念我的朋友。

▲这句台词很好地说出了,无论身体是否被禁锢,心灵是可以自由的,即便身处黑暗,也看见光亮。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5、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

▲这句台词说出了,尽管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不美好,尽管很多时候这个世界让你绝望,但是你要相信,有不好就有美好,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就会不一样。


总之,这部电影还有很多经典的桥段和台词,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人生那些黑暗时刻应该如何面对,希望、自由、救赎,是面对我们人生牢笼的不变主题。值得反复观看,你会受益匪浅的。

你对于《肖申克的救赎》有什么看法,赶快下方留言告诉我吧~


疯看电影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是在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为我们放映的,以下观点只代表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大银行家被妻子背叛而又被冤枉而锒铛入狱,最后成功逃狱的故事。在狱中的他与别人与众不同,当别人问他是否寂寞,他说有莫扎特在陪伴他,后来他在狱中被欺凌,可想而知在入狱之前他作为一个大银行家饱受了多少痛苦,后来他在狱中帮助狱警报税,并成为监狱长的御用洗钱工具,并且帮助狱友考取证书,在狱中扩大图书馆,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平静,可是后面我们会发现这是Andy在一步一步铺设自己通往希望,通往自由的路,隐忍者方能成大事。

Andy好比一只羽翼已丰的鸟儿,总有一天他会冲出牢笼,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即使在狱中,他也深知既然辩解无用,何不接受现实,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现实。这大概就是Andy与Red的不同。


所以从这部电影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Andy在逆境中却依然坚持真我,不屈不挠,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而不是说大话。对于现实中的我们也是这样,不要一味的抱怨生活的不公,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既然觉得社会对你不公,你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即使这需要的时间很长,但起码我们需要去行动。

可能讲得有点浅显,但代表了我的真实想法,谢谢观看~


文化乱炖


《肖申克的救赎》思想深刻,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

此片是根据美国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与肖生克的救赎》改编的犯罪电影。1994年9月中旬上映,影片在全球上映后好评如潮,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7。

《肖生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个事业成功婚姻幸福的优秀银行家,在人生巅峰时刻遭遇妻子出轨。同时妻子和情人在酒店被人谋杀,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在监狱中被同性恋侵犯、被典狱长控制受尽伤害,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监狱生活19年后,成功越狱,且通过专业知识将典狱长的罪行曝光,自己获得一大笔钱后全身而退。在墨西哥的小岛上和监狱好友瑞德获得自由而幸福的晚年。

电影中有一处细节,当安迪和瑞德等人为监狱修建屋顶时。安迪无意中得知狱警长官,正在担心继承遗产税收入过多时,银行家出身的安迪立刻想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狱警的信任。

他一步步走进狱警问他:“你信任你的妻子吗?”这一刻所有人都认为安迪疯了,狱友们简直为安迪捏了一把汗,他们都知道狱警长官的脾气。害怕安迪受伤,然而事情却发生了奇迹般的反转,拥有深厚知识底蕴的安迪,很快得到了狱警长官的信任。此后更是帮助了更多的警察,成为典狱长的大红人,帮助典狱长洗黑钱,挪用公款,拥有了他人不可替代的地位。

安迪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了狱警的信任,相比于其他囚犯的缩头缩尾,安迪显然是更胜一筹。这一刻我仿佛明白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它能够增强你跟他人谈判时的底气,无论何时都能够拥有自己内心的气场。

01 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电影的开头安迪向瑞德要了一把小锥了,瑞德开玩笑的说你不会是想挖隧道吧,并在心理嘲笑安迪你至少要挖600年,而业余爱好地质学的安迪,在第一次用小锥子做实验时就发现了监狱材料的劣质,这个看似需要六百年的工程实则不需要20年便可完成。

安迪深厚的理财知识,让他获得了狱警和典狱长的信任,并凭借这个能力成为典狱长的宠儿。对天文学的热爱,让安迪在逃离监狱当晚,在没有任何天气预报的情况下,预测出当晚会有雷电撞击,从而利用雷电的力量击碎逃生管道。

看起来没有关联的场景,却是安迪用了19年时间所布下的一个局,从进入监狱开始,他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坚信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从而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与其说安迪的成功是一种偶然,倒不如说安迪的成功是一种必然。一个心思如此缜密,一个知识如此丰富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

在世界优秀企业中有这样一家公司,他们不同于普通小公司压榨员工的时间,相反他们给了员工大量自由的时间。这家公司就是---美国谷歌,谷歌老板经常会给员工20%左右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时间可以做和他们的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而这些看似无用的时间却创造出了源源不断的产品。

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也是如此,如果安迪没有研究地质学,天文学又怎么能在关键时刻利用雷电的力量击碎逃生管道,又怎么能判断出逃生隧道不需要花费六百年时间。

现阶段是一个人人都渴望速成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从而被各种洗脑的广告所骗,究其原因不过是不够踏实罢了。

知识并不是一个速成的能力,每一项知识都是长年累月的积累,如果安迪没有坚持长时间的学习、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又怎么敢站出来帮助狱警长官,获得他人的信任,让自己的待遇远远优于其他狱友。聪明如安迪,也用了19年的时间才将逃生隧道挖好,逃离监狱,普通的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02 学会情绪管理,走上人生巅峰

和安迪同期入狱的还有一个肥仔,从他的穿着可以看出他曾经也和安迪一样,拥有着同龄人羡慕的地位,而不懂的掌握情绪的肥仔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安迪从蒙冤接受审判到进入肖生克监狱都表现的非常冷静,他一直保持着安稳的状态,如瑞德所说安迪就仿佛在自家院子里散步一样,他像一直美丽无比的鸟儿,是任何笼子都关不住的品种。

在进入监狱的第一天晚上,肥仔就在其他囚犯的玩笑中,吓得哭泣不止,在预警长官严厉制止的时候依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被爆头而死。肥仔即不懂得控制情绪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最终只能让自己吃亏。

相反整部影片中安迪都特别会掌控情绪,从妻子背叛、蒙冤入狱、到被三姐妹多次骚扰他都没有气馁。直到自己的得意门生汤米为了证明安迪无罪时,被典狱长残忍杀死,安迪才第一次表现出情绪失控。但即便如此,安迪也能尽快调整好状态,最终越狱成功并且成功报复典狱长,让其饮弹自尽。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主席——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教授,在她的著作《情绪》一书中,提出情绪构建理论,颠覆了传统情绪观。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教授作为全球权威情绪专家、美国东北大学知名教授,在情绪研究领域已经深耕数十年。她认为,人的情绪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习得。

我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不断学习和接触与情绪相关的事例。大脑在不断记录并更新这些体验,形成一种概念。当我们面临新的事物的时候,大脑根据以往的概念对我们的行为作出预测,并驱使我们身体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反应,从而形成当下的情绪。也就是说,情绪是我们个体产生的,可以受到我们的控制。

而如何才能掌握良好的情绪呢?情绪管理第一步将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安迪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从进入监狱开始,安迪就在不断的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监狱中保持自己之前的一些爱好,如读书、打磨石头、结交朋友圈。

掌握情绪的第二步了解更多的情绪词汇,准确的认识到各种情绪的不同,从而避免不好的情绪,在潜意识里走上正确的情绪道路。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对知识的渴望比普通人更加的敏感,对于情绪管理的书籍也有一定的研究。阅读相关情绪管理的书籍,势必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了解更多高级情绪词汇的机会。

掌握情绪的最后一步,把情绪看成单纯的生理感觉。当我们面临考试压力时,不应该一直告诉自己内心的恐惧之处,更应该关注于身体本身的感觉,你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让情绪平静下来才是关键。

03命运是自己选择的,人要有改变自己的勇气

影片中的老布和安迪一样,同样也是管理着监狱的图书馆工作,同样也是拥有知识的年轻人,同样也是在监狱里度过了大半生。

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个一出监狱就上吊自杀,一个主动逃离监狱,拥有了美好的后半生,同时也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老布和安迪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拥有改变命运的勇气,老布从进入监狱就一直是接受别人的安排,他变得没有一点主动性,也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该怎样度过,他对自由非但没有向往,反而还有着恐惧。

年轻时入狱的老布,在监狱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开始时他也如同大部分的囚犯一样厌恶、憎恨监狱的生活,想要逃离监狱。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在监狱中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圈子,监狱就成了他的家,在这里他有这自己的工作。而当老布离开监狱,他什么都没有了,他是一个孤寡老人,亲人早已离他而去。在社会关系严重脱节,又无法掌控生活主动权的老布,在旅馆的房间里安然自杀。

在老布的身上充分印证了制度化的可怕,监狱如同煮青蛙的锅,刚刚进去的时候会感到害怕和恐惧,而一旦要离开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勇气了。长期生活在温水中的青蛙,对外界的温度充满恐惧。环境对人的影响总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家长从小学时就逼着孩子努力学习,进入优秀人的圈子。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大抵如此。

影片用瑞德的视角来讲述,客观又全面的评价了故事发展的每一步。我很喜欢这部电影里所传达的三观和正能量,这是一部不需要女主角也能大火的电影,电影的每一步发展都言简意赅,看似难以实现,却又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让观众挑不出毛病。

《肖申克的救赎》在电影历史上占据首位长达二十五年之久。无论是安迪奇迹般的遭遇,还是监狱中其他人物的经历都会带给你震撼。但我更加希望《肖生克的救赎》的热度能够渐渐降下来,应该有更多比它更优秀的电影带给人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但无论时间流逝的多么久远,它依旧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值得每一位观众去欣赏,他所传达的人生哲理远不止文中的三点。


跪射俑


这部电影我看过好几遍,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因为片长,很适合在深夜,旁边没什么声音的时候看看,这不电影肯定不像《夏洛特烦恼》那样喜感,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会让你思考更多人性和自由方面的问题,我最开始看的时候,环境不安静,一直看不下去,安静不下来,后来选择了一个没有聒噪的时候,寂静地看,也看明白了,意味深长。

看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让人更多的想到两个字:希望。


1、信仰

“不管这个社会是多么黑暗与腐败,我们依然要对它虔诚而服从…… 只有内心不肯屈服,才能出现拯救世界的一点希望。”

正是这种不灭的希望一直支撑着安迪追求自我解救的历程。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和希望,安迪对自由的追求可能会逐渐被吞噬,从而走上狱友们的老路。

在监狱里,安迪面对充满暴力、被人随意侮辱的肖申克监狱的环境,和因为一个错误判决而不得不终身监禁的残酷现实,他没有失去对美好事物和美好人生的信仰,也没有放弃自我。


2、希望

安迪既平静地面对着自己的这些遭遇,也坚定着他生活的希望。安迪用小小的锄头凿洞的行为,帮助典狱长做假账的行为,都是为其逃离监狱和迎接新生活提供相应服务的,这也在无形之中给了安迪更多的希望和憧憬。

同时,安迪向他的狱友们传递着自由生活的美好,使他们能够在监狱生活中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仰和希望,为自由的生活不断坚持和努力。

其中,安迪为了帮助自己的好朋友瑞德能够在出狱之后重获新生,将一些东西埋在一个地方,这给瑞德出狱后的生活找到了一定的目标和希望,也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和融入更加自由的生活中去。


3、人性

可以说,对未来坚定的希望,一直贯穿着安迪,从入狱到翻案,这份对希望的坚持和信仰使安迪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其狱友们的救赎,使其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动力和追求自由的信念。这也是安迪身上人性之光的重要体现。


说到这,让我联想到现在的冠状病毒疫情,在现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坚定内心,要让内心的希望之火,烧的更旺,燃的更亮,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闯过这段大自然给我们的考验。


感谢《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给我更多的心灵思考。


吴图吴真相


肖申克的救赎是强大的。非常精心制作,令人难以忘怀的高潮,它充满了生命的教训,由于其主题是救赎和生命肯定,它与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它也触及了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

1 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一名无辜的男子被判处终身监禁。腐败是生活中的事实。

2 有志者,事竟成。安迪用岩石锤子挖出了他的出路。

3 坚持不懈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安迪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才逃脱。

4 安迪从不抱怨他所采取的虐待行为,并且这样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性格。

5 他帮助许多人,监狱看守,监狱长,监狱伙伴,没有预期的回报。他赢得了友谊,保护,信任和尊重。

6 尊重会赢得尊重。在他们的介绍性会议上,安迪通过称他为“先生”和“先生......”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这不可避免地给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7 终身友谊。没有什么能真正取代一个与你在一起的好朋友。

这些是常见的人生课程,每个人都可以强烈关注。有这么多的无缝编织成一个伟大的情节,由一个精彩的演员描绘,并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形式讲述,这就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人生必看的电影。


欧美娱乐范儿


这是一部每年一刷的电影,不单单是因为男主,更因为这部电影本身的魅力。



故事剧情是一个想要谋杀出轨妻子和他情人的银行家安迪,在最后一刻反悔,而他的妻子和情人却在当晚被人杀死;安迪被判无期,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在这里安迪认识了狱中的权威人物摩根,两个人的关系牢固而稳定,安迪通过自己的才能在狱中获得了一些特权,免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恶霸的欺凌。原本平静的狱中生活,因为一个小年轻的到来而改变。安迪在知道自己案件的真凶时,想要通过狱长平反自己的案情,但是却被关了两个月禁闭。安迪从这一刻开始,重生,在雷雨交加的夜晚,通过自己精心挖通的隧洞,逃了出去。并去银行取走了狱长的钱,寄去了狱长的犯罪证据,开着敞篷车在墨西哥的沿海大道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并给老朋友瑞德留了钱和地址,两个老友在碧蓝大海下重逢相拥,人生得到了彻底的救赎。

距离上次看这个影片应该已经有五年,空闲时会翻出以前的老电影重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看的一部。这部影片有太多深沉的哲理;充斥着对人性的拷问;从自由,希望,救赎,死亡,重生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深刻的电影故事。

体制化的悲剧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

老布鲁克在监狱里,作为图书管理员,拥有熟悉的朋友,轻松的工作,一种精神和物质上被认可的满足感;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他心里,这并不是坐牢,而是生活,他对于这一切是满足的。所以他抗拒离开监狱,甚至想要通过伤害别人来继续留在这里,留在这个让他从青年变成老年的地方。

心理学上有关于舒适区的说法---舒适区是我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轻松应对的环境状态,走出舒适区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学习新的技能,开拓维护新的人力关系,还要应对犯错和遭受挫折的压力。

老布---在监狱里生活了50年,等被告知可以假释出狱的时候已经是花甲老人,没有亲人和家庭可以回归,一个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50年的人,重新踏入社会,就像新生的婴儿一样,不知所措。

出狱后坐在公交车上,老布迷茫,无助,空洞恐惧的眼神,让人心中为之一颤。周遭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而他却没有参与其中。他从监狱中解脱,却又步入了一个更大的社会牢笼。

对于只在童年时见过一次汽车的老人,看不懂交通规则;习惯了上厕所举手报告,努力工作却得不到认可;下班回到空无一人的住所,变成一位没有可以倾诉对话的孤独老人。面对这个一无所有的世界,让他不知所措,战战兢兢,现实生活的一切就像噩梦在吞噬着他脆弱的内心。

外面的变化令我难以想象,世界在一片巨大的忙碌之中,有时记不起自己生在何方。

最终,老布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BROOKS WAS HERE。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瑞德,一直努力想要得到假释,开始重新生活,却屡次被拒绝的人。

危险的希望

我们坐在春光下喝着啤酒,像自由人在修理自家的屋顶一样,我们是万物之主。

电影中瑞德作为旁观者见证着发生的一切,旁白那些隐蔽在故事深层的东西。他是渴望自由的。影片并没有过多介绍他的入罪原因,几次假释中却有意无意表明:一生之中,任何人都会犯错,有些错误可以当即改正,有些错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有些错误永远无法被原谅;但是生命如果可以重来,我们都想成为一个好人。

影片中描写了他的三次假。第一次面对面试官,瑞德紧张的一直搓手,而且回答的也不如人意;第二次面对面试官的提问,瑞德以为胸有成竹,回答的也比第一次有经验,但是结果却无情的让他再次失望;第三次面对面试官时,瑞德已经无所谓。简单直接的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我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也不是讨好你们。回收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i相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把,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出乎意料的是假释官在听完瑞德的申请后盖了“核准”章,瑞德获得了假释。这多少有点戏剧的色彩,前两次的打击,布鲁克的自杀,或许已经让瑞德放弃了假释出狱的念头;却在这时重获了新生。

但是同样在监狱里生活了四十年之久的瑞德发现,出狱后的他无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自由。“40年来每次上厕所都要请示,不请示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这是瑞德和布鲁克被体制化最直接的表现。他们拥有了自由的身体,精神却还停留在被禁锢的牢笼里。在监狱里有强硬条条框框的秩序,法规约束他们,在哪里他们可以获得起码的安全感,按部就班地活下去。一旦走出这些条条框框,反而无所适从,迷茫困惑。

在布鲁克生活过的住所,瑞德加上了一句话:SO WAS RED。两个获得自由的人,几乎走向了同样的归宿。只是瑞德很幸运,他得到了安迪的指引。

希望让人自由

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当安迪迈进肖申克监狱时,迎接他的第一句话是:把你们的信仰交给上帝,贱命交给我。

安迪是一个热爱自由,崇尚正义,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是一个心灵和肉体都自由,时刻拥有独立自我,即使被困在这牢狱之中也拥有绝对‘自由’的人。

他为在烈日下劳作的狱友争取到两箱冰镇的啤酒,当狱友们欢畅享受久违的啤酒时,安迪却只是安静的坐在一边,微笑的看着这群人享受到的片刻‘自由’。而他的这个举动也并不被人理解。

在逐渐获得狱长的“重用”和“信任”后,安迪获得了很多特权,可以不用做繁重的苦力劳动;逃脱了三姐妹的纠缠,在监狱里的生活,逐渐变得“顺心”起来。但是自由的灵魂是无法被禁锢的,他要的并不是这些。

安迪是一个浪漫的人。在播音室里,他通过高音喇叭向囚犯们播放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当整个肖申克监狱上空飘着空灵华美的女高音时,那一张张麻木空洞的囚犯面孔,在这一刻变得虔诚高贵,听着这涤荡灵魂的天籁之音。面对典狱长的愤怒表情,即使知道要亨受可能带来的惩罚,他还是义无反顾调高音量,在他们破门之前享受这短暂而美妙的时刻。

安迪为之付出的代价就是关禁闭室。或许在他心里用两个礼拜的禁闭换取这片刻的享受也是值得的。即便失去自由,但是不能失去拥有自由的希望;更不能被这日复一日的压制而麻木自己的身心。

在最易磨灭人们希望的牢笼里,这样一个插曲正提醒着囚犯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生命的希望。很多时候,我们在还没开始之前就先去判定事情的难易程度,从而认定他是否可以实现。就像心理暗示,反正不能实现索性放弃,其实我们只是为自己的懦弱和逃避找一个借口罢了。生活的强者,他从不会为自己找借口,只管让自己去尝试,去努力,直到成功。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就是这个圣者,他可以坚守内心,也会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安迪花了六年的时间写上访信,只为了扩建监狱里的图书馆。他是一个执着的人,每周一封信即使被退信,被拒绝,却一直写了六年。六年的坚持换来了一大堆的书籍,还有象征性的200美金。在安迪心里,这就是胜利的开端,所以戏虐性的说了一句:才六年,接下来一周要写两封了。

即使被称为最坚固的肖申克监狱,也禁锢不了这个强大的自由的灵魂。安迪用了20年挖穿了在别人看来要花600年成能成功的牢墙;凭借着超强的意志力,爬了500码臭气熏天的下水道;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当安迪站在瓢泼大雨中,张开双臂,任凭雨水冲刷着身体,享受着这向往已久的自由时;让我们深刻的明白,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这也就是布鲁克,瑞德和安迪三个重获自由的人的区别。在我们看来,他们三个都拥有了自由的身体,但是布鲁克和瑞德,却在拥有自由后失去了自我。他们生活在命令和规矩里,即使不自由却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而一旦给了他们绝对的自由后,反而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却适应这种自由,重新在这种自由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全新的生活方式。而安迪,是心灵和身体都自由的人,脸上从容恬淡的笑容,是灵魂富足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或许大多数人都是瑞德和布鲁克的缩影。我们追求诗和远方,吐槽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磨灭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像极了牢笼的瑞德,想要自由的生活,却缺乏开始的勇气,坚持的信念。请不要轻易放弃,无论现在多么艰难困苦,在心里埋下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会茁壮成长,帮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有块地方是关不住的,那块地方称为自由。


春夏生活说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这部电影风靡世界,可是,你知道么?1994上映后当年票房惨淡,7项奥斯卡提名却最终颗粒无收,因为当年还有一部主旋律影片《阿甘正传》。 今年正是《肖申克的救赎》上映25周年,多年来影迷把它的价值挖掘出来,推上了IMDB排行第一的宝座。



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饰)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蒙冤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全无,无期徒刑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 最初,安迪冷静观察环境,但还是受到了狱友的辱打,然而,他都没有屈服,保持着自己的底色。 没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饰),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了属于



自己的求生之道。 他利用自身的金融知识,帮助典狱长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当平反的希望被典狱长无情的毁灭后,他对自由的渴望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 经过20年的准备,他用一个锤子挖出了一条地道,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越狱成功....... 当大雨不断冲刷他的身体,那一刻相信所有的人都不禁为安迪动容。 原来,强者可以在任何境地,都可以做到与众不同。



一,保持心灵的自由

由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作为本片的主角,是自由的化身,在瑞德对于安迪的一次描述中,这样说道:“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 确实际,在电影中,安迪像是一个隐忍的绅士,他总是用讳莫如深的眼睛打量着肖申克的一切,他貌似不属于那里。 片中安迪对着他不公正的遭遇进行智慧反击,而面对强暴,自信而从容地微笑。 修缮屋顶之后,阳光洒在肩头,仿佛是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像是造物之主般的自在。“你可以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是想博取狱友的友谊,但我呢?认为他只是想重温自由,即使只有一刹那。”瑞德如是说道。 当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



警们。他们被感动地静立在那,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敌对,沐浴着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浸润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洗涤得纯净无比。 安迪在狱中闲暇之余,会雕刻一些石头,尽管这些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 他的牢房贴着美女海报,他有自己的品味。当然,这张贴了20年的美女海报,后面还掩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挖了20年的洞。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我们不管在哪里,都和自己在一起,想通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在绝望的环境当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自己能够依靠。



二, 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

他坚持6年写信,终于为监狱建起了图书馆,不是为了自己。 新的图书馆改变了狱友们的生活,他们在图书馆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狱友出监狱的时候已经获得了学历文凭和工作技能。 安迪送给瑞德一个口琴,重新点燃他内心的希望。 安迪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 他帮助汤米学习文化,即使最后的时候汤米被典狱长打死,那一刻他的灵魂已获得救赎。 安迪在逃出监狱后,又给瑞德留下一封信,指引瑞德去找他,给了瑞德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这个已经被体制化的受害者,没有步老布的后尘。 最后老友重逢在太平洋小岛的蓝色海边,那一刻,瑞德也获得了救赎。 安迪凭借一己之力,救赎了自己,影响了他人。



三,拥有超人的信念

安迪之所以能够潜伏20年,最终越狱成功,不只是在于他的聪明绝顶,更在于他有坚定的信念。 安迪向官方写信申请监狱图书馆经费,每周一封,写了6年,终于得到了回应:几箱子书和200美元经费。他笑了笑,“才6年就有回应了”,之后他开始每周两封,继续发信,直到官方答应以后派发每个月500美金的图书馆经费。 在监狱的墙上挖洞,安迪一直坚持,终于用20年的时间把土墙挖通了……20年,岁月将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中年大叔;20年,实在太久了,对于一个无望的目标来看更是太久。但是看到安迪在风雨交加的晚上爬出下水道,他张开双臂迎接自由的雨水的那一刻,你会深深的感觉到,安迪这20年的努力是值得的。 安迪成功的越狱,并将典狱长的罪行大告天下。他不仅获得了人身的自由,也获得了财富的自由。



用20年的时间, 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 影片给出了三个方法: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只要你相信,这一次打不垮你,你就能挺过去,你就有未来,你就有希望。 常常想,安迪就是那个践行人生“意义疗法”的那个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你就可以穿过无数的的苦难,迎来新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